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福建省惠安一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試卷說明:

惠安一中2013-2014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考試高二地理(必修3)(考試時間:90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命題人:涂迎迎 審核人:周錦忠第1卷(單選題每小題2分 共50分)讀我國某區域圖,回答1-2題。1.左上圖所示區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是A.地形以平原為主,平原面積廣大B.自然帶為落葉闊葉林帶C.中小河流眾多,水能資源豐富D.土壤肥沃,黑土分布廣大致為甲圖從A至B一線附近地形剖面圖,圖中虛線表示當地一次特大暴雨量分布狀況,據圖判斷最大暴雨量分布的地區海拔高度約為多少米?A.1800B.1000 C. 500 D. 200下圖為3軌CCD立體相機在嫦娥一號衛星上拍攝的月球極區圖像,據此完成題。3.用3軌CCD立體相機獲得該圖像的技術屬于A.GPS技術 B.GIS技術 C.RS技術 D.3S技術5.P地與Q地相比,P地①.年大風日數少 ②.年降水量多 ③.年降雪日數少 ④.沙塵暴日數多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6.在鐵路沿線設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態功能是①.截留水分 ②.改變氣候類型 ③.削弱風力 ④.改變植被類型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某中學地理探究性學習小組對該中學與高速公路之間的一片林地與裸地氣溫進行連續監測,測得林地與裸地月均溫差值變化如下表。據此完成7-8題。月 份123456789101112月均溫差 值0.130.100.18-0.16-0.13-0.25-0.43-0.40-0.20-0.100.110.227. 探究結果表明A. 學校所在地位于南半球B. 林地的年溫差大,裸地的年溫差小C. 該地7、8月份的月均溫較低D. 林地比裸地的年均氣溫低 8. 該片林地的作用主要體現在①涵養水源②保持水土③減弱噪聲④吸煙滯塵⑤防風固沙A. ①②B. ②⑤C. ③④D. ③⑤9.森林破壞引發的生態環境效應有:①全球氣候失調 ②生態環境惡化 ③臭氧破壞加重 ④自然災害頻發 ⑤地震、火山加劇 ⑥生物多樣性銳減A.①②④⑥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⑥低碳經濟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環境友好的突出特點。讀“2007年中國省域低碳經濟發展水平分類圖”,完成10~11題。10.關于我國低碳經濟發展水平的省際差異,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吉林高于河北 B.山高河南 C.青海高甘肅 D.安徽高湖南.我國南沿海低碳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產業結構輕型化 B.勞動力資源豐富 C.森林覆蓋度較高 D.離國際市場較近讀我國某河流流域圖,回答題:.造成流域內、兩區域差異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氣溫 C.降水 D.植被.合理開發利用該河流的資源優勢,正確的是A.開發區河流側重修建大型水庫以發展旅游業和航運B.開發區河流側重水力發電和澆灌C.區河流沿岸應廣泛發展茶樹種植D.區河流16.與長江三角洲地區相比,珠江三角洲區位條件不足之處是①產業基礎相對薄弱 ② 市場腹地相對狹小 ③科技和人才隊伍相對薄弱 ④改革開放重心北移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17.四川某家電生產集團在廣東某市建立了規模化的家電生產基地,其戰略目的是 A.利用更廉價的勞動力資源,降低勞動成本 B.利用該市接近原材料產地的優勢,減少原料運輸成本C.珠江三角洲地區比長江三角洲地區具有更大的國內市場潛力 D.利用廣東靠海臨港的優勢,建立以出口為主的生產基地 讀右圖我國某區域地圖,回答18-21題。18.當年開墾P平原,進行大規模農田基本建設的最主要措施是A.引入灌溉水源 B.增加土壤養分 C.平整土地 D.排水19.有關P平原商品糧基地的說法正確的是A.這里濕地廣闊,故以水稻種植為主 B.具有大規模專業化生產的突出優勢C.作物一年兩熟,單位面積產量高D.糧食生產的限制因素是水源不足20.目前P平原已停止開墾荒地,并建立濕地自然保護區,其主要原因是( ) A.濕地改造為耕地的成本高,不符合經濟最大化原則B.沼澤地發展水產業經濟效益高于糧食種植業C.濕地具有巨大的環境調節功能和生態效益,必須加以保護D.我國糧食生產已經過剩21.P平原今后農業發展的方向應該是( )。A.盡快開發未墾荒地,擴大糧食播種面積B.大規模退耕還濕地,減少糧食生產,建立自然護區循環農業模式,讀圖回答24~25題。C.全面退耕還漁,變種植業主導產業為水產業主導產業D.推進農業向規�;�、專業化和生態化方向發展,建設綠色食品基地 右圖表示工業化過程中農業、工業、服務業勞動力比例變化,讀圖完成23-25題。22.a、b、c三條曲線分別表示A.工業 農業 服務業B.服務業 工業 農業C.農業 服務業 工業D.工業 服務業 農業23.城市化水平最高的階段是A.① B.② C.③ D.④循環農業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途徑之一。下圖示意采用循環農業模式,讀圖回答24~25題。24.最適宜該模式的是A. 河套平原 B. 黃淮平原 C. 遼東丘陵 D. 閩浙丘陵25. 循環農業對建設美麗鄉村的主要作用是 ①提高經濟效益 ②加快城鎮發展 ③提供清潔能源 ④促進民居集中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II卷讀圖分析題(共50分)26.下圖所示為我國某區域及周邊地區,圖中所示地區近幾年來采取“公司+科技+農戶’運作模式,以棉花產業化為發展方向,棉花生產發展迅速,已經建設成為全國最大的棉花生產基地。(18分) (1)描述烏魯木齊氣候特征。(8分)(2)分析該區成為我國最大棉花生產基地的有利條件。(10分)27.根據材料和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圖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氣溫-12,7月平均氣溫24.6。 簡述流經A地河流的水文特征。(分)(2)說明圖示區域西北部與東南部農業生產自然條件和類型的差異。(1分)是全球風電裝機容量和發電成本變化圖某區域風能資源分布圖。 ()進入21世紀,世界各國更加重視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結合圖說明全球風電裝機容量的變化特點,并從礦物能源供需狀況、技術和環境因素分析其主要原因。(8分) 甲地建設風力發電基地的。(分)選擇題1 2 3 4 5 21 22 23 24 25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16 17 18 19 20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0分。)26.(18分)(1) (2) 姓名:正確填涂錯誤填涂條形碼號:班級:填涂要求填涂時用2B鉛筆將選中項涂滿涂黑,黑度以蓋過框內字母為準。修改時用橡皮擦干凈。注意題號順序。保持答題卡整潔,不要折疊、污損。缺考標記與作弊標記由監考老師填涂。27.(18分)(1) (2)   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 28(14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惠安一中2013-2014學年上學期高二地理期中試卷參考答案第1卷(單選題每小題2分 共50分)1-5 CCCCA  6-10 DDCAC  11-15 AADCD  16-20 ADDBC  21-25 DADDBII卷讀圖分析題(共50分)26.(18分)(1)冬冷夏熱,氣溫年較差大;年降水量少,氣候干旱;大陸性強。(8分)(2)自然條件:①夏季熱量充足,利于棉花生長;沙性土壤適宜棉花根系的生長;有灌溉水源;勞動力充足政策支持交通(1)河流流量季節變化較大,有春汛和夏汛,有結冰期,含沙量較小。 (2)西北部以平原為主,地勢平坦,土壤較肥沃,雨熱同期,灌溉條件較好,有利于發展種植業;東南部以低山丘陵為主,地形起伏較大,土層較薄,易發生水土流失,不宜發展種植業,有利于發展林業和果業。變化特點:快速增長。   主要原因:  礦物能源逐漸枯竭,能源需求增大,供需矛盾加劇;  技術進步使發電成本下降;  開發風能資源,減輕環境污染和破壞。() 利于棉花生長;沙性土壤適宜棉花根系的生長;有灌溉水源;勞動力充足政策支持交通(1)河流流量季節變化較大,有春汛和夏汛,有結冰期,含沙量較小。 (2)西北部以平原為主,地勢平坦,土壤較肥沃,雨熱同期,灌溉條件較好,有利于發展種植業;東南部以低山丘陵為主,地形起伏較大,土層較薄,易發生水土流失,不宜發展種植業,有利于發展林業和果業。變化特點:快速增長。   主要原因:  礦物能源逐漸枯竭,能源需求增大,供需矛盾加��;  技術進步使發電成本下降;  開發風能資源,減輕環境污染和破福建省惠安一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240037.html

八字精批2025运势命中贵人八字合婚

相關閱讀:湖南省長沙市第七中學高二上學期期中學業檢測地理(理)試題(無
廣東省東莞四校2015-2016學年高二上期中聯考試題(地理)
高二地理下冊期末備考模擬綜合測試卷[1]
高二地理下冊第一單元人口與環境單元測試題
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協作體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