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例談營養級的判斷方法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在生態系統的食物網中,一個營養級是指處于食物鏈某一環節上的所有生物種的總和。例如,生產者屬于第一營養級;植食性動物屬于第二營養級。本文通過例題來列舉營養級的判斷方法。

 

1.根據定義判斷

 

例1:在生態系統中,以植食性動物為食的動物屬于(    )

 

A.第二營養級    B.第三營養級    C.三級消費者    D.初級消費者

 

解析:植食性動物為初級消費者,以其為食的動物屬于次級消費者,所以應為第三營養級。

 

答案:B

 

2.根據能量流動的特點判斷

 

例2:調查得知某河流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共有4個營養級(以a、b、c、d表示)。經測定,一年中流經這4個營養級的能量分別為:

 

營養級

a

b

c

d

能量(J·-2)

141.10×105

15.91×105

0.88×105

871.27×105

 

該生態系統中初級消費者是(  )

 

A. a    B. b    C. c    D. d

 

分析: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上一營養級和下一營養級之間的傳遞效率效率10%~20%,依此特點判斷食物鏈。由表可知,a為第二營養級,即是初級消費者。

 

答案:A

 

3.根據數量判斷

 

例3:一片樹林中,樹、昆蟲、食蟲鳥的個體數量比例關系如右圖所示。下列選項能正確表示樹、昆蟲、食蟲鳥之間能量關系的是(選項方框面積表示能量大。    )

 

 

 

 

 

 

 

 

解析:題目給出的是樹、昆蟲、食蟲鳥三者的生物個體數量金字塔,要求從選項中選出樹、昆蟲和食蟲鳥三者的能量金字塔。根據生態系統能量流動逐級遞減的情況,我們很容易確定選項C是三者之間的能量關系。本題要求考生正確區別生物個體數量金字塔與能量金字塔之間的關系。

 

答案:C

 

4.根據生物量判斷

 

例4:(2008·上海,32)右圖表示某生態系統中,四種生物所同化的有機物的量占該生態系統有機物總量的比例,則這四種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最可能是(    )

 

 

 

 

 

 

 

 

 

解析:由捕食關系構成的食物鏈中,能量傳遞效率為10%~20%。這一規律可以轉化為同化有機物的傳遞量來進行比較;據圖可以看出甲占85%,說明甲是生產者,位于第一營養級;乙與丙之間接近,因而可判定兩者屬于同一營養級(第二營養級,是初級消費者);丁最少,說明丁位于第三營養級,是次級消費者。

 

答案:A

 

說明:生物金字塔根據用不同的量表示可以分為能量金字塔、數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反映的是能量沿食物鏈流動過程中具有逐級遞減的特征,所以能量金字塔都是正置的;生物數量金字塔是以每個營養級的生物個體數量為依據繪制的金字塔,由于生物個體數目在食物鏈中一般隨營養級升高而逐級遞減的,所以數量金字塔一般為正金字塔形,有時也會出現倒置的,例如上面例3;生物量(現存生物有機物的總質量)沿食物鏈升高逐級遞減,所以生物量金字塔一般為正金字塔形,但有時也會有倒置的情況。例如,海洋生態系統中,生產者(浮游植物)的個體很小,生活史很短,根據某一時刻調查的生物量,常低于浮游動物的生物量。這樣生物量金字塔就會出現倒置。當然,這并不是說在生產者環節流過的能量要比在消費者環節流過的少,而是由于浮游植物個體小,代謝快,生命短,某一時刻的現存量反而要比浮游動物少,但一年中的總能量還是較浮游植物多。

 

5.根據面積判斷

 

例5:“棉花→棉蚜→棉蚜蠅→瓢蟲→麻雀→鷹”這條食物鏈中,如果一只食蚜蠅要有52的生活范圍才能滿足自身的能量需求,則一只鷹的生活范圍至少是(    )

 

A. 5×103 2     B. 5×104 2    C. 532 2   D. 54 2

 

解析:根據能量傳遞效率的特點進行類比推理,可以得出,某一營養級的一個個體生活所需的最小范圍,應該是上一營養級的一個個體生活所需最小范圍的5倍,由此可以得出,一只瓢蟲一只麻雀和一只鷹所需的最小生活范圍依次是52 2、53 2、54 2。

 

答案:D

 

說明:上述無論是根據生物個體數量、生物量還是根據面積來判斷營養級,實際上都可以歸結為根據能量傳遞規律來判斷。

 

6.根據生物富集作用判斷

 

例6: 某水域有A、B、C、D、E五種生物,它們體內的DDT濃度見表,由此可知,這五種生物之間構成的食物鏈是(  )

 

種群

A

B

C

D

E

DDT濃度(pp)

0.005

2.0

1.8

25.5

0.04

 

 

 

分析:生物富集作用又叫生物濃縮,是指生物體通過對環境中某些元素或難以分解的化合物的積累,使這些物質在生物體內的濃度超過環境中濃度的現象。有害物質在食物鏈中由于捕食關系沿著食物鏈而傳遞存在富集作用,富集作用與能量流動正好相反,能量在沿食物鏈向下流動逐級遞減,而農藥或重金屬則沿食物鏈中營養級越高,該物質濃度越高。

 

五種生物種群中DDT的濃度,從小到大依次為A—E—C—B—D,其中C與B的濃度雖然不同,但相差很小,所以可以確定C、B屬于同一營養級。據此,可以寫出這五種生物種群構成的食物鏈。

 

答案:C。

 

例7:對右圖的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圖中只有兩條捕食鏈               

 

B.狐和鳥之間既捕食又競爭

 

C.細菌占有第二、三、四五營養級     

 

D.體內含重金屬最多的生物是草

 

分析:由于食物鏈(捕食鏈)中沒有分解者,所以分解者不占營養級。一個食物網中,同種生物可能占有不同的營養級,例如圖中的狐同時占有第三和第四營養級。由于狐的營養級最高,由于生物富集作用,所以狐體內所含重金屬最多。

 

答案:A

 

例8:(2011年·大綱版全國卷,32)回答下列與生態學有關的問題:

 

(2)某相對穩定的水域生態系統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個種群,各種群生物體內某重金屬的含量如下表。已知水中的該重金屬被生物體吸收后難以通過代謝排出體外。假設在這5個種群構成的食物網中,消費者只能以其前一個營養級的所有物種為食。

 

種群

重金屬含量(μg/Kg鮮重)

0.0037

0.0037

0.035

0.035

0.34

 

據表中數據繪出該生態系統的食物網。 

 

解析:重金屬被生物體吸收后難以通過代謝排出體外,營養級越高重金屬含量越多,可推測甲乙是最低營養級,丙丁是第二營養級,戊是第三營養級,由于消費者只能以其前一個營養級的所有物種,所以可以得到食物。

 

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240446.html

相關閱讀:高二生物下冊開學初考試題(文科)(含答案)
【名師解析】廣東省東莞市南開實驗學校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
河南省唐河一中高二上學期10月第三次月考生物試題
安徽省安慶市五校聯盟2019-2019學年高二上期中生物解析版
與遺傳和變異相關的探究題型的解法及思維方法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