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一、單選題。(每小題2分,共50分)1.下列有關細胞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B.新細胞是由老細胞分裂而來的 C.細胞是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的基本單位 D.所有植物和動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2.C是組成細胞的最基本元素,最可能的原因是 A.含量最高 B.含量最穩定 C.構成有機物的基本骨架 D.分布最廣泛3.下列有關實驗操作步驟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斐林試劑的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質的檢測 B.雙縮脲試劑A液與B液須混合均勻后才能加入樣液 C.檢測還原糖時,在加入斐林試劑甲液搖勻后才能加乙液 D.脂肪的檢測需借助顯微鏡才能看到橘黃色的脂肪顆粒4.水在生物體的許多化學反應中充當 A.溶劑 B. 催化劑 C.載體 D.還原劑5.下圖是某多肽化合物的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②的形成是在核糖體上完成的 B.當它分解成氨基酸時相對分子質量將減少36 C.氨基酸脫水縮合產生水,水中的氧來自氨基酸的羧基 D.氨基酸的不同種類主要是由①、③和④決定的6.細胞內組成DNA的五碳糖是 A.脫氧核糖 B.核糖 C.葡萄糖 D.麥芽糖7.下列生物膜組成的結構中,含有分解丙酮酸的酶的結構是8.將新鮮的苔蘚植物葉片,放入含有少量紅墨水的質量濃度為0.3g/mL的蔗糖溶液中,在顯微鏡下觀察,看到苔蘚細胞的狀態如右圖所示。此時,部位①和②的顏色分別是A.無色、綠色B.紅色、綠色C.紅色、無色D.紅色、紅色9.下列生理活動與蛋白質功能無關的是 A.氧氣在血液中的運輸 B.葡萄糖在細胞內氧化分解 C.CO2進入葉綠體 D.細胞的識別1 0.若下圖代表與生命系統相關概念的范圍,其中正確的是11.最能表明人體內各種細胞之間功能差異的是 A.細胞器的種類和數量不同 B.細胞核的大小 C.細胞膜的結構差異 D.細胞的體積差異12.下圖是細胞膜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①~③表示構成細胞膜的物質,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細胞膜的功能特性與②③都有關系 B.細胞膜的流動性與②有關而與③無關 C.由②參加的物質運輸不一定為主動運輸 D.①所表示的成分在細胞膜上能執行多種功能1 3.下列關于細胞核的敘述正確的是 A.真核細胞的核膜上有大量的多種酶,有利于多種化學反應的順利進行 B.在光鏡下觀察真核細胞的核膜為雙層膜,其上有核孔 C.脫氧核糖核酸等大分子物質可以自由通過核孔進入細胞質 D.原核細胞的擬核除沒有核膜外,其他方面與真核細胞的細胞核沒有差別14.在植物細胞工程中常常需要去掉細胞壁。在不損壞植物細胞內部結構的情況下,下列物質中可用于去除細胞壁的是 A.蛋白酶 B.淀粉酶 C.鹽酸 D.纖維素酶1 5.右圖為物質運輸方式的概念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通過①所示過程進入細胞需要載體蛋白的協助B.②所示過程能逆濃度梯度跨膜運輸物質C.①、②和③過程均需要消耗細胞中ATPD.蜜餞腌制時蔗糖進入細胞與過程②有關1 6.下列細胞器中,在成人心肌細胞中的數量顯著多于腹肌細胞中的數量的是 A.核糖體 B.高爾基體 C.內質網 D.線粒體1 7.下列有關ATP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人長時間劇烈運動時,骨骼肌細胞中每摩爾葡萄糖生成ATP的量與安靜時相等 ②ATP與ADP的相互轉化,在活細胞中其循環是永無休止的 ③人在寒冷時,細胞代謝增強,細胞產生ATP的量增加 ④人在饑餓時,細胞中ATP與ADP的含量難以達到動態平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 8.在光學顯微鏡的高倍鏡下尋找和觀察物像的過程中,一般不應出現的操作是 A. 調節光圈 B.調節細準焦螺旋 C.調節粗準焦螺旋 D.轉動轉換器1 9.右圖所示為科學家對單細胞傘藻進行幼體嫁接,將甲種傘藻的藻柄嫁接到乙種傘藻的假根上,長出了傘帽。下列對該實驗分析正確的是 A.該實驗證明了細胞核是遺傳物質的控制中心. B.該實驗證明了細胞核是代謝的調控中心 C.欲證明細胞核的功能,需同時進行對比實驗 D.實驗結果長出的傘帽應與甲的特征相同傘帽20.下列物質或結構中含有糖類的是 ①ATP ②DNA ③染色體 ④細胞膜 ⑤脂肪 ⑥淀粉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⑤⑥ D.②③④⑥2 1.下圖表示某植物的非綠色器官在氧濃度為a、b、c、d時,CO2釋放量和O2吸收量的變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氧濃度為a時最適于貯藏該植物器官的量是有氧呼吸的4倍C.氧濃度為c時,消耗葡萄糖的量較d時多.D.氧濃度為d時,有氧呼吸強度與無氧呼吸強度相等22.在不同的生物體內,一定相同的是 A. ATP水解后能量的用途 B.ADP轉化成ATP時所需能量的來源 C.ADP轉化成ATP的場所 D.一分子ATP中高能磷酸鍵的數目23.下列生物或細胞中,能夠合成蛋白質的是 ①乳酸菌;②噬菌體;③禽流感病毒;④葉肉細胞;⑤唾液腺細胞;⑥心肌細胞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④⑤ C.①④⑤⑥ D.②④⑤24.圖甲是過氧化氫酶活性受pH影響的曲線,圖乙表示在最適溫度下,pH=b時過氧化氫分解產生的O2量隨時間的變化。若該酶促反應過程中改變某一初始條件,以下敘述正確的是A.溫度降低時,e點不移,d點右移B.過氧化氫量增加時,e點不移,d點左移C.過氧化氫酶量增加時,a、c點不移,b點右移D.pH=a時,e點下移,d點左移2 5.右圖是胰腺細胞產生一種分泌蛋白的過程,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該分泌蛋白移動的最可能途徑是:③→②→⑤→⑥ B.內質網腔中的分泌蛋白運輸到細胞外穿過3層生物膜C.④為該過程提供能量D.該分泌蛋白的合成過程需要生物膜系統的參與二、簡答題(每空1分,共7道小題,共50分)26.A~C圖表示在一定范圍內細胞膜外物質進入細胞內的三種情況口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A、B、C所表示的被動的物質運輸方式是__________ 。上述三種運輸方式中,哪一種加入呼吸抑制劑后曲線會發生變化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紅細胞內K+濃度是膜外的30倍,膜外Na+濃度是膜內的6倍,維持這種K+、Na+分布不均勻是由膜上的__________所控制。27.下圖為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某高等生物細胞的部分結構。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l)圖中為細胞生命系統控制中心的結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該細胞產生的場所是[ ]___________,能產生ATP的場所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結構③的名稱是___________,下列物質中不是在③中合成的是_________。 A.麥芽糖酶 B.核糖核酸 C.胰島素 D.載體蛋白 (4)結構④的名稱是__________________,其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洋蔥表皮細胞與該細胞不同的結構是具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不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28.某工廠生產了一種加酶洗衣粉,其包裝袋上印有如下部分說明。 請據以上材料,回答下面的問題:(1)質檢局針對該洗衣粉設計了如下裝置進行實驗:該實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學生為探究該洗衣粉中酶催化作用的最適溫度,參考上述.(1)的實驗材料及方法進行了有關實驗。該同學將實驗結果繪制成A、B曲線。①由上圖可知,使用該加酶洗衣粉的最適宜溫度約為_____________。 ②在0℃和75℃時,酶的催化效率基本都降為零,但溫度再回到45℃,后者的催化作用己不能恢復,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該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可通過直接測定____________指標來表示酶的催化效率。 (3)該加酶洗衣粉不能用于洗滌絲質及羊毛衣料,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29.下面是綠色植物體內ATP與ADP的互換式,請回答 (l) ATP的結構簡式是__________,簡式中______________代表腺苷。 (2)反應式中Pi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當反應從左向右進行時,釋放的能量供給______________;當反應從右向左進行時,所需的能量來源于_______________作用和______________作用。30.下圖是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的實驗裝置,請分析回答: (1)請根據實驗目的選擇裝置序號,并按照實驗的組裝要求排序(裝置可重復使用)。有氧條件下的裝置序號:______________;無氧條件下的裝置序號:__________________。 (2)裝置中c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還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替。(3)下圖是酵母菌細胞呼吸的過程的圖解,圖中①、②和③分別表示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 1)①階段在_____________中進行,②階段在___________________中進行。 2)組裝后的實驗裝置,d瓶中酵母菌呼吸過程中具有__________階段。若用重鉻酸鉀試劑可檢測______________階段的產物。 3)若a瓶中有酒精產生,則瓶中的酵母菌的呼吸過程有____________階段。其中產生的ATP最多的階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培養液用C6H12O6用標記,則最終在物質________________中出現;若將酵母菌培養液通入含放射性氣體的容器內,進入細胞參與有氧呼吸后,最先出現的放射性化合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1.甘薯和馬鈴薯都富含淀粉,但甘薯吃起來比馬鈴薯甜。為探究其原因,某興趣小組以甘薯塊根和馬鈴薯塊莖為材料,在溫度不同,而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處理30min后,測定其還原糖的含量,結果表明馬鈴薯不含還原糖,甘薯的還原糖含量見下表:(1)由天津市紅橋區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Word版無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240308.html
相關閱讀:安徽省安慶市五校聯盟2019-2019學年高二上期中生物解析版
高二生物下冊開學初考試題(文科)(含答案)
【名師解析】廣東省東莞市南開實驗學校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
與遺傳和變異相關的探究題型的解法及思維方法
河南省唐河一中高二上學期10月第三次月考生物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