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二中2015-2016學年上學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地理試題命題人:賀慧艷 審題人:高二地理備課組 時量 :90分鐘 分值:100分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 分,共60分)1.下列有關區域的說法,正確的是 A.區域都有明確的界線B.區域內部差異明顯,區域之間某些特征相對一致C.區域是主觀任意劃分的D.區域根據一定的指標劃分的,既可以是單一指標,也可采用綜合指標2.關于我國三大自然區的敘述,正確的是A.東部季風區與西北干旱半干旱區以200毫米年降水量線為界 B.區域都是按照一定的指標劃分出來的,我國三大自然區的劃分則綜合了地形、氣溫兩大要素C.西氣東輸工程體現了區域的開放性D.三大自然區的劃分是為了找出區域的相似性,因地制宜對區域加以開發利用3.區域內部特征具有性。區域之間的特征具有明顯的 A.相對一致差異 B.絕對一致相對一致 C.差異整體 D.地帶非地帶劃分區域的意義是 ①更方便了解區域差異、特點 ②有助于進行區域研究和區域發展規劃 ③因地制宜發展區域經濟 ④了解區域發展的有利和不利條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A.河套平原B.寧夏平原C.河西走廊D.成都平原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的民居,可以反映當地自然環境的某方面特點。據此回答.我國北方住宅有院落,且圍墻很高的原因是 A.平原廣大 B.太陽輻射弱 C.降水少 D.冬季風力強.我國少數民族苗族的典型民居吊腳樓反映了當地的 A.氣候環境B.地形條件C.水文環境D.土壤特征適合在松嫩平原種植的農作物是 A.春小麥、玉米、甜菜、大豆 B.冬小麥、高粱、大豆、甜菜 C.玉米、高粱、大豆、甘蔗 D.玉米、黃麻、甜菜、大豆我國沿海與內地的社會發展具有明顯的差異,依照各省、市、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可把全國大致分成東部、中部、西部三個經濟地帶。據此回答10—11題。10、劃分西、中、東三個經濟地帶的主要依據是A.經濟發展速度 ? B.經濟結構?C.經濟發展水平? ? ?D.自然資源的種類、數量.下列省區中與所屬經濟地帶對應一致的是 A.吉林、遼寧、浙江——東部經濟地帶 B.內蒙古、陜西、西藏——西部經濟地帶 C.江西、福建、上海——東部經濟地帶?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經濟地帶 12.導致我國東、中、西部經濟發展差距的社會經濟原因是 產業結構的差異? 資源分布的差異? 距海遠近的差異? 開放程度的差異A.? B.? C.? D.13.我國推動東、西部協調發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給予西部大量的財政補貼? ?增加對西部基礎設施的投資? 保護西部的工業產品不受外部產品的沖擊? 發揮地區優勢,積極引進人才 A. B. C. D.14.西部地帶經濟發展的優勢有 A.生態環境良好,草原廣布 B.水資源豐富,農業基礎好,技術水平較高C.資源豐富,交通運輸比較便利 D.國境線長,鄰國較多,沿邊經貿有較大優勢15.制約西部經濟發展最重要的經濟原因是? A.資金、技術、人才匱乏 B.農業基礎薄弱 C.水土流失嚴重 D.自然資源不足 “半城市化”是特指中國化過程中的一種不完整狀態。其表現為,農民已經離開鄉村到城市就業與生活,但他們在報酬、住房、子女教育等許多方面并不能與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社會.導致我國“半城市化”現象產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進城打工B.城鄉分割的戶籍制度C.城市化速度滯后于經濟發展速度D.城市失業率居高不下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全球經濟聯系更加密切,競爭日益加劇,區域性經濟合作組織應運而生。據此回答~題。.有人把世界經濟稱為“地球村經濟”,是因為 A.世界經濟規模日益縮小 B.各國經濟差異越來越小 C.生產、消費、流通領域聯系日益減小 D.世界經濟相互依賴程度加深.經濟區域化A.有利于區域經濟集團的內外合作與聯系 B.有利于提高區域競爭力 C.不利于實現經濟全球化 。模澳夏虾献鳌笔菫榱藬U大競爭優勢.關于世界產業轉移,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產業轉移中,發達國家多用“朝陽產業”取代“夕陽產業”,形成新的工業基地B.發展中國家抓住世界產業轉移的機遇,可以在短時間內實現經濟起飛C.在產業轉移中,必然導致發展中國家礦產資源的惡性開采,發達國家則實現可持續發展D.產業轉移可能伴隨污染轉嫁和人口遷移右圖是奧地利1951-2001年人口增長狀況示意圖,期間人口死亡率保持穩定,讀圖判斷23~24題。23.奧地利人口自然增長的低谷期發生在A.1961—1971年 B.1971一1981年C.1981—1991年 D.1991—2001年 24.近三十年來,奧地利人口增長的最主要特征是A.負增長顯著 B.機械增長顯著C.自然增長顯著D.過度增長顯著25、與圖中省(區)甲、乙、丙、丁簡稱相對應的一項A陜、豫、黔、川 B皖、遼、貴、蜀 C皖、豫、湘、滇 D贛、遼、湘、云 27.甲、乙兩區域分別盛產棉花和天然橡膠,其共同的區位優勢是①夏季熱量充足②勞動力價格較低③農業科技發達④農業機械化程度高?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28.A、B兩地是我國少數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國家重點扶貧地區,制約兩地經濟發展的共同因素是①多山的地形②干旱的氣候③對外聯系不便④生產方式落后⑤水資源短缺?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⑤下圖是某區域圖,圖中甲、乙、丙是重要的農業區,完成29—30題。29.甲、乙、丙三個地區共同種植的農作物是A.小麥 B.水稻 C.棉花 D.青稞30.丙地區與乙地區相比,其發展農業的不利條件主要是:A.灌溉條件較差 B.日照時間太長 C.氣溫較低,熱量不足 D.土壤鹽堿化嚴重株洲市二中2015下學期高二年級第一次月考地理答卷一、選擇題(60分)題號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題號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二、綜合題(40分)31. 讀南水北調工程的沿線剖面圖,回答下列問題。(1)南水北調工程分東線、中線和西線工程三部分。圖示輸水干線為________工程的主體:a河是,c地位于______________流域,全部位于我國地勢的第________階梯。(2)該輸水干線水利工程建設投資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輸水線路中可以自流輸水的河段是______河段(填字母)。(3)為了使長江水過黃河,設計了B圖方案,請指出這種方案的優缺點。(4)據推算,到2030年,黃淮海平原年缺水量為400億m3。通過中線和東線調水能否達到缺水量與補水量的平衡?_______。對已經預測到的這種結果,除調水外還應實施哪些對策?(1)三大產業用電量增長最多的是第_________產業,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4分)(2)我國東、中、西部電力生產與消費的地區差異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3)從開源節流、區際協調來簡述緩解東部地區電力供應緊張的對策。(6分)33.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優化區域布局,建設農產品產業帶,發展特色農業是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下圖是我國兩大重要的商品農業生產基地,分析回答下列問題。(分)(1)比較甲、乙兩區域中的平原地區優勢農產品存在差異的原因。區域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甲水稻油菜、棉花等乙春小麥、玉米甜菜、大豆等(2)從自然因素角度考慮,乙圖中B地平原農業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是什么?該如何解決?(3)圖中甲區域農業的發展與乙區域相比,有哪些區位優勢?答案:(1)東線 海河 三(2)利用京杭運河及沿線湖泊 bc (3)不占空間,不受大氣等自然因素影響,對航運無影響,不易被破壞 施工成本高(4)不能 進一步搞好計劃生育工作,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治理水污染;保護生態環境等。32.答案(1)二 工業快速發展(工業是用電大戶)(4分)(2)東部發電量和用電量都大;東部用電量大于發電量;中西部發電量大于用電量(3分)(3)開源:開發新能源; 節流:調整產業結構,降低能耗;區際協調:產業轉移,資源跨區域調配(6分)33、(1)主要原因是水熱(或氣候)條件的差異。甲區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水熱條件充足,適宜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的生長;乙區域屬溫帶季風氣候區,水熱條件較差,尤其是熱量條件不足,只能適應小麥、甜菜等溫帶作物的生長。 (2)低溫 (熱量條件較差) 辦法: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溫良種,采取溫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溫措施等!(3)熱量條件優越;科技水平較高。1⑥ 浙南山區⑤黃土高原 ①武夷山區②長白山區③皖西大別山區④太行山區考場號: 班級: 學生姓名: 座位號: — ?—— ? — ? — ?? — ? — ? — 密 — ? — ? — ? — ? — ? — ? — ? — ? 封 — ? — ? — ? — ? — ? — ? — ? — ? 線 — ? — ? — ? —? — ? —— ? — ? — ?— ? — ? — ?座位號湖南省株洲市二中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試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260600.html
相關閱讀: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協作體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湖南省長沙市第七中學高二上學期期中學業檢測地理(理)試題(無
高二地理下冊第一單元人口與環境單元測試題
廣東省東莞四校2015-2016學年高二上期中聯考試題(地理)
高二地理下冊期末備考模擬綜合測試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