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洲一中2015屆二(下)三月月考生 物 試 卷考試時間3月14日10:30--12:00 命題人:夏永勝 審題人:王 鵬一、選擇題(包括35小題,1-25每小題1分,26-35每小題2分,共45分)1.生物世界廣泛存在著變異,人們研究并利用變異可以培育高產、優質的作物新品種。下列能產生新基因的育種方式是A.“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通過雜交技術培育出高產的超級稻B.用X射線進行大豆人工誘變育種,從誘變后代中選出抗病性強的優良品種C.通過雜交和人工染色體加倍技術,成功培育出抗逆能力強的八倍體小黑麥D.把合成β-胡蘿卜素的有關基因轉進水稻,育成可防止人類VA缺乏癥的轉基因水稻23.蛋白質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正確的是蛋白質分子結構合成 ②DNA合成、踡RNA合成 ④蛋白質的預期功能、莞鶕被岬男蛄型瞥雒撗鹾塑账岬男蛄( )4.增加玉米細胞中賴氨酸含量最有效的途徑是( )將富含賴氨酸的蛋白質編碼基因導入玉米細胞切除玉米細胞中天冬氨酸激酶基因和二氫吡啶二羧酸合成酶基因修飾天冬氨酸激酶基因和二氫吡啶二羧酸合成酶基因的個別堿基將根瘤菌的固氮基因導入玉米細胞5.下列關于蛋白質工程應用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蛋白質工程生產的產品更符合人類的需要通過蛋白質工程可以改變蛋白質的活性蛋白質工程可以對胰島素進行改造和修飾合成速效型胰島素制劑D.利用蛋白質工程可以在大腸桿菌細胞中10.提高農作物抗鹽堿和抗干旱能力的目的基因是( )A.抗除草劑基因 B.調節細胞滲透壓的基因C.抗凍蛋白基因 D.Bt毒蛋白基因11.如果通過轉基因技術成功改造了某血友病女性的造血干細胞,使其凝血功能全部恢復正常。當她與正常男性結婚,婚后所生子女的表現型為( )A.兒子、女兒全部正常 B.兒子、女兒中各一半正常C.兒子全部有病,女兒全部正常 D.兒子全部正常,女兒全部有病12.蛋白質工程是新崛起的一項生物工程又稱第二代基因工程下圖為蛋白質工程流程圖中A在遺傳學上依次表示( )A.轉錄和翻譯 B.翻譯和轉錄復制和轉錄 D.傳遞和表達13.14.某科學家從細菌中分離出耐高溫淀粉酶(Amy)基因a,通過基因工程的方法,將a轉到馬鈴薯植株中,經檢測發現Amy在成熟塊莖細胞中存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基因a只有導入到馬鈴薯受精卵中才能表達B.目的基因來自細菌,可以不需要載體直接導入受體細胞C.基因a導入成功后,將抑制細胞原有的新陳代謝,開辟新的代謝途徑D.目的基因進入受體細胞后可隨著馬鈴薯的DNA分子的復制而復制,傳給子代細胞并表達15.下圖為DNA分子的某一片段,其中①②③分別表示某種酶的作用部位,則相應的酶依次是( )A.DNA連接酶、限制酶、解旋酶B.限制酶、解旋酶、DNA連接酶C.解旋酶、限制酶、DNA連接酶D.限制酶、DNA連接酶、解旋酶16.轉基因技術在植物品種改良方面應用廣泛其中一項基因工程是改造CO2固定酶其目的是(A.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B.延長果實的儲藏期C.提高植物的抗性 D.培育新作物品種17.基因工程中,需使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質粒,便于重組和篩選。已知限制酶Ⅰ的識別序列和切點是—G↓GATCC—,限制酶Ⅱ的識別序列和切點是—↓GATC—。根據圖示判斷下列操作中正確的是( )A.目的基因和質粒均用限制酶Ⅱ切割B.目的基因和質粒均用限制酶Ⅰ切割C.質粒用限制酶Ⅱ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Ⅰ切割D.質粒用限制酶Ⅰ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Ⅱ切割18.19.A種植物細胞和B種植物細胞的結構如圖所示(僅顯示細胞核),將A、B兩種植物細胞去掉細胞壁后,誘導二者的原生質體融合,形成單核的雜種細胞,若經過組織培養后得到了雜種植株,則該雜種植株是( )A.二倍體;基因型是DdYyRr B.三倍體;基因型是DdYyRrC.四倍體;基因型是DdYyRr D.四倍體;基因型是DdddYYyyRRrr20.下列有關質粒的敘述,正確的是( )A.質粒是細菌細胞質中能自主復制的小型環狀DNA分子B.質粒是廣泛存在于細菌細胞中的一種顆粒狀細胞器C.質粒攜帶了外源基因進入受體細胞后,只能停留在該細胞內獨立復制D.在進行基因工程操作中,被用作載體的質粒都是天然質粒21.在已知某小片段基因堿基序列的情況下,獲得該基因的最佳方法是( )用mRNA為模板逆轉錄合成DNA B.以4種脫氧核苷酸為原料人工合成C.將供體DNA片段轉入受體細胞中,再進一步篩選D.由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推測mRNA.下列有關植物體細胞雜交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用酶解法去掉細胞壁,分離出有活力的原生質體B.誘導兩種植物的原生質體融合,進而形成雜種細胞植物體細胞雜交的最終目的是獲得細胞代謝產物D.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可以克服不同種間遠緣雜交不親和的障礙24.植物體細胞雜交能解決不同植物之間由于生殖隔離而不能進行有性雜交的問題。植物體細胞雜交過程不涉及( )使用限制性核酸內切酶 B.使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C.誘導兩種不同的細胞融合 D.選擇利于雜交細胞分裂和分化的培養基.關于番茄—馬鈴薯雜種植株,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若番茄細胞內有m條染色體,馬鈴薯細胞含n條染色體,則“番茄—馬鈴薯”細胞內含(m+n)條染色體B.過程②結束后需要淘汰自身融合的細胞C.過程③不存在細胞分裂D.這項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到雜種植株的培育中下列說法中,不合理的一項是( )A.利用PCR技術擴增大量②時,需用來自植物體內內DNA聚合酶B.若①被切割后,得到的分子末端序列為,則能與①連接的②分子末端是C.經檢測被③侵染的金茶花葉片細胞具備了抗病性,這說明②可能已連接基因表達載體D.欲快速培育大量抗病新品種,采用的技術所依據的理論基礎是植物細胞的全能性29.某興趣小組擬用組織培養繁殖一種名貴花卉,其技術路線為“取材→消毒→愈傷組織培養→出芽→生根→移栽”。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消毒的原則是既殺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又減少消毒劑對細胞的傷害B.在愈傷組織培培養中加入細胞融合的誘導劑,可獲得染色體加倍的細胞C.出芽是細胞再分化的結果,受基因選擇性表達的調控D.生根時,培養基通常應含α—萘乙酸等生長素類調節劑30.在下列選項中,需要采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的是( )①利用秋水仙素處理萌發的種子或幼苗,獲得多倍體植株②獲取大量的脫毒苗③利用基因工程培養抗棉鈴蟲的植株④單倍體育種⑤無子西瓜的快速大量繁殖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31.以下為形成cDNA過程和PCR擴增過程示意圖。據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催化①過程的酶是RNA聚合酶B.④過程發生的變化是引物與單鏈DNA結合C.催化②⑤過程的酶都是DNA聚合酶,都能耐高溫D.如果RNA單鏈中A與U之和占該鏈堿基含量的40%,則一個雙鏈DNA中,A與U之和也占該DNA堿基含量的40%據圖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當細胞分裂素與生長素的比值升高時,誘發腫瘤生芽B.清除腫瘤組織中的土壤農桿菌后,腫瘤不再生長與分化C.圖中腫瘤組織可在不含細胞分裂素與生長素的培養基中生長D.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謝,進而控制腫瘤組織生長與分化33.科學家依據基因工程的原理最新研制的某種疫苗是用病原微生物編碼抗原的基因制成的,這個基因編碼的產物能誘導機體產生免疫反應。該疫苗( )A.引起人體特異性免疫的原因是DNA分子上具有抗原B.引起免疫反應后相應淋巴細胞增多,細胞周期將變長C.能與漿細胞產生的相應抗體發生特異性結合D.包括抗原基因、啟動子、終止子和標記基因等34.用某人的胰島素基因制成的DNA探針檢測下列物質,能形成雜交分子的是( )①該人胰島A細胞中的DNA②該人胰島B細胞的mRNA③該人胰島A細胞的mRNA④該人肝細胞的DNA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35.下圖為轉基因抗凍番茄培育過程的示意圖(其中ampr為抗氨芐青霉素基因)。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可以同時選用限制酶PstⅠ、SmaⅠ對含目的基因的DNA進行切割B.過程②可采用農桿菌轉化法將含目的基因的表達載體導入受體細胞C.質粒上的抗性基因有利于篩選含目的基因的細胞和促進目的基因的表達D.圖中過程④可以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目的基因作為探針進行篩選36.(每空1分,共8分)如圖表示轉基因馬鈴薯的培育過程,請回答相關問題:(1)如果用馬鈴薯發育的某個時期的mRNA反轉錄產生的__________片段,與載體連接后儲存在一個受體菌群中,這個受體菌群就叫做馬鈴薯的__________。(2)重組質粒中,目的基因的兩端還必須有__________和終止子。用含重組質粒的土壤農桿菌感染植物細胞后,采用__________技術檢測轉基因馬鈴薯的__________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同時還要采用__________技術檢測目的基因是否在轉基因馬鈴薯細胞中表達。(3)培育愈傷組織的固體培養基中,除了無機鹽、有機營養物質、瓊脂、卡那霉素外,還需添加的物質是__________,添加卡那霉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37(每空1分,共7分)(1)愈傷組織是由離體的組織或器官通過A___________過程獲得的,B、C過程是通過細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現的。(2)胚狀體根據其來源不同,可以分為“體細胞胚”和“花粉胚”。①用花藥離體培養可獲得“花粉胚”,同種植物的花粉胚與體細胞胚在染色體數目上的主要區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如果用_______________處理二倍體植物的花粉胚,能獲得可育的植株,該過程是_____________育種中不可缺少的步驟。③在一定條件下培養離體細胞可以形成體細胞胚進而發育成完整的植株,其根本原因是每個細胞都含有______________,這一過程體現了_______________。38.(每空2分,共10分)水稻種子中70%的磷以植酸形式存在。植酸易同鐵、鈣等金屬離子或蛋白質結合排出體外,是多種動物的抗營養因湖北省武漢市新洲一中2015-2016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月考生物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310141.html
相關閱讀:安徽省安慶市五校聯盟2019-2019學年高二上期中生物解析版
高二生物下冊開學初考試題(文科)(含答案)
與遺傳和變異相關的探究題型的解法及思維方法
【名師解析】廣東省東莞市南開實驗學校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
河南省唐河一中高二上學期10月第三次月考生物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