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市一三七中學2015---2014學年度上學期高二生物期中試卷時間:90分鐘 總分:120分 命題人:柳艷 審題人:柳艷 2015.11.12第Ⅰ卷(選擇題,1.5分/題)1、與人體細胞直接進行物質交換的是?A.體液 B.細胞內液 C.消化液 D.細胞外液2、下列有關內環境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無機鹽和蛋白質的含量有關B.內環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質?C.正常人血漿的PH穩定在7.35-7.45之間,與內環境中含有的HCO3-、HPO42-等離子有關D.人體細胞外液的溫度一般維持在在37OC左右,即人體的正常體溫3、人體發生花粉等過敏反應時,引起毛細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漿蛋白滲出,會造成局部.組織液增加。M織液減少.血漿量增加 .淋巴減少C.H2CO3 / NaHCO3等緩沖物質的調節作用D.很快排出體內6、長時間行走使腳掌磨出了水泡,幾天后水泡消失。此時水泡中的液體主要滲入A.組織細胞 B.毛細血管和各級動脈、靜脈C.各級動脈和靜脈 D.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7、在高等動物體內,細胞與內環境之間的物質交換的正確關系是8、學生甲在進行1500 m比賽時,剛跑至1000 m左右,感覺腿部肌肉酸痛難忍,欲放棄比賽,老師安慰說:堅持一下,過一會兒就會感覺好點了。學生甲遂繼續比賽,過了一會兒,果然感覺又有勁兒了。試問,引起學生甲肌肉酸痛的物質是A.碳酸 B.乳酸 C.二氧化碳 D.胃酸9、人在發燒時食欲差的最根本原因是A.胃不能及時排空 B.攝入食物未消化C.消化酶活性受影響 D.抑制消化酶的分泌10、下列關于體液與內環境的說法正確的是A.體液的成份主要是水,不含蛋白質 B.內環境只包括血漿、組織液和淋巴三部分C.細胞質基質是體液的一部分 D.內環境的理化性質是恒定不變的11、碘是甲狀腺激素的組成成分,當食物中缺碘時,分泌量增加的激素是A.促甲狀腺激素B.甲狀腺激素C.胰島素D.生長激素如果某人的下丘腦受到損傷,則可能導致體溫調節能力下降②調節血糖的能力下降影響抗利尿激素的合成 影響渴覺的形成A. B. C. D. 13、當人體的一些組織器官損傷或發生炎癥時,會產生并釋放組織胺。該物質使毛細血管舒張和通透性增加,促進血漿滲入組織間隙而形成組織液,造成組織水腫。該物質對血管的調節方式屬于A.血流自動調節B.神經調節C.體液調節D.神經體液調節當人處于炎熱環境時,會引起A.冷覺感受器興奮B.溫覺感受器抑制C.甲狀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D.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興奮21、下列關于激素的敘述,錯誤的是A.腎上腺素發揮作用后被滅活 B.體內失水過多時抗利尿激素釋放減少C.激素調節過程中存在反饋調節D.對血樣中相關激素水平的分析可幫助診斷甲狀腺疾病22、下圖表示三個通過突觸連接的神經元,F于箭頭處施加一強刺激,則能測到膜內外電位變化的位置是A. a和b處B. a、b和c處C.b、c、d和e處D. a、b、c、d和e處23、當人吃了過咸的食物時,機體對細胞外液滲透壓的調節過程有如下幾步,正確的是①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興奮 ②大腦皮層興奮產生渴覺 ③下丘腦神經細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④攝水量增加 ⑤減少尿的排出 A. ①→② →③ →④ → ⑤ B. ② → ① → ④ → ③ → ⑤C. ① →② → ④或① → ③ → ⑤ D. ② → ① → ④或② → ① → ③ → ⑤24、下列屬于人在寒冷環境中的身體變化是①皮膚血管收縮 ②增加皮膚的血流量 ③汗腺分泌增多 ④汗液幾乎不分泌 ⑤代謝活動增強A.①④⑤ B.①②⑤C.④⑤D.②③25、某人因患流感而出現持續高熱,在一晝夜中持續維持在39.5℃,則該病人在一晝夜中產熱總量與散熱總量之間關系是 A.基本相等 B.產熱量大于散熱量 C.產熱量小于散熱量 D.不確定26、在人體中,由某些細胞合成與釋放,并影響其他細胞生理功能的一組物質是A.信使RNA、必需氨基酸B.激素、遞質C.淀粉酶、解旋酶D.肝糖元、丙酮酸27、下丘腦在人體生命活動過程中有重要的調節作用,下列分析錯誤的是A.下丘腦有體溫調節中樞?B.下丘腦既參與神經調節又參與體液調節?C.下丘腦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的增加會使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D.寒冷能引起下丘腦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增多28、興奮在一個神經元與另一個神經元之間的傳導方向是 A.........某種病毒已侵入人體細胞內,機體免疫系統對該靶細胞發揮的免疫作用是A.體液免疫 B.自身免疫 C.細胞免疫 D.非特異性免疫大面積燒傷護理不當時,易發生感染而引起嚴重的后果,這主要是由于 A.體液大量流失B.營養物質得不到及時補充C.特異性免疫能力減弱D.非特異性免疫能力減弱某國為了防止在戰爭中敵方使用生物武器,對所有參戰人員都接種了天花病毒疫苗,以提高特異性免疫能力。以下關于該免疫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該免疫屬細胞免疫,無體液免疫B.抗原可由T細胞呈遞給B細胞C.只有形成記憶細胞,再遇到天花病毒時才能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漿細胞D.效應T細胞可靶細胞靶細胞裂解死亡 A.漿細胞 B.過敏反應 C.記憶淋巴細胞 D.免疫反應35、下列關于體液免疫的敘述,正確的是(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細胞產生漿細胞B.抗體都是由B細胞分泌的C.抗體一般可以直接殺死入侵的病菌D.記憶細胞迅速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記憶細胞36、當抗原刺激機體產生細胞免疫反應時,效應T細胞發揮的作用是( ) A.產生抗體,使靶細胞裂解 B.激活靶細胞內的溶酶體酶,使靶細胞裂解 C.產生組織胺,增強B細胞的功能 D.促進B細胞產生淋巴因子37、右圖是細胞免疫中X細胞與靶細胞密切接觸后的殺傷作用過程示意圖,其中X細胞是指 A.B細胞 B.T細胞C.效應B細胞 D.效應T細胞38、下圖表示生物體內的三個生理過程(a , b , c),在此三個過程中,y代表的物質分別為A.激素、抗體、載體 x進入細胞(a)B.抗體、載體、酶 x x與y結合 x被消除(b)C.載體、抗體、酶 x變成其他物質(c)D.載體、酶、抗體39、關于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常用HIV表示 B.常用AIDS表示C.主要侵犯人體T細胞 D.先使體液免疫功能嚴重缺損,繼而影響細胞免疫40、艾滋病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一大殺手。下列有關艾滋病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與艾滋病患者擁抱會傳染艾滋病 B.HIV在離開人體后能存活很長時間,危害極大 C.HIV主要攻擊人體內的T細胞,最終使人喪失一切免疫功能 D.HIV主要由DNA、RNA和蛋白質構成,但沒有核糖體41、下列被稱之為生長素的是A.吲哚乙酸 B.萘乙酸 C.2,4-D D.乙烯A.促進細胞分裂 B.促進細胞縱向伸長生長C.促進細胞的分裂生長 D.促進細胞的彎曲43、下列對植物激素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它在植物體內含量極少 B.它對植物生命活動具有調節作用C.它是植物體一定部位產生的 D.它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44、下列激素中,不能促進植物生長的是 A.生長素類 B.赤霉素 C.細胞分裂素 D.乙烯45、植物莖尖產生的生長素可以向側芽部位運輸。但在缺氧的條件下會嚴重阻礙其運輸。這說明生長素的運輸屬于 A.B.C.D.A.去掉頂芽 B.在去掉頂芽的斷口處放一塊含有生長素的瓊脂塊C.在去掉頂芽的斷口處放一塊含有細胞分裂素的瓊脂塊D.在去掉頂芽的斷口處放一塊瓊脂塊48、要得到番茄無子果實,需將一定濃度的生長素溶液涂抹在該花的柱頭(或子房)上。處理該花的時期和條件是 A.花蕾期,不去雄蕊 B.花蕾期,去掉雄蕊 C.開花后,不去雄蕊 D.開花后,去掉雄蕊49、把成熟的蘋果與未成熟的香蕉密封在一起,可促使香蕉成熟,是由于蘋果放出了 A.乙烯 B.赤霉素 C.脫落酸 D.細胞分裂素50、將一株生長著的豌豆幼苗水平放置,經過一段時間,根能向地生長,莖能背地生長,發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①重力影響生長素分布不均 ②根近地一側生長素的分布比背地一側多 ③根比莖對生長素反應靈敏 ④莖比根對生長素反應靈敏 ⑤根近地一側生長快 ⑥莖近地一側生長快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⑥ C、①②④⑥ D、①④⑤⑥51、有人在清除果園蟲害的時候誤噴了一種除草劑,使果園中的某些灌木葉片枯死、脫落。你認為這種除草劑最可能含有 A.生長素 B.細胞分裂素 C.赤霉素 D.乙烯52、下列各組激素中,生理作用最相似的是 A.赤霉素和生長素 B.脫落酸和細胞分裂素C.赤霉素和脫落酸 D.生長素和乙烯53、如圖把含有生長素的瓊脂小塊,分別放在甲、乙、丙三株幼苗切面端的不同位置上,然后從左側給予光照。此實驗的結果不會:A.甲向右側彎曲生長B.乙直立生長C.丙向左側彎曲生長D.甲、乙、丙都彎向光源生長植物扦插繁殖時,需要對插枝進行去除成熟葉片、保留芽和幼葉等處理,這樣可以促進插枝成活。其原因是①芽和幼葉生長迅速.容易成活 ②芽和幼葉儲存較多的營養物質③芽和幼葉能產生生長素,促進生根 ④去除成熟葉片可降低蒸騰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在農業生產中,用一定濃度的植物生長素類似物作為除吉林省長春市一三七中學2015—2015學年度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題(無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309578.html
相關閱讀:高二生物下冊開學初考試題(文科)(含答案)
安徽省安慶市五校聯盟2019-2019學年高二上期中生物解析版
與遺傳和變異相關的探究題型的解法及思維方法
河南省唐河一中高二上學期10月第三次月考生物試題
【名師解析】廣東省東莞市南開實驗學校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