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東縣四校2015~2015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二年級期中生物(選修)試卷試卷分Ⅰ卷(選擇題)和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20分,考試時間100分鐘。第Ⅰ卷 (選擇題 共55分)一、單選題:本題包括20小題,每小題2 分,共40 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1.右圖為人體體液物質交換示意圖,其中正確的敘述是( ) ①A、B、C依次為血漿、組織液 ③D中的蛋白質的含量相對較低 ④正常情況下,ABC的化學成分和理化性質恒定不變A.②③ B.①④ C. ①③ D.②④2.下列各組化合物中,全是內環境成分的一組是 ( )A.CO2、血紅蛋白、H+、尿素 B.呼吸氧化酶、抗體、激素、H2OC.Na+、O2、葡萄糖、血漿蛋白 D.Ca2+、載體、氨基酸3.下丘腦對高等哺乳動物穩態的維持起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下列有關下丘腦的說法中,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 )①大量出汗后,下丘腦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腦分泌促甲狀腺激素,促進甲狀腺的活動來調節體溫 ③下丘腦是體溫調節的高級中樞,產生冷覺和熱覺 ④下丘腦與生物的節律控制有關 ⑤如果切斷小白鼠的下丘腦與大腦皮層的神經聯系,小白鼠還能保持體溫的基本恒定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4.當一個人失水過多或吃的食物過咸時,會導致 ( )A.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 B.垂體釋放抗利尿激素增加C.下丘腦釋放抗利尿激素 D.垂體滲透壓感受器興奮5.右圖表示人體縮手反射的相關結構(虛線內表示脊髓的部分結構),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要檢測反射弧是否完整和正常,可在⑤處給予適宜的電刺激B.若抑制某神經元的呼吸作用,C.興奮在神經元之間傳遞時,都存在化學信號與電信號的轉換D.在②處給予適宜的電刺激,大腦皮層會產生痛覺6.下列關于興奮傳導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神經纖維膜內局部電流的流動方向與興奮傳導方向一致B.神經纖維上已興奮的部位將恢復為靜息狀態的零電位C.突觸小體完成“化學信號—電信號”的轉變D.神經遞質作用于突觸后膜,使突觸后膜產生興奮7.腎上腺素是臨床上搶救過敏性休克的首選藥物,腎上腺髓質能分泌腎上腺素;某些神經元也能分泌腎上腺素進入突觸間隙,可以與突觸后膜受體結合,引發突觸后膜電位多次重復A.過敏性休克是特異性免疫功能缺陷引起的疾病BC.與突觸前膜受體結合,抑制神經元繼續分泌腎上腺素的調節屬于負反饋調節D.上述事實表明機體是通過神經-體液-免疫8.右圖是血糖調節的部分過程圖解。甲、乙表示器官,a、b表示相應激素。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器官甲、乙的名稱分別是胰島、腺B.激素a能夠促進過程①,抑制過程②C.激素b的作用結果反過來會影響激素b的分泌D.激素b是唯一能夠升高血糖的激素.H1N1流感病毒侵入人體并誘導體液免疫的過程中,不會發生A.吞噬細胞攝取、流感病毒 B.記憶細胞增殖并大量分泌抗體C.B細胞增殖分化形成記憶細胞 D.T淋巴細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下列有關實例或現象及所對應的推測或解釋中,錯誤的是 實例或現象推測或解釋A給家兔注射抗利尿激素,尿量明顯減少抗利尿激素能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分的重吸收B消耗等量的食物,小白鼠的凈增長量低于青蛙變溫動物維持體溫消耗的能量多于恒溫動物CHIV侵入人體后能破壞T細胞,艾滋病人往往死于其它病原體感染T細胞在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中起重要作用D11.下列有關植物激素及調節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生長素在植物體內可以進行極性運輸和非極性運輸B.生長素在植物體內的含量很少,且主要分布在生長旺盛的部位C.探索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的實驗中,預實驗需要設置空白對照,在預實驗的基礎上再次實驗可以不再設置空白對照D.植物激素既可以直接參與代謝,也可以給細胞傳達調節代謝的信息12.下列各圖中最能準確表示發生在棄耕農田上群落演替過程中群落豐富度的是( )13.土壤動物是土壤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某一地區人工綠地、林地、農田3種不同類、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動物群落進行了調查,結果見下表。由表中數據分析可知( )樣地類群數個體數土層 第1層 第2層 第3層 第1層 第2層 第3層 人工廣場綠地 14 8 3 182 74 22 某植物園 13 7 4 190 92 18 農用地 11 8 4 92 113 21 (注:第1層為距地表0~5cm;第2層為距地表5~l0cm;第3層為距地表10~15cm) A.可用標志重捕法調查各樣地土壤中動物類群數 B.各樣地土壤中動物類群豐富度沒有明顯的差異 C.人類活動對土壤動物的數量和分布沒有影響 D.各土層中土壤動物種群數量增長曲線均為“S”型14.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因素分兩類,一類是密度制約因素,即影響程度與種群密度有密切關系的因素;一類是非密度制約因素,即影響程度與種群密度無關的因素。下列屬于非密度制約因素的是A.捕食關系 B.競爭關系 C.種內斗爭 D.氣候、季節、降水等的變化A....16.右圖表示一個生物群落中甲、乙兩個種群的增長速率隨時間變化的曲線,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若乙種群為害蟲,則在t4時防治效果最佳 B.t3~t5時間內甲、乙兩種群的年齡組成不同 C.t2~t3時間內甲種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D.t4時,甲的種群密度最小,乙的種群密度最大17.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是生態系統的基本功能,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在捕食鏈中,各營養級獲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相同 B.生態系統中的能量可促使物質不斷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之間循環往返 C.植物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參與生態系統中的碳循環 D.生物之間的捕食離不開信息傳遞18.下列與生物多樣性有關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保護生物多樣性是實現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B.植物、動物和微生物以及它們擁有的全部基因構成了生物多樣性 C.過度的人為干擾會導致生物多樣性降低 D.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的直接價值、間接價值和潛在價值19.下列有關生態系統結構敘述,正確的是( )A.每種生物在生態系統中只能處在一個營養級上B.動物都屬于消費者,其中食草動物處于第二營養級C.自養生物都是生產者,是生態系統的主要成分D.細菌都屬于分解者,其異化作用類型有需氧型和厭氧型兩類20.某同學為探究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動態變化規律,做了如下實驗:取三只錐形瓶,編號甲、乙、丙,各加入500mL質量分數為5%的葡萄糖培養液,然后用天平稱量0.1g活性干酵母分別投入錐形瓶中,置于適宜條件下培養,連續7天,定時取樣、觀察和計數,計算1mL培養液中酵母菌的平均數,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 A.取樣前需將錐形瓶靜止,取樣時從瓶中部位置取樣,使得計數更準確 B.甲、乙、丙三組遵循單因子變量,形成相互對照 C.預期一段時間內酵母菌種群數量呈“S”型曲線增長 D.若培養液濃度過低,會導致酵母菌吸水脹破二、多選題:本大題包括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有不止一項符合題目要求。每小題全選對者得3分,其他情況不得分。21.能全面體現生長素生理作用兩重性的實例是 ( )A.頂端優勢 B.莖的向光性 C.莖的背地性 D.根的向地性22.右圖是某生長素類似物在Nl、N2和N3三種濃度下對微型月季莖段側芽生長的影響圖。據圖判斷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隨著生長素類似物濃度的升高,微型月季莖段側芽的生長量越大B.N1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對微型月季莖段側芽生長具有抑制C.生長素類似物的N3濃度可能小于N2濃度D.N3濃度一定是促進微型月季莖段側芽生長的最適濃度23.藍藻、綠藻和硅藻是湖泊中常見藻類,對水體中藻類細胞進行取樣計數可用血球計數板。計數時,觀察到的一個計數室細胞分布如右圖(圖示規格為lmm×lmm×0.1mm)。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有 ( )A.藍藻、綠藻和硅藻是單細胞生物,所以適合用血球計數板進行計數B.取出的樣液需立即加入固定液進行固定,以維持藻細胞數量不變C.若圖中是樣液稀釋10倍的藻細胞分布圖,則培養液中藻細胞的密度約為l×l08個/mLD.計數結束后,應用試管刷蘸洗滌劑擦洗血球計數板24.假定當年種群數量是一年前種群數量的λ倍,下圖表示λ值隨時間的變化曲線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0-a年,種群數量不變,其年齡組成是穩定型B.a-b年,種群數量下降,其年齡組成是衰退型C.b-c年,種群數量增加,種群呈“S”型增長D.c-d年,種群數量增加,種群呈“J”型增長25.生物多樣性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三個層次。下列有關生物多樣性的描述及其所屬層次相符的是生物多樣性的相關描述層次A班上同學中,有人是雙眼皮,有人是單眼皮遺傳多樣性B美國紐約市的居民中有白人、黑人和黃種人物種多樣性C江蘇境內除了有平原外,還有丘陵、湖泊和沼澤等生態系統多樣性D校園巾既有開黃花的菊花,也有開紅花的玫瑰等遺傳多樣性第Ⅱ卷(非選擇題,共65分)三、非選擇題本大題包括小題,共65分.下圖為體內細胞與內環境之間的物質交換示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此圖表示細胞與周圍環境的關系,其中毛細血管管壁細胞生活的具體內環境是 。(填標號)(2)。以氧氣為例,紅細胞所攜帶的氧氣至少需要經過 層膜才能被組織細胞①利用。(3)血漿、組織液和淋巴三者之間既有密切關系,又有一定區別。一般情況下,②與③成分上的主要區別是 。江蘇省如東縣四校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選修)試卷(無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651489.html
相關閱讀:安徽省安慶市五校聯盟2019-2019學年高二上期中生物解析版
【名師解析】廣東省東莞市南開實驗學校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
與遺傳和變異相關的探究題型的解法及思維方法
高二生物下冊開學初考試題(文科)(含答案)
河南省唐河一中高二上學期10月第三次月考生物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