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5學年上學期期中考試15屆 高二 地理試題說明: 1、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2、將第Ⅰ卷的答案代表字母涂在答題卡上,第Ⅱ卷的答案寫在答案卷上。第Ⅰ卷 (選擇題,共60分)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下列關于我國地理位置的敘述,正確的是( )A.北回歸線穿過我國南部,北極圈穿過我國北部B.我國最北端在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相交處C.東部臨海,有利于發展海洋事業,同海外各國交往D.我國領土最西端位于東五區,最東端在東九區,跨四個時區2.對圖中山脈的表述,與事實相一致的是( )B.圖②中部為天山山脈,其向東延伸便是圖③中的秦嶺C.圖②最北一列是阿爾泰山,圖④中北側一列是祁連山D.圖①中山脈被長江切開形成長江三峽,圖③中山脈是我國南北方的重要分界線3.對圖中四省區農業生產的表述,與實際情況不符的是( )B.②④都是我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 C.②是我國著名的綠洲農業區D.①②③④都有商品糧、棉基地4.對甲、乙、丙、丁四個省級行政區行政中心的表述,正確的是( )B.乙位于塔里木河沿岸,因河運而興起C.丙是我國十大古都之一,地處號稱“八百里秦川”的渭河平原D.丁是我國海拔最高的城市,位于雅魯藏布江沿岸,因河運而興起 讀我國四個地區的簡圖,回答5-6題。5. 有關圖中四地氣候特征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B.丁地雨季長,降水豐富C.丙地降水集中夏秋,冬春寒冷干旱D.乙地氣溫年較差大,年降水量變率大6. 有關圖中四地農業發展著眼點的敘述,正確的是(。〣.乙地開發宜農荒地,提高糧食產量C.丙地發展立體農業利于改善環境D.丁地大力種植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 下圖是我國季風區四地各月氣溫和降水變化圖,四地均位于平原區,讀圖回答7-10題。7.( ).B.C.D.8.( )..C..9.( )..C..10.( ).B.C.D. 下圖是沿我國境內某一經線的氣候統計圖據圖判斷12題。.圖中①區域地形區的名稱是( )A.太行山 B.四川盆地C.云貴高原D.秦嶺1.圖中②區域的區域特征是( )A.河流谷地泥沙沉積,形成“黃土地”B.地勢低平,多數地區海拔在100m以下C.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小麥不能越冬D.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但冬春季節較干旱13.( ).B.C.D.14.( )..C..15.( ).B.C.D.16.臺灣島是祖國的寶島自大陸赴臺旅游開通后,游客日益增多。下列選項符合島內地理概況的是( )①位于熱帶和亞熱帶季風區②氣候受太平洋北赤道暖流影響③基隆盛行北風,降水量較多④水果之鄉,盛產蘋果、柑橘與香蕉等⑤阿里山、日月潭是著名的旅游勝地A.①③⑤B.①②⑤C.②③④ D.③④⑤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國重要的經濟區據此回答題。.兩個三角洲地區都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對其發展的有利條件的正確敘述是( )A.長江三角洲礦產資源豐富B.長江三角洲土地價格低廉C.珠江三角洲水能資源豐富D.珠江三角洲毗鄰港澳地區.近年來,珠江三角洲地區河流的河口附近出現咸潮,下列措施有利于緩解咸潮的是( )①從上游水庫調水,引淡壓咸②大量引河水灌溉農田③抽取地下水,提高河水水位④植樹造林,建設海防林綠化體系⑤發展節水產業⑥在河口清淤,降低河床A.①②③ B.③④⑤C.②③⑥ D.①④⑤ 某地區與眾不同的自然、人文景觀被其他地區的人們稱為“怪”,陜西和云南就是其中較為突出的代表。云南十八怪:四季服裝同穿戴,鮮花四季開不敗,山洞能跟仙境賽,過橋米線人人愛……陜西十八怪:面條似腰帶,房子半邊蓋,姑娘不對外,帕帕不裝頭上戴……據此回答題。.云南憑借自身的優勢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已逐漸成為我國的花卉產業帶,與廣東相比,云南發展花卉產業的優勢自然條件是( )A.水源 B.地形 C.氣候 D.勞動力.在傳統的民居中,陜西的房子“半邊蓋”,而云南卻出現底層空置的竹樓,其原因敘述正確的是( )A.陜西的煤炭資源豐富,廢棄的煤井便成了居民的房子B.云南竹子多,且竹子可以驅蚊防蟲C.陜西人多地少,云南人少地多D.陜西氣候干燥,黃土具有直立性,適宜建窯洞.出現云南“過橋米線人人愛”、陜西“面條似腰帶”的主要原因是( )A.云南盛產大米,陜西盛產小麥、玉米B.云南降水豐富,陜西氣候干燥C.居民的飲食習慣不同D.云南水蝕嚴重,陜西風沙危害嚴重 德國慕尼黑大學的一位教授是這樣看待中國的:他首先把中國分成東部與西部,再分別分成南北兩部分,形成如下圖①、②、③、④四塊區域,并將這四塊區域命名為“銀色中國”“金色中國”“黃色中國”和“綠色中國”,據此回答22-24題。2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銀色中國”與“金色中國”以岡底斯山為界B.“金色中國”與“綠色中國”的分界線包括賀蘭山C.“黃色中國”與“綠色中國”的分界線為秦嶺D.“銀色中國”與“綠色中國”的分界線是巫山23.關于各區域某些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C.“綠色中國”——一年兩到三熟 D.“銀色中國”——伏旱24.應該說,這位教授的分區還缺一部分,這一部分應命名為( )C. 紅色中國 D.藍色中國 2009年10月20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國寶指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要從振興農業做起”并在《關于進一步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中也特別強調了對農業的支持據此完成5-27題。5.黑龍江省發展綠色農業的主要區位優勢是( )A.土壤肥沃,氣候溫暖濕潤B.便利的交通條件C.農業生態環境較好D.城市和工礦業發達6.目前不屬于影響黑龍江農業持續發展的問題是( )A.耕地面積少,人均耕地不足B.水土流失嚴重,土壤肥力下降C.糧食品種和質量欠佳D.常受低溫冷害的影響7.黑龍江省是我國最大的商品糧生產基地,享有“北大倉”的美譽。為進一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黑龍江省2009年制定了一項龐大的糧食增產規劃。黑龍江省能成為我國最大的商品糧生產基地的原因包括( )①耕地面積廣闊、诩Z食單產高、弁寥婪饰帧、軇趧恿ωS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缺氧和凍土問題 B.沼澤和草地問題 C.沙丘和戈壁問題 D.溶洞和暗河問題29.該地區農業生產的主要模式是( )A.山地畜牧業、綠洲農業 B.高寒畜牧業、河谷農業C.河漫灘畜牧業、灌溉農業D.農耕區畜牧業、生態農業30.該地區糧食作物高產的主要原因是( )A.熱量充足,降水豐沛 B.土壤肥沃,灌溉便利C.光照強,晝夜溫差大 D.墾殖歷史悠久,精耕細作二、綜合分析題(本題共小題,共40分)材料一 2010年,中央正式批準喀什設立經濟特區?κ矊⒁浴畺|有深圳.西有喀什’為目標,依托國家批準設立‘中國-喀什經濟特區’的特殊扶持政策,面向東亞南亞西亞廣闊市場,加快超常規發展步伐,努力把喀什建設成為世界級的國際化大都市。材料三 目前喀什已經成為我國番茄制品的主產區,產量約占全國番茄制品總量的70%,同時,喀什的番茄醬也因地理優勢,具備了紅色素高、品質好、無污染等特點,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已成為喀什出口創匯第一大產品,特別是番茄紅素的含量大大超過世界其他國家的平均含量,深受國際市場的歡迎。(1)指出圖示區域所示地區河流的主要補給水源,并簡述該區域河流水文特征。(4分)(2)簡述甲區域地形特征。(2分)(3)分析喀什地區種植番茄的優勢自然條件。(4分)(4)分析喀什地區經濟發展的優勢區位條件。(4分)32.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各題。(10分) 材料一 我國某地區略圖 材料二 兩城市氣候資料圖材料三 由河南省三門峽市、山西省運城市、臨汾市和陜西省渭南市,共同構成了晉陜豫三省邊緣“黃河金三角區域”(左圖陰影區域)。區域內煤炭開采生產能力約1億噸,占全國的4%;氧化鋁產能610萬噸,約占全國的35%,是全國最大的煉鋁業基地。材料四:鋁工業的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礦山、冶煉和加工三大領域,其中尤以電解鋁能耗為最。1噸鋁錠綜合交流電耗為14622度,相當于3.2噸標準煤;煉1噸鋁綜合能耗為9.6噸標準煤。因此,按9.6噸標準煤/噸鋁計算,排放二氧化碳21.8噸、碳5.8噸。(1)石家莊與太原兩城市緯度相仿、距離相鄰,但氣候差異比較大。兩城市中全年各月氣溫偏低的是________,主要原因是 。(2分)(2)“黃河金三角區域”是我國重要的煤炭生產基地,但由于交通運輸的制約,限制了煤炭經濟的發展。請提出三條既能減輕交通運輸壓力又能將煤炭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發展優勢的具體措施。(3分)(3)該區域大力發展煉鋁工業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會加劇全球的______________效應。試從資源、能源和交通運輸方面簡析“黃河金三角區域”成為全國最大的煉鋁業基地的區位條件。(5分)33.能源問題一直是制約各國發展的問題。2010年2月27日,我國首座大型海上風電場——東海大橋海上風電場全部34臺風機安裝取得圓滿成功,表示全球風電裝機容量和發電成本的變化,圖是我國風能資源分布情況讀圖回答。(1分)結合圖說明全球風電裝機容量和發電成本的變化 從礦物能源供需狀況,技術和環境因素等方面分析這種變化主要原因。(2)試分析圖中乙地風能資源最豐富的季節,并從自然和市場條件分析乙地建設風力發電基地的不利因素。(3)丙地風能資源較欠缺,主要是因為 ,目前,該地區正在開發的常規能源是 。(4)分析上海作為我國風力發電重點開發地區并建首座海上發電場的原因。2015-2016學年上期中考15屆 高二 地理答案河南省鄭州一中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677947.html
相關閱讀:高二地理下冊第一單元人口與環境單元測試題
湖南省長沙市第七中學高二上學期期中學業檢測地理(理)試題(無
高二地理下冊期末備考模擬綜合測試卷[1]
廣東省東莞四校2015-2016學年高二上期中聯考試題(地理)
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協作體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