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市第一中學2014學年度第二學期3月考試高二政治試題及答案
滿分[300]分 ,時間[150]分鐘 2014年3月
考生須知:
1.全卷共10頁,50小題。
2.本卷答案必須做在答題卷(卡)的相應位置上,做在試卷上無效。
3.請用鋼筆或圓珠筆將班級、姓名、考號分別填寫在答卷(卡)的相應位置上。
部分(共152分)
部分共43小題,其中1至23題,每小題4分,24至43題每小題3分 共152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24.李白在《送溫外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一詩中寫道:“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毕铝袑Υ苏f法錯誤的是
A.黃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種文化 B.文藝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
C.文化是人所特有的一種現象 D.李白詩的創作屬于文化活動
25.端午節已經不是中國人獨有的節日,F在,隨著中華文化的魅力日益滲透到全世界,端午節也一步步走入世界各國的視線,賽龍舟在西方很流行也很受歡迎。這說明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
A.強制性的特點 B.潛移默化的特點
C.包容性的特點 D.深遠持久的特點
26.“近幾年,世界各地出現的漢語熱折射出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巨大潛力!边@觀點肯定了
A.經濟發展是文化發展的基礎 B.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
C.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 D.文化教育對經濟具有重大影響
27.一切受人民歡迎、對人民有深刻影響的藝術作品,從本質上說,都必須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領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須在人民的偉大中獲得藝術的偉大。可見,優秀的文化
A.彰顯時代的精神,創造時代的未來 B.反映時代的潮流,決定時代的走向
C.源于時代的實踐,引導時代的發展 D.源于時代的智慧,推動時代的前進
28.必須以理想信念為核心,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原因在于
A.優秀文化能夠指導人們正確地開展實踐活動
B.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強制性
C.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深遠持久的
D.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是人們文化素養的核心和標志
29.春節這個蘊含著豐富中國文化符號的節日,吸引了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其中,成為世界的商機。一大批中國人選擇出國過大年,眾多老外和海外華人一起吃年夜飯、買年貨……有外國朋友說,春節成為中國發展的一個縮影,給各國帶來了“財氣”,帶來了機遇。這表明
A.中外文化在交流中傳播 B.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
C.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D.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30.被列入浙江省百年名校的嘉興一中以其“成德達才”的校訓和“從嚴求實”的校風影響著一代代莘莘學子。這說明優秀文化能夠
①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②豐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增強人的精神力量 ④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1.距今約7000年的嘉興馬家浜遺址是太湖流域迄今最早的史前考古學文化。嘉興投資2億元建馬家浜遺址公園,推動遺址保護健康發展,確保民眾共享文化遺產保護成果。重視馬家浜文化遺產的保護是因為
①文化遺產是維系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②文化遺產是中國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
③保護文化遺產有利于研究江南文化的演進 ④保護文化遺產有利于實現人類文明的趨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卮32―33題
32.世博會把不同質的文化定制在一個特定空間,為人們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提供了平臺。因此,2010上海世博會的文化價值在于
①促進了中華文化的傳播 ②推動了世界經濟的發展
③增進了各文化間的溝通 ④融合了各文化間的差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3.一世博游客在感言:“世博是‘視博’,世博是濃縮的世界,是真正意義上的‘地球村’,是建筑藝術的萬花筒。世博搭起了文化交流之橋,讓我們在家門口感受到了世界的脈動,觀察到了多彩的世界!睂Υ死斫庹_的是:
A.平等交流、相互借鑒,才能實現世界文化的繁榮趨同
B.博采眾長、面向世界,就能保持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
C.凝固藝術的世博展館,成為世界文化多樣性的重要標志
D.世界博覽會逐漸成為世界各國人民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34.在文化發展上,有人主張,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同以前文化包袱一刀兩斷,不拘于前人,讓世界文化自由之風盡情吹拂。這種主張
①是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的表現 ②是對傳統文化的揚棄與創新
③是民族和歷史虛無主義的表現 ④是要求面向世界,博采眾長
A.①② B. ③④ C.①④ D. ②③
35.2014年1月互聯網十大熱詞出爐,“壓力山大”上榜,
之后在網絡上廣為流行。如右圖,“壓力山大”取自人名“亞歷山大”的諧音,是都市人用一種詼諧方法表達壓力像山一樣大的形容詞!皝啔v山大”的出現說明
①大眾傳媒是文化創新的途徑
②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
③喜聞樂見的形式促進文化傳播
④海納百川的胸懷推動文化創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國學經典遭刪減 引社會爭議;卮36―37題
36.某校認為“孟母擇鄰”暗藏 “環境決定論”,“書中自有顏如玉”隱含“讀書功利化”,擔心“這些帶有糟粕性的內容”會“扭曲學生的價值觀念和腐蝕中小學生的心靈”,而將這些原本是國學經典中的佳句刪除。有人反駁“若人為地把作為一個整體的經典割裂開,學生將無法吸收其精髓,也不知道什么是糟粕。”上述反駁從一個側面說明
A.糟粕與精華是相反相成的辯證關系 B.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決定整體的功能
C.“環境決定論”肯定了人的能動性 D.精華與糟粕因人而異,本質上是抽象同一
37.如果把“經”理解為經典理論、權威觀點,“道”理解為物之固理、勢所必然,那么我們要取得事業的成功,可以
①離經叛道 ②離經不叛道 ③叛道不離經 ④既不離經,也不叛道
A.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 ②④
38.如圖所示,每一個企業的文化建設都可以由內而外,從最核心 的精神文化做起,直至最表層的物質文化,把企業文化建設落到實處,抓出成效。 這說明
①文化與經濟相交融 ②一定的文化是對經濟的反映
③文化推動企業發展 ④文化影響企業的競爭力
A.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39.中國的“農耕文化”和國人的“家國倫理”,造成了中國人心日中的“家”,不僅是遮風避雨的居住處所,也是最終的情感歸宿地。與國外截然不同的是,中國人渴望“居者有其屋”,不愿意租房,甚至不惜成為“房奴”。這也成為助長高房價的原因之一。這表明
A.文化決定人的認識、實踐活動和思維方式
B.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深遠持久,無法改變的
C.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
D.對待傳統文化要正確處理繼承與發展的關系
40.“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彪S著現代技術的飛速發展,感情的交流、信息的傳播越來越多地通過網絡或發送短信來實現,年青一代對“拇指文化”是情有獨鐘。對此理解不正確的是
A.文化傳播具有社會歷史性 B.文化傳播總是要通過一定的媒介才能實現
C.網絡等現代媒體正逐步取代傳統媒體 D.現代媒體的出現豐富了文化傳播的手段
41.在當前形勢下,我們既要進行文化繼承,又要實施文化創新。我們應該如何看待繼承和發展的關系
①繼承和發展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 、诶^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
③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 、軐鹘y文化應辯證地繼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42.“公期”是海南的傳統民俗節目。以前每逢“公期”,人們都要拜祭“公祖”,舉行“過火山”、“上刀梯”、“貫鐵杖”等儀式。今天,人們移風易俗,利用這一民俗節日“賽紅歌”、“賽書法”、“賽技能”,建設和諧文化,倡導文明新風。這表明民俗節日
①體現了民族心理和情感,富有民族文化韻味
②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具有相對穩定性
③集中展示了本區域文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
④是長期社會實踐的產物,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動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3.歌劇《木蘭詩篇》是我國藝術家創作的一部優秀作品,該劇吸納歐洲歌劇藝術的表現手段,融入中國戲曲的表演形式,謳歌了偉大的民族精神,在國內外獲得高度評價,這表明
A.不同民族文化的競爭促進了文化融合
B.不同藝術形式的融合有利于文化發展
C.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發展的關鍵
D.東西方藝術都應當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
非選擇題部分(共148分)
48.(16分)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不僅需要強大的經濟力量,更需要強大的文化和道德力量。 “瘦肉精”、“地溝油”、“彩色饅頭”等食品安全事故頻繁發生后,民眾對食品安全的呼聲越來越高。為此,不少地方政府為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食品消費安全,一方面順應民意、體察民情,汲取民智、依靠民力,扎扎實實地強化市場監管,堅持不懈地為民謀利。另一方面加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和思想道德建設。這不僅使相關食品企業流淌“道德的血液”,而且也在全社會形成講誠信、講責任、講良心的強大輿論氛圍,整個食品行業的生產面貌煥然一新。
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的有關知識說明政府加強文化道德建設的合理性。
49.(9分)
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
右圖剪紙作品《回娘家》,是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
胡錦濤在蘭州市與市民共度新春佳節時親手剪制的,并
被有關部門作為一份特殊作品在第八屆中國藝術節上展
出。剪紙藝術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朵奇葩。然而,
今天剪紙老藝人就像是“活文物”,精湛的技藝面臨無人
繼承的困境。為盡快使剪紙藝術走出困境,有關部門積
極組織剪紙藝人在保留剪紙藝術傳統特色的同時,積極
創新,使之得以繼承發揚,使之更加貼近生活,貼近時
代,貼近人民群眾,成為我們民族的驕傲。
材料如何切合傳統文化的特點的?
50、(15分)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的舉辦引起了校園世博熱,同學們紛紛上網“逛”世博。一個世博專題網頁引發了某同學的興趣和思考,他發帖提出了自己的問題。以下是該網頁的部分內容。
世博會被譽為世界經濟科技文化的“奧林匹克”盛會。從1851年英國倫敦的第一次世博會開始,人類找到了一次大規模文明交流的形式。世博會成為多國文化融匯和最新科技展示的平臺,也是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集中展示和提升的重要途徑。上海世博會對于中國的意義,不僅在于向世界展示中國發展的巨大成就,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世博會的影響,大力提升文化軟實力。上海市市長韓正說要充分發揮世博會的產業引領功能,更好實現文化與經濟、政治的交融發展,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充分發揮世博會的文化交流與傳播功能,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充分利用世博會的文化融匯契機,既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又要繼承傳統、推陳出新。
發貼:如何以世博會為契機進一步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
跟帖:經濟發展了,文化軟實力就自然提升了。
請運用《文化生活》的有關知識,評析跟帖中的觀點,并針對發帖中的問題提出你的看法。
嘉興市第一中學2014學年第二學期3月考試答案
一,選擇題
24252627282930313233
ABACADDBCC
34353637383940414243
BDADDDCAAB
二,非選擇題
48.(16分)答:①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相互交融。(4分)加強文化和道德建設,有利于食品企業自覺主動地承擔食品安全的責任、促進食品的安全生產和整個食品行業的生產面貌煥然一新,促進市場的健康發展。(2分)
②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于特定的文化環境和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文化影響人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4分)加強文化和道德建設,有利于在全社會形成講誠信、講責任、講良心的強大輿論氛圍,使食品經營者和生產者增強職業道德、自覺保障食品安全。(2分)
③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先進、健康的文化促進社會的發展。(2分)政府加強文化道德建設有利于推動社會的全面發展,推動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構建和諧社會。(2分)
49.(9分)答:①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的穩定性。(2分)保留剪紙藝術傳統特色的同時,積極創新,切合了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的穩定性的特點。(1分)
②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2分)使剪紙藝術更加貼近人民群眾的生活,成為我們民族的驕傲,切合了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的特點。(1分)
③傳統文化具有繼承性。(2分)剪紙藝術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朵奇葩。有關部門積極組織剪紙藝人在保留剪紙藝術傳統特色的同時,積極創新,使之得以繼承發揚,體現了傳統文化的繼承性。(1分)
50.(15分)答:①經濟是基礎,經濟決定文化。(2分)跟帖認識到了經濟發展對提高文化軟實力的決定作用。(1分)
②文化具有相對獨立性。(2分)文化軟實力的提高還需要其他條件。故跟帖觀點是片面的,沒有認識到提升文化軟實力的其他條件。(2分)
③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還要:
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相互交融。(1分)充分發揮世博會的產業引領功能,更好實現文化與經濟、政治的交融發展,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1分)
文化在交流中發展,(1分)充分發揮世博會的文化交流與傳播功能,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1分)
文化在繼承中發展,繼承傳統、推陳出新,(1分)充分利用世博會的文化融匯契機,繼承傳統、推陳出新,實現中華文化的創新從而提升文化軟實力;(1分)
文化在創新中發展,立足于社會實踐,面向世界、博采眾長。(1分)充分利用世博會的文化融匯契機,實現中華文化的創新從而提升文化軟實力。(1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75581.html
相關閱讀:湖北省黃岡市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政治)
江蘇省濱海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政治(理)試卷
我們的民族精神參考答案
2014年高二政治下冊期中考試試題(含答案)
高二政治下冊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基礎復習訓練題(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