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準確揣摩命題立意后決定是否選用某個試題
例1.(長沙市一中2013高三第2次月考)在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加入適量的馬鈴薯,在一定溫度下,氧氣釋放速率隨H2O2溶液濃度的變化如圖中實線所示。改變一個反應條件后重復此實驗,結果如圖中虛線所示。改變的條件是( )
A.降低反應溫度 B.減少馬鈴薯加入量
C.加入過氧化氫酶競爭抑制劑 D.加入微量氫氧化鈉
【評析】酶促反應中的競爭性抑制在中學教材未涉及,學生不需要知道超綱的知識。此題的命題立意應是用排除法解題,知識考察方面的側重點是:(1)溫度、pH值和酶的濃度對酶促反應速率的影響,(2)選擇題的解題技巧。答案:C。
由于競爭性抑制是學生不需要知道的超綱知識,初看此題一般不宜選用。弄清命題立意后,出于訓練答題技巧和整卷難度調節的需要,又可以選用。
2.對選用的某些試題進行改編
改編試題,可以縮小做過與未做過的學生的得分差距,可以增加考試的可信度。改編試題要針對自己的教學環境確定明確的考察目標指向。
例2.(2012年新課標[1])一對毛色正常鼠交配產下多只鼠,其中一只雄鼠的毛色異常。分析認為,鼠毛色出現異常的原因有二:⑴一個親本常染色體上一對等位基因中的一個基因突變的直接結果(控制毛色基因的顯隱性未知);⑵隱性基因攜帶者之間交配的結果(只涉及親本常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為探究該鼠毛色異常的原因,用上述毛色異常雄鼠分別與其同一窩的多只雌鼠交配,得到多窩子代(假定這只雄鼠能正常生長發育,并具有生殖能力,后代可成活)。請預測結果并作出分析:
(1)如果每窩子代毛色異常鼠和毛色正常鼠的比例為 1?1 ,則可推測毛色異常是 隱 性基因突變為 顯 性基因的直接結果。因為:只有兩個隱性基因純合親本中一個親本的一個隱性基因突變為顯性基因時,該毛色異常雄鼠為顯性雜合,同窩所生的雌鼠為隱性純合,毛色異常雄鼠和毛色正常雌鼠交配才能得到每窩毛色異常鼠與毛色正常鼠的比值均為1?1的結果。
(2)如果不同窩子代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同一窩子代中毛色異常鼠與毛色正常鼠的比例為 1?1 ,另一種是同一窩子代全部表現為 毛色正常 鼠,可推測毛色異常是隱性基因攜帶者之間交配的結果。
【評析】“分析認為……”并非科學事實,不過是命題者限制答題方向以便使學生的答案更符合或接近預設標準答案而已。通;卮鸬冢1)小題可以先提出2種假設:A→a或a→A。有了“分析⑴”就可以排除前一種假設。
(1)如果想訓練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改編此題就可以去掉“分析認為……”,令學生找出三種以上的原因;
(2)鑒于有的師生對只能是a突變A的理解不到位的原因是審題時忽略了非專業術語“直接”一詞隱含條件限制[2],可把第(1)小題改編為:
如果每窩子代毛色異常鼠和毛色正常鼠的比例為 1?1 ,則可推測毛色異常是隱性基因突變為顯性基因的直接結果。試說明“A突變為a”不符合題設條件的理由:若1個A突變為a,親本都為顯性,都有A基因,突變基因a在伴X遺傳時才可直接決定雄性子代的性狀。若為常染色體遺傳,突變基因a不能直接決定子代為隱性,子代性狀還受另一親本的顯性基因的影響。這與“一個親本常染色體上一對等位基因中的一個基因突變的直接結果”不符合。
改編后做例題用,問題設置粗放一些沒關系。做習題或試題用,問題的設置要注意細節處理,如思維的梯度與難度處理和學生表述內容的處理,以便試題難度設置更合理,對自己的學生更適合。
改編高考試題無非是:(1)難度處理,使之適合自己的教學環境。生源質量差就降低難度,如加提示、暗示,生源好就可以適當對某個考點加難度,如去掉提示語和非選擇題的選項填空等;(2)內容處理,增加考點以加大復習的容量,置換某個考點以避免多次考同一個考點;(3)拓展處理,主要是強化思維與方法的訓練,引導關注模式化下的變式、變例和特例。
3.依據考試的定位原創部分試題
例3.(湖南郴州2010期末)某種二倍體淡水魚剛產出的卵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將剛產出的“卵細胞”迅速跟同種精液混合使它們受精。五分鐘后置于4℃的低溫環境處理數小時,則部分已受精的“卵細胞”不能完成減數第二次分裂,本該由第二極體排出卵細胞外的一組染色體留存于“受精卵”中。這部分細胞可能孵化為(C)
A.單倍體 B.二倍體 C.三倍體 D.四倍體
【評析】受胚胎工程與低溫誘導多倍體等知識的啟示,想起閱讀過的關于低溫誘導三倍體魚的論文,設置相應情境把減數分裂與染色體變異知識結合起來,試題的難度不大但內容豐富且靈活。
原創試題要根據想考察的內容選擇素材,要注意教學資源的積累,溫習一下大學教材或平常關注生物科技新聞及軼事是有益的?梢愿膶、縮寫教材中的某個內容原創試題,強化學生對相關概念的識記、理解和再現?梢砸罁约悍e累的教學資源原創情境新穎的試題訓練學生的知識鏈接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
4.編組整卷的注意事項
(1)整卷對知識內容、方法與能力的考察,既要注意平衡,更要有側重點
(2)篩選的試題的命題立意要合理,設置的考察方向針對性強,知識考察與能力考察的關系處理得好,對教學可以起到正確的與積極的導向作用。
例4.(改編自2013全國新課標卷[3])某油料作物種子中脂肪含量為種子干重的70%。將該種子置于溫度、蒸餾水、通氣等條件適宜的黑暗環境中培養,檢測發現該萌發種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逐漸減少,到第11d時減少了90%,干重變化如圖所示。下列對萌發種子(含幼苗)干重先增加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
A.導致種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O
B.導致種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不是C,因為在黑暗條件下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C.脂肪轉化為幼苗中糖等親水物質,會使細胞中結合水增加
D.富含脂肪的種子萌發時,脂肪轉化為糖類等物質時,導致的有機物質量的增加是較顯著的
【評析】原題為選擇填空,問導致干重先增加的主要元素是哪一種。改編后考察的主要方向仍然是資料分析,但內容豐富了,區分度加大了。因為:對知道干重是不含水時的重量的同學,判斷變容易了;對把風干種子的重量當干重的,容易出錯了,因為D選項拿不準,對C選項的判斷很可能出錯。答案:C。
如例4的情境是在黑暗及不能吸收礦質元素的條件下,正在萌發的某油料作物種子(含幼苗)的干重為什么先有所增加?有教師發表的作品中錯誤地指出主要原因是“脂肪轉化為幼苗中糖等親水物質會使細胞中結合水增加”。雖然不少師生搞不清真正的原理,但此題的命題立意為立足核心知識考察學生的資料分析能力,并不要求從新穎的高考試題情境中發掘“新知”,對應運用生物學觀念破除“種子無光萌發因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和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而干重一直下降”的思維定勢,對訓練揣摩命題立意以捕捉正確思維目標指向的能力并提高思維的敏捷性,具有良好的導向作用。
(3)把握好難度,關鍵是難易搭配的比例適中,以便適合學情與考試的水平與目標。對于多數學生而言,難度大的題太多,反不利于學生對教材內容的識記、理解,生源特好的老師可能忽視這一點。
(4)原創或改編試題,要特別注意科學性,不要出現知識性錯誤,要特別注意生物的多樣性或差異性,設置情境和舉證、舉例要謹慎。表述方式簡潔達意、勿生歧義,以免學生答題時產生不必要的疑惑,利于誘導學生按預設參考答案答題。
(5)避免筆誤,如使用“復制”與“粘貼”方式輸入文字與圖片時,個別需要改動的字詞因為受到干擾而記不得改動,由于對自己改編或原創的試題有深刻的印象,帶著這種印象審校往往難以發現應該改動的字詞沒有改動。另外,基本定稿后又置換了試題要記得置換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77786.html
相關閱讀:【名師解析】廣東省東莞市南開實驗學校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
安徽省安慶市五校聯盟2019-2019學年高二上期中生物解析版
高二生物下冊開學初考試題(文科)(含答案)
與遺傳和變異相關的探究題型的解法及思維方法
河南省唐河一中高二上學期10月第三次月考生物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