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高二地理上學期期末練習題:產業轉移──以東亞為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地理」一詞最早見于中國《易經》: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數學網為大家推薦了高二地理上學期期末練習題,請大家仔細閱讀,希望你喜歡。

一、單項選擇題

讀我國承接全球IT產業轉移的路徑(圖A)和IT全球化競爭的金字塔模型示意圖(圖B),回答1~2題。

1.圖A中,我國承接全球IT產業轉移的路徑①是指()

A.珠江三角洲 B.長江三角洲

C.環渤海地區 D.閩南地區

2.圖B為IT全球化競爭的金字塔模型,c是指()

A.制造和研發環節 B.品牌和核心技術

C.加工和組裝環節 D.市場和運輸環節

解析: ①是環渤海地區,因為該地距離韓國近,勞動力資源豐富、廉價,市場廣闊和政策優惠。c處于金字塔的頂層,且分布在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因而是品牌和核心技術。

答案: 1.C 2.B

讀20世紀50~90年代亞洲出口型勞動密集型工業分布變化圖,完成3~4題。

3.日本20世紀60~90年代,主要投資地區及其原因是()

A.在東亞、東南亞投資,因該地有充足的廉價勞動力

B.在東亞、東南亞投資,因該地氣候適宜,河流眾多

C.在美國投資,因日本有計劃地將工業布局格局從臨海型轉向臨空型

D.在美國投資,因美國有豐富的煤、鐵、石油資源,可減少原料、燃料的進口量

解析: 日本在20世紀60~90年代,主要投資東亞、東南亞,是受當地廉價勞動力和市場的吸引。

答案: A

4.亞洲勞動密集型產品銷往日本和美國,主要原因是()

A.產銷兩地相隔較近,可利用便利的海洋運輸

B.日本和美國勞動力的工資水平較高

C.亞洲人口多,有廣闊的市場

D.日本和美國交通發達,有利于勞動密集型產品輸入

解析: 勞動密集型產業在勞動力廉價地區才有成本優勢,而日本、美國勞動力工資水平很高。

答案: B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香港的勞動密集型制造企業大量遷入內地;卮5~6題。

5.這種產業遷移()

A.是第三產業的遷移B.是技術指向型產業的遷移

C.阻礙了遷入地的城市化進程D.可能對遷入地的環境造成污染

解析: 勞動密集型企業屬于第二產業和廉價勞動力指向型產業,故A、B均錯。對遷入地而言,產業轉移有利有弊,利在促進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弊在可能對遷入地的環境造成污染,故D對C錯。

答案: D

6.香港制造企業遷移的原因有()

①香港地價較高 ②內地服務業發達 ③內地工資水平較低

④香港人口數量劇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產業轉移的內驅力是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故B對。

答案: B

下圖為某電子產品生命周期模型圖,讀圖完成7~9題。

7.根據圖示信息,敘述正確的是()

A.第一階段丙國國內對該產品需求少而全部供出口

B.進入第二階段后丙國該產品的技術水平落后于乙國

C.甲國該產品的出口量今后也會出現減少趨勢

D.該產品的生命周期反映了人口數量的差異

解析: 第一階段丙國國內該產品產量大,部分供出口,進入第二階段后丙國將該產品的生產轉移到乙國。該產品的生命周期反映了技術水平的差異。

答案: C

8.產品的生命周期理論能夠解釋產業轉移現象,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該產業轉移路徑是由丙國乙國甲國

B.該產業是向著礦產資源豐富地區轉移

C.該產業轉移反映了丙國經濟衰退

D.該產業的轉移主要反映的是資本轉移

解析: 該產業轉移主要是向有市場的地區轉移,反映了經濟全球化趨勢。

答案: A

9.出現上述產業轉移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A.追求更高利潤 B.擴大占有市場

C.技術合作需求 D.跨國公司發展需要

解析: 求更高利潤是企業轉移的主要原因。

答案: A

10.春節后,長三角、珠三角、青島等地區民工荒加劇,這將導致()

①生產規模下降,對送上門的訂單也不敢接受 ②全國性缺工 ③一些與當地產業關聯度不強的企業正考慮將生產基地遷往內地 ④一些企業不得不引進自動化程度更高的設備以減少用工量 ⑤迫使企業想方設法進行技術創新、提高勞動者素質,進而提高勞動生產率,創造新的競爭優勢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答案: C

溫州制造業和美國硅谷都屬于典型的產業集群,都具有人人都想當老板的企業創業文化和企業創新精神。據此回答11~12題。

11.關于溫州制造業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企業以原料指向型為主B.勞動力的投入仍比較大

C.具有中小批量定制的生產方式D.產品大量銷往國外

12.硅谷的許多企業把新工廠建到美國的得克薩斯,以及東南亞、墨西哥等地。這是因為()

A.新廠址的地理位置更安全 B.新廠址交通更便捷

C.硅谷的土地日益緊張 D.硅谷的污染日漸嚴重

答案: 11.A 12.C

二、綜合題

13.區域之間的產業轉移,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對區際商品貿易與區際要素流動的一種替代,又可以促進勞動力、資本與技術在區域間的流動。結合下列材料和所學知識完成問題。

材料一 目前,中國的制造業正在迅速成為重要的世界制造中心之一,我們制造了世界上70%的玩具、60%的自行車、50%的鞋、1/3的箱包、1/2的微波爐,1/3的電視機和空調、1/4的洗衣機和1/5的冰箱。

材料二 微笑曲線(Smiling Curve)是臺灣宏基公司董事長施振榮先生最早提出的,它起初被用于說明電腦行業不同環節與所實現的附加價值之間的關系,后來被廣泛應用于其他領域。如下圖。

材料三 2006年美國道康寧公司與德國瓦克公司擬在江蘇省張家港地區申請大片良田建立有機硅廠。據粗略計算,該廠年產量為10萬噸有機硅,需要純凈木炭數萬噸,每煉1噸硅僅電爐的電耗就是1.4萬度,生產過程還將釋放大量二氧化碳,存在著大量的粉塵污染。

(1)分析中國的制造業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

(2)微笑曲線揭示了現階段產品在研發、生產和營銷等環節的附加價值有什么規律?

(3)結合材料二,分析我國制造業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應采取的措施。

(4)結合材料三,分析國外一些高耗能、重污染的企業向中國轉移的原因。

(5)簡要分析這類企業的大量引進對我國發展的不利影響。

解析: 微笑曲線向我們揭示了一個現象:在拋物線的左側(價值鏈上游),隨著新技術研發的投入,產品附加價值逐漸上升;在拋物線的右側(價值鏈下游),隨著品牌運作、銷售渠道的建立,附加價值逐漸上升;而作為勞動密集型的處于中間位置的制造、裝配環節不但技術含量低、利潤空間小,而且市場競爭激烈,容易被成本更低的同行所替代,因此成為整個價值鏈條中最不賺錢的部分。所謂的微笑曲線其實就是附加價值曲線,即通過品牌、營銷渠道、運籌能力提升工藝、制造、規模的附加價值,也就是要通過向微笑曲線的兩端滲透來創造更多的價值。后來微笑曲線理論被廣泛用于闡釋在各行業中都存在的知識產權、品牌、服務等要素對產品價值的提升。

答案: (1)改革開放的政策;豐富而廉價的勞動力;廣闊的市場。

(2)新產品的研發和品牌營銷環節附加值高;產品的加工制造和裝配附加值最低。

(3)加大科技投入和技術創新,致力于高附加值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的研發;重視品牌營銷(注重銷售和售后服務,努力營造自己的品牌),使產業鏈盡力向微笑曲線的兩端延伸。

(4)中國環保等相關法規不太完善,執法力度不夠;能源、原材料、土地和勞動力等價格低廉;治污成本低。

(5)會加快土地、森林、礦產等資源的消耗速度和能源短缺局面;會加劇局部地區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狀況;影響當地人民生活和身體健康;從長遠來看,不利于我國經濟、環境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14.2009年1月,國務院批準設立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下圖),參與泛長三角區域發展分工,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某地理興趣小組為探究圖示區域每年防洪壓力較大的原因,繪制了下列框架圖,請幫助完成。

(2)農業社會時期,長江中下游平原曾是我國主要的糧倉。而如今,其糧倉的地位已逐漸讓位于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國家批準建設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參與泛長三角區域發展分工,承接產業轉移,是由于該區域具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優勢條件。

(4)產業轉移對皖江地區可能產生的影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氣候:降水豐富且集中 水系:支流眾多

地形:地勢低平

(2)自然原因:耕地破碎;社會經濟原因:人均耕地少,不利于大規模機械化耕作;工業、城市化發展,占用較多耕地;受市場影響,農業種植結構調整

(3)地理位置鄰近 長江水運便利

(4)經濟:加快產生結構調整與產業升級;促進產業分工與合作;加快城市化進程,促進基礎設施建設 社會:增加就業機會,提高居民收入;影響勞動力就業的空間分布 環境:可能加劇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小編為大家提供的高二地理上學期期末練習題,大家仔細閱讀了嗎?最后祝同學們學習進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809200.html

相關閱讀:廣東省東莞四校2015-2016學年高二上期中聯考試題(地理)
湖南省長沙市第七中學高二上學期期中學業檢測地理(理)試題(無
高二地理下冊期末備考模擬綜合測試卷[1]
高二地理下冊第一單元人口與環境單元測試題
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協作體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