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天津市天津一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試卷說明:

天津一中2013-2014-1 高二年級期中考試生物學科試卷一、選擇題(40小題,每小題1.5分,共計60分)1.在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中,既是細胞層次,也是個體層次的是A.水B.神經細胞C.草履蟲 D.卵細胞2.在觀察水綿細胞時,將低倍物鏡換成高倍物鏡后,物像大小、細胞數目和視野亮度的變化是A.變大、變多、變亮B.變大、變少、變暗C.變小、變多、變亮 D.變小、變多、變暗.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病毒雖不具有細胞結構,但其體內也存在遺傳物質B.大腸桿菌和酵母菌的體內都沒有核膜包被的細胞核C.核酸、蛋白質、葉綠體、液泡、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細胞壁這些物質或結構在內都存在D.藍藻體內沒有葉綠體,但5.細胞的統一性體現在①細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結構,如細胞膜、細胞質等 ②真核細胞細胞核內有染色體,原核細胞無染色體,但有擬核,其中都含有DNA ③真核細胞多種多樣,原核細胞多種多樣,而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又不一樣A.① B.②C.①② D.①②③.對組成細胞的有機物的描述,正確的是A.動物乳汁中的乳糖和植物細胞中的纖維素都屬于多糖B.細胞膜上的脂質主要包括磷脂、膽固醇等C.細胞核內的核酸只含脫氧核糖,細胞質中的核酸只含核糖D.質量相同的糖、脂肪、蛋白質氧化分解所釋放的能量是相同的.在“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中,加入質量分數為8%的鹽酸的目的不包括A.改變細胞膜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B.使染色體中的DNA與蛋白質分離C.殺死細胞,有利于DNA與染色劑結合D.水解DNA.胰島素是在胰島B細胞中合成的,剛合成的多肽稱前胰島素原,接著在信號肽酶的作用下,前胰島素原的信號肽被切除,而成為胰島素原。最后胰島素原在蛋白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胰島素和一個C肽(如下圖所示)。胰島素原水解所需的水中的氫用于A.參與形成―COOH和―SHB.參與形成―COOH和連接碳的―HC.參與形成―SH和―OHD.參與形成―NH2和―COOH.肽鏈在核糖體上合成后,進一步形成蛋白質時往往要進行加工,在加工時常常要切去一部分氨基酸,再構成蛋白質。現有一條含100個氨基酸的肽鏈,其中含游離的氨基14個,加工時共切去氨基酸16個,則加工后多肽鏈所含的游離氨基至少還有A.0個 B.1個 C.2個 D.14個1.A.淀粉和RNA B.淀粉和DNA C.糖原和RNA D.糖原和DNA11.如圖是細胞中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圖,圖2是有活性的細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若圖1表示細胞鮮重,則A、B化合物依次是H2O、蛋白質B若圖2表示組成人體細胞的元素含量,則a、b、c依次是O、C、HC地殼與活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a,由此說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統一性D若圖1表示細胞完全脫水后的化合物含量,則A化合物具有多樣性,其必含的元素為C、H、O、N1.下列是蛋白質分子的有關計算公式,不正確的是A.蛋白質分子中氨基數=肽鏈數+R基上的氨基數=各氨基酸中氨基的總數-肽鍵數B.蛋白質分子中羧基數=肽鏈數+R基上的羧基數=各氨基酸中羧基的總數-肽鍵數C.蛋白質分子中N原子數=肽鏈數+肽鍵數+R基中N原子數=各氨基酸中N原子的總數D.蛋白質分子中O原子數=肽鏈數+肽鍵數+R基中O原子數=各氨基酸中O原子的總數-脫水數下圖甲、乙、丙為組成生物體的相關化合物,乙為一個由α、β、γ三條多肽鏈形成的蛋白質分子,共含271個氨基酸,圖中每條虛線表示由兩個硫基(―SH)脫氫形成一個二硫鍵(―S―S―)。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甲為組成乙的基本單位,且乙中最多含有20種甲B.由不同的甲形成乙后,相對分子量比原來少了4832C.丙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且在乙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D.如果甲中的R為C3H5O2,則由兩分子甲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16個H下表中有關細胞化合物的各項內容,正確的是編號化合物實驗檢測組成單位主要功能檢測試劑顏色反應A脂肪蘇丹Ⅲ染液橘黃色脂肪酸儲存能量B斐林試劑磚紅色葡萄糖提供能量C蛋白質雙縮脲試劑紫色氨基酸承擔生命活動D染液色核苷酸攜帶遺傳信息由1分子磷酸、1分子堿基和1分子化合物a構成了化合物b,如圖所示,則敘述正確的是A.若m為腺嘌呤,則b肯定為腺嘌呤脫氧核苷酸B.若a為核糖,則b為DNA的基本組成單位C.若m為尿嘧啶,則DNA中肯定不含b這種化合物D.若a為脫氧核糖,則由b構成的核酸完全水解,得到的化合物最多有8種1.下列是一些有機物和它們的水解產物的組合,配對不正確的是A.肝糖原―丙酮酸 B.蛋白質―氨基酸C.纖維素―單糖D.淀粉―葡萄糖.水是維持生命的最基本條件,以下說法錯誤的是A.自由水在人體內是良好的溶劑B.C.人體內代謝廢物的排出需要水D.代謝旺盛時,結合水與自由水比值升高.癌細胞的細胞膜中有一種蛋白質――癌胚抗原,該蛋白質能被T淋巴細胞識別并使癌細胞被T淋巴細胞攻擊,該事實說明細胞膜具有的功能A.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開B.控制物質進出細胞C.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D.進行代謝反應.把下述材料放在高倍顯微鏡下能清晰觀察到藍綠色線粒體的是A.自然狀態下的大腸桿菌B.用健那綠染色的菠菜葉肉細胞C.用健那綠染色的口腔上皮細胞D.自然狀態下的小麥根毛細胞.下列哪種細胞器不能作為鑒定一個細胞屬于動物細胞還是高等植物細胞的依據?A.核糖體  B.葉綠體 C.液泡 D.中心體.在觀察成熟葉肉細胞的亞顯微結構照片后得出如下結論,不正確的是A.葉綠體和線粒體都有雙層膜B.核糖體附著在高爾基體上C.內質網膜與核膜相連D.液泡是最大的細胞器.以下關于細胞核的敘述,正確的是A.核內存在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B.在不同的細胞內,核仁的大小和數量相同C.細胞核內的液體叫做細胞液D.核孔是包括DNA在內的分子物質任意通過的通道.圖是顯微鏡視野中某細胞的一部分,有關該細胞敘述正確的是A.圖示為光學顯微鏡下的細胞結構B.圖中有兩個中心體C.DNA僅存在于6結構中D.結構3在行使其功能時有水生成.人紅細胞的滲透壓與x濃度的食鹽水相當,而浸在y濃度食鹽水中的紅細胞破裂,浸在z濃度食鹽水中的紅細胞皺縮。則這三種食鹽水的濃度大小依次為A.x>y>z B.y>x>zC.z>y>x D.z>x>y.小麥根毛細胞和根尖分生區細胞都不適合用作質壁分離和復原實驗的材料,主要的理由是A.前者沒有細胞壁,后者沒有中央大液泡B.前者沒有中央大液泡,后者沒有細胞壁C.前者細胞液顏色淺,后者沒有中央大液泡D.前者原生質層是全透性的,后者原生質層是全透性的.下列能夠反映細胞膜的結構特點的實例是①白細胞吞噬病菌、诓荒芪盏鞍踪| ③變形蟲的變形運動、芩肿幽茏杂蛇M出細胞A.①②③ B.①③C.①④ D.①③④27.下圖是胡蘿卜在不同的含氧情況下從硝酸鉀溶液中吸收K+和NO的曲線。影響A、B兩點和B、C兩點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別是A.載體數量、能量 B.能量、載體數量C.載體數量、離子濃度 D.能量、離子濃度.在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的過程中,某同學在視野中看到生活著的洋蔥表皮細胞正處于如圖所示狀態,a、b表示該部位溶液的濃度,由此可以推測A.a>b,細胞滲透吸水B.a=b,滲透系統保持動態平衡C.a<b,細胞滲透失水D.上述三種情況都可能存在.下圖表示細胞膜的亞顯微結構,其中a和b為物質的兩種運輸方式,下列對細胞膜結構和功能的敘述錯誤的是A.若圖示為肝細胞膜,則尿素的運輸方向是Ⅱ→ⅠB.細胞間的識別與①有密切的關系C.適當提高溫度將加快②和③的流動速度D.b過程不需要能量,a過程未體現膜的選擇透過性這一生理特性.以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為材料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現象,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在發生質壁分離的細胞中能觀察到中央紫色液泡逐漸縮小B.滴加質量分數30%的蔗糖溶液比質量分數為10%的蔗糖溶液引起細胞質壁分離所需時間短C.發生質壁分離的細胞放入清水中又復原,說明細胞保持活性D.用較高濃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不能引起細胞質壁分離.科學家用槍烏賊的神經細胞研究鈉離子通過細胞膜的運輸方式,實驗如下:實驗方法現象①向槍烏賊的神經細胞內注入微量的放射性元素24Na神經細胞周圍溶液中出現24Na②步驟同①,并加入某種藥物神經細胞周圍溶液中未出現24Na③步驟同②,并加入ATP神經細胞周圍溶液中出現24Na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神經細胞排出24Na需要消耗ATPB.“某藥物”的作用機理是抑制細胞呼吸C.24Na通過細胞膜的方式是主動運輸D.由實驗②③可知,神經細胞運輸24Na需載體蛋白.下圖為物質進出細胞的兩種方式,對該圖的正確理解是A.Ⅰ和Ⅱ分別表示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B.Ⅰ和Ⅱ分別表示胞吞和胞吐C.葡萄糖、性激素是以Ⅱ方式進入細胞的D.水、二氧化碳、氧氣是以Ⅰ方式進入細胞.下圖甲表示溫度對淀粉酶活性的影響;圖乙是將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麥芽糖積累量隨溫度(時間)變化的情況,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t0表示淀粉酶催化反應的最適溫度B.圖甲中,ta、tb時淀粉酶催化效率都很低,但對酶活性的影響有本質的區別C.圖乙中tb到tc的曲線表明隨溫度的升高,麥芽糖積累量不再上升,酶的活性已達到最大D.圖乙中A點對應的溫度為t0下列有關酶特性的實驗設計中,最科學、嚴謹的一項是選項實驗目的主要實驗步驟A酶具有高效性實驗組:2mL3% H2O2+1mL過氧化氫酶保溫5min對照組:2mL3%H2O2+1mL蒸餾水 保溫5minB酶具有專一性組:2mL3%可溶性淀粉+1mL新鮮唾液保溫5min檢驗組:2mL3%蔗糖+1mL新鮮唾液 保溫5min檢驗C探究酶作用的適宜溫度5mL 3%可溶性淀粉+2mL新鮮唾液+碘液每隔5分鐘將溶液溫度升高10℃,觀察溶液藍色變化DpH影響酶的活性向三支試管中依次各加入:2mL 3%可溶性淀粉、1mL不同pH緩沖液和1mL新鮮唾液 在適宜溫度下保持5min 斐林試劑檢驗.在適宜溫度、pH條件下,右圖中實線表示沒有酶促反應的進程。在t1時,天津市天津一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82731.html

相關閱讀:與遺傳和變異相關的探究題型的解法及思維方法
高二生物下冊開學初考試題(文科)(含答案)
安徽省安慶市五校聯盟2019-2019學年高二上期中生物解析版
【名師解析】廣東省東莞市南開實驗學校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
河南省唐河一中高二上學期10月第三次月考生物試題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