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地理知識的積累,逐步形成一門研究自然界和人與自然界關系的科學。以下是地理網為大家整理的高二下冊地理人口與環境單元練習,希望可以解決您所遇到的相關問題,加油,地理網一直陪伴您。
1.人口再生產類型轉變的要本原因是()
A.自然環境狀況改善的結果B.人類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
C.出生率明顯降低造成的D.兩次社會大分工及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
2.下列人口再生產類型與其地區分布的配伍,正確的是()
A.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原始型
B.德國、芬蘭傳統型
C.中國東部經濟發達的大城市現代型
D.南部非洲的大部分國家過渡型
3.1995年天津人口出生率是1.02%,人口死亡率0.62%,人口自然增長率是0.4%,其人口再生產類型是()
A.原始型B.傳統型C.過渡型D.現代型
4.有關人口數量變化的正確敘述是()
A.分析世界人口數量由50億增長到60億的變化,不必考慮人口遷移的影響
B.一個地區人口數量的變化完全取決于人口自然增長率的變動
C.假設所研究地區是封閉的,其人口數量的統計,可忽略人口遷移因素的影響
D.天津市人口普查中人口數量的統計,既依據自然增長的變動,又要考慮人口遷移的影響
5.有關環境對人口數量影響的正確敘述是()
A.自然環境對生育率的影響明顯高于對死亡率的影響
B.環境污染是導致人口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C.倫敦煙霧事件完全是由天氣狀況造成的
D.克山病、大脖子病、大骨節病的發生,均與環境中缺乏碘元素有關
6.有關自然環境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敘述正確的是()
A.地震往往使受災地區的死亡率大幅度上升,居民健康水平下降
B.土壤對人體健康無不良影響
C.寒冷季節,人類呼吸系統發病率較高
D.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原因是飲水中含氟偏高,嚴重危害健康
7.關于人口數量與環境關系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隨著科學水平的進步,人口數量增加對環境的壓力將大大減輕
B.環境污染問題是由于人口增長和人類生產活動共同作用的結果
C.人口增長過快,環境勢必受到不良影響
D.目前造成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數量的增長
8.關于環境人口容量的正確敘述是()
A.準確地說是指某國家或某地區目前所能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
B.簡單地說,環境人口容量就是環境所能容納的最大人口數
C.地球環境人口容量,即地球自然環境對人口的承載能力
D.指在可預見到的時期內,利用本地自然資源,在保證符合社會文化準則的前提下,該國家或地區所能供養的人口數量
9.關于我國環境人口容量估計的正確敘述是()
A.我國人口與淡水、耕地等資源之間的矛盾已十分尖銳
B.我國目前人口已大大超過環境人口容量的極限值
C.我國目前人口只有12.95億,人口與環境關系屬良性循環
D.我國最大環境人口容量在16億人左右
10.有關地球環境人口容量的正確敘述是()
A.無論生產力水平如何,整個地球所能容納的人口都是有限的
B.目前,世界人口已大大超過了地球的環境人口容量
C.照目前情況發展下去,未來地球人口不會達到地球環境人口容量的極限值
D.地球環境人口容量可作為調控世界人口增長的重要參考依據
11.下列現象屬于次生環境因素對人口身體素質造成影響的是()
A.酸雨破壞農作物、森林和土壤
B.噪聲加劇對人的聽力、心腦血管系統的損傷
C.某些地區環境中自然放射線較高,易造成胎兒畸形
D.水果催熟劑中的某些成分對人體有一定致癌作用
12.關于人口科學文化素質與環境關系的正確敘述是()
A.提高人口科學文化素質,可以使資源得到深度開發
B.環境質量的改善,可以促進人口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
C.提高人口科學文化素質可以降低環境的人口承載能力
D.人口科學文化素質的高低,從根本上影響著人類對環境的認識
13.提高人口科學文化素質的積極作用表現為()
A.可以促進人口、環境與發展的良性循環
B.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人口對資源、環境的壓力
C.使人類的生產活動和社會發展徹底擺脫自然的束縛
D.有利于控制人口數量,緩解人口對環境的壓力
14.下列現象中,對中西部剩余農業勞動力而言,屬于人口遷移的拉車的是()
A.東部地區氣候優越,降水豐富
B.到東部大城市找工作收入多
C.東西部語言差異大,日常生活的交流隔閡多
D.政府政策不妨礙農民跨省界務工經商
15.下列關于人口遷移的正確敘述是()
A.人口年齡與遷移有密切關系,青年人口具有較大的遷移需要
B.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影響,國際人口遷移數量大為減少
C.加拿大是世界重要的移民遷入國
D.人口遷移受文化程度的影響,一般文化程度越高,遷移距離越遠
16.下列人口的空間移動,屬于人口遷移的是()
A.家住天津,每天去北京上班
B.北京廣州間的火車列車員,每周在北京、廣州各住一天
C.深圳高中畢業生考取廣州中山大學,每周返回深圳看望父母
D.科學家去南極參加為期半年的科學考察
17.關于歷史上我國人口遷移的正確敘述是()
A.安史之亂使我國人口地區分布的中心首次由黃河流域移到了長江流域
B.我國歷史上海一次政治中心轉移和朝代更迭,都曾引起過人口的大規模遷移
C.引起我國歷史上人口遷移的最直接原因是自然災害
D.我國歷史上的人口遷移與以百年和千年為尺度的全球氣候變遷,有密切的相關性
18.有關改革開放以來人口遷移的正確敘述是()
A.主要受國家政策影響,多為非自發性遷移
B.國際人口遷移也占很大比例
C.東部沿海的大城市多為遷入地區
D.人口遷移和流動的方向主要是從農村到城市
19.三峽工程因水庫淹沒地區人口密度大,工程需移民達百萬之多。對三峽移民遷移到外省市形成推力的現象是()
A.移民不愿離開祖祖輩輩生活的故鄉
B.庫區生態環境脆弱,環境容量低,就近安置困難大
C.撥給移民的安置費用太少
D.移民對遷入地的生活習慣和生產條件不大適應
20.有關人口與環境關系的正確作述是()
A.人口規模超過環境承載能力,會導致生態環境破壞
B.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是提高環境質量的根本措施
C.人類發展史就是人與環境相互作用的歷史
D.控制人口、保護環境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最后,希望小編整理的高二下冊地理人口與環境單元練習對您有所幫助,祝同學們學習進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891679.html
相關閱讀:湖南省長沙市第七中學高二上學期期中學業檢測地理(理)試題(無
高二地理下冊第一單元人口與環境單元測試題
廣東省東莞四校2015-2016學年高二上期中聯考試題(地理)
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協作體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高二地理下冊期末備考模擬綜合測試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