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名校—學年上學期期中聯考高三歷史試題(考試時間:90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第Ⅰ卷(選擇題 共60分) 本卷共30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60分。在每個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請將正確答案涂在答題卷上。1.《九章算術》中的《均輸章》第27題:“今有人持米出三關,外關三而取一,中關五而取一,內關七而取—,余米五斗。問本持米幾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這則材料主要反映了 A.漢代關稅在稅收中占比相當高 B.實行抑商政策 C.農業的重要地位 D.對“市”嚴格管理2.王夫之稱唐朝后期出現了“立國于西北而植根本于東南”的局面,其含義為A.政治中心與經濟中心分離 B.經濟重心南移改變政治格局C.大運河改變南北經濟格局 D.西北邊防與東南海防的并重3.蘇洵在《田制》中指出:“耕者之田資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富民)得其半,耕者得其半!鳖櫻孜湓凇度罩洝分赋觯骸懊髂┣宄酰K州府、松江府等地,農民‘有田者什—,為人佃作者什九’”。二者共同反映了 A.千耦其耘式經營盛行 B.自耕農式經營破產 C.租佃式經營發展 D.田莊式經營擴大4.錢穆《國史大綱》中指出:“國家并未正式予閣臣以大權,閣臣之弄權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權臣’,非‘大臣’。故雖如張居正之循名責實,起衰振弊,為明代有數能臣,而不能逃眾議。”這表明 ①內閣沒有法定決策權 ②閣臣地位常受到挑戰 ③閣臣一直沒有得到尊崇 ④內閣對六部有監督權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5.學者蕭功秦指出:“洋務運動的現代化意義……我們可以稱之為‘防衛現代化的彌散效應’, 那就是,只要洋務派在軍事自強運動的現代化的方向上走出第—步,他們就不得不走出 第二步,他們為了保住第二步不至于前功盡棄,就不由自主地要走出第三步、第四步…… 現代化就是這樣一個從—個點向—個面的不斷彌散過程!辈牧现械摹暗诙健睉撌 A.創辦軍事工業 B.創辦民用工業 C.創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 D.籌劃海防,建立海軍6.讀下表,從表中信息,我們可以看出: A.《申報》已經成為—種政論性報紙 B.《申報》開始關注全國及國外的時政 C.《申報》正在擺脫鄉士意識的束縛 D.《申報》成為當時發行量最大的報紙《申報》時論統計(1882年1月至6月)7.在西方因素的影響下,清政府發生諸多變化。在機構上體現為出現了 A.禮部 B.樞密院 C.內閣 D.外務部8.章開沅先生說:“1895年中國有三個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選擇:康有為選擇了變法,孫中山選擇了革命,張謇選擇了實業,而其終極目標都是救國,可以稱之為殊途同歸”。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體現了反侵略求民主的共同愿望 B.折射出全體國人要求變革的社會思潮 C.說明了西學東漸的漸進過程 D.反映了中國追求近代化途徑的多樣性9.“華盛頓會議給中國造成—種新局面,就是歷來各帝國主義者的互競侵略,變為協同的侵 略,這種協同的侵略,將要完全剝奪中國人民的經濟獨立,使四萬萬被壓迫的中國人都 變成新式主人國際托拉斯的奴隸!鄙鲜霾牧铣鲎訟.《中國共產黨第—次全國代表大會綱領 B.《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C.中國共產黨《八—宣言》 D.《國民政府自衛抗戰聲明書》10.“中國政治現代化的第一個巨大飛躍是從鏟除君主專制政治到奠定現代民主政治。第二個巨大飛躍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建立,到進入社會主義法制政治的基本軌道!逼渲校扮P除君主專制政治”“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確立”“進入社會主義法制政治的基本軌道”分別指 A.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1954年憲法、十—屆三中全會 B.辛亥革命、《共同綱領》,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 C.辛亥革命、新中國成立、 十—屆三中全會 D.辛亥革命、1954年憲法、“依法治國”被載入憲法11.“而朱德毛澤東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據地的,有計劃地建設政權的,深入土地革命的……等等的政策,無疑義地是正確的”(出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材料表明 A.毛澤東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已經確立 B.“工農武裝割據”理論受到黨內—致認可 C.以規范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設模式為首要任務 D.鼓勵黨內同志堅持信念,繼續革命12.1935年10月初,蔣介石在成都先后作了題為“建設新四川的根本要道”和“四川治亂為國家興亡的關鍵”的演講,強調四川地位的重要及其與國家治亂、民族興衰的密切關系,第—次明確、公開地提出了“天然是復興民族的最好的根據地”的思想,肯定地闡明了以四川為根據地的思想。這—材料表明,當時的國民政府 A.開始全面抗戰的政策 B.應對日本擴大侵華作抗戰準備 C.加強西南建設以剿滅共產黨和紅軍 D.重視西部開發以促進全國穩定發展13.章伯鈞在關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草案)的說明中講到:我們認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應當改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它的規章定名為“章程”是比較適當的,這可以同國家機關的組織法和條例有所區別,可以避免同國家權力機關(此時)所通過的具有強制性的法律效力的“法”和“條例”相混淆。由此可以看出 A.政協在代行人民代表大會的職能 B.政協的存在不具備法律意義 C.中國社會主義的民主制度還未確立 D.政協的職能從此發生了轉變14.學者黃如桐曾評價道:“黨領導全國人民實現了消滅剝削階級、改造人的偉大戰略方針,達到了‘階級消滅、個人愉快’的目的!痹撛u價是針對 A.沒收官僚資本,建立國營經濟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 D.人民公社的開展15.20世紀60年代末,中國《地理》教材對聯邦德國作了如下敘述:“在美、英、法等帝國主義國家的扶持下,西德的軍國主義已經復活,……已經成為嚴重戰爭危險的策源地!痹摂⑹鯝.客觀反映了當時聯邦德國的社會狀況B.說明當時中國推行“一邊倒”的外交方針 C.反映當時中國深受左傾思潮的影響 D.正確體現了戰后國際形勢的特點16.梭倫改革解負令、羅馬萬民法和隋唐時期的科舉制度,在歷史上發揮的共同作用是 A.都加強了封建中央集權 B.都保護了自由民的私有財產 C.都促進了民主政治發展 D.都擴大了統治基礎17.亞里士多德稱法律是“不受欲望影響的理性”;查士丁尼的{法學總論》在開篇寫道:“正義是使每個人得到其所應得的部分的這種永恒而持久的愿望。”對上述內容的理解,最準確的是 A.法律是實現人們愿望的方式 B.理性和正義是法律的靈魂 C.法律是維護統治的法寶 D.人們的愿望都具有理性色彩18.親歷過法國大革命風暴的近代自由主義的奠基者之一貢斯當在《征服的精神和僭主政治及其與歐洲文明的關系》中寫道:“我相信,……《社會契約論》那種狡猾的形而上學,在今天只能用來為各種各樣的暴政——一個人的、幾個人的或所有人的暴力——提供武器和借口。”不過在這一段下面,他又添加了一條注釋:“我不希望加入盧梭的詆毀者行列,現在這支隊伍已經足夠龐大的了。”這些反映了貢斯當 A.對法國大革命和盧梭學說的矛盾心理 B.謳歌大革命,痛恨舊制度的政治、宗教迫害 C.與盧梭的基本思想精神完全對立 D.主張民主共和19.“任何一級政府都是不可信任的,但是級別越高、距人民越遠、權力越集中和強大的政府,越需要特別的限制!币虼耍1787年的美國憲法規定 A.實行“邦聯”體制,美國中央政府對各主權州只進行松散的統治 B.總統、議員均由人民直接選舉產生,真正體現“主權在民”理念 C.在中央政府權力結構中遵循“制約與平衡”原則,避免絕對權力出現 D.總統只是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實際行政權屬于國務卿20.1832年、1867年和1884年的三次議會改革是英國19世紀民主政治發展進程中的重要事件。其中1832年改革擴大了工業資產階級權利,1867年改革使小資產階級和工人上層獲得選舉權,1884年改革賦予農業工人選舉權利。上述現象反映了19世紀的英國A.改革是推動民主政治發展的唯一方式B.全體人民的普選權得以實現 C.工業革命的深入開展 D.民主進程滯后于經濟發展21.歐洲資本主義的發生與發展大致經歷了資本原始積累、自由資本主義和壟斷資本主義三個階段,每個階段的對外經濟擴張方式各有側重,以下能對應的是 A.商品輸出→資本輸出→早期殖民 B.早期殖民→資本輸出→商品輸出 C.早期殖民→商品輸出→資本輸出 D.商品輸出→早期殖民→資本輸出22.20世紀初,有一個名叫塔貝爾的記者,她的父親是一個小石油生產商,在洛克菲勒的壟斷面前,不堪競爭,遭受排擠,最終傾家蕩產。她用親眼目睹的事實發表了長篇系刊報道,引起了美國社會的廣泛共鳴。1911年,美國最高法院判定標準石油公司壟斷違法,妨礙了自由競爭,并下令解散標準石油公司,拆分成40個小公司。材料表明: A.壟斷已不適應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 B.自由主義失去了在經濟學的主流地位 C.壟斷組織在美國沒有法律地位 D.美國試圖用法律手段對經濟運行進行調控,以防止壟斷,維護公平競爭23.俄羅斯2008年版歷史教材中指出:“新經濟政策不是被‘取締’的,而是由于它不能夠承擔如此沉重的任務被‘壓垮’了”。“壓垮”新經濟政策的是A.以國家調節市場的嘗試 B.“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引發的經濟和政治危機C.國內外敵對勢力的武裝干涉 D.蘇聯國家:工業化的要求24.河南省中原名校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聯考(歷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1007330.html
相關閱讀:廣東省“十二!2013——2014學年度高三第2次聯考文綜歷史試題(
高三文綜歷史聯考試題(天津市帶答案)
黑龍江省大慶實驗中學2015--2015學年度上學期期中考試高三歷史試
山東省青島市屆高三期末檢測 歷史試題
山東師大附中2014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