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四川成都市2015屆高三一診文綜試題(歷史)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試卷說明:

第卷(選擇題,共48分)圖1A.土地租佃在全國普遍推廣 B.農耕經濟開始向河西走廊擴展C.均田制已經被迫徹底廢棄 D.一些經濟活動蘊含著契約意識4.“自板印經史之流行,寒士得書日易,此與教育之普及,相輔相成。當時尤有一事可注意者,即書籍之保存,多在東南,此區域均為寒士之新土。北方大族之舊鄉,書籍反見殘缺!蹦媳边@一反差折射出A.南方印刷技術更為發達 B.北方士人恥于科舉致仕C.中國文化重心南移態勢 D.門閥土族退出政治舞臺5.王安石在變法之初就設置“制置三司條例司”,將財政經濟的規劃、決策權從三司獨立出來,同時要求“一歲用度及郊祀大費,皆編制定式”。這一措施體現了王安石A.將整頓吏治作為變法中心 B.借變法之機剝奪了三司財權C.以積極節流作為理財思路 D.重視財政運行機制改革6.英文版《南京條約》第十款的直譯為:“中國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進出口關稅和其他費用的則例,該則例將公開頒布!边@一條款在具體實施過程中A.使清朝在廣州的通商舊制得以延續 B.為中英平等經濟交往奠定基礎 C.為英國干涉中國關稅主權埋下伏筆 D.使中國完全喪失了海關管理權7.某學者指出,在“改革與革命的賽跑”中,當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發也就是時勢使然了。與其說“革命”是下層“激進”的結果,不如說是被上層“頑固”逼迫出來的。好在革命后,在革命黨、立憲派、袁世凱與清廷的四方博弈中,以極少的犧牲達成了和解?梢姡搶W者認為A.辛亥革命的爆發純屬偶然 B.清廷改革失策加速革命爆發C.革命是拯救中國的唯一出路 D.清末“新政”改革毫無成效考點: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間西方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辛亥革命8.圖2是1913年《時事畫報》刊登的題為“女學漸興”的時事畫。它反映出圖2A.女學教育始于民國初期 B.中國女權事業取得進步C.中國教育實現男女平等 D.新文化運動成績卓著9.日本老兵稻垣三郎在回憶徐州會戰的文章中提到“綁在機槍上的少年兵”。日軍當時依靠強大火力突破了中國軍隊陣地,看到中國軍隊的重機槍旁邊,倒著一具少年士兵的遺體,竟是用鐵索綁在機槍的支架上。日軍指揮官馬上叫來戰地記者拍照寫文,準備在國際輿論上渲染。但當他們得知真相后,立即放棄了這一想法。下列對日軍放棄該想法的原因的歷史想象,合理的是①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后日本改變對華政策②日本侵華行為遭到國際輿論的一致譴責③少年兵為與陣地共存亡而將自己綁在槍架上④日軍擔憂中國人的凝聚力因少年兵事件更為增強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0.圖3中的敘述是中共在某次會議前后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進行的寶貴探索,它有利于圖3A.“三大改造”的啟動 B.社會主義建設的有序展開C.“八字方針”的實施 D.改革開放的縱深發展11.伯里克利在《論雅典之所以偉大》的演講中說:“這是雅典人與眾不同的優點,行動時我們勇氣百倍,行動前卻要就各項措施的利弊展開辯論!蔽闹械摹把诺淙恕笔侵窤.除貴族外的雅典所有公民 B.除外邦人以外的全體雅典人C.除第四等級外的所有雅典公民 D.可參加公民大會的所有雅典人12.《歐洲文藝復興史》中寫到,“《九十五條論綱》原本只是那個時代教會改革聲中的一聲……他劃著一支火柴本來是為了看清腳下的路,卻點燃了整片森林”。文中的“他”劃燃火柴的地點位于圖4中的圖4A.① B.② C.③ D.④第卷(選擇題,共分)圖5(3)據材料三,指出1984年中國經濟生活領域出現的新現象。(8分)美國學者科斯認為,中國過去30多年的改革是“北京主導的由上而下的改革和地方及民間力量推動的由下而上的改革”合力推進的,從1978~1984年這一時段中任舉一例佐證該觀點。(4分)分,任答3點即可)答案4:鄉鎮企業的發展、私人下海經商,經濟特區的先行先試,推動著中央出臺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文件,推動了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在全國的開展。(4分)14.(22分)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對中國社會與文化變革起到了推動作用。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世紀中西文化交流簡表階段時期中西文化交流簡況第一階段1800~1839年繼馬戛爾尼訪華后,1807年英國派馬禮遜來華傳教,此時嘉慶帝厲行閉關政策,嚴禁傳教活動,禁止外國人學習中文。馬禮遜好不容易聘請的中文老師,身上經常帶著毒藥,一旦被官府發現以便隨時自盡。他還注意到,中國人擁有某種根深蒂固的優越感,稱外國人是“番鬼”。在官府的迫害下,他不得不離開廣州,到澳門和馬六甲一帶進行傳教和學術活動。第二階段1840~1860年一批愛國者從戰爭中驚醒,他們提倡“師夷”,是對當時人們普遍存在的天朝大國心理的大膽挑戰,但卻是空谷足音,長久不為清廷所重視。第三階段1860~1895年夷人的長技被提升為“西學”,并借助“體用”等中國傳統哲學范疇,將中西學納入統一體內,它進一步沖破了“夷夏大防”的藩籬,為人們大膽接受西學開辟了道路。以培養外語、軍事、科技人才為目標的新式學堂增多,西式學堂逐漸被人們所接收。第四階段1895~1900年維新派不僅將人們對西學的認識,由“西藝”推進到了“西政”,而且第一次打破了隆中抑西的傳統文化價值觀,為西學在中國的廣泛傳播,在思想上進一步開辟了道路。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變法自強為宗旨的學會33個,新式學堂17所,出版報刊19種,到1898年,學會、學堂和報館達300多個。(據葛兆光《中國思想史》等整理)(1)據材料一,概括19世紀國入學習西方文化的變化趨勢。(6分)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國人對西學認識變化的外部原因。(4分)材料二 20世紀初期,國粹派認為,中國文化落后于西方,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西方“立民主為政體,故利民之智”,中國“以專制為政體,故利民之愚”。他們還認為,“蓋自秦以來,當世之謂孔學者,君學而已……無用者君學也,而非國學”。他們還認為傳統“夷夏大防”的觀念導致中國文明既不能自我光大,又不能吸收外來文化,衰敗不可避免,進而主張“國粹者,助歐化而愈新”……發起了類似于西歐文藝復興的“古學復興”運動。(據鄭師渠《晚清國粹派:文化思想研究》)(2)材料二中國粹派認為中國文化衰落的原因有哪些?(6分)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國粹派為什么認為他們發起的古學復興運動“類似于”西歐文藝復興。(6分) 每天發布最有價值的高考資源 每天發布最有價值的高考資源 1 1 每天發布最有價值的 張文信于康海多邊【處】租取田五畝,直價【租價】一畝麥小一斛……若到六月(租價)不了者,一罰入康(海多);若到種田之日,不得田佃者,一斛罰二斛入張文信。兩和立契書,畫指為記。契兩本,各執一本。 田主 康海多 租田人 張文信 知見人 翟寅武、白六洛、趙胡單女師范學校聞辦已閱十五學期,校長李××苦心經營,故成績卓著,科學完善。聞本期到填冊者絡繹不絕◆初步提出區別于蘇聯的經濟思想,如發展商品生產、重視價值規律等!籼岢鼋∪珖曳ㄖ,使黨和政府的活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糁贫òl展科學文化事業的“雙百”方針。深圳特區在全國率先取消“購物票證”(如下圖所示),副食品放開價格,敞開供應。王石以個人資本在深圳創辦了一家商貿公司(萬科前身);張瑞敏在青島接手一家瀕臨破產的國營企業(后發展為海爾);泰籍華人創辦的正大集團正式進入成都,成為四川第一家外資企業。最愛歡迎的職業排序依次是:出租車司機、個體戶、廚師。一部分人沖破了“捧鐵飯碗、拿死工資”的舊觀念,“下海浪潮”初現。電影《街上流行紅裙子》上映,隨后紅裙子飄滿城市的大街小巷。中國1984四川成都市2015屆高三一診文綜試題(歷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275342.html

相關閱讀:2015綿陽二診歷史(僅試題)
廣西武鳴高中2014屆高三歷史第二次模擬調研檢測試題
貴州省六校聯盟2015屆高三第二次聯考歷史試題
山東省濟寧市梁山一中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 歷史
遼寧省大連市第三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