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三年級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命題人 葉克貴第I卷 (選擇題共48分) 本卷共24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1、依據宗法制的原則判斷,在西周的封國魯國的宗法體系中處于大宗地位的是( ) A、周王 B、魯國的國君 C、魯國的卿大夫 D、 士 2、柳宗元在《封建論》一文中說:“時則有叛人而無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殺守劫令而起!彼贸觥坝信讶硕鵁o叛吏”的認識是由于:( ) A、分封制的確立 B、宗法制的確立 C、郡縣制的確立 D、三省制的確立3、圖1是古代一幅北京地區的行政區示意圖,圖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實行于:( )A、西周 B、秦朝 C、西漢 D、唐朝4、表中所列內容為中國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據此判斷該朝代是:( ) A、宋 B、元C、明 D、清5、隋唐以前,官府設有譜局,考訂父祖官爵、門第。此后現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終結 B、三省六部制實行C、察舉制的完善 D、科舉制的推行6、“英國強行挑起爭端的主要目的是要除去中國設在經商道上的無數障礙。不應忘記,英國人到19世紀中葉幾乎開始相信有一種在世界上各地經商的神圣權力,并認為一些政府禁止自己的國家自由貿易是不合自然規律、應受譴責的!贬槍@一材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這反映了鴉片戰爭的實質 B、這是為英國侵華辯護C、清朝閉關自守政策是戰爭根源 D、戰爭根源在于英國維護自由貿易7、10月18日至19日,一位軍官這樣描述當時濃煙蔽日的情景:“連續兩個整天,濃煙形成的黑云一直漂浮在昔日繁華富麗之鄉的上空。這兩天里,營地和圓明園之間,日光被天空的濃煙所籠罩,仿佛一場持久的日食一般”。該材料描述的應是: ( )A、英軍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時占領南京所為B、英法聯軍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攻占北京的所為C、日軍在甲午日戰爭中占領旅順時所為D、八國聯軍攻占北京時所為8、目前全國共有翼王紀念亭臺五座,分布于廣西、四川、江西、重慶等省市,下圖是位于廣西貴港市的翼王亭,亭上有石達開所作的對聯“忍令上國衣冠淪諸夷狄,相率中原豪杰還我河山”。后來,李宗仁為該亭題寫了“還我河山”的橫匾,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相率中原豪杰還我河山”表達了石達開的英雄氣魄B、石達開把推翻清王朝統治作為其主要奮斗目標C、抗擊外國侵略,挽救民族危亡是石達開參加太平天國的主要動機D、 石達開的民族意識是狹隘的9、資產階級革命家章太炎在所作的《逐滿歌》中寫道:“地獄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滿人逃往熱河邊,曾國藩來做漢奸。洪家殺盡漢家亡,依舊猢猻作帝王;我今苦口勸兄弟,要把死仇心里記”。此作品的主要意圖在于:( )A、制造民族仇恨,提高太平天國歷史地位B、宣傳人民革命,號召民眾推翻清朝腐朽統治C、打擊漢族反動官僚,組織反清統一戰線D、說明太平天國政權完全是一個封建政權10、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說:“我們在不久以前,還在歡呼北伐的勝利,以為……我們這樣生活在祖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國人的輕視、侮辱了。熟知大好形勢突然逆轉,國家又頻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難以言語形容的!边@種“悲痛的心情”可能源于 ( )A、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 B、汪精衛發動“七一五政變”C、日本蓄謀已久變動“九一八”事變侵略中國D、1946年國民黨發動內戰11、“表權辱國震人心,鐵路風潮鼎沸騰,武漢義旗天下應,推翻專制共和興”該詩反映的重大事件應是: ( )A、辛亥革命 B、國民革命 C、抗日戰爭 D、解放戰爭12、魯訊《阿Q正傳》:(趙秀才和假洋鬼子)他們想而又想,才想出靜修庵里有一塊“皇帝萬歲萬萬歲”的龍牌,是應趕緊革掉的,于是立刻到庵里去革命……知縣大老爺還是原官,不過改稱了什么,而且舉人老爺也做了什么官。這些明目 都說不明白,帶兵的也還是先前的老把總。這主要說明: ( )A、革命已經深入人心,地主和官僚都傾向革命B、未莊人不了解革命的真正意義C、革命從城市向農村全面擴展,動搖了封建統治基礎D、只是形式上的革命,辛亥革命存在著失敗的潛在危機13、1928年2月,劉少奇對革命潮流是高漲還是低落的問題說:“依鄉村來看是高漲的,依城市看是低落的趨勢”。這一判斷: ( )A、正確,大革命失敗后,革命重心由城市轉入農村B、不正確,鄉村、城市的革命都處于高潮C、正確,當時的城市完全沒有出現工人運動D、不正確,當時農村還沒有建立革命根據地14、“上海的炮聲應該是一個信號,這一次全國人民真的團結成一個整體了……我們為著爭我們民族的生存雖至粉身碎骨,我們也不會滅亡,因為我們還活在我們民族的生命里”。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時而作的《一點感想》。讓作者有感而發的背景是: ( )A、抵抗八國聯軍侵略 B、辛亥革命推翻清廷C、北伐戰爭 D、抵抗日本全面侵華15、在毛澤東回到延安的歡迎晚會上,張治中發表感想說:“毛先生此去重慶,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時也獲得了很大的成就”。這里“很大的成就”主要指:( )A、解決了人民軍隊的合法性問題 B、決定召開政協會議,保證人民權利C、達成了建立聯合政府協議 D、國民黨承認了解放區政權的合法地位16、有學者認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種非常不民主的基礎之上”。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時期的史實,可以支持該論斷的是: ( )A、公民大會是最高權力機關B、奴隸、婦女、外邦人沒有民主權利C、不少功勛卓著的公民經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國外D、五百人議事會的成員以抽簽方式從10個選區中選出17、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記載:“一個審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辯論時[審訊案件],而他們被揭穿在[這個]案件中接受金錢賄賂”,依據《十二銅表法》第九表第三條,應被處死刑。由此判斷,制定這一法律條文的目的是: ( ) A、強調法律面前所有人平等 B、絕對保護平民權益C、確保私有財產不受侵犯 D、限制貴族濫用權力18、兼容統一,秩序與自由的價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貴族制和民主制的優點,“這種”體制形式最有可能是: ( )A、英國君主立憲制 B、法國共和政體C、美國聯邦共和政體 D、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憲制19、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是:( ) A、19世紀三四十年代歐洲三大工人運動的爆發B、《共產黨宣言》的發表C、巴黎公社 D、十月革命20、1948年6月華僑領袖馮裕芳等人發表的聲明中說“一年前,都市中許多不關心政治的上層人物,表示并不反對國民黨打共產黨,快點給他們和平,現在呢,他們改變了,他們希望共產黨早點打完國民黨,快點給他們和平”。導致上述變化的主要原因是這些“上層人物”。 ( )A、對國民黨獨裁統治的失望 B、受到《國內和平協定》的影響C、看到國民黨主力已被消滅 D、對政治局勢判斷錯誤21、社會主義經歷了由空想到科學,由實踐到變為現實的發展歷程,那么社會主義首次變為現實的是: ( )A、美國建立 B、巴黎公社C、十月革命 D、新中國成立22、錢乘旦,陳意新所著《走向現代國家之路》一書中指出“從血統上說,王位的新主人是詹姆士的女兒和女婿,這樣就保留了斯圖亞特的族譜,但王位的內容卻因些起了變化!毕铝懈黜椫校瑢Α巴跷坏膬热荨弊兓斫、歸納不當的是 ( )A、專制王權→總統制民主共和制 B、個人專制→立憲政體C、王在法上→王在法下 D、國王至上→議會至上23、帕爾默在《現代世界史》中認為:“俄國革命對20世紀隨后年月中的重大事件及全球沖突的影響之大,并不亞于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下各項表述中,與帕爾默這一觀點一致的是: ( )A、俄國通過這場革命結束了沙皇專制統治B、俄國革命鼓舞了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高漲C、俄國革命勝利直接導致了兩極格局的出現D、俄國革命實現工人、農民當家作主的愿望24、李大釗在《史學要論》中指出“一個時代有一時代的比較進步的歷史觀,一時代有一時代比較進步的知識;史觀與知識不斷進步,人們對歷史事實的解喻自然要不斷的變動”。他在這里強調的歷史研究要: ( )A、有歷史觀的引導 B、與時代同行C、與知識緊密相連 D、充分掌握史實第Ⅱ卷 非選擇題 52分2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9分)材料一:唐宋時期的國家體制可稱之為中央集權的君主制……中央政府的首腦為宰相,宰相有很大權力和皇帝討論軍國大事、人事任免,甚至皇位繼承等問題,并做出決定——摘自馬克?《世界文明史》材料二:唐代科舉錄取的人數很少,一般進士科是百人取一,每年錄取的總人數不過三四十人,唐初四十年間,一共才錄取了290人,到了宋代、科舉錄取的名額大為提高,一次考試取士多達千人者不少,有時高達三千人,總計兩宋三百余年,科舉錄取達11萬人,不但遠遠超過唐代,而且也超過了后來的元、明、清諸朝。 ——摘自馬克?《世界文明史》材料三:元世祖忽必烈詔立“中書省”總理全國政務,所謂“中書、政本也,陜西省商南縣高級中學屆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1015335.html
相關閱讀:2015綿陽二診歷史(僅試題)
遼寧省大連市第三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
貴州省六校聯盟2015屆高三第二次聯考歷史試題
廣西武鳴高中2014屆高三歷史第二次模擬調研檢測試題
山東省濟寧市梁山一中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