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區屆高三年級第二學期期末練習歷史試題.05本試卷共12頁,共300分?荚嚂r長150分鐘?忌鷦毡貙⒋鸢笇懺诖痤}卡上,在試 卷上作答無效?荚嚱Y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選擇題,共140分)本部分共35小題,每小題4分,共14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12. 對于春秋時期社會大變革的形勢,老子所持的態度是A.要求?應時勢推動制度變革 B.反對統治者好大喜功爭權奪利C. 主張回復到先代的政治制度 D.提倡兼愛非攻以減少戰爭破壞【答案】B解析:考察古代中國政治——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必修三。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法家主張順應時勢進行改革。儒家孔子提出“禮”的主張,回復到現代的政治制度。墨家主張兼愛、非功,反對不義戰爭。道家老子主張無為而治,反對統治者好大喜功爭權奪利。13. 趙翼《廿二史?記》 寫道:“漢初諸臣,惟張良出身最貴,韓相之子也! “蕭何沛主吏 橡,曹參獄橡”?于小吏一類,“其余陳平、王陵、陸賈、酈商、酈食其、夏侯要等皆 白徒。樊噲則屠狗者……” “致身將相,前此所未有也。蓋秦漢間為天地一大變局廣這 種狀況說明了A. 西漢政權代表下層民眾 B.市民階層簞擁了國家政權C. 貴族制度的進一步解體 D.農民階級反抗地主的壓迫【答案】C解析:考察古代中國政治,必修一。材料說明漢代官僚出現“布衣將相”現象,說明傳統的貴族政治得到改變,貴族制度自戰國以來進一步解體。14 宋太宗(939一997)詔:“國家若無外優,必有內患.外憂不過邊?,皆可預防,惟奸邪 無狀,若為內患,深可懼也。帝王用心,常須灌此”宋代統治者的這種認識造成了,B.內亂?仍國勢衰弱C外戚宦官橫行不法 D.變法受阻積弊難除【答案】A解析:考察古代中國政治,必修一。題干強調統治者應重視“內患”,防內,體現在宋統治國策上就是守內虛外、重文輕武,導致宋出現積弱局面。15. 下表為晚清時期清政府行政機構變化情況一覽表 。 與以上行政機構變化直接相關的歷史事件,對應準確的一組是A. 洋務運動一百日維新一新政一預備立憲B. 洋務運動一甲午戰爭一辛丑條約一新政C. 第二次鴉片戰爭一甲午戰爭一新政一預備立憲D. 第二次鴉片戰爭一維新變法一辛丑條約一新政【答案】A解析:考察近代中國政治,必修一。屬于基礎史實的考察,洋務運動興起,為便于和外國打交道建立了總理衙門,戊戌變法時期,光緒帝設立了農工商總局,清末新政時期增設了商部,1909年各省咨議局建立。16. 孫中山等革命黨人于1913年發動“討袁之役”,其意圖是A.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 B.恢復國會和《臨時約法》C.反對簽訂“二十一條” D.維護辛亥革命的成果【答案】D解析:考察近代中國的政治,必修一。袁世凱奪取革命果實后倒行逆施,為維護辛亥革命的成果,孫中山等革命黨人發動了“討袁之役”——二次革命。“二十一條”、袁世凱復辟帝制是1915年17. 下列歷史事件與圖6所示地區對應準確的是A. 1960年,投入開發建設大慶油田B. 1972年,簽署《中美聯合公報》C. 1992年,鄧小平發表了南方談話D. 2001年,舉辦亞太經合組織會議【答案】B解析:考察現代中國的經濟建設,必修二。大慶油田在黑龍江,A點對應的是新疆的克拉瑪依油田;1972年,在上海(B點)簽署《中美聯合公報》;1992年初,鄧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視察,并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通稱南巡講話,而不是C點廣西;2001年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在上海舉辦,而不是D點四川。18.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有利于農業發展、解決 糧食問題的舉措是①推行人民公社制度②實行家庭承包責任制 ③培育雜交水稻 ④取消了票證制度A. ②③ B. ②③④C. ①② D.①③④【答案】A解析:考察現代中國經濟,必修二。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運動,挫傷了農民的積極性,不利于農業生產的發展,排除①;票證制度的取消,是農業發展、社會經濟進步的結果而不是原因、措施,排除④;實行家庭承包責任制、培育雜交水稻有利于農業的發展。19. 啟蒙思想家認為“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能夠也應該用來考察和解釋生活的所有方面”, “科學方法不僅能夠發現自然界的規律,而且能夠發現人類社會的規律”。以上觀點產生 的科學基礎是A.文藝復興充分肯定了人的現世價值 B.牛頓力學體系揭示了物體運動規律C. 地理大發現擴展人們對世界的認知 D.達爾文學說闡明了生物進化的規律【答案】B解析:考察近代世界科技革命,必修一。牛頓力學揭示了宇宙運行的自然法則,使人類進入了科學時代,文藝復興、地理大發現指“人”和“世界”被發現,達爾文的進化論到19世紀才提出。20. 19世紀中葉到19世紀后期,西歐政治的趨勢是①共和制度最終戰勝君主制 ②代議制民主進一③多數國家實現了公民普選 ④自由主義的影響日益擴大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②③【答案】C解析:考察近代世界政治,必修一。19世紀中葉到19世紀后期是西方資本主義制度普遍建立的時期,民主制最終戰勝了君主專制,代議制民主進一步發展,但實現公民普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近代民主政體有共和制和君主立憲制兩種形式,所以不能說共和制度最終戰勝君主制,工業革命后自由主義進一步發展。21. 改革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方式。下列有關改革的內容與結論邏輯關系正確的是【答案】C解析:考察工業文明沖擊下的改革。俄國農奴主改革解放了農奴,增加了自由勞動力,擴大了國內市場;ABD說法不符合事實。22. 二戰后建立的布雷頓森林體系①制定了國際經濟合作的規則 ②保證了當時經濟的穩定與發展③建立了以美兀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 ④促進了世界經濟全球仆的講坦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考察現代世界經濟——布雷頓森林體系。二戰后資本主義世界建立了以美國為首的布雷頓森林體系。該體系制定了國際經濟合作的規則 、保證了當時經濟的穩定與發展、建立了以美兀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促進了世界經濟全球仆的講坦。23. 1979年撒切爾夫人當選英國首相后,采取國有企業私有化、控制貨幣、削減公共開支等 措施進行經濟改革,從1983年起英國經濟情況好轉,到1988年達到正常水平。對以上 改革措施解釋全面準確的是A. 奉行凱恩斯主義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宏觀調控B. 減少國家干預以克服經濟中的“滯脹”現象C. 縮小“福利國家”規模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D. 通過私有化政策剌激資本家進行大規模投資【答案】B解析:考察現代世界經濟,必修二。材料“采取國有企業私有化、控制貨幣、削減公共開支等 措施進行經濟改革”,體現了面對資本主義經濟滯漲,英國采取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干預。第二部分(非選擇題)37. (36分)城市是人類文明的中心區域,在文明進程中起著重大作用。閱讀材料,回答以 下問題。材料一 自宋朝開始的“中古都市化革命”取消了每一個縣只許設一個市場的限制, 官市制度終于崩潰,有些城市快速擴大,并在城門外出現商業區。發展到明清時期,出現許多大專業市鎮,從事于米糧或手工業品之貿易。這一發展當然 與長江下游地區的農業逐漸商業化有密切關系。長江下游成為中國最重要的棉貨與絲貨產 區。江南地區有52個棉貨專業市鎮,25個絲貨專業市鎮,13個米糧專業市鎮。這些市鎮都 分布在太湖附近及長江三角洲一帶。只有一個鎮一南匯縣周浦鎮一既屬棉貨專業又屬米糧專 業。換言之,其他的88個市鎮都只專業一項主要產品!幾詣⒋淙堋睹髑鍟r期長江下游地區都市化之發展與人口特征》(1)依據材料一分析明清時期長江下游地區市鎮化的原因和特點。(8分)材料二 英國城鎮人口變化及下議院議員構成變化情況 (2)材料二反映了英國社會發生哪些變化?簡要說明上述變化的原因。(1010是晚清時期上海城市一隅。原圖中有這樣的文字介紹:“江海北關(注:專司外 洋各國商務)設在滬北英租界黃浦灘上,規模宏敞,輪?聿新。近日新造鐘塔一座,?立 中央,高聳霄漢,并向外洋購運大鐘安設其上……夜間則燃點電氣燈,照耀如晝!(3)依據材料描述晚清時期上海城市風貌。對此你有何認識?(8分)1949年在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指出:從現在起’黨的工作重心必須從 鄉村轉向城市。(4) 結合所學知識分別說明,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工作重心從城市轉向農村和從農村轉向城市的背景。(10(4分)特點:市鎮專業化程度高,分布密集。(4分)(2) (本小題滿分10分) 變化:城鎮人口占全國人口比例迅速增長;下議院中代表工業資產階級利益的議員數量增加。(4分)原因:工業革命促進了城市化進程;工業資產階級經濟實力增強,要求分享政治權利;1832年議會改革,增強了工業資產階級的力量。(6分) (3)( 本小題滿分8分) 上海分布著外國租界,設有海關,出現西式建筑,引進西方巨鐘,有電燈照明和西式馬車,行人多穿著中式服裝。(6分) 認識:中國近代城市發展受西方影響,中西文化和生活方式并存。(2分) (4)(本小題滿分10分) 從城市轉向農村: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后,以城市為中心的革命斗爭受挫。中共堅持武裝斗爭并開始注重農村工作。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的部隊向敵人力量薄弱的山區進軍,開辟農村革命根據地,逐步開創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6分) 從農村轉向城市:經過長期的武裝斗爭,打敗了帝國主義侵略,解放戰爭即將取得勝利,國民黨統治將被推翻,建設新中國的歷史任務即將成為現實。(4分)解析:第(1)問結合第一段材料“自宋朝……取消了每一個縣只許設一個市場的限制, 官市制度終于崩潰”可知原因之一是宋以來政府放松商業限制,“這一發展當然 與長江下游地區的農業逐漸商業化有密切關系”得出另一原因是農業商業化;材料“其他的88個市鎮都只專業一項主要產品”說明市鎮專業化程度較高,市鎮密集;第(2)問圖8說明城鎮人口增多,圖9說明工業資產名題精品解析:海淀二模 文綜歷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1032179.html
相關閱讀:高三文綜歷史聯考試題(天津市帶答案)
山東師大附中2014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
山東省青島市屆高三期末檢測 歷史試題
廣東省“十二校”2013——2014學年度高三第2次聯考文綜歷史試題(
黑龍江省大慶實驗中學2015--2015學年度上學期期中考試高三歷史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