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題:陸皓楠 審題:新田一中高三歷史備課組第I 卷(選擇題共48分)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8分)24.《荀子?富國》載:“故天子朱?衣冕,諸侯玄?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迸c這一現象直接相關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C.郡縣制 D.封建禮制.《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某一官職“金印紫綬,掌武事”。該官職應當是( )A.丞相 B.太尉C.御史大夫 D.廷尉.“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按照他們的地產的多寡來規定的,于是,隨著有產階級日益獲得勢力,氏族制度遭到新的失敗。”這一評價( )A.梭倫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C.伯利克里改革 D.議事會改革.錢乘旦先生認為,英國最符合“統一民族國家——建立專制王權——克服專制王權”這一進入現代化的常規路徑,走得是最順利的。英國在“克服專制王權”這一環節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的關鍵一步是( )A.處死國王建立共和國 B.“光榮革命”的勝利C.《權利法案》的頒布 D.兩黨制的形成.“……你從不曾看見,四萬萬同胞像今天這樣,團結得如鋼似鐵;千百萬民族英雄,為了保衛祖國,灑盡他們的熱血。”該歌詞描述了( )A.北伐戰爭的革命洪流B.紅軍長征的偉大精神C.中華民族團結抗日的壯舉D.人民群眾支援解放戰爭的豪情.馬克思說,巴黎公社“只不過是在特殊條件下的一個城市起義”。其含義是( )A.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發性和偶然性B.巴黎公社是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偉大嘗試C.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時機只在巴黎一個城市成熟D.巴黎公社革命的爆發是由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美國學者約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國大趨勢》一書中反復強調,民主的含義就是“人民說了算”“人民是統治者”“民主意味著人民統治國家”。下列選項中最能反映這一觀點的是( )A.“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D.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正如周恩來所說“我們的方針是寧愿等一等”,這是為了“先把帝國主義在我國的殘余勢力清除一下,否則就會留下他們活動的余地”。與此直接相關的外交方針是( )A.“另起爐灶” 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C.求同存異 D.“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帝國的衰落》中說道:單極秩序正在變得過時,其他國家正在崛起為可以與美國實力抗衡的力量,美國正在失去大部分的戰略自由,華盛頓對外必須承擔更為現實的義務。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今世界( )A.形成了以美國為主導的單極世界B.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開始出現C.美國已喪失世界大國地位D.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日益加強世紀30年代,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在給富蘭克林?羅斯福的信中說:“我們把您任總統之日作為一個新的經濟時代的開端。”這里“新的經濟時代”是指( )自由放任”的經濟時代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時代福利國家”的時代發展“新經濟”的時代雖然開始承認市場對經濟的調節作用,但仍沒有放棄傳統的做法,最后歸于失敗。”這是對二戰后蘇聯哪位領導人經濟改革的評價( )斯大林 B.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 D.戈爾巴喬夫.從《夏小正》到唐代的“大衍歷”再到郭守敬的《授時歷》,體現了我國歷代王朝對歷法編訂的重視。從主觀目的考慮,主要是( )A.發展我國的天文事業B.發展我國的文化事業C.指導農業生產D.提升天文學家的政治地位II卷 (非選擇題共52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古今中外的政權都十分重視救災、減災和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材料一 為了保障救災措施的有效《中國傳統救災體系芻議》材料二 1844年英國議會通過一項法令,規定8至13歲的兒童每天工作6.5小時,外加3小時教育時間;13至19歲的青工和女工每天工作12小時。1847年5月,十小時工作的提案在下院通過,6月8日“十小時法案”得到王室批準成為法令!队鐣U现贫鹊慕ⅰ凡牧先《鸷螅l達國家在生產力提高的基礎上,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國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長期實行導致巨額公共開支,國家不堪重負,社會成員勞動積極性下降,國家生產和國民收入增長緩慢!妒澜缥拿魇贰(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國古代救災、減災4分)(2)與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社會保障方面的突出特點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成因。(1分)(3)結合材料三和所學知識,指出二戰后發達國家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的原因。(6分)閱讀比較圖一、圖二,提取有關歷史變遷的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說明。45.材料材料請回答:材料一出康有為主張變法的主要意圖是什么 (2)材料反映了康有為的什么政治主張?其理論依據是什么? (3)根據材料二、三指出維新變法運動的根本缺陷。答案30.解析:材料對民主含義的解釋就是“人民當家作主”。在我國現代政治制度之中,只有C項“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40.解析:本題圍繞救災和社會保障問題命題,具有很強的現實感。第(1)問注意從材料中概括得出;第(2)(3)問注意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答案:(1)特點:政府救濟與民間救濟相結合;救災與減災相結合。(2)特點:國家通過立法保障勞動者的權益。成因:工業革命后工人3)原因:生產力的提高;吸取經濟危機的教訓;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45.(1) 主要意圖:以變法挽救民族危亡以變法抵制人民革命維護清王朝統治。題 號考 點高考考綱要求分值(分)難度控制ⅠⅡ會選 擇 題24分封制40.8025三公九卿制40.7026梭倫改革40.6027權利法案40.5028抗日√40.5529巴黎公社40.6530人民代表大會制度40.5531新中國外交方針40.6032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40.5533國家干預經濟√40.6534戈爾巴喬夫改革40.6535新文化運動√40.60選做題40救災和社會保障250.5541經濟重心南移120.5545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0.50總分:100分,其中必修85分,選修15分。湖南省新田一中屆高三上學期期中檢測(教師命題比賽)歷史試題1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1138106.html
相關閱讀:山東省青島市屆高三期末檢測 歷史試題
山東師大附中2014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
廣東省“十二!2013——2014學年度高三第2次聯考文綜歷史試題(
黑龍江省大慶實驗中學2015--2015學年度上學期期中考試高三歷史試
高三文綜歷史聯考試題(天津市帶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