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25題,每題2分,共50分)1.陳旭麓在《近代中國的新陳代謝》中指出:“這場戰爭,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國起,是他們積325年窺探之后的一逞。對于中國人來說,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著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趕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薄斑@場戰爭”后中國人“趕往近代最初的一步”主要表現在①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②引進機器創辦近代工業③制定《天朝田畝制度》④簽訂了《馬關條約》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②④ D. ①②2.茅盾的小說《春蠶》中有這樣一段描寫:“洋鬼子怎樣就騙了錢去,老通寶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老陳老爺的話一定不錯。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從鎮上有了洋紗、洋布、洋油——這一類洋貨,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輪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來的東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錢,而鎮上的東西卻一天一天貴起來。”以下對這段描寫的理解正確的是①小農經濟受到沉重打擊 ②列強對中國進行商品傾銷 ③中國的自然經濟開始瓦解 ④列強的侵略客觀上推動了近代交通運輸業的發展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3.《上?h竹枝詞》有詩云:“卅年求富更求強,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戰,總歸虛牝擲金黃。”與上述內容有關的歷史事件是A.第二次鴉片戰爭 B.中日甲午戰爭C.俄國侵占北方領土 D.八國聯軍侵華5、“天津臨時政府委員會”第299次會議記錄顯示,該委員會支付給公共工程局的下列款項用于履行這一項條約。這一條約是 拆除山海關炮10000元拆除大沽南炮臺1000元拆除大沽北炮3 000元……A.《南京條約》 B.《天津條約》C.《馬關條約》D.《辛丑條約》6.1861年4月,曾國藩的幕僚趙烈文看到了一本書的新印本后,在日記中寫道:“其中所言,頗有見識……法發類,皆是效法西人所為,其欽折外洋,殆為心悅誠服,而于夷情最諳練……觀此一書,則賊中不為無人!痹撊沼浿兴f的“書”應該指( )A.《海國圖志》 B.《天朝田畝制度》 C.《資政新篇》 D.《孔子改制考》 7.廣州詩人張維屏在一首詩中描述:“三元里前聲若雷,千眾萬眾同時來。因義生憤憤生勇,鄉民合力強徒催!娨南嘁暫鲎兩,黑旗死仗難生還。”詩人描述的事件 A.顯示了中國人民反對外來侵略的英雄氣概B.顯示了中國人民反對封建壓迫的斗爭精神C.顯示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愛國精神D.表達了中國人民維護祖國統一的愛國精神8.呂思勉在《中國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飾相較,大體上,自以中國的服飾較為適宜。現在的崇尚西裝,不過一時的風氣罷了!辈牧媳砻髯髡叩挠^點是( )A.傳統服飾有強大生命力 B.西裝必將風行全國C.中西服飾各有特點 D.列強侵略引起服飾變化9.以康有為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對中國近代社會政治變革產生的影響是( )A.提出了實行君主立憲的政治主張 B.批判封建統治者恪守祖訓的腐朽思想C.反對共和革命,維護清朝封建專制統治 D.提倡西學,全盤否定傳統的儒學思想10.毛澤東曾明確指出,我們的民主革命“從林則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但毛澤東也曾說過,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正規說起來,是從孫中山先生開始的。毛澤東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 )A.林則徐領導的禁煙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的開端B.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C.林則徐、孫中山都是反對封建統治的革命領袖D.他們都是主張向西方學習政治制度的先進代表11.日本福澤諭吉的《文明論概略》就社會轉型的問題說:“汲取歐洲文明,必須先其難者而后其易者,首先變革人心,然后改變政令,最后達到有形的物質。按照這個順序做,雖然有困難,但是沒有真正的障礙,可以順利達到目的。倘若次序顛倒,看似容易,實則不通。” 與此相比,中國近代化進程A.完全相同 B.部分相似 C.正好相反 D.三者同步12.有人認為:“民國成立后,國家自國家,社會自社會!边@一觀點的含義是( )A.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凱竊取 B.民主思想未對民眾產生影響C.傳統社會沒有得到根本改造 D.各省對共和政體并不認同13.下列選項中正確反映了1870~1956年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趨勢的是14.1907年1月14日,《中國女報》在上海創辦。該報稱:“本報之設以開通風氣,提倡女學,聯感情,結團體,并為他日創設中國婦人協會之基礎為宗旨!薄吨袊畧蟆繁儆小渡缯f》《譯編》《文苑》《新聞》等欄目。該雜志大量發行對當時人們的影響有:①開闊視野②解放思想③掃除文盲④關注社會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15. “光、宣之交,盛行文明結婚,倡于都會商埠,內地亦漸行之。禮堂所備證書,由證婚人宣讀,介紹人、證婚人、男女賓代表皆有頌詞,亦有主婚人宣讀訓詞,來賓唱文明結婚歌者!辈牧夏芊从车臍v史信息是A.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成為此時社會習俗的突出特征B.戀愛婚姻自由,婚姻自主已經成為一種時尚C.民國政府倡導舊式婚禮的穩定性D.新文化運動已經蓬勃展開16、“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這首詩《蘭花草》是1919年胡適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留學歸國后寫的,就當時社會背景以及胡適的理想而言,“蘭花草”比喻的是A.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B.師夷長技以自強 C.民主與科學 D.經世致用17.追求民主一直是人類為之奮斗的崇高理想。下列關于近代社會民主化進程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民主化就是以“法治”取代“人治”的過程 B.民主化道路的不同是由各國國情決定的 C.民主力量與專制勢力的斗爭是長期而曲折的D.政治家是民主化進程的決定力量18.右圖是1926年7月11日唐生智領導北伐軍進入長沙。A.革命任務上B.革命的領導階級上C.革命的結局上D.革命的指導思想上19、愛因斯坦在20世紀20年代初,曾兩次途經上海,總共停留不到3天時間,卻對上海產生了深刻的印象。他在日記中寫道:“(上海)這個城市表明歐洲人同中國人社會地位的差別,這種差別使得近年來的革命事件特別可以理解了。在上海,歐洲人成了統治階級,而中國人則是他們的奴仆!辈牧现小敖陙淼母锩录笔侵窤. 五四運動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運動 D. 北伐戰爭、“比較”是歷史學習和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穿越時空,輕拂史塵,我們不難發現《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和美國“1787年憲法”A、都是民主與封建專制斗爭的結果 B、都使本國走上了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 C、都是工業近代化的產物 D、都深受法國啟蒙思想的影響. 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諸問題》中寫到。鄉村是統治階級的四肢,城市才是他們的頭腦與心腹,單只斬斷了他的四肢,而沒有斬斷他的頭腦,炸裂他的心腹,還不能制他的最后的死命!边@表明?A.中共還沒有找到中國革命的新道路? B.他認清了當時中國的國情.他認識農民階級力量的偉大 D.他反對工農武裝割據理論 材料一 “假如我們給英雄下這樣一個定義:英雄就是具有事變創造性并且能夠重新決定歷史進程的某些人,那么,緊跟著下一步的推論應該是:一個民主的社會對于英雄人物必須永遠加以提防……因為天才和能力時常會被濫用。”——摘自悉尼?胡克:《歷史中的英雄》材料二 在伯里克利執政時期,公民大會擁有全部的最高政權。雅典公民每隔l0天集合一次,決定國家大事!灏偃俗h事會的議員用抽簽方法從公民中選出,五百人分成10個議員團,每年分為十個時段,每個議員團輪流執行五百人議事會的職務。——摘自《歷史研究與資源叢書》 材料三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定:內閣總理由議會的多數黨產生。總理可以駁回總統的意見;總統頒布命令須由總理副署才能生效。材料四 民國初期若干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壞的時期。以下幾個因素可解釋對西方作出反應的幾十年中所產生的這一悲慘結果。首先,中國幅員遼闊,這使得中國內地許多年來未受到與西方交往的影響。內地相當于一個巨大的貯藏所,幾十年來注重傳統的文官候選人一直從那里產生。他們組成的官僚階層由知識分子構成而這些知識分子專注于儒家經典著作,因而,他們更強調的是倫理原則,而不是手工技藝或戰爭藝術。這一統治階級因以下事實而進一步受到約束:除佛教外,中國沒有或幾乎沒有借用國外東西的傳統。 ——摘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請回答:(1)根據材料二,說明古代希臘是如何提防材料一中的英雄人物的?(4分)(2)根據材料三,指出為提防材料一中英雄人物的出現,約法實行什么制度?這個制度具有什么進步意義?(2分)(3)根據材料四和所學知識,指出“最壞的時期”是由誰統治的?根據材料四,概括是由于哪些因素造成了“民國初期若干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壞的時期”的?(5分)29.(10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臣竊聞東西各國之強,皆以立憲法開國會之故。國會者,君與民共議一國之政法也。蓋自三權鼎立之說出,以國會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總之……人主尊為神圣,不受責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與千百萬國民,合為一體,國安得不強? --康有為《請定立憲開國會折》材料二 一曰大誓群臣以革舊維新,而采天下之輿論,取萬國之良法;二曰開制度局于宮中,征天下通才二十人為參與,將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三曰設待詔所,許天下人上書。 --康有為《應詔統籌全局折》材料三 康有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維新的要義為藍圖,在中國推行變法。但是沒有認識到日本與中國的國情不同,所處的國際環境不同等許多特點,而是機械地照搬日本的經驗。只是從形式上學習,并沒有掌握明治維新的真正“要義”。 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學屆高三上學期第二次月考 歷史試題 Word版含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1149076.html
相關閱讀:廣西武鳴高中2014屆高三歷史第二次模擬調研檢測試題
貴州省六校聯盟2015屆高三第二次聯考歷史試題
2015綿陽二診歷史(僅試題)
遼寧省大連市第三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
山東省濟寧市梁山一中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