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十三校高三調研卷(歷史)試卷2013.12一、選擇題(共75分)以下每小題為2分,共60分。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1.古代兩河流域和埃及在統一之后都建立了中央集權君主專制統治。下列選項中最能體現這兩個地區中央集權君主專制的是A.《吉爾伽美什》、《漢穆拉比法典》 B.《漢穆拉比法典》、金字塔C.金字塔、泥板文書 D.《漢穆拉比法典》、泥板文書2.美國史學家威爾?杜蘭在《世界文明史?東方的遺產》中說“原本顯然是剎帝利階級登極動作,英雄主義與戰爭的作品,在婆羅門的手中則變成了教誨民眾關于倫理法典、道德觀念以及涅?之類的工具!鄙鲜霾牧显u價的作品應是A.《摩訶婆羅多》 B.《漢穆拉比法典》 C.《吉爾伽美什》 D.《荷馬史詩》3.古代希臘歷史上的“古典時代”的形成與當時的政治制度密不可分。其中,始終起到推動社會發展作用的政治制度是A.民主政治 B.寡頭政治 C.城邦政治 D.軍事強人政治4.德國哲人雅斯貝爾斯在《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中說。A.B. C.司馬遷的《史記》記載了商王的世系,但長期以來并不能確定該記載是否真實。19世紀末20世紀初殷墟甲骨文的發現,證實《史記》的記載基本上是正確的。這說明A.考古資料比文獻材料更真實B.歷史記載不存在純粹客觀性C.歷史記載必須經過考古發現證實D.考古發A.B. C.在中國古代,“中央政府的組織,皇權相權是劃分的,期間比重縱有不同,但總不能說由皇帝專制”。這一狀況被徹底改變始于A. B. C. D..光緒《大清會典》載:“諭軍機大臣行者,既述,則封寄焉。凡有旨存記者,皆書于冊而藏之,屆時則提奏。議大政,讞(審)大獄,得旨則與。”材料說明軍機處A.地處內廷,專管軍務 B.參與政務,秉旨辦事 C.設有官衙,機構完備 D.專理刑獄,職能單一A.古代希臘時期 B.古代羅馬時期C.文藝復興時期 D.啟蒙運動時期20.“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柵欄,一個終點。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變而成為一座橋梁,一個起程之地。”這一變化①源于新航路的開辟 ②推動世界市場雛形的形成③以輪船的發明為前提 ④對于非洲和美洲土著意味著災難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1.法國史學托克維爾在論述法國大革命曾指出:“人們應當預見,大革命不是由某些集體事件引導,而是由一些抽象的原則和普遍的理論所引導!薄俺橄蟮脑瓌t和普遍的理論”主要是指A.君權神授B.基督教思想C.啟蒙思想D.馬克思主義華盛頓在1787年3月A.改變松散的邦聯體制B.建立三權分立的體制C.廢除君主立憲制D.革除聯邦體制的弊端1812年戰爭的勝利拿破侖1812年戰爭1855年戰爭1855年戰爭的失敗迫使沙皇進行自上而下的改革A.B.C.D.25.陳冰在《作坊里的日本》中說道:日本有“心靈緊閉”但“眼觀八方”的特征。其“心靈緊閉”的表現A.制定“大陸政策” B.推行天皇制度、武士道精神C.鼓勵工商,嘉獎貿易 D.實行征兵制度,加強軍事力量26.下圖數據來源于嚴中平《中國近代經濟史》。導致1843~1852年英國制造品輸華值發生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1838~1852年英國制造品輸華值(年平均數) 單位:鎊A.鴉片耗去了中國對英國制造品的支付能力B.英國制造品遭到中國自然經濟的頑強抵抗C.英國制造品輸入太多超過中國的購買能力D.中國征內地稅限制了英國制造品在華銷售.A.洋務派對頑固派的批評 .洋務派對維新派的批評C.維新派對洋務派的批評 D.C.宣傳科學救國思想 D.勸國人放棄天朝觀念35.右側漫畫為美國畫家1890年前后,《參議院的老板們》,圖中參議院大廳里,參議員不時向后張望后排站一群大腹便便的壟斷資本家,他們肚皮上寫著鋼材托拉斯、銅業托拉斯、標準石油托拉斯等。....12分)材料一:喬瓦尼?維拉尼(1276——1348年)在其所著《編年史》中,對佛羅倫薩的經濟和社會生活作了充分的統計分析:“佛羅倫薩有2.5萬15—70歲符合兵齡的人,都是自由公民,其中1500名有權勢的貴族公民。??????平均每天有1500名外地人、旅行的人和兵士在佛羅倫薩逗留,還不算在修道院退隱的男女修士。學齡男女青少年(學生人數)約在8000—1萬之間,在6所學校學習算盤和算法(數學)的兒童有1000—2000人。在4所高等學校學習語法和邏輯學的學生約有550—600人。佛羅倫薩和附近鄉鎮的教堂,加上修道院和修會教友教堂,約有110所。做羊毛加工的作坊有200處或更多些,這些作坊制造7—8萬條毛毯,價值120萬金弗洛林,其中有三分之一的錢就地付給雇工(支付工資),還不算羊毛商經營的收益和靠此生活的3萬多人。 ——德尼茲?加亞爾著《歐洲史》材料二:有學者認為:“西歐城市經歷了一個由弱到強的發展過程,而在發展繁榮之后必然會對其母體——封建社會產生重要影響。作為一種新興的社會力量,它與落后的束縛其發展的封建制度和經濟之間的矛盾必將突出與尖銳化,并最終演變為導致其瓦解的主體力量!薄鷹睿骸稖\論中世紀西歐城市的復興對封建社會的影響》材料三:城市的興起,論過程,是演進的;但論結果,是革命的。——(美)湯普森:《中世紀經濟社會史》問題:(1)根據材料一,佛羅倫薩城市與同時代的西歐鄉村社會相比,有哪些不同?(3分)(2)中世紀西歐城市復興大約從何時開始?其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3)材料二中提到的“它與落后的束縛其發展的封建制度和經濟之間的矛盾必將突出與尖銳化”主要表現是什么?(3分)(4)從中世紀城市興起給西歐歷史帶來的深遠影響,談談如何理解“城市的興起,……論結果,是革命的”。(4分)37.民族融合(14分)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即如何處理這一廣大地區的民族關系,其中包含如何對待漢族的先進生產方式、漢族的文化問題。是繼續保存拓拔氏舊的社會制度和舊有的文化習慣,還是捐棄舊俗,接受先進的文化,在新的歷史環境中獲得新生,北魏的統治者必須作出抉擇。 ——白壽彝《中國通史》:()(分)()綜合上述材料,(分)這個地處邊緣的小國,卻在歷史性的轉變中搶占了先機,已經率先到達現代文明的入口處,即將一步步穩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兩個世紀里,它將傲視全球11分)辛亥革命爆發后,山東巡撫孫寶琦曾致電清內閣,闡述對時局的看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頃者,憲法信條,業經頒布,君權削盡,僅存皇位,而各省不知信從,反多獨立!匾酝练朔迤,列強環伺,瓦解瓜分,危在旦夕!袢崭魇∶袂,如決江河。然察其所為,決非種族相仇,實渴望共和政體!莱加抟,莫如毅然改計,俯順輿情,實行公天下,宣布共和。 ——孫寶琦致內閣電1911年11月11日(1)概括指出孫寶琦的電文反映了哪些(分)(2)你認為孫寶琦作為一個舊式的官僚“實行公天下,宣布共和”的?40.中西方差距(25分)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飛猛進的重要階段。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英、美、中印四國產品在世界產量份額中的變化(17501860年)1750年(%)1830年(%)1860年(%)英國1.99.519.9美國2.47.2中國32.829.819.7印度24.517.68.6——據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整理問題:(1)從材料一中你能提取哪些信息?(4分) (2)材料二的觀點與材料一是否矛盾?為什么?(6分)(3)你如何看待中西方差距?(15分)2013年高三調研卷(歷史)試卷答案2013.12一、選擇題(共75分) 以下每小題2分,共分,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的選項。 以下每小題3分,共1分每選項的分值可能0、1、、3分。選出最佳一項,多選不得分。31DABC32ABCD33CABD34DBCA35DABC二、非選擇題(共75分)36.城市——中世紀的花朵(12分)(1)與農村的農奴相比城市居民是自由公民(市民);與鄉村封閉的莊園自然經濟相比城市是開放的商品經濟,工商業發展;城市世俗教育發展,有大量的世俗學校和人數眾多的學生;出現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等。(任三點,3分)(2)從11世紀開始,隨著生產力的提高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城市再度興起。(2分)(3)城市自治斗爭。(1分)為了擺脫封建領主的控制,維護市民自身利益,營造有利于商品經濟發展的環境,許多城市通過武裝斗爭、金錢贖買等方式爭取城市的自治權。(2分)(4)城市的興起是中世紀西歐社會發展的重要標志,對歐洲文明有重大影響。(1分)城市的興起使歐洲出現了一個新的階層一一市民階層,推動了等級代表會議和等級君主制的形成,市民階層得以參與政治。城市的興起推動了商品經濟的發展,促使舊的自然經濟的領地莊園制度瓦解,使農奴逐步獲得人身自由。隨著城市的出現,產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大學興起,為日后的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作了準備。(3分)37.民族融合(14分)(1)馮太后仿照漢制,大力推行政治、經濟制度改革。政治上,在地方基層實行“三長制”,以加強中央集權,完善地方漢制。頒布官吏俸祿制和懲治貪贓的規定,以遏制貪污腐化。孝文帝則仿效漢族體制改定官職和律令。(3分)經濟上,推行“均田制”,以利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1分)文化上,孝文帝尊崇孔子,實行禮制,提倡以孝治國。(1分)(2) 民族融合是雙向的,(1分)一方面通過孝文帝改革,加快了民族融合的進程,推動了北方少數民族社會、經濟、文化的進步。(2分)另一方面,胡文化中的優秀部分也為漢文化廣泛吸收。如畜牧業生產技能和經驗的輸入推動了中原經濟的多樣化發展,胡族的生活習俗上海市十三校2014屆高三12月聯考歷史試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124187.html
相關閱讀:山東師大附中2014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
高三文綜歷史聯考試題(天津市帶答案)
廣東省“十二!2013——2014學年度高三第2次聯考文綜歷史試題(
黑龍江省大慶實驗中學2015--2015學年度上學期期中考試高三歷史試
山東省青島市屆高三期末檢測 歷史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