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 史 試 題
一、:本大題共 20 題,每題 3 分,共計 60 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
1. 現代考古在秦、魏等國故地出土了許多生鐵鑄造的農具。 1950 ~ 1951 年河南輝縣發掘了 5座大型魏墓,1 號墓出土鐵器 65 件,其中農具占 58 件,包括?、鋤、鏟、鐮、犁鏵等一整套鐵農具。 材料說明戰國時期
A. 生鐵鑄造由魏國獨斷經營 B. 成套鐵農具有利農業精耕細作
C. 鐵制農具成為隨葬必備品 D. 鐵制農具最早出現于河南輝縣
2. 從甲骨的刻符、青銅器的銘文,到筆畫詳備的楷書,綴連成一幅生動的文字史畫卷。 觀察右側圖片,可以得出的準確認識是
A. 楷體漢字形態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B. 楷體漢字飛舞飄逸便于抒情達意
C. 甲骨文字是不可識讀的刻畫符號
D. 甲骨文具有現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3. 某學者評唐朝三省制時指出:“凡未加蓋‘中書門下之印,未經政事堂議決副署,而由皇帝直接發出的命令,在當時是被認為違制的,不能為下屬機關所承認。冶這里所謂“違制”的論斷,主要指皇帝背離了
A. 詔令須由政事堂議決的制度 B. 門下省執掌詔令草擬的職能
C. 中書省監察地方政務的慣例 D. 尚書省負責執行詔令的定制
4. 清前期《望江南百調》唱道:“揚州好,僑寓半官場,購買園亭賓亦主,經營鹽、典仕而商,富貴不歸鄉。材料反映了
A. 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 商業發展改變社會風氣
C. 地方商業均由官員經營 D. 政府摒棄傳統抑商政策
5. 光緒《大清會典》載:“諭軍機大臣行者,既述,則封寄焉。 凡有旨存記者,皆書于冊而藏之,
屆時則提奏。 議大政,讞(審)大獄,得旨則與。材料說明軍機處
A. 地處內廷,專管軍務 B. 參與政務,秉旨辦事
C. 設有官衙,機構完備 D. 專理刑獄,職能單一
6. 1909 年,《京華百二竹枝詞》曰:“報紙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漸開通。 眼前報館如林立,不見‘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為當時報紙名稱)!币边@一描述表明
A. 報紙宣傳成為變革根本動力 B. 描述者倡導報紙產業多元化
C. 描述者肯定報紙的教化功能 D. 報紙輿論受到專制政府控制
7. 一位學者評價說:“當時知識分子不但沒有全盤反傳統,而且使不少被塵封或淹沒了的傳統
重現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話小說,成了中國文學史的重要內容;作為傳統文化的
民間文學,第一次真正進入了大學的學術殿堂。”這一觀點認為新文化運動
A. 反對舊道德崇尚現代文化 B. 混淆了先進與落后的界限
C. 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價值 D. 存在對舊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8. 右表從一個方面反映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狀況。 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
A. 全面抗戰運輸物資的需要
B. 帝國主義放松對華經濟侵略
C. “國民經濟建設運動冶的促進
D.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的簽訂
9.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前,周恩來等中共領導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進入解放區,參加籌備新政協。 據統計,從 1948 年 8 月到 1949 年 8 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 20 批,其中有 119 人參加了政協會議。 中共的這一舉動主要是為了
A. 團結民主人士共同籌建新中國 B. 恢復民主黨派的各級組織
C. 貫徹“長期共存,互相監督冶方針 D. 協商制定第一個五年計劃
10.“高產衛星”是“大躍進”時期常用詞。有人以《人民日報》為例做統計,“高產衛星”一詞1957年未有使用,1958年共85篇,1959年共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還是“陜西長安縣的一個學習組說1958年種的‘三畝六分高產衛星田’不尊重‘莊稼生長的規律’了”,下列對“大躍進”的準確認識有
①“大躍進”只在農業領域展開 ②“高產衛星”折射“大躍進”浮夸盛行
③1958年“大躍進”快速推進 ④1960年基層隊“大躍進”有所反思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
11. 據新華社對 1972 年 1 ~ 9 月外交情況的統計,中國接待外國官員和政府代表團三十多起,訪問中國的有來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團和各界人士。 到 1972 年底和中國建立外交關系的國家達 88 個,和 1969 年底相比,三年內翻了一番。 材料表明中國
A. 重點建立與亞非的外交關系 B. 開始獨立自主地步入國際舞臺
C. 切實推進新型區域外交合作 D. 打破美國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12. 右圖反映了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變化情況。 “甲線段”所示時期的經濟高速增長,主要得益的經濟理論是
A. 社會主義的高度計劃經濟
B. 自負盈虧的分配管理制度
C. 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
D. 和平與發展的世界形勢觀
13. 右側為古代雅典居民結構的比例圖,觀察圖示信息,對于雅典民主與居民的政治聯系,下列敘述準確的是
A. 雅典超半數的居民擁有公民權
B. 雅典民主的社會基礎為自由民
C. 少數奴隸主貴族獨享雅典民主
D. 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廣泛的民主
14. 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黃金地是新格拉納達。 到 1600 年,從這里出口了 400 多萬盎司的黃金。 新格拉納達的黃金產量逐步上升,到 18 世紀,其產量約為 16 世紀產量的三倍。這些黃金的流入直接導致西班牙
A. 國力增強,確立世界霸主地位 B. 資本積累,引發本國工業革命
C. 貿易發達,成為世界市場中心 D. 物價上漲,沖擊封建生產關系
15. 某學者評價啟蒙運動說:“‘進步’實際上已經成為哲學家的一種意識形態,他們堅信自然科學將會讓人類更有力地支配整個世界,而人類理性則引領每個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個繁榮、公正、平等的社會!币乃氡磉_的深層含義是
A. 理性思考引領社會進步 B. 哲學意識支配世界繁榮
C. 近代科學追求王權公平 D. 啟蒙運動倡導階級平等
16. “工業革命改變了英國的社會結構,經濟的持續增長造成中等階級與工人階級力量的壯大,貴族、大地主的地位與經濟實力都大為下降了,但他們仍把持政治權力,造成權力分配與社會力量對比高度脫節的狀態!睘榱私鉀Q這種“狀態冶,英國在政治上
A. 發動光榮革命,與新貴族階層妥協 B. 頒布《權利法案》,確立了議會主權
C. 建立內閣機構,限制國王的行政權 D. 改革議會制度,中等階級更多參政
17. “根據這一理論,將時間和空間說成是絕對的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對這兩種范疇的測量通常隨著觀察者的運動而改變。 ……對于門外漢來說,這些觀點———通常用不能理解的數學公式解釋———表明科學已經達到了能被人類所知的界限。上述“理論”的主要意義是
A. 開創了以實驗為基礎的近代科學 B. 預見海王星存在的準確性
C. 彌補經典力學對時空認識的不足 D. 發現能量輻射的運動原則
18. 右側框內所敘內容為某美術流派具有的一些特征。 下列作品中屬于該流派的是
A. 《自由引導人民》
B. 《拾穗者》
C. 《向日葵》
D. 《格爾尼卡》
19. 列寧在某次演講時說:“這個革命的意義首先在于我們將擁有一個蘇維埃政府,……被壓迫的群眾將親自建立政權,舊的國家機構將被徹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機構即蘇維埃組織將建立起來。這里所說的“革命”是指
A. 二月革命推翻沙皇專制
B. 公開發表《四月提綱》
C. 彼得格勒武裝起義
D. 執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20. 歷史地圖是展現前人活動與地理空間結合的重要史料。 觀察右側地圖,理解準確的是
A. 冷戰風云籠罩,造成分裂與對抗
B. 柏林被分區占領,局部熱戰出現
C. 美蘇操縱歐洲,北約與華約對峙
D. 德國實現統一,西歐走向聯合
二、非:本大題共 4 題,滿分 60 分,包括必做題和選做題兩部分。 其中第 21 題 ~ 第 23題為必做題,每個試題考生都必須作答。 第24 題為選做題,包括 A、B、C、D 四小題,請選定其中兩小題,并在相應的答題區域內作答。 若多做,則按作答的前兩小題評分。
21. (12 分)家訓宗規倫理以儒家思想為主體,通過家國意識同構,旨在實現社會和諧,體現了民族傳統道德思想與規范。 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冶 ———《論語•學而》
材料二 約之二:吾族務要恪遵祖訓,以倫理為紀綱,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婦和順;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 即同宗相處,須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強莫欺弱;卑幼者不許冒犯長上,富貴者宜憐窮困。 循規蹈矩,宗族稱孝,鄉黨稱弟(悌)。
———何茲全《中國文化六講•訓約十四條》
材料三 宣圣諭。 圣諭曰:“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和睦鄉里,教訓子孫,各安生理,毋作非為。冶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盡做人的道理,件件當遵守。 能遵守的便是好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惡人。 愿我一族長幼會集祠(堂)中,敬聽宣讀,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過即改,共為盛世良民,貽子孫無窮福澤。
———明《虎墩崔氏族譜•族約》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 結合所學知識,列舉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有關仁的政治主張。 (3 分)
(2)歷代許多家訓體現了以仁為核心的儒家倫理。 據材料二,歸納儒家倫理的主要內容。(3 分)
(3)儒家的倫理思想深刻影響中國社會。 據材料三,指出明代統治者與民眾對儒家倫理所持的態度及其各自的做法。 (3 分)
(4)綜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概括儒家倫理在中國歷史上所起的積極作用。 (3 分)
22. (13 分)不同的歷史時期,國共兩黨合則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則有損民族的利益。 下列材料:
材料一 (見右側示意圖)
材料二 日本軍國主義者發動對華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錯誤是大大低估了中國民眾內部深深蘊藏著的那種無窮無盡的力量,特別是當中華民族處于生死關頭時那種萬眾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 他們只從兩國軍事力量的對比出發,以為只要給中國有力的“一擊”冶,只需要幾個月就可以使中國屈服?墒,他們的算盤完全打錯了,結果大大出乎他們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國全民族抗戰的泥淖中無法自拔。
———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
材料三 孫先生手創之中國國民黨,歷盡艱辛,無數先烈前仆后繼,終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國。 光輝業跡,已成定論。 國共兩度合作,均對國家民族作出巨大貢獻。 首次合作,孫先生領導,吾輩雖幼,亦知一二。 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輩身在其中,應知梗概。 事雖經緯萬端,但縱觀全局,合則對國家有利,分則必傷民族元氣。 今日吾弟在臺主政,三次合作,大責難謝。 ……評價歷史,展望未來,應天下為公,以國家民族利益為最高準則,何發黨私之論!
———1982 年 7 月 24 日《廖承志致蔣經國先生信》(節選)
請回答: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當時中國所處的政治狀況。 為了深入地推進革命,國共兩黨發動了哪一重大軍事斗爭? 結合所學知識,辯證地指出國民革命運動的結局。 (5 分)
(2)綜合材料一、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對中國形勢的錯誤估計。 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響了這場反侵略斗爭,舉例說明這種“凝聚力”在政治、軍事上的主要表現。 (4 分)
(3)書信往往帶有濃厚的親情、鄉情,反映寫信者的誠摯愿望。 據材料三,指出作者的政治愿望。 綜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歸納有利于海峽兩岸關系發展的積極因素。 (4 分)
23. (15 分)世界經濟大危機動搖了人們對資本主義制度的信心,而羅斯福勇敢地面對這場危機,開辟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其經驗教訓令人深思。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見下圖
材料二 也許更重要的差別是羅斯福的個人風格———他燦爛的微笑、他技藝高超的口才、他生動感人的智慧———都使他贏得了人們的廣泛喜愛,而與施政計劃的具體內容沒有太大關系。 ……羅斯福成功的許多因素應歸結于他的人性魅力。 從就職演說開始(他告訴美國人“我們唯一應該畏懼的應該是‘畏懼’本身,他就向不斷增長的絕望氛圍中注入了強大的樂觀情緒。 他是美國第一個充分利用廣播、利用“爐邊談話的方式向人們闡釋其施政方針并充分贏得民眾信任的總統。
———(美)布林克利《美國史》
請回答:
(1)運用統計方法對歷史資料進行數量分析,是史學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觀察材料一曲線圖,列舉 20 世紀 20 年代末至 30 年代中期影響美國失業率變化的重大事件。 (2 分)
(2)材料二認為羅斯福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材料二以人物心理活動的哪種表現來說明羅斯福讓人們重拾信心的? 與其他研究方法相比,材料二的研究視角有何新意? (3 分)
(3)據材料三表格中的內容提示,結合所學知識,在表格中①與②位置,各舉出一個史實,所舉史實要能印證表格前一欄的觀點。 (2 分)
(4)多角度論述是對歷史事實進行立體因素考察,并對事實嘗試做出不同側面的多層次解釋,形成一系列的視角分析。 綜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多角度論述“新政的機遇與挑戰”這一主題。 (8 分)
(要求:論述角度多重,層次分明;注重史論結合,行文流暢;250 字左右。)
24. (選做題)本題包括 A、B、C、D 四小題,請選定其中兩小題,并在相應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若多做,則按作答的前兩小題評分。
A. [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 分)
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廣度和影響而言,可與商鞅變法相媲美。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東方文化較高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積染既深,種種因襲牽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歷史,較之東方諸國,亦遠為落后,故轉得為種種之創新。 其實商鞅變法之重要內容,在東方各國,本已早為推行,商鞅不過攜帶東方之新空氣,使西方人迎頭趕上一步。 而結果則后來居上,新制度之創建,惟秦為最有功焉。 ———馬非百《秦集史》
材料二 魏初風俗至陋,……遷都之后,于革易舊俗,亦可謂雷厲風行。 ……民族根柢,莫如語言,語言消滅,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 孝文以仰慕中國文化之故,至欲自舉其語言而消滅之,其改革之心,可謂勇矣。 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呂思勉《兩晉南北朝史》
材料三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即如何處理這一廣大地區的民族關系,其中包含如何對待漢族的先進生產方式、漢族的文化問題。 是繼續保存拓拔氏舊的社會制度和舊有的文化習慣,還是捐棄舊俗,接受先進的文化,在新的歷史環境中獲得新生,北魏的統治者必須作出抉擇。 ———白壽彝《中國通史》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指出商鞅變法的有利條件。 這些條件使秦國變法呈現怎樣的特點? (4 分)
(2)據材料二,歸納孝文帝“遷都冶對改革的作用。 從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冶堅定的原因是什么? (3 分)
(3)據材料三,與商鞅變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么? 綜合上述材料,分析影響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 (3 分)
B. [中外歷史人物評說](10 分)
克倫威爾和拿破侖是歐洲近代革命的杰出人物。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倫威爾在他建立新模范軍的時候,不論階級出身和社會地位,一律論功行賞,但后來當平等派提出普選權的要求時,克倫威爾卻竭力加以反對。 他在一次向議會發言時說,窮人就是壞人,并且說,如果共和國注定要受苦受難的話,那么在富人之下受苦,比在窮人之下受苦更好一些。 ———王覺非《歐洲史論》
材料二 拿破侖認為,法國發生革命不是因為法國渴望自由,而是因為要求平等。 他所了解的平等是法律上所保證的同樣的公民權利,而不是公民生活的同樣的社會經濟條件。 因此他就決定用自己的法典確保公民權利的平等。 ……他消滅了政治自由,把他所了解的“平等冶鞏固下來,編成了法典。 ———(蘇聯)塔爾列《拿破侖傳》
材料三 克倫威爾對愛爾蘭和蘇格蘭的征討均以勝利而結束。 以后,愛爾蘭的土地被英國占領軍沒收,大部都落入英國高級軍官之手。 克倫威爾等人都成了愛爾蘭的大土地所有者。
——劉祚昌《世界史(近代史編)》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概括克倫威爾平等觀的變化。 分別指出前后平等觀產生的原因。 (3 分)
(2)據材料二,歸納拿破侖對政治“平等”的理解。 材料二認為“平等”被拿破侖法典鞏固下來,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拿破侖法典“鞏固冶平等帶來的深遠政治影響。 (4 分)
(3)綜合上述材料,概括克倫威爾平等觀的主要政治傾向,并分析立法途徑與革命戰爭對資產階級文明擴展的價值。 (3 分)
C. [探索歷史的奧秘](10 分)
文物作為人類活動的遺存,承載著重要的歷史信息。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三星堆共出土了 1720 件珍貴文物。 按其功能分類,我們可將它們分為:祭祀品,共 105 件,主要是青銅器,其中較大型的樽和?,其功能可能有兩個方面,主要用于祭祀天神、地神和祖先,同時也可當作生活用品,比如裝酒、糧食等;生產工具,共 124 件,主要是石器和玉石,其中有斧、鑿、鏨、刀等;兵器,共 127 件,主要是青銅器,還有石器和玉器,其中有青銅戈、玉戈、玉刀;生活與裝飾,這方面數量最多,共 1364 件,其中有青銅器、金器、玉器、石器、陶器、骨器、象牙器,以玉器為主,占 615 件。 除上述四種類型外,還有 80 根大象牙,……另外,還有當時的貨幣———銅貝 4662 枚。 還有數以噸計的陶片未計算在內。
———摘自馮學敏等《點擊三星堆》
材料二 舉世矚目的三星堆考古發現,向我們揭示了三千多年前古蜀王國絢麗多彩的社會生活情形,展現了一個湮沒的內陸農業文明的輝煌。 ……三星堆考古發現提供的不僅僅是珍貴的資料,更重要的是將使學術界重新審視中華文明,世界文明發展史上將因之而譜寫新的燦爛篇章。 ———黃劍華《古蜀的輝煌》
請回答:
(1)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釋讀三星堆文物所蘊含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信息。 (5 分)
(2)推測是一種對未知現象作嘗試性、合理性解釋的思維方法。 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推測古蜀國部落為什么會有大量“象牙冶、“銅貝冶和“數以噸計的陶片? (3 分)
(3)綜合上述材料,概括三星堆考古發掘的意義。 (2 分)
D. [世界文化遺產薈萃](10 分)
埃及有句諺語:“世人怕時間,時間怕金字塔!遍喿x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佚名建筑師以精確的算術設計,建造了這座世界上最大的、重達 625 萬噸的石塊建筑物。 這座陵墓總共用了 200 萬塊石頭,其中的一些在原地采集,但大多數則從更遠的尼羅河上游地區獲取,趁洪水季節搬運到吉薩來。 ———(美)馬修斯等《西方人文讀本》
材料二 1991 年,埃及古物局的學者在胡夫金字塔東 2. 4 公里發現了金字塔街,在其金字塔南數百米和大獅身人面像的東南,發現了金字塔建設者的墓。 ……1994 年,美國籌備了一個基金會,恢復發掘這座消失了的城市。 美國學者萊赫奈爾說,這座消失了的城市曾經居住過至少 5 萬人,而或許多至 10 萬人,其中包括建筑胡夫大金字塔的建筑家、工匠、面包師和普通勞動者。 ———劉文鵬《埃及考古學》
材料三 在考察金字塔的建造過程中,今天的人們往往不易想象當時的歷史背景,社會、政治和經濟條件,過多地拘泥于技術問題的探討而忽視了古埃及人所具有的最偉大的力量。
———王瑞珠《世界建筑史(古埃及卷)》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歸納與金字塔建造技術水平相關的信息。 (4 分)
(2)據材料二,概括金字塔考古的新發現,并說明其價值。 (4 分)
201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江蘇卷)
歷史試題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題,每題3分,共60分。
題號12345678910
答案BDABBCDCAB
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DCBDADCDCA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題,滿分60分,包括必做題和選做題兩部分。其中第21題~第23題為必做題,每個試題考生都必須作答。第24題為選做題,共4小題,考生只能選做其中的兩小題。
21.答案要點:(12分)
(1)根本:孝悌。政治主張: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實施仁政。
(2)主要內容:家庭和睦;宗族團結;鄉里和諧。
(3)態度:尊崇儒家倫理。
做法:統治者提倡;民眾遵守。
(4)積極作用:維系家庭家族和睦;維護政治、社會穩定;傳承民族道德,影響思想文化發展。
22.答案要點:(13分)
(1)狀況:軍閥割據;國民黨在南方建立革命根據地。
斗爭:國共聯合發動北伐戰爭。
結局:動搖了(或基本推翻)北洋軍閥統治;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國民革命失。ɑ虻谝淮螄埠献髌屏眩
(2)錯誤估計:日本認為國民革命失敗導致內戰紛爭,忽視中國再次的凝聚團結;
日本認為軍事上強于中國,忽視中國人民的斗志。
主要表現:政治上:國共兩黨合作,結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軍事上:國民政府組織正面戰場抗戰,共產黨領導敵后抗日,戰略上相互配合。
(3)政治愿望:國共再度合作,實現民族的復興。
積極因素:兩岸同胞的民族感情;國共合作的歷史傳統;海峽兩岸交流日趨頻繁(或“九二共識”等)。
23.答案要點:(15分)
(1)事件:世界性經濟大蕭條(或經濟大危機);羅斯福新政。
(2)因素:羅斯福優秀的人格魅力。 表現:樂觀情緒。
新意:注重人文精神,使歷史形象更立體、豐富(或開闊史學研究的視野)。
(3)史實:①整頓金融體系(或監督工業生產,調整農業生產,以工代賑等)。
②經濟危機未能完全消除(或緩和勞資矛盾有限,保障措施不全面,勞工社會地位依然低下等)。
(4)略
24.A.答案要點:(10分)
(1)條件:東方諸國的變革經驗;落后的秦國受傳統束縛較少。
特點:注重創建新制度;變法徹底,功效明顯。
(2)作用:減少改革阻力,為徹底移風易俗(如禁鮮卑語、講漢話等)創造條件。
原因:北魏風俗落后,迫切需要改革;孝文帝仰慕漢族文化,改革熱情高。
(3)問題:民族關系問題(或鮮卑族與漢族文化的差異)。
因素:對外來先進文化的學習與借鑒;改革者的信心與勇氣。
B.答案要點:(10分)
(1)變化:先提倡平等,后來反對普選權(或主張貧富有別)。
原因:前因:建立新模范軍(推翻封建王權),以“平等”激勵革命;
后因:反對平等派,需要以“不平等”維護其獨裁和富人利益。
(2)理解:平等是法律上的同樣的公民權;平等是革命的目標(或用法典確保公民平等權)。影響:法典鞏固了資產階級革命成果;法典成為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
(3)政治傾向:滿足社會上層(如富人、高級軍官)的利益。
價值:沖擊封建統治,維護資產階級利益;客觀上傳播革命思想。
C.答案要點:(10分)
(1)信息:政治:神權政治(或神權王權一體);階級分化(或貧富分化);
經濟:農業和手工業較發達;
軍事:有部落戰爭;
文化:精神生活豐富(或有審美要求)。
(2)推測:大量“象牙”說明古蜀國自然生態適合大象生存(或可能與遠處部落有象牙交易等);“銅貝”說明有了一定程度的商品經濟(或有一定水平的制幣工藝等);“數以噸計的陶片”說明居住在該地的部落人口較多(或部落存在時間較長等)。
(3)意義:反映了古蜀王國的社會生活(或揭開了古蜀王國的歷史之謎);三星堆文明是中華文明的源頭之一,在人類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D.答案要點:(10分)
(1)信息:設計恢宏;計算精確;巨石采集;運輸科學。
(2)新發現:金字塔修建者的墓地;修建者生活的城市遺址。
價值:有助于了解修建者的社會分工和生活狀況。
(3)視角:技術;歷史背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128831.html
相關閱讀:2015綿陽二診歷史(僅試題)
遼寧省大連市第三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
貴州省六校聯盟2015屆高三第二次聯考歷史試題
廣西武鳴高中2014屆高三歷史第二次模擬調研檢測試題
山東省濟寧市梁山一中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