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選擇題 共48分)本部分共32小題,每小題1.5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1.“夏朝設秩宗,商朝設卜、巫、史,西周設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們既是神權的掌握者,又是國家的重要執政官,權位顯赫。”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點之一是( )。A.按照血緣親疏分配政治權力B.形成內外相輔的地方政權體制C.實行神權與王權相結合的制度D.國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結合上善若水上好的行為典范就像水一樣善于利導萬物而不與之爭處守于眾人所不愿處的低下處上善若水A. B. C. D.4.戰國至秦漢時期,黃河流域是中國農耕經濟的中心。下列水利工程地處黃河流域的是①鄭國渠 ②都江堰 ③白渠 ④靈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下列屬于元朝成就的是( )①《農書》) ②《農政全書》 ③ 《授時歷》 ④水運渾象儀 ⑤簡儀A. ②④ B.①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③④【答案】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教材內容的識記能力,難度較低,緊扣材料中的時間特征元朝,結合所學知識可以直接判斷出《農書》,《授時歷》和簡儀是元代的重要科技成就的代表,即答案選①③⑤ B,②《農政全書》出現在明代,④水運渾象儀是東漢天文學家張衡的科技成果,A C D三項組合錯誤?键c:古代中國科學技術和文學藝術?四大發明?元代科技成就7.下列之間正確的是( )。歷史上重大改革王安石變法王安石變法( )古代中國農耕文明長期居于世界先進水平,生產工具的演變對中國古代農耕文明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觀察下列幾種生產工具的演變歷程,你認為可以適用研究的主題是A.播種方式的變革 B.土地私有制的確立A.秦、西漢 B.唐、元 C.秦、唐 D. 西漢、元【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圖片信息的能力,第一幅圖片中地方行政機構中有郡和諸侯國并存的內容,因此它反映的是漢代郡國并行體制;第二幅圖片中有中書省和地方各行省,這應該屬于元代行省制度,明清時期中書省已被廢除,所以答案選D。考點: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行省制度11.朱熹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他認為( )A.“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B.“天有春夏秋冬……人有仁義禮智,皆以四者相為用也!盋.“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盌.“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列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13.史載明代內閣“掌獻體可否,率陳規海,點檢題奏,票擬批答,以平允庶政”,清代軍機處“名臣賢相不勝屈指,類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過有庸臣,斷不至有權臣”,這說明兩者都( )14.從明朝廢丞相到清初增設軍機處的變化,實質上反映了( )16.下列歷史現象中,最能體現明清時期符合世界發展趨勢的一項是( )A. 玉米、甘薯等作物傳入我國,并在一些地區廣泛種植B. “湖廣熟,天下足”取代了“蘇湖熟,天下足”C. 貴金屬貨幣廣泛應用,白銀成為普遍流通的貨幣D. 蘇州絲織業“小戶”“聽大戶呼織”“即日受值”18.大多數明清之際的思想家,對傳統價值觀進行全面反思和批判的同時,積極倡導一種新的思想,試圖為社會提供一種新的價值導向。這種“新的價值導向”最有可能是 B.考據訓詁,追求本真C.經世致用,實事求是 D.精神修養,理想人格【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依據所學知識不難判斷出A項出現在新文化運動時期,B項是清代學術思想的主流,C項是明清之際啟蒙思想積極倡導的學術思想,D項是程朱理學追求的精神理念,故答案選C項。考點: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明清之際的儒學思想?明清批判思潮19.下面是鴉片戰爭時期中英戰艦對比圖,這從一個側面突出反映了( )A.大河文明與海洋文明的差距 B.農耕文明與工業文明的差距C.華夏文明與歐洲文明的差距 D.儒學文明與基督教文明的差距【答案】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圖片信息的能力,從圖片信息中不難發現在中英鴉片戰爭中中方軍艦以木船為主,而英國使用的是近代軍艦,即蒸汽機驅動的鐵質軍艦,這體現了傳統農耕文明對抗工業文明的落后現實,所以答案選B,A C D三項不符合題意?键c: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間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鴉片戰爭20.一位傳教士將他描述為一個徹頭徹尾的中國人。對他來說,雖然創辦了許多現代化事業,但他從不提倡改變中國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教化。這位傳教士所描述的他應該是A.林則徐 .張之洞.鄭觀應 D.康有為創辦了許多現代化事業,但他從不提倡改變中國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教化。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和民族工業的興起《晚清大變局中的思潮與人物》中評價某人所寫的一本書,寫道:它的歷史作用在于它拋棄了那些不切實際的空想,勇敢地承認了能人的創造性勞動和富者經營的事業的價值和正當性。通過實行專利制度,“準富者請人雇工”,獎勵私人興辦各種工商企業、開礦、辦銀行、辦“學館”和各種福利事業,從而把舊式的農民戰爭與切合當時中國需要的歷史進步事業直接聯結起來!澳橙恕笔茿.洪秀全B.洪仁? C.孫中山D.李鴻章23. 右圖為近代《開放口岸分布圖》 ,其格局形成于( )A. 鴉片戰爭之后B. 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后C. 甲午戰爭之后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之后25.19世紀中期,許多與西學相關的“日本新詞”來自中國。而在20世紀初年,大量與西學相關的“日本新詞”,如勞動、方針、政策、理論等迅速傳入中國。出現這一變化的中國留學日本人數增多 中國在甲午戰爭中戰敗日本明治維新成效顯著 日本先于中國接觸西學服,不能易人心,成風俗,新政亦不能行” 。其“改易服飾”的主要目的是( )A.推動社會近代化 B.增強民族自我意識C.促進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D.促進社會生活近代化【答案】A【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而吾以一國,衣服獨異,則情意不親,新政亦不能行”說明康有為主張變革中國后期服飾風俗,其主要意圖在于通過服飾變革,改易社會風俗推動維新變法運動的開展,最終推動中國近代社會化進程,故答案選A?键c: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化近代前期,中國有份《盟約書》中表示為保衛國土,“萬死不辭”,“縱使片土之剩,一線之延,亦應保全,不令倭得!彼从沉薃.三元里抗英斗爭 B.黃海海戰C.反割臺斗爭 D.天京保衛戰30.老舍的著名話劇《茶館》中有一位秦二爺,他在19世紀末致力于投資近代工業,他的理想是要“頂大頂大的工廠!那才救得了窮人,那才能抵制外貨,那才能救國!”他也確實創辦了一些實業,1916年前后,他創辦的企業最為紅火,其原因不包括( )A.清政府放寬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B.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有利于民族工業的發展C.時處一戰期間,歐洲列強忙于戰爭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D.“實業救國”思潮以及群眾性反帝愛國運動的推動32.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宣誓:“傾覆滿洲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文實遵之……至專制政府既倒,國內無變亂,民國卓立于世界,為列邦所公認,斯時文當解臨時大總統之職!笔脑~表明孫中山( )①堅決推翻滿洲政府,建立民國 ②明確反對帝國主義③不貪戀總統職位 ④追求民族振興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從題型而言屬于組合式選擇題宜用排除法,材料中“傾覆滿洲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文實遵之……至專制政府既倒,國內無變亂,民國卓立于世界,為列邦所公認,斯時文當解臨時大總統之職!笔脑~表明孫中山堅決推翻滿洲政府,建立民國以及追求民族振興的愿望和信心,也表露出不貪戀總統權位的高尚品質,但并未明確表達反對帝國主義的主張,所以①③④三項說法正確符合題意要求,②項說法錯誤不符合史實和題意,答案選C。考點: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響第二部分(非選擇題 共52分)33.儒家思想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在歷史的演進中不斷被賦予新的使命。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1分)材料一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恭、寬、信、敏、惠??????惠則足以使人”。 顏淵問仁。子曰:““克已復禮為仁??????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論語》(1)根據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2分)材料二 聽眾人議以治國,國危無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耽貴柔,孔子貴仁,墨翟貴廉,關尹貴清,子列子貴虛,陳駢貴齊,陽生貴己,孫臏貴勢,王廖貴先,兒良貴后。有金鼓,所以一耳也;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所以一眾也;勇者不得先,懼者不得后,所以一力也。故一則治,異則亂;一則安,異則危。——《呂氏春秋》(戰國末年秦國丞相呂不韋集合而成)材料三 董仲舒向漢武帝建議說:“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無)以持一統。??????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薄稘h書?董仲舒傳》(2) 依據材料二、三說明從春秋戰國到秦漢,中國古代思想界主要發展趨勢是什么?(2分)推動這一趨勢的歷史因素有哪些(2分)?材料四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給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則千古以前無孔子,終不得為人乎?——李贄《焚書卷》(3)據材料四指出李贄對儒家思想的態度(2分),【解析版】北京市東城區普通校2014屆高三12月聯考 歷史試題 Word版含解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132394.html
相關閱讀:山東省濟寧市梁山一中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 歷史
2015綿陽二診歷史(僅試題)
遼寧省大連市第三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
廣西武鳴高中2014屆高三歷史第二次模擬調研檢測試題
貴州省六校聯盟2015屆高三第二次聯考歷史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