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廣西梧州地區2014屆高三一輪復習模擬歷史試題(5) Word版含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試卷說明:

歷史模擬試題512.著名史學家錢穆在《國史大綱》A.中國文化常在和平中得延續性發展 B.中西文化內涵有著根的不同 C.中國古代文化以詩詞為主,藝術欠缺 D.西方文化時斷時續,帶神秘色彩13.宋濂在《元史?百官志》中說“世祖即位,登用老成(登用老儒),大新制作(大規模修改典章制度)在外者,則有行省……其牧民者,則曰路,曰府,曰州,曰縣。官有常職,位有常員,其長則蒙古人為之,而漢人、南人貳焉!边@充分說明A.元代職官與宋代相比沒有變化B.元朝在地方設行省,行省之下則有路、府、州、縣C.行省、路、府、州、縣長官為蒙古人與漢人且掌握實權D.反映了當時民族的團結和融合.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為30多春秋以來的著名大商人立傳。這表明他A.肯定工商食官政策 B.肯定“重農抑商”政策C.肯定商人的社會價值 D.否定小人物的社會作用A.實行責任內閣制B.實行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C.實行總統制D.實行君主立憲制A.首選工人老大哥 B.家庭人口要單一C.經濟條件必須好 D.孝敬老人排第一17、1913年秋A.電影電視已經在中國普及 B.中國傳統思想根深蒂固C.國人社會生活有了新方式 D.舊中國婦女的地位低下A.羅馬法可以消除羅馬社會矛盾 B.羅馬法是皇帝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據C.羅馬法對近代歐洲影響深遠 D.法律是治國的重要手段之一19.《冷戰》一書中提出,如果把冷戰時期重新定義為倒是頗為令人耳目一新的。該文對冷戰重新定義的主要出發點是A.美國馬歇爾計劃推動了歐洲重建 B.冷戰期間各國并無直接武裝沖突C.不訴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 D.美蘇兩國在國家利益上沒有矛盾這段論述《十二銅表法》A.B.具有成文法的進步意義C.標志著羅馬法體系形成D.對后世立法深遠影響威廉布萊克所有的形式都在詩意的構想中完美,但這不是抽象,也不是來自自然,而是來自想像在荒原盡頭,手指可以觸天威廉布萊克A.《西風頌》 B.《大衛?科波菲爾》 C.《老人與! D.《百年孤獨》22.1938年 1953年A.“冷戰”關系壓倒了其他國際關系 B.二戰中蘇聯、東歐國家損失更為慘重C.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經濟衰退 D.斯大林體制阻礙蘇聯、東歐經濟發展23.唐代詩人杜甫的詩作被譽為“詩史”,法國近代文豪巴爾扎克的小說則被稱作“社會百科全書”。他們的作品都A.屬于真實的歷史紀錄 B.開啟了現實主義文學潮流C.深刻反映了社會現實 D.揭示出社會發展基本規律38.(25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  農業可以劃分為原始農業、傳統農業和現代農業等不同歷史形態,它們是依次演進的。……中國古代農業雖然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它畢竟主要是在小農分散經營的條件下形成的……由于傳統農具明清后沒有繼續得到改進,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積減少,由于經營規模的狹小和分散,勞動效率低下,這極大地限制了其他經濟文化事業發展的廣度和深度。另一方面,盡管中國古代很早就出現了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因地制宜全面發展農業生產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經營條件下,不可能更大規模合理利用經濟資源協調發展!幾岳罡础吨袊糯r業》材料二 為了獲得足夠的糧食、棉花、油料等產品,保證城市居民的生活消費和加工企業的原料供應,就要對農副產品實行貿易壟斷即統購派購的制度。為了確保在低價統購派購的條件下農民仍然能把資源投入到國家工業化所需要的農產品生產中,就要求作出一種強制性的制度安排,使國家能夠以行政力量直接控制農業的生產。按照這種邏輯,實行主要農產品的統購統銷政策之后,(1953年)農業集體化運動隨之開始并不斷加速……——林毅夫等著《中國的奇跡:發展戰略與經濟改革》材料三 二戰后,隨著經濟的發展,西方發達國家普遍建立了所謂“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國家”制度,在一些國家,如德國,失業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過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過多的公民寧愿領取社會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在希臘,公務員的未婚或離婚女兒,仍然可以在父母死后繼續領取他們的退休金。很多國家的社會福利支出是其財政總支出中的最大項目,一般在30%以上,德國甚至達到71.49%。2010年社會福利在希臘政府總支出中的占比達41.6%。截至今年2月份,希臘的債務高達2 940億歐元,人均負債2.67萬歐元左右,債務危機空前加劇。20世紀70年代起,改革福利制度的呼聲逐漸高漲,聯邦德國總理科爾說:“我們太貴了,這些既得利益現在都需要打破。”(1)根據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國古代農業生產的主要特點。(6分)(2)據根材料二,說明國家對農業進行的“強制性的制度安排”主要指什么?其根本目的是什么?(6分)(3)根據材料三反映的問題,結合20世紀70年代經濟形勢的變化,談談改革福利制度的必要性。(13分)39.(26分)在中外政治發展中,君與民的關系曾是東西方思想家們共同探索的課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 今者中國以千年專制之毒不解,異種殘之,外邦逼之,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殆不可以須臾緩。……至于民權主義,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政治革命的結果是建立民主立憲政體,我們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國民政府。——孫中山《民報》發刊詞材料四: 新中國的建立,使中國實現了從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政治、近代以來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敗嘗試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偉大跨越!吨袊拿裰髡谓ㄔO》白皮書(1)概括材料一中洛克的主要思想(不得照抄原文),后來其主要思想是如何被繼承與發展及在實踐上運用?(10分)(2)材料二中奏折的主旨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尚非其時”的社會原因。(6分)(3)據材料二、三,指出孫中山與康有為政治主張的不同點。(4分)(4)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新中國是如何建設“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6分)A B C A A A D C B A A C38.【答案】(1)特點:分散經營(或小農戶個體經營);勞動效率低下;經濟資源協調能力不高。(6分)(2)安排:對農副產品實行貿易壟斷(或統購統銷、統購派購);農業集體化。(4分)根本目的是:實現工業化。(2分)(3)福利制度本身能夠緩和社會矛盾,保障人民群眾基本生活,(4分)但是它也存在弊端,過度的福利也降低了勞動者的積極性;過高的福利開支加重了政府的財政負擔,是導致債務危機的主要原因。(4分) 20世紀70年代,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危機之后出現“滯脹”現象,(3分)需要削減社會福利開支,以走出困境。(2分)39.【答案】(1)主要思想:自由平等,分權思想,法治思想(或議會政治)。(每點2分,共4分)繼承與發展:孟德斯鳩在分權的基礎上明確提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權分立的原則。(3分)運用:英國在1689年通過了《權利法案》,初步確立了君主立憲制。(3分)(2)主旨:實行君主立憲是強國之路。(2分)社會原因:長期的君主專制統治,民主思想影響有限;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維新派力量單薄。(4分)(3)不同:孫中山致力于通過革命在中國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黃宗羲在原有制度內尋求限制君權;康有為試圖以維新改良的方式改變傳統專制政體。(4分)(4)頒布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確立多黨合作的政治協商制度;建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6分)學優高考網。V西梧州地區2014屆高三一輪復習模擬歷史試題(5) Word版含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152680.html

相關閱讀:高三文綜歷史聯考試題(天津市帶答案)
廣東省“十二校”2013——2014學年度高三第2次聯考文綜歷史試題(
黑龍江省大慶實驗中學2015--2015學年度上學期期中考試高三歷史試
山東省青島市屆高三期末檢測 歷史試題
山東師大附中2014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