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溪一中2013屆高三第一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共100分。第I卷 (選擇題,共44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2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44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將正確答案標號寫在題后的方框內。)1.“(中國政制)達臻‘文明’一途,實因歸功于西周的創制……,西周政治里顯然有深厚的貴族色彩,而‘共主’名義下的地方分權體制……與秦以后一統的君主‘獨制’格局涇渭分明!保ㄍ跫曳丁吨袊鴼v史通論》)下列對材料的解讀,不正確的是A.“西周的創制”主要指實行分封制 B. 以血緣關系為紐帶保持“貴族色彩”C.“共主”指西周實現了權力的高度集中 D.“地方分權體制”指地方有較大自主權2.《起居注》是由職業史官(記注官)記錄皇帝言行的檔案。漢時,皇帝不允許觀看《起居注》。唐朝皇帝開了觀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觀閱成了慣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記注官泄密”為由,停止編纂《起居注》。這最能說明A.歷朝皇帝注意檢點自己言行 B.皇權呈現出不斷加強的趨勢C.清代君主的權力不再受制約 D.《起居注》史料不夠真實3.《隋唐嘉話》載:“(唐高宗時)薛中書元超謂所親曰:‘吾不才,富貴過分。然平生有三恨,始不以進士擢第,不得娶五姓(世家大族)女,不得修國文!辈牧险f明當時的社會①科舉取士成為重要的選官途徑 ②士族門第觀念仍很強烈③進士科受時人追捧 ④唐朝中書令負責修撰史書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4.《南京條約》簽訂后,清政府并未在國內予以公布頒行,當時連清朝辦理“夷務”的官員都“未見其文”,社會各界對條約具體內容更是缺乏了解。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咸豐帝頒發上諭,準允將《天津條約》、《北京條約》印刷成冊,頒發各省。這說明A.第一批不平等條約對中國社會影響有限 B.閉關鎖國體制對不平等條約有抵制作用C.清政府對條約體制從不接受到逐漸認同 D.列強的侵略促進了清政府政治公正透明5.義和團燒鐵路火車時,“順屬州縣中窮民,失車船店腳之利,而受鐵路之害者,遂蜂起應之,約四萬余人!边@種現象從本質上反映了A.義和團的排外行為得到了廣大農民的廣泛支持B.鐵路興建沖擊了傳統運輸業及其從業人員的生活C.下層民眾對新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的抵抗與排斥D.西方工業經濟的壓迫是激起人民反抗的根本原因6.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座豐碑,以下對于辛亥革命歷史作用的評價正確的是A.張揚民主意識? B.實現民族獨立? C.結束專制獨裁? ?D.確立民主憲政7.孫中山曾說:“余之謀中國革命,其所持主義,有因襲吾國固有之思想者,有規撫歐洲之學說事跡者,有吾所獨見而創獲者。規撫歐洲之學說事跡者“學生、平民和城市精英從中國沿海地區向內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進‘心理統一’的強大壓力,并加強了過去聯系微弱的中國社會各階層之間的認同感”。(《中國的近代化》)這種“心理統一”和“認同感”促成了A.國民革命的興起 B.土地革命的開展 C.抗日戰爭的勝利 D.戰略反攻的開始10.對導致表數據變化的重要原因分析最確切的一組是表1936-1947年中國進口貿易價值中各國所占比重表A.兩極對峙局面的形成;西歐的衰落B.德、日的投降;C.西歐的衰落;蘇聯的崛起D.德、日的投降;西歐的衰落1.中蘇建交 B.尼克松訪華 C.中國出席亞非會議 D.中美正式建交12.在廣州舉行的“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簡稱“廣交會”),既是新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平臺,也是外交工作的“晴雨表”。周總理在論及其創辦的背景時說:“廣交會是在我們被封鎖的情況下不得已搞的!睋伺袛,首屆廣交會應于A.1947年 B.1957年 C.1977年 D.1987年15.美國1787年憲法與德意志帝國憲法中都規定A.國家結構形式為聯邦制 B.國家權力相互平等與制衡C.國家元首可以解散議會 D.政府首腦對國家元首負責16.19世紀中期在歐洲興起了一股進步的社會潮流。該潮流的一份重要綱領于1906年被譯成中文。與原文相比,譯文更賦詩意,少了些激烈的語氣。文中最后有“噫來,各地之平民,其安可以不奮也”之句。此句原意最有可能是A.四海之內皆兄弟 B.天下興亡匹夫有責C.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工業革命,工人運動和啟蒙運動 B.工業革命,工人運動和空想社會主義理論C.第二次工業革命,工人運動和啟蒙運動D.第二次工業革命,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理論18.1917年10月24日,列寧給中央委員會寫了一封信:“我寫這封信是在24日晚上,情況已經萬分危急。非常清楚,現在拖延起義確實等于自取滅亡。我力勸同志們相信,現在正是千鈞一發的關頭,……不能等待了!等待會喪失一切!”下列對該信件的分析正確的是A.列寧希望立即舉行武裝起義推翻沙皇統治 B.該信有利于布爾什維克黨鞏固政權C.客觀上反映出當時中央委員會不急于起義 D.列寧在中央委員會內具有絕對的權威19.對右圖(戰后柏林形勢圖)所反映的歷史現象及原因分析正確的是①發生在二戰后的聯邦德國境內②與美國的“冷戰”政策有關③受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制約④體現了雅爾塔體系的特點A.①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20. 從1951年至今,歐洲的一體化不斷發展,它符合歐洲的整體利益。這里的“整體利益”是指A. 社會穩定、發展與國際地位的提高 B. 共同的農業政策和穩定的貨幣體系C. 健全的共同市場和國際地位的提高 D. 穩定的貨幣體系與健全的共同市場21.1984年7月,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指出:“面向21世紀,在日本人一致同意前提下,大膽觸動過去意見紛紜或回避觸及的問題,重新形成統一看法,以促進日本作為一個國家和民族在世界上堂堂正正地前進,推動國家的發展!边@不能表明A.日本積極謀求政治大國的地位 B.日本企圖擺脫雅爾塔體制的束縛C.日本要求提高自身的國際地位 D.日本政府將正視歷史,勇擔責任22.1955年丘吉爾指出,“新式武器改變了國際關系。他不僅威脅著像英國這樣的小國的生存,而且也威脅著美國和蘇聯這樣的超級大國的生存!彼麛嘌裕骸巴ㄟ^一個極具諷刺意味的過程,我們完全有可能達到這樣一個歷史階段,安全成為恐怖的健壯的孩子”。其觀點核心是A.核均勢使世界相對和平 B.應該盡力緩和美蘇關系C.核武器使美蘇對抗升級 D.英國應該大力發展核武器第II卷 (非選擇題 共56分)二、(本大題共個小題,共計分)材料一 蘇聯……領導集團正準備……就建立一支鎮壓世界人民革命斗爭的國際憲兵——“聯合國部隊”的問題,同帝國主義加緊進行交易!嗄陙,聯合國一直被美國利用來推行它的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捞K控制聯合國,通過了一個又一個的干涉和侵略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的決議!度嗣袢請蟆,1967年6月14日材料二 1981年11月,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在一次會議上發言時明確表示,“出于對聯合國組織、對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事業的責任感,中國政府準備對今后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采取區別對待的靈活立場!段覈韴F出席聯合國有關會議文件集1981.7—12》材料三 1992年,中國第一支“藍盔部隊”建立。2001年,中國正式成立國防部維和事務辦公室,統一協調和管理中國軍隊和警察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的工作。2002年,中國政府決定提升中國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待命安排的級別,更積極地參加維和行動。----趙磊 《建構和平》請回答:(1)根據材料,概括中國政府對聯合國維和行動的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3分)(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一中,影響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我國對聯合國維和行動態度的因素有哪些?(6分)(3)材料三中中國的態度轉變體現了中國怎樣的外交思想?(2分)對比材料一和材料三,客觀上反映了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什么變化?(2分)這種趨勢對世界發展產生了什么影響?(4分)屯溪一中2013屆高三第一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答題卷第I卷 (選擇題,共44分)選擇題(本大題共22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44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將正確答案標號寫在題后的方框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第II卷 (非選擇題 共56分)二、(本大題共個小題,共計分).1)(2)(3)(4)25.(1)(2)(3)屯溪一中2013屆高三第一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答案選擇題1234567891011CBACCABBCBB1213141516171819202122BDBACBCDADA二、(本大題共個小題,共計分)(2).兩極對峙格局,周邊沖突不斷;聯合國是美蘇大國控制下爭奪世界霸權的工具(維和行動有大國強權色彩);中國等亞非拉發展中國家被長期排除在聯合國之外;中國國內的政治斗爭(左傾錯誤)影響中國的外交判斷;(三點得6分)(3).堅持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全面參與聯合國事務,積極開展多邊外交;(2分)從兩極到多極;(2分)有利于國際關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發揮聯合國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經濟新秩序;(4分)班級 姓名 考場座位號裝 訂 線安徽省屯溪一中2013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154842.html
相關閱讀:山東省青島市屆高三期末檢測 歷史試題
高三文綜歷史聯考試題(天津市帶答案)
山東師大附中2014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
黑龍江省大慶實驗中學2015--2015學年度上學期期中考試高三歷史試
廣東省“十二校”2013——2014學年度高三第2次聯考文綜歷史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