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學年度第一學期檢測試題高 三 歷 史(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題,每題3分,共計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答案BBDBCCCDAA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AADCDDCCB二、非選擇題:21.(12分)(1)原因:賢良、才學;出身門第;科舉考試。(3分)(2)擴大了封建政權的統治基礎;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和行政效率;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實現公平公正。(3分)(3)影響:英國仿照中國確立了通過考試選拔任用官員的方式,建立了現代文官制度。(2分)明清時期:八股取士盛行,鉗制了人們的思想,選拔的多是缺乏進取精神和創造意識的人,助推君主專制走向極端。(2分)主要原因:社會環境的不同(2分)22.(12分)(1)社會安定,地理位置優越,特產豐饒,交通便利。(任答兩點得2分)基礎:小農經濟。(1分)(2)徽商;丈趟洜I的鹽業為政府壟斷行業;所賺得的利潤主要投入非經濟用途,影響了擴大再生產。(3分)(3)評分標準:踩點評分與分層評分相結合。①觀點恰當得2分。②無論證過程不得分;有論證過程文字得1分;基本合理得2分;論證合理,邏輯性強,得3分。③總結得當得1分。示例:觀點:時代發展決定著城市的面貌與地位。 論證:古代中國占主導地位的自然經濟深刻地影響著揚州城市的發展。明清時期,揚州地理位置優越,鹽業和漕運興盛,城市繁榮。隨著中國進入近代社會,揚州不在開放前沿,加之因循守舊,必然走向衰落。與此同時,上海在接納西方文化方面,位置優越,意識領先,逐漸取代了揚州、蘇州等城市,成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中心。 總結:在古代向近代社會轉型的過程中,區域、意識等因素對于城市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23.(12分)(1)反對帝制,主張共和;反對狹隘民族主義,主張民族團結。(共2分,答五族共和也可給1分。)(2)以國會為中心,采用談判、妥協、法制的形式和平轉移政權。(2分)避免社會動蕩,有利于社會穩定。(1分)(3)制訂《臨時約法》(1分),規定主權在民,三權分立、制約平衡,責任內閣制。(寫出任意兩點給2分)(4)拋棄國會和法制,訴諸武力,給國家帶來災難。(1分)第一種觀點:同意,民主制度的建立絕非一蹴而就,需要基于傳統,學會妥協,尊重法制,經歷緩慢漸進的歷程;一味革命造成社會動蕩,違背民意和歷史潮流。(3分)第二種觀點:反對,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欠缺議會政治的歷史傳統和現實基礎,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之間的矛盾難以調和,必須采用革命斗爭的形式。(3分)第三種觀點:綜合上述兩方面辯證分析,表述合理即可得分。(3分)24.(12分)(1)工業生產的方法有重大改進;農業機械的發明有相當進展;發明了新交通工具;形成了世界市場。(2)資本輸出規模,由此形成世界資本、金融體系。(3)歐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占據工業制成品市場,廣大的亞非拉美落后國家成為原材料和初級產品的供應地。(4)積極:有利于世界經濟的聯系與科技進步;消極:形成不合理的經濟秩序。建議:占據科學技術的制高點;積極參與全球化的競爭;努力改變國際經濟舊秩序。(任答2點得2分,源于材料言之成理,亦可得分。)25.(12分)(1)蘇聯。冷戰政策。(2分)(3)變化:從默認中國等新興力量的崛起到強化單極世界。(2分)原因:蘇聯解體,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經濟復蘇和發展。(2分)(4)“冷戰”導致中美兩國的敵對狀態,新中國成立初期實行“一邊倒”外交方針。(1分)20世紀70年代尼克松訪華,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1分)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推行單邊主義政策,導致兩國在合作的同時,也增加了摩擦。(1分)!第1頁 共10頁學優高考網。〗K省揚州市2014屆高三上學期期中檢測試題(歷史)掃描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206300.html
相關閱讀:高三文綜歷史聯考試題(天津市帶答案)
山東省青島市屆高三期末檢測 歷史試題
廣東省“十二!2013——2014學年度高三第2次聯考文綜歷史試題(
黑龍江省大慶實驗中學2015--2015學年度上學期期中考試高三歷史試
山東師大附中2014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