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注意事項:第Ⅰ卷為選擇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最符合題目要求。1.A.孔孟之道的影響 B.老莊哲學的影響 C.韓非思想的影響 D.墨家學說的影響【答案】B【gkstk解析】考點: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材料中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和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能反映出二者均不貪念權位,追求個性解放的思想,這明顯受到道家學派所主張“道法自然”和反對積極入世為官的哲學思想的影響,所以答案選B,A儒家強調積極入世和建功立業, C項強調強化君主專制和依法治國, D墨家主張“兼愛非攻”。2.A.理學的理論缺陷 B.理學的教條化 C.理學的逐漸落伍 D.理學的官方化【答案】D【gkstk解析】考點:程朱理學。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學的自我修養信條轉化成“廣大民眾的一種現實的社會倫常,淪落為扼殺人性的軟刀子。”說明理學對廣大民眾具有極強的約束力,這是主要因為理學的官方化和理學思想信條被政府強制推行到民間,所以答案選D。3.A.戰國 B.西漢 C. 宋代 D.元代【答案】A【gkstk解析】考點:四大發明。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自溫州開洋,行丁未針……又自真蒲行坤申針”中航海儀器顯然是指指南針,指南針在宋代應用于航海,起源于戰國時代的“司南”,所以答案選A,B C D三項時間特征與上述史實不符。4.A.使用泥活字印刷制成 B.受中國活字印刷術影響C.是世界最早的活字印刷品 D.推動了文藝復興運動興起【答案】B【gkstk解析】考點:四大發明。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材料中谷騰堡創制出版的印刷品是用金屬活版印刷而成,這一技術深受中國活字印刷術的影響,所以B項說法正確,A項說法錯誤,明顯與題意不符, C項說法錯誤不符合史實,D項說法不準確,從材料中時間特征來看此時文藝復興處于發展時期。5.A B C D【答案】C【gkstk解析】考點:漢字的起源演變和書畫的發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中國書法特征能夠看出A B兩項書法作品規矩方正應是楷書,D項書法作品揮灑飄逸符合草書的特征,行書兼具楷書的方正和草書的簡約特點,C項符合行書特點,故答案選C。6.A.書法與漢字相伴而生,經歷了甲骨文→小篆→隸書→楷書的演變B.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以魏晉為界大致分為兩個階段C.正楷的基本特點是筆畫詳備,結構形體嚴整,實用價值高D.王羲之的《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草書【答案】D【gkstk解析】考點:漢字的起源演變和書畫的發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中國古代書法發展的相關史實可知,王羲之的《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D項說法錯誤不符合史實,A B C三項表述正確符合中國古代書法發展的特征但與題意要求不符,故答案選D。7.A.魔術 B.繪畫 C.戲劇 D.雜技【答案】C【gkstk解析】考點:戲曲的表演特征。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萬雄兵”描述的是戲曲能用少數人的表演演繹人數眾多的戰爭場面;同時“咫尺地五湖四海,幾更時萬古千秋”描述了較小的戲劇舞臺可以演繹幾千年曲折縱橫的歷史,上述材料描述的是中國戲曲藝術的特點,故答案選C項。8.A.《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B.《詩經》具有社會教化的功能C.《詩經》開創了中國古典浪漫主義文學的先河D.《詩經》反映了宏大進取的大一統時代風貌【答案】B【gkstk解析】考點:古代文學成就。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思無邪’(思想純正)”能夠說明《詩經》具有深刻的社會教化功能,答案選B,A項表述正確但與題意無關,C D兩項說法錯誤,《詩經》開創了中國古典現實主義文學的先河,《詩經》描述的大部分內容是底層民眾生活的艱辛和對統治者殘酷剝削的不滿。9.A.普羅泰戈拉 B.蘇格拉底 C.柏拉圖 D.亞里士多德【答案】B【gkstk解析】考點:蘇格拉底的思想。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為善至樂’的樂,乃是從道德中產生出來的。……因為理想的本質就含有道德的價值。”說明作者重視道德的作用和重要價值,這與蘇格拉底主張“美德即知識”的思想相符,所以答案選B,A項是智者學派的代表人物,但忽視道德的影響,C D兩項繼承了蘇格拉底的這一思想主張。10.A.人是萬物的尺度 B.知識即美德 C.輪番而治 D.認識你自己【答案】A【gkstk解析】考點:智者學派。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雅典人縱使不能創造一切事務,但有權利判斷一切事務!闭f明古希臘公民已經能依據自己意識對任何事物作出獨立的判斷和主張,這與“人是萬物的尺度”的思想特征相符,所以答案選A,B C D三項與上述含義特征不符。11.A.《日出?印象》 B.《馬拉之死》 C.《格爾尼卡》 D.《雅典學園》【答案】A【gkstk解析】考點:印象派繪畫。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材料中“畫家以“不關心主題思想”為宗旨,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符合印象畫派的創作特征,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日出?印象》是印象畫派的奠基作品,故答案選A,B項屬于浪漫畫派, C項屬于現代主義畫派, D《雅典學園》屬于古典主義畫派。12.A.《戰爭與和平》 B.《唐璜》 C.《等待戈多》 D.《西風頌》【答案】A【gkstk解析】考點: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歐?亨利作品的創作風格屬于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結合所學不難判斷《戰爭與和平》也是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典型代表作品,所以答案選A,B D兩項是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C項是現代主義文學的代表作。13.A.古典主義的悲劇情結 B.文藝復興的人文關懷C.現代主義的批判意識 D.啟蒙時代的理性精神【答案】D【gkstk解析】考點:19世紀的世界文學藝術。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貝多芬是連接古典主義音樂和浪漫主義音樂的橋梁,“人有權決定自身命運”能體現出強調個人自由和解放的啟蒙思想的理性精神,所以答案選D,A 項與材料含義明顯不符,B C兩項與貝多芬的生平活動與音樂創作時間特征不符。14.A.都注重色彩的運用和變化 B.都追求對客觀對象的準確描述C.都反對理性的壓制和傳統的束縛 D.都著重表達作者的主觀感受【答案】D【gkstk解析】考點:近代西方的繪畫。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畢加索是現代主義繪畫大師,現代主義繪畫以表現西方現代社會的精神危機為主要特征;中國古代繪畫藝術更是追求精神意境的刻畫和表達,所以二者的共同點是主要以表達畫家的主觀精神感受為核心,所以答案選D。15.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運動【答案】D【gkstk解析】考點:新文化運動16.A.體現了空想性和革命性的統一 B.土地問題是三民主義的核心C.主張用革命手段剝奪地主土地 D.體現了“耕者有其田”思想【答案】D【gkstk解析】考點:孫中山的三民主義17.A.五四運動時期 B.國共十年對峙時期 C.抗日戰爭時期 D.解放戰爭時期【答案】C【gkstk解析】考點:毛澤東思想18.A.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B.國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C.毛澤東發表《新民主主義論》D.中共決定將黨的工作重心由農村轉移到城市【答案】D【gkstk解析】考點:解放戰爭。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教材內容的識記能力,難度較低,A發生在遵義會議召開之時,B C兩項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D項在三大戰役勝利結束之后,中共召開了七屆二中全會,會上提出要實現工作重心的轉變即由農村轉移到城市,故答案選D。19.A.新時期文化上撥亂反正工作的開展B.黨和國家工作重心的轉移C.“文革”尚未結束,“左”傾思想仍然在文化領域延續D.文理分科,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命題【答案】A【gkstk解析】考點:新中國的教育。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圖片信息的能力,結合圖片信息能夠看出該準考證反映的是“文革”結束初期,中國又重新恢復了高考制度,高等院校又重新通過考試的辦法招收大學生,這是新時期文化上開展撥亂反正工作的重要表現,故答案選A,B項材料并未體現,C項說法錯誤,文革結束于1976年,D項是目前高考改革的重要內容。20.A.“一五”計劃促進了①時期的科技發展B.“兩彈一星”成果是在②時期取得的C.“文革”使④時期內沒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D.秈型雜交水稻是在⑤時期取得的重大成果【答案】A【gkstk解析】考點:建國后的重大科技成就。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953年—1957年中國開始實施執行第一個五年計劃,“一五”計劃促進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科技發展,A項說法正確,B C D 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史實“兩彈一星”成果出現在1960年代,“文革”時期我國科技發展仍舊取得重大突破,如發射了人造地球衛星,袁隆平于1972年培育成功了秈型雜交水稻。21.A.富國強兵、實業救國、建設國家 B.實業救國、建設國家、富國強兵C.建設國家、實業救國、富國強兵 D.實業救國、富國強兵、建設國家【答案】A【gkstk解析】考點:中國近代工業化進程。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晚清時期中國大量留學生出國目的是為了富國強兵挽救民族危亡;民國初期留學熱潮目的在于實業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大量學生留學蘇聯,目的在于【解析版】山東省淄博市桓臺第二中學2014屆高三第二次階段性測試_歷史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211123.html
相關閱讀:山東師大附中2014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
高三文綜歷史聯考試題(天津市帶答案)
山東省青島市屆高三期末檢測 歷史試題
黑龍江省大慶實驗中學2015--2015學年度上學期期中考試高三歷史試
廣東省“十二!2013——2014學年度高三第2次聯考文綜歷史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