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本卷考試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 2.答案一律寫在下面的答題卡上。 第Ⅰ卷(選擇題 共60分)一、選擇題(各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每題2分,共60分)1.齊國原是姜氏的封國。公元前481年后,齊國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漸控制國政,以至于自立為國君,并由周安王冊命為齊侯,姜齊遂變為田齊,史稱“田氏代齊”。這一現象反映出: ( ) A.分封制度被廢除 B.新的社會制度確立 C.等級制度被破壞 D.貴族特權被廢除2.我國古代政治制度不斷調整與變革,下列措施反映強化中央集權的是: ( )A.“于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師尚父(即姜尚)于齊營丘。東就國……”B.“別子為祖,繼別為宗,繼禰者為小宗。有百世不遷之宗,有五世則遷之宗!盋.“以天下之廣、四海之眾,千端萬緒,須合變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籌劃,于事穩便,方可奏行。”D.“……夫外之郡縣,其朝廷遠者,則鎮之以行中書省,郡縣又遠于省,若有邊徼之事者,則置宜慰司以達之!3.國學大師錢穆認為,中國古代史“前一段落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為秦以后之郡縣政治”。以下對這兩大“政治”的理解正確的是: ( )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 B.前者是貴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緣為紐帶,實現了權力的高度集中 D.都順應了歷史潮流,維護了封建統治4. 明朝內閣對皇帝“不合理”的詔旨,可以拒絕草擬,封還執奏;实鄄粷M內閣票擬發回重擬時,如內閣認為自己的意見正確,可以拒絕重擬,以原票封進。以上材料主要表明: ( ) A.明朝內閣的權力高于皇權 B.內閣事實上成為決策機構 C.明朝皇權較前代有所弱化 D.內閣對皇權存在一定制約 5.“春秋筆法”是中國史學家常用的書寫歷史方法之一。作者往往用不同的字來表達態度,不發議論而將褒貶寓于敘事之中。因此,不少重要的歷史概念實際上已隱含著作者的某種傾向性判斷。下列歷史概念中具有這種特色的是: ( )A.鴉片戰爭 B.辛亥革命 C.甲午戰爭 D.義和團6.以“中國革命”為主題的紅色資源,是發展紅色旅游的寶貴財富。其中以三大搖籃即:①人民軍隊的搖籃;②中國革命的搖籃;③共和國的搖籃,為代表的革命“圣地”,更是中國紅色文化中的璀璨瑰寶。那么,下面對于這三大搖籃,表述最準確的是: ( )A.①:這支人民軍隊誕生在抗日戰爭的炮火中B.②:此地建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C.③: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標志著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D.①:延安、②:瑞金、③:遵義7.1937年7月7日,日軍借口一名日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中國守軍拒絕后即炮轟宛平縣城和盧溝橋,開始全面侵華。日軍可駐扎北平地區最早是依據A.《馬關條約》 B.《南京條約》 C.《辛丑條約》 D.《凡爾賽條約》8. 抗日戰爭時期,中共經歷了從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到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的轉變。這一轉變反映出的顯著變化有: ( ) ①中國革命的性質 ②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③中共的政治斗爭策略 ④中共的中心任務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9..關于駐軍問題,國家在對臺方針中為什么指出臺灣可以有別于港澳? A為盡快實現兩岸統一,中國可以不在臺灣駐軍。 B因為臺灣問題是內政問題,臺灣軍隊也是中國的軍隊。C因為美國實力遠遠超越英葡。 D.臺灣軍隊有能力保護臺灣安全。二、主觀題(31題16分,32題24分,,共計40分)31.(16分)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發100周年和中國共產黨誕辰90周年的特別之年。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鳳凰網關于“你認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的問卷調查統計圖廣州 5603票 武漢 7779票 南京 837票 上海 114票 北京 428票——鳳凰網(2010.11.19)材料三 如何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兩岸能否合辦活動?帶著這些問題,中新社記者分別采訪了10位正在此間出席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的政協委員。眾委員無一例外,均贊同國家隆重紀念。有委員指出,辛亥革命100周年是兩岸提升政治互信的契機;紀念活動如能上升到國共兩黨層面,對于推動兩岸關系的和平發展意義重大。 ——中國新聞網?中新社?北京2010年3月11日電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據材料一,分析廣州和武漢的得票為何遙遙領先?(2分)辛亥革命曾得到海外華僑和留學生的大力支持,如果請你再增添一個城市作為備選項,根據課本知識,你會選擇哪座城市?闡述你的理由。(4分)(2)據材料二,概括中國共產黨確定7月1日為建黨節的參考因素。(4分)在中國共產黨90周歲誕辰來臨之際,某中學準備在黨的誕生地舉辦一次紀念活動。你認為他們可能會選擇在什么地方?為什么?(4分)(3)據材料三,分析政協委員們為什么一致認為兩岸、兩黨共同紀念辛亥革命,“對于推動兩岸關系的和平發展意義重大”?(2分)32. (24分)在幾千年的人類文明史上,社會政治制度經歷了不斷演變的過程。不同的地區社會政治制度呈現多元化的特點。閱讀下列圖文和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用于放逐表決的陶片 材料二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民國政府,凡為國民皆平等以有參政權。……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中國同盟會宣言》 材料三 美國創建之初,華盛頓們并沒有照抄當時英國的民主模式,而是經過費城制憲奠定了美國的新體制。 材料四 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權分立,多黨競選等等。我們并不反對西方國家這樣搞。但是我們中國大陸不搞多黨競選,不搞兩院制。 ——鄧小平請回答:(1)材料一中的圖片反映的古代雅典的制度體現了什么原則?(4分)(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民國初期資產階級革命派由此在改造中國政治制度方面的主要舉措。(4分)(3)結合材料三、四,指出中美兩國選擇和設計民主模式的根本依據。(4分)與西方的三權分立、多黨競選相比,中國大陸的民主政治是怎樣體現其自身特色的?(6分)(4)據材料五概括指出我國新時期民主政治建設的主要成就。(6分) 2013屆高三期中考試歷史試卷一、選擇題(各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每題2分,共60分)CDBDABCBBD11121314151617181920AABCBCAAAD21222324252627282930ABCABDCBBC河北省河間市第四中學2014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222911.html
相關閱讀:高三文綜歷史聯考試題(天津市帶答案)
山東省青島市屆高三期末檢測 歷史試題
廣東省“十二!2013——2014學年度高三第2次聯考文綜歷史試題(
山東師大附中2014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
黑龍江省大慶實驗中學2015--2015學年度上學期期中考試高三歷史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