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廣東省清遠市2014屆普通高中畢業班調研考試歷史試題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試卷說明:

廣東省清遠市2014屆高三第一學期調研考試文科綜合歷史部分試題?12.從秦朝到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統治,君主專制制度在我國延續了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對我國古代社會產生的主要的消極影響是 A.皇帝個人獨斷的隨意的決策容易出現失誤 B.助長唯上是從的因循守舊之風? ? C.極力扶助小農經濟的頑強發展 D.造成官僚主義、貪污腐化之風盛行13.侯家駒在《中國經濟史》中指出:“國家干預”在現代社會中,是政府與政策性干預來維護社會公正和經濟正常運轉;但中國古代政府的“干預”更具有強權掠奪的性質,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國家經濟,從中獲取巨額財富……。下列經濟情況與材料觀點相符合的是 A.官營專賣 B.市坊制度   C.朝貢貿易 ?D.閉關鎖國14.西漢巨商卓王孫的新寡女兒卓文君與司馬相如一見鐘情。對此,宋明理學家認為 A.“正獲身,非失身” B.“逾墻淫奔,無恥之尤” C.“四目相視,具各有情” D.“少女嫩婦的,你攔著不教他嫁人,留著他做什么”15.有學者認為中國近代轉型的進程從19世紀五、六十年代到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主要經歷了被動開放、經濟起步、政體變革、思想解放四個時期。這是一種社會質變,即社會生活各個領域、各個層面發生了整體性的變革。以下不屬于這一時期社會轉型表現的是 A.洋務運動 B.義和團運動   C.戊戌變法 D.馬列主義的傳入16.近代中國人在反思傳統文化時,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規則使之具有新意義”,有的人“厭惡固有文化中這若干缺陷,而從事批判與排除”。這兩種人的代表分別是 A.魏源、洪仁?          B.洪仁?、康有為 C.康有為、孫中山         D.孫中山、陳獨秀17.下表是1956-1964年我國工業與農業的發展趨勢示意圖。根據該表,判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國家實行的糾左措施使工農業比例趨于平衡 B.蘇聯撤走專家是導致農業產值大幅度下降下的主要原因C.優先發展農業使1961年后農業產值增加? D.1960年工業出現峰值是因為“一五計劃”的實施18.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間發生了人文精神的奠基。這個時代稱為“軸心時代”。下列屬于“軸心時代”西方思想家主張的是 A.中庸    B.人非工具    C.小國寡民    D.知識即美德19.在歷史上,一些著名的革命運動都有一些響亮的口號,這些口號經常表露了參與革命者所要追求的理想,以下對應正確的是 A.1688年光榮革命:沒有代表,不納稅? B.1776年的美國革命:自由、平等、博愛 C.1789年法國大革命:限制王權,議會制上 D.1917年俄國革命:和平、土地、面包20.一位十九世紀的法國人論及自己的時代:不論是佃農、工人或水手,只要勤勞節儉,就 有機會擁有農莊、工廠或商船,甚至可能成為銀行家。這種說法反映下列哪一歷史現象? A.封建制度面臨解體       B.資本主義蓬勃發展 C.帝國主義不斷擴張        D.社會主義蔚為風潮21.清代畫家石濤有詩云:“變幻神奇懵懂間,不似似之當下拜。”與詩中所描述的藝術表現形式相近的西方畫派是 A.古典主義 B.印象主義 C.現代主義 D.現實主義22.據美國1935年的調查顯示,年齡在25至30歲的未婚婦女比例比5年前提高30%。未婚婦女人數增多的主要原因 A.美國婦女婚姻觀的變化 B.經濟危機 C.社會動蕩不安?      D.受當時社會習俗的影響23.20世紀60年代,中法的角色類似:一個是在全球范圍內向美國霸權挑戰的不馴服的盟國;一個是不聽從指揮棒直至公開脫離蘇聯軌道的“大家庭成員”。1964年1月27日,中、法發表聯合公報決定建立外交關系。推動中法建交的因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中國在日內瓦會議上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感召 B.中國恢復了聯合國合法席位,國際地位大幅提升 C.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中法力圖在外交上走獨立自主的道路 D.中法兩國奉行“無敵國外交”政策?38.(26分)公平正義是衡量一個國家或社會文明發展的標準,是人類文明的標志之一。結合所學回答問題:(1)在黨的十七大上,胡錦濤總書記指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弊鳛槲覈鴼v史上影響最大的教育家孔子,在實現教育的公平上有何貢獻?(4分)(2)關注窮人,關注弱勢群體是社會公平正義的體現,在這一方面,20世紀30年代美國是怎樣尋求社會公平的?效果如何?(10分)(3)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民占人口的大多數,解決好農民問題,尤其是土地問題,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關鍵之一,為此,中國近現代社會各階層在這一問題上進行了哪些努力?(8分)(4)綜合以上問題,概括影響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因素。(4分)?39.(26分)一個國家或文明要生生不息,就一定在多個領域有所傳承和超越。世界歷史要承載進步,各國或各文明之間就要有所聯系,相互學習和借鑒。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一個文明在文化上的連續性必須有以下兩個方面的體現:一方面是,語言文字發展的連續性,這是一種文化賴以流傳的工具或形式的連續性;另一方面是,學術傳統(其中尤其是直接反映歷史連續性的史學傳統)的連續性,這是一種文化精神內容的連續性。——摘編自白壽彝《中國通史》材料二:明清是中國歷史上社會秩序穩定的一個偉大時期。……不幸的是,在此期間歐洲卻經歷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現代化發展……不過這并不表明明清兩代便是歷史的倒退,此間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認。如果能更好地了解這幾百年來的中國歷史,我們應能發現不少的革新和發展。中國社會遠非停滯不前,不過與西方相比其步伐較慢,程度較淺罷了。 ——費正清《中國:傳統與變革》材料三:中國與外部世界的聯系,……近代以后的情況與以前已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離開這個背景來考慮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問題,那么我們對于當時中國歷史處境的認識,將不會超過道光皇帝之流的清代統治者的水平!幾园讐垡汀吨袊ㄊ贰凡牧纤模寒斍埃祟愓餐媾R著一場新的文明轉型,如果沒有新技術的革命性突破,如果沒有新的全球資源配置體系的革新,人與自然和人與人的矛盾將會迅速激化,人類就有可能越不過這次文明轉型的門檻!嗽馈犊沙掷m發展與文明轉型》(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中華文明在“語言文字發展的連續性”的表現。(2分)(2)根據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明清之際在精神領域“革新與發展”的表現是什么?(2分)概括指出明清時期的社會發展相對西方而言,其步伐較慢、程度較淺的原因主要有哪些?(6分)(3)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概括說明近代中國在政治和經濟上是如何逐漸與世界聯系在一起的?(6分)(4)20世紀后半期至21世紀初,人類文明在政治、經濟方面出現了什么趨勢?(4分)根據材料四,你認為中國如何做才能越過當前所面臨新的文明轉型?(6分)?廣東省清遠市2014屆高三第一學期調研考試文科綜合歷史部分試題參考答案一、選擇題題號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AABBDADDBCBC二、非選擇題38.(26分)(1)興辦私學,打破了官學的限制;有教無類(認為不分貧富貴賤,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資格,打破貴族壟斷文化教育的局面)。(4分)(2)勞動者有組織起來與雇主集體談判的權利;規定最高工時和最低工資的標準;實行社會救濟和以工代賑(或答成立救濟機構,為老年人、殘疾人、失業者和兒童提供社會保障)。(6分)效果:促進美國經濟(社會生產力)的恢復與發展,逐漸從經濟危機中走出;很大程度上緩和了社會矛盾,廣大中下層民眾從新政中獲得一定好處(為普通民眾提供了最低限度的安全保障,改善了生活狀況);促進了社會相對公平和社會秩序的穩定。(答出兩點可給4分)(3)農民階級:頒布《天朝田畝制度》,按人口均分土地? (2分)資產階級:民生主義提出了平均地權、節制資本的主張(2分)無產階級:建國初期實行土地改革;1953年進行農業社會主義改造;1978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答任意兩點給4分)(4)經濟發展,社會環境,政府政策,人們的思想理念,人民的斗爭。(答任意兩點給4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給分)39.(26分)(1)中國文字歷經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等演變歷程。(2分)(2)表現:明清之際出現的早期啟蒙性質的民主思想(明末清初進步思想家對傳統儒學的批判繼承,使傳統文化煥發生機)。(2分)原因:封建專制的強化;閉關鎖國;自然經濟;理學主導,思想控制;傳統科技缺乏突破。(答出任意三點給6分)(3)近代中國與世界的聯系: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政治上喪權辱國;經濟上被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被迫簽訂不平等條約,開埠通商)。(6分)(4)趨勢:(政治)多極化趨勢;經濟區域集團化、經濟全球化。(4分)堅持科學發展觀,加快科技進步與新技術的發展,開發新能源;參與建立全球資源配置體系的改革;節能減排,保護生態環境;加大文明的交流與融合,促進和諧發展等。(答出任意三點給6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給分,但要緊扣材料)廣東省清遠市2014屆普通高中畢業班調研考試歷史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238217.html

相關閱讀:山東師大附中2014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
黑龍江省大慶實驗中學2015--2015學年度上學期期中考試高三歷史試
廣東省“十二!2013——2014學年度高三第2次聯考文綜歷史試題(
山東省青島市屆高三期末檢測 歷史試題
高三文綜歷史聯考試題(天津市帶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