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九校聯盟高三期末聯考歷史試題.文物是歷史文字記載的重要補充。下列圖片所反映的歷史事件都 《民報》創刊號 太平天國發給農民的田憑蘇維埃政府分田證明A.采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統治B.因革命道路脫離中國國情而最終失敗C.以反封建統治為革命的斗爭目標之一D.以調動農民積極性為革命的重要內容. “喪權辱國震人心,鐵路風潮鼎沸騰。武漢義旗天下應,推翻專制共和興!痹撛姺从车闹卮髿v史事件有( )①《辛丑條約》的簽訂、1911年四川保路運動、畚洳鹆x、芡品宄y治 ⑤成立中華民國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②美國政府仍將插手臺灣問題 ③美國承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 ④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疉.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6.有學者論:“政治權力型經濟在中國歷史上表現得最為突出,最為典型!边@種經濟形式在古代中國的表現有( )①鹽鐵官營制度 ②早市夜市出現 ③商人群體形成 ④重農抑商政策A. 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④ D.①③④7.西周時,“一人跖(踏)耒而耕,不過十畝”。戰國時期,“一夫挾五口,治田百畝,歲收畝一石半,為粟百五十石”。導致這一變化的原因有( )①鐵犁牛耕的推廣 ②各國變法的推行③土地私有制的確立 ④重農抑商政策的實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結合下列兩個材料分析對中國近代“抵制外貨”的評價不正確的是我的第一個企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那時的愛國運動推動了這個企業的發展,因為當時每個人都愿意買國貨!鸩翊笸鮿Ⅷ櫳 A.反映中國人民的共同心聲B.因具有排外性質而不利于加入世界市場C.中國近代史上曾經出現多次 “抵制外貨”運動D.一定程度上促進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下圖是近代中國經濟結構變化示意圖,對其解釋正確的是( )10.下圖為1950—1956年我國工業中各種經濟成分的變化情況(以工業總產值為100,不包括手工業),這種變化情況反映了( )社會主義經濟和國家資本主義經濟所占的比重迅速增加 私人資本主義經濟所占比重逐漸縮小,直到最后消失 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的提出 ④到1957年,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上建立起來了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2.下圖是我國某地城鄉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圖中的城鄉差距最小年的出現是因為( )A.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的建立B.從沿海到內地的開放格局的確立C.農村改革已全面展開,城市改革剛剛起步D.對國有企業進行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二、綜合題(共2題,共52分)13.下面是某班同學在對比“古今中外中政治制度”的研究性學習活動中,六個研究小組展示的材料和所想要得出的結論。請結合所學知識根據提示完成下列問題。(32分)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經由中書省,中書省做定將上,得者再下中書省,中書省付門下。或有未當,則門下繳駁,又上中書,中書又將上,得者再下中書,中書又下門下。若事可行,門下即下尚書省。尚書省但主書填“奉行”而已…… ——《朱子語類》 材料二:我們的制度之所以被稱為民主政治,因為政權是在全體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數人手中!猍古希臘]伯里克利《在陣亡將士國葬禮上的演說》材料三(圖中文字:國王仍然是國家的主人,但是已經不理國家大事了。)材料四材料五 憲法第15條:“由皇帝任命帝國宰相”;第18條:(皇帝)“有創制法律之權”;第12條:“皇帝有權召集、召開聯邦議會和帝國議會,以及使議會延期或結束!辈牧狭谝粚萌珖嗣翊泶髸 1954年人民政協會議 西藏人民慶祝自治區成立40周年圖一 圖二 圖三(1)據材料一,指出在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見?(2分)(2)據材料二,結合所學,指出雅典民主制的主要特征及其積極影響。(3分)(3)對比材料與材料美國兩種政治模式?13.(1)包括了皇帝、中書省和門下省官員的意見(2分)(2)特征:人民主權,輪番而治。影響:為人類提供了一種集體管理的新形式,創造出了差額選舉制、任期制、議會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運作方式,為后世民主政治積累了經驗。(3分)(3)共性:從形式上制約與平衡( ((4)材料二表現形式是直接民主,性質是奴隸制民主;材料三表現形式是間接民主(代議制),性質是資產階級民主。(4分)(5)國家元首不同:國王——總統;國家元首產生方式不同:世襲——選民選舉;國家元首的實際權力不同:無實權——有實權;政府首腦不同:首相——總統;政府首腦的產生方式不同:議會選舉中的多數黨中產生——選民選舉。(5分,寫出其中四點即可)(6)原因在于德國是通過統一方式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擁有強大經濟軍事實力的容克地主起了重要作用并掌握了政權,保留了君主等大量的封建殘余,保留了普魯士軍國主義傳統,這些都影響了德國的民主建設。(4分)(7)頒布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確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3分))特點:實行廣泛的人民民主。(1分)新中國的建立和鞏固;國民經濟的恢復和初步發展。(2分)不相同。(1分)前者,是統一戰線組織,不是政府機構;后者屬于議會(或國會),是政府機構。前者沒有立法權力;后者擁有立法等權力。前者接受中共領導,多黨合作;后者不受執政黨領導,不同黨派議員經常抗衡。(3分)(8)從專制逐步走向民主。(1分)14. (1)民族不獨立,沒有外交地位。(2分)(2)美蘇兩極世界格局;新中國成立。(2分)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2分)(3)嘗試: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了將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等。(2分)表現:中美建交;香港回歸;澳門回歸;加入世貿組織;建立上海合作組織;舉辦上海世博會等。(任意兩點4分)(4)經歷了一個從屈辱外交到獨立外交再到和諧外交的歷程。(2分)影響因素:國家實力(國際地位)的變化;國內政局的變化;國際形勢的變化。(3分)(5)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交政策要適應國內現代化建設的要求和國際形勢的變化;我國外交政策逐漸走向成熟,走向世界。(3分) 美國 聯邦政府結構 聯邦法院 (司法權) 總統(行政權、軍權) 國會(立法權、財政權)重慶市九校聯盟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聯考試題 歷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272301.html
相關閱讀:山東師大附中2014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
山東省青島市屆高三期末檢測 歷史試題
高三文綜歷史聯考試題(天津市帶答案)
黑龍江省大慶實驗中學2015--2015學年度上學期期中考試高三歷史試
廣東省“十二!2013——2014學年度高三第2次聯考文綜歷史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