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說明: 1、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2、將第Ⅰ卷的答案代表字母填(涂)在答題卡上。第Ⅰ卷 選擇題(共60分)一、選擇題:本卷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所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將所選答案的英文字母填涂在答題卡上。1、在《論中國與歐洲國體異同》中,梁啟超指出,中國周代與古代希臘的國體相似。兩者政治上的相似之處應是A.貴族政治、列國分立 B.君主專制、中央集權C.小國寡民、等級森嚴 D.分封諸侯、城邦國家 2.秦始皇三十一年,“令黔首(民)自實田”,這一舉措對社會變革所產生的影響是A.核實全國土地數量 B.全國范圍內確立土地私有C.保證了賦稅的征收 D.調動了農民墾田的積極性3、范仲淹在《答手詔條陳十事》中說:“國家乃專以辭賦取進士,以墨義取諸科,士皆舍大方而趨小道,雖濟濟盈庭,求有才有識者十無一二。況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將何以救?”從材料來看,范仲淹對當時科舉制的看法不包括A.幾乎失去了選拔人才的作用 B.應在考試內容上進行改革C.其公平性已經受到普遍質疑 D.導致天下危困“乏人”局面 4、北京大學賽克勒博物館收藏一件秦權(秤砣),上面刻著秦朝通行的文字“廿六年(公元前221年),皇帝盡并兼天下諸侯,黔首大安,立號為皇帝,乃詔丞相狀、綰,法度量則不壹(一),歉疑(疑惑不明)者皆明壹之。”該文物有助于研究 ①秦朝制度 ②秦始皇功績 ③古代文字演變 ④秦朝滅亡原因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歷史課上,討論中國古代的官制演變,同學們征引史料,各抒己見。甲說:方鎮太重,君弱臣強……惟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乙說:天下之兵,本于樞密,有發兵之權而無握兵之重。丙說:置中書省以治內,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丁說:……青海軍興,始設軍機房,領以親王大臣。其中涉及宋代文官體制的史料是A. 甲說、乙說 B.甲說、丙說 C.甲說、丁說 D.乙說、丙說 6、南朝劉勰在其文學理論著作《文心雕龍》中說:“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春秋戰國時期是中華文明也是歐洲文明發展的重要時期,下列表述正確的有?①中國的官僚制度逐步取代世卿世祿制②中國確立中央對地方的直接管理體系 ③古羅馬正式頒布了第一部成文的法典④梭倫改革將雅典引向民主政治的軌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據有關統計資料,元朝歲收糧賦,河南江北行省占全國總額的21.39%,江浙行省占37.10%,江西行省占9.56%,湖廣行省占6.97%。結合下圖分析,正確的是A.長江中下游地區糧賦總額約占全國的B.長江以南各行省糧賦總額占全國一半以上C.長江以北各行省經濟均落后于江南各行省D.我國的經濟重心開始向長江以南地區轉移 從根本上說,英、法、美早期資產階級革命共同的政治特征是A.推翻君主專制制度B.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C.向法治化國家過渡D.徹底解決封建統治問題9、《聯邦黨人論稿》指出:“如果美國繼續維持當時‘權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結構,美洲必然兩次被歐洲列強所瓜分,從而喪失獨立戰爭的成果!鄙鲜霾牧戏从车暮诵膯栴}是聯邦黨人要求A.維護各州的權力?B.爭取民族獨立C.加強中央政府權力D.建立民主制度“貴族秩序依然存在,但采取了新的形式,金錢重于血統已成為新的基石。國會本身則成為土地資本家的工具,成為輝格黨和托利黨兩黨以及他們的團體和同盟者的工具。他們的利益正是當前國家孜孜以求的!边@表明舊式機構中包含新的社會關系代議制是現代民主的重要表現形式③ 代議制度成為政黨政治的工具④ 財產的不平等代替了出生的不平等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 英國學者尼爾?弗格森認為:“如果沒有以對廉價服裝彈性需求趨于無限大為特征的動態消費社會的同步發展,‘工業革命’就不會在英國發端,更不會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區。”其主要觀點是A.市場擴大成為工業革命的推動力B.英國工業革命始于棉紡織業C.人們對廉價商品的追求過于盲目D.工業革命由英國擴展到世界1609年,某地成立銀行,而后各種銀行林立,成為歐洲的儲蓄和兌換中心。依靠雄厚的金融力量,此地還開啟股票市場,進行融資和投機,被后人稱為“17世紀的華爾街”!澳车亍笔侵窤.英國的倫敦B.法國的巴黎C.荷蘭的阿姆斯特丹D.意大利的威尼斯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美洲的發現、繞過非洲的航行,給新興的資產階級開辟了新天地。……因而使正在崩潰的封建社會內部的革命因素迅速發展!边@里的“革命因素”是指A.“價格革命”和“商業革命”B.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資產階級的壯大C.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初步建立 D.貿易中心的轉移和貨幣地租的興起 18世紀的英國,只有國王和議會才能夠授予公司特許……但是,19世紀中葉以后,國家對企業的設立逐漸摒棄特許主義,企業的設立已經相當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不需要任何機關的審批或核準,企業就可以設立。這反映了A. 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競爭加劇B.生產力發展推動生產組織形式演變C. 工業革命推動經濟思想變化D. 科學技術進步改變了國家經濟職能A.混合市場經濟 B.統制經濟體制C.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 D.計劃指導型經濟模式 16、費正清在《中國:傳統與革命》中稱:“在中國近代史上,沒有哪一段插曲比鴉片戰爭為譴責‘帝國主義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它成為中國人對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幾乎整整一個世紀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滿情緒的內容。除了從這一角度看鴉片戰爭外,還有必要將其放到近代歷史的主要趨勢之中去觀察!痹谠摗摆厔荨北尘跋,費正清認為A.鴉片戰爭是近代中華民族災難的開端 B.鴉片戰爭阻礙了中國近代化歷程C.侵略者是歷史發展過程中的進步者 D.鴉片戰爭是西方工業文明的擴張 17、英國的格雷斯頓曾這樣評價鴉片戰爭:“在人類歷史中,我從來見過如此不正義并故意要使國家蒙受永久恥辱的戰爭。飄揚在廣州城頭的英國國旗只是為了保護一樁可恥的交易進行的。”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未看到英國發動戰爭的真實目的 B.為英國發動戰爭作辯護C.認為自由貿易的原則不可侵犯 D.支持中國的反侵略戰爭 18、具有近代意義的“最惠國待遇”濫觴于17世紀的歐洲。1860年英法通商條約的簽訂,現代意義的無條件的最惠國待遇真正誕生,類似條約在歐洲各國的流行,使全球貿易額由此大幅上升。以下哪一項不屬于現代意義的“最惠國待遇”誕生的原因A.工業革命的擴展 B.自由主義經濟理論的推動C.世界市場的形成 D.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扶植私人企業 19、農工商部向各省發出長篇通告,提出歐戰正是“工商業發達之轉機”,公布《維持工廠辦法大綱七條》,規定糖類、棉毛織物等數十種制造廠家,均在維持之列。該材料說明 A.一戰期間民族資本主義發展迅速 B.糖類、棉毛織物等行業發展迅速C.民國建立提高了民族資產階級的政治地位 D.民國政府鼓勵發展實業20、有人評價赫魯曉夫“是徘徊在新舊時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腳跨進了新時代,而另一只腳又由于歷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舊時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下列選項能表明其“一只腳跨進了新時代”的是A.對工業管理體制進行改革,擴大地方權力B.大規模平反冤假錯案,擺脫個人崇拜泥淖C.推行“新經濟體制”,企業獲得獨立自主地位D.推行“加速發展戰略”,以經濟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21、1979年,有“鐵娘子”之稱的撒切爾夫人上臺,她信奉自由企業理論,推行被稱為“撒切爾主義”的經濟政策,減少國家對經濟生活的干預等措施,對英國擺脫經濟危機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這說明A.凱恩斯主義是一種錯誤的經濟理論B.發展經濟不能墨守成規,必須適時調整政策C.資本主義國家完全放棄了對經濟的干預D.資本主義國家已發展到了超越國家資本主義歷史階段 22、某國際問題研究專家指出:“世界正從根本上發生改變……這些根本性變化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地緣政治權勢與地緣經濟實力正在同時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從西方向東方轉移。”材料主要反映出A.當今世界呈現“一超多強”的政治格局 B.民族解放運動的潮流方興未艾C.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格局中舉足輕重 D.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日益加強 23、1940年9月7日,蔣介石下令“各戰區應以十八集團軍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漢各路之游擊破壞動作為法則……加強敵后游擊戰,專以鐵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線與兵站、倉庫、飛機場等實施有計劃、有組織之長期破壞。”材料主要反映出A.防御階段敵后戰場的抗戰 B.國民黨在正面戰場開展游擊戰C.國共兩黨均開展過敵后抗戰 D.國共兩黨的抗戰路線逐漸趨向一致 24、《一杯苦酒——俄羅斯的布爾什維主義和改革運動》中說:20世紀30年代以來“生鐵、煤炭、鋼、石油總是優先于飲食、住房、醫院、學校和服務行業!I化加上類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價是災難性的!瓕θ说哪魂P心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材料全面揭示了“斯大林模式”A.采取了高度集中的管理體制 B.致力于工業化的同時忽視改善民生C.有利于蘇聯工業化迅速展開 D.有利于蘇聯經濟的持續發展 25、甲、乙、丙、丁四位同學打算各寫一篇關于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英國福利制度的論文,他們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驟比較合理,論證比較嚴謹的是第一步第二步甲提出英國是“福利國家”的觀點尋找到英國名目繁多的福利制度作證據乙提出英國的福利是公民的社會權利的觀點尋找到英國關于福利的法律條文為證據丙查閱到“英國公立學校實行免費教育”的一手史料得出英國是“福利國家”的結論丁查閱河南省長葛市某重點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313980.html
相關閱讀:貴州省六校聯盟2015屆高三第二次聯考歷史試題
遼寧省大連市第三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
2015綿陽二診歷史(僅試題)
山東省濟寧市梁山一中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 歷史
廣西武鳴高中2014屆高三歷史第二次模擬調研檢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