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時間:100分鐘 分值:120分
一、: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計60分。在每 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1. 許倬云先生在其《西周史》中所說,“商周的封建,事實上是基層地方社群政治權力的延續”。周初“封建”的實施主要基于( )
A.最高統治者實現了權力的高度集中 B.王權無力伸至諸侯所治理的共同體內部
C.周王室眾星捧月般政治格局的形成 D.該制度可從根本上消除中央和地方的對立
2. “凡京奏,禁中稱書,必發閣臣票擬。閣票用本,紙、小帖、墨字,內照票擬,或皇上御筆,或宦官代書,具在書上面用朱字。閣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筆削或發下改票,閣臣隨即封上,間有執正強爭,也多曲折。”由材料不能得出明朝內閣( )
A.地位很高,負責全國的行政事務 B.是輔助皇帝的內侍機構
C.是君主專制制度的產物 D.閣臣可以給皇帝提供參考建議
3.史載,宋朝湖州農民“以蠶桑為歲記”,嚴州“谷食不足,仰給它州,唯蠶桑是務”;太湖洞庭區“然地方共幾百里,多種柑橘桑麻,糊口之物,盡仰商販”;“蜀之茶園,皆民兩稅地,不殖五谷,唯宜種茶,……穎昌府”“城東北門內多蔬圃,俗稱香菜門”。上述材料最能說明( )
A.農民紛紛放棄農業而去經商 B.商品自由流通程度很高
C.農業精耕細作,剩余產品大量商品化 D.以市場為導向的商業性農業發展較快
4.《漢書•藝志》在評價戰國時期的某一學派時說:“蓋出于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人君南面之術也。”它所評價的是( )
A.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家
5.某條約規定:“上諭以永 禁或設、或入與諸國仇敵之會,違者皆斬!魇岫轿
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屬境內均有保平安之 責,如復滋傷害諸國人民之事,或再有違約之行,
必須立時彈壓懲辦!币韵玛P于該條約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該條約是《辛丑條約》 B.清政府完全被列強控制
C.禁止中國人民反帝斗爭 D.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
6. 1904年,劉漢公著《太平天國戰史》。孫中為其寫序稱:“漢公是編,可謂揚皇漢之武功,舉從前穢史一澄清其奸,俾讀者識太平朝之所以異于朱明,漢家謀恢復者不可謂無人!睂 此話理解正確的是( )
A.孫中客觀地肯定了太平天國運動的積極作用
B.孫中基本否定了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作用
C. 孫中 的目的是借太平天國運動宣揚反滿革命
D.孫中全面分析了太平天國運動的局限性
7.下列材料是1919年6月間上海等地發給 北洋政府的部分電函名稱,這些電函作為史料能夠直接證明( )
A.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B.上海在五四運動期間開展了“三罷”斗爭
C.上海成為五四運動的新中心
D.五四運動是一場反帝反封建運動
8. 泰東岳廟供奉的娘娘,泥塑金身,三寸金。民國成立以后,朝拜者多用自制的大腳錦鞋為娘娘祝壽。這主要表明 ( )
A.尊孔復古思想再次盛行 B.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C.廢止婦女纏足得到認可 D.婦女社會地位顯著提高
9. 如果為下列三幅圖片反映的歷史事件擬定一個主題,最恰當的是( )
A.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 B.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實現
C.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完成 D.一五計劃取得的輝煌成就
10. 美國著名太空學者迪安說:“美國人必須清醒地意識到,我們在太空中面對的將不僅僅是白藍紅旗幟(俄羅斯國旗),一條紅色巨龍正在太空軌道中升起!”這條“紅色巨龍”最有可能是指( )
A.“東方紅—l”號衛星 B.“神舟”五號載入飛船
C.“神舟”七號載人飛船 D.“嫦娥一號”繞月衛星
11. 梭倫改革的一項重要措施是按財產多少劃分公民的等級,賦予各等級不同的權利和義務。此措施的積極意義在于( )
A.違背了自然界的諸如理性、正義、平等等法則
B.體現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打破氏族貴族強調出身的世襲原則
D.導致貴族與平民的矛盾激化
12.梁啟超在《祖國大航海家鄭和》中說:“何以哥氏(哥倫布)、維氏(達•伽馬)之績,能使
全世界劃然一新紀元,而鄭君(鄭和)之烈,隨鄭君之沒以俱 逝?”下列哪句最能從根本上解決梁啟超的困惑( )
A.中國人 缺乏持久探險、創新的精神
B.支撐東西方航;顒拥慕洕螒B存在著巨大差異
C.鄭和船隊缺乏強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D.西方擁有更加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更加強大的武裝力量
13. “這一發現使工業幾乎徹底擺脫地理條件所規定的一切界限,并 且使極遙遠的水力的利用成為可能”。下列敘述與“這一發現”不相符的是( )
A.使人類進入電氣時代
B.使工廠開始擺脫自然條件限制,推動了城市化的進程
C.引起了世界交通和通訊領域的革命
D.使人們的社會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14. 18世紀的 英國,只有國王和議會才能夠授予公司特許……但是,19世紀中葉以后,國家對企業的設立逐漸摒棄特許主義,企業的設立已經相當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不需要任何機關的審批或核準,企業就可以設立。這反映了( )
A.資本主義國 家經濟競爭加劇 B.生產力發展推動生產組織形式演變
C.科學技術進步改變了國家經濟職能 D. 工業革命推動經濟思想變化
15. 1438年,發表于德意志地區的《皇帝西基斯蒙改革敕令》中說:“服從已死亡,正義遭踐踏,正當秩序蕩然無存!系鄞故緸樯,奈何人已悉隨己愿而未服從!痹斐纱饲樾蔚闹饕蚴牵 )
A.智者運動主張以人為世界的中心 B.藝復興倡導人性解放和現世幸福
C.宗教改革主張信仰自由因信稱義 D.啟蒙運動高舉理性主義旗幟反對君主專制
16.2011年10月5日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前行政總裁喬布斯
逝世, 走完他在“蘋果”的天才之路。右圖為蘋果公司的第一代
商標圖片,外框寫著“牛頓,一個孤獨地航行在陌生思想海洋中的靈魂!惫疽源藶樯虡,主要是 因為牛頓創立的理論( )
A.用萬有引力定律解釋了蘋果落地的現象
B.首次將人置于世界和社會的中心
C.突出體現出科學思考的精神
D.用數學方法精確描述了宇宙運行規律
17. 有學者認為:“十月革命是以馬克思主義的名義、口號和理論體系進行的,與西方現代明總危機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有直接的牽涉,但其淵、性質、風格和命運卻深深地植根于俄國歷史土壤之中!痹撚^點認為十月革命( )
A.僅以馬克思主義為革命的 旗幟 B.是對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沖擊
C.與第一次世界大戰關系不大 D.是俄國社會內外矛盾的必然產 物
18. 對下列幾幅圖片所反映的共同信息概述最準確的是( )
A. 中國積極開展多邊外交活動 B.中國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中國積極加強與第三世界的交流與合作 D.正逐步形成以中國為核心的新型區域合作
19. 1948年,在一批運往希臘的物資上印有這樣的標志
(如右圖),標志以美國國旗為基礎,形狀如同盾牌般的
紋章,正中寫有“為了歐洲的復興,由美國所援助”的標
語。結合所學知識判斷這一現象與下列哪一選項直接
相關( )
A.“鐵幕”演說的發表
B.杜魯門主義的提出
C.馬歇爾計劃的實施
D.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建立
20. 奧地利作家卡夫卡的長篇小說《美國》和《地洞》等揭示的是人類現實生活中的困境和困惑感;而《審判》、《在流放地》以及《萬里長城建造時》則揭示了現代國家機器的殘酷和其中的腐朽。下 列作品中與卡夫卡作品屬同一風格的是( )
二、材料解析題:結合材料以及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本大題5小題,共60分)。
21.(12分)政治明的演進經歷了漫長而艱難的過程。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唐代制度,在下有……,為政府公開選拔人才,在上有……,綜合管理全國行政事務。這兩種制度,奠定了中國傳統政治后一千年的穩固基礎。
——錢穆《國史新論》
材料二 一場偉大的革命已經發生——這一革命的發生不是由于任何現存國家中的力量的變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個新地區出現了一個新的種類的新國家。它已 在所有的力量關系、力量均勢和力量趨勢方面引起一個巨大變化,就像一個新行星的出現會在太陽系中引起一個巨大變化一樣。
——H. 科特《歐洲的美國精神》
材料三 我想中國歷史上有意義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黃帝、堯、舜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漢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貴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 就是我們今天所紀念的辛亥革命了。
——梁啟超《辛亥革命之意義與十年雙十節之樂觀》
請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的“這兩種制度”。為什么說它們“奠定了中國傳統政治后一千年的穩固基礎”?(4分)
(2)指出“一個新的種類的新國家”的含義。結合1787年美國憲法的,說明美國民主政治在“所有的力量關系、力量均勢和力量趨勢方面引起一個巨大變化”。(4分)
(3)依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指出三回“革命”的具體含義,談談你對“革命”的理解。(4分)
22.(12分)中美兩國關系影響著世界格局。下列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49年10月1日,周恩向美國駐北平總領事柯樂布送達了新中國成立的建國公告,表示新中國愿意與世界各國建立正常的外交關系。10月3日,美國務院發言人宣稱:中共政府在公告 中沒有作出承擔國際義務的保證,美國在目前情況下不會予以承認!1950年4月30日以前,美國官方人員全部離開中國大陸,并從此失去了直接對話的所有渠道。
——劉成《新中國成立前后美國對華政策調整的原因》
材料二 在《尼克松回憶錄》中,尼克松回顧道:“(1972年訪問時)我走完階梯時決心伸出我的手,一邊向他走去。當我們的手相握時,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
材料三 據報道,2012年美國共和黨總統競選人羅姆尼近日在《華爾街 日報》發表,就經貿、人權、軍事安全等問題批評中國,并聲稱若其當選總統將對華采取強硬立場。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在例行記者會上就此答問時表示,維護中美關系健康穩定發展是兩國共同利益所在,是雙方共同的責任。“說負責任的話,做負責任的事,才是負責任的政治家。一些既不負責任,也毫無根據的論調不值一駁!彼治鰧沟脑颍好绹詸嘀髁x的推行;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
請回答:
(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指出美國對新中國的態度,并分析其原因?(3分)
(2)如何理解“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的內涵?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促成尼克松與周恩這次握手的兩國共同利益是什么?這一變化在國際上有什么積極作用?(4分)
(3)據材料三,概括當今中美兩國的關系?產生的原因是什么?(3分)
(4)從中美兩國關系發展變化中,你有什么認識?(2分)
23. (12分)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數十年,一個長期在學術界爭論不休 的問題是,如果沒有1840年開始的列強對中國的侵略,中國能否主動開始從前資本主義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從而完成從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
觀點一:如果沒有外國資本主義的影響,中國也將緩慢地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毛澤東《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
觀點二:如果沒有1840年開始的列強對中國的侵略,中國也無法出現資本主義,中國仍將處于前現代狀態(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高華《近代中國社會轉型的歷史教訓》)。
材料二 從1912年到1919年,中國新建廠礦600多家,新增資本近一億三千萬元以上,超過了過去的半個世紀。其中發展最快的是紡織業和面粉業。此外,火柴、榨油、造紙、化工等輕工業也發展迅速。
——《中國近代現代史》
請回答:
(1)你同意材料一兩種觀點中的哪一觀 點?依據16~19世紀上半期的中國社會狀況,闡明你的理由。(要求:表述成,論據充分,論證合理)(8分)
(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概括中國民族工業在經濟發展上的弱點,并談談對其發展的認識。(4分)
24.(14分)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1812年侵俄戰爭前夕,他曾對富歇說過:“我們應當有一部歐洲法典,一個歐洲的最高法院,一種統一的歐洲錢幣,統一的度量衡,統一的法律。應當由我把歐洲的各國人民變成一個統一的人民,巴黎要成為世界的首都!
——喬治•博爾多諾韋《拿破侖》
材料二 ……在我們的時代,大量的貿易、國際共同事業、沒有國界之分的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交通、頻繁的旅行等等,所有這一切都推動歐洲各民族向著這個方向邁進。因此,我的政策的目的就是要建立歐洲國家的協 調,以便發展各民族之間的各種聯系,擴大它們的團結。我們可以設想,以此作為出發點,尤其是如果有一天它們受到威脅時,那么,這種演變的結果就有可能使它們聯合起。 ——戴高樂《希望回憶錄》
材料三 1992年,歐共體成員國正式簽訂了《馬斯特里赫特條約》,大大擴大了一體化范圍,確立了分階段實現歐洲經濟和貨幣一體化的目標、任務和步驟。……同時提出建立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以及司法與內政事務的合作!1995年歐盟成員國增至15個,2002年,又同意接受匈牙利等10個中歐國家入盟。
請回答:
(1)材料一中,拿破侖統一歐洲的設想和方式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戴高樂實現歐洲統一的觀點是什么?列舉20世紀50、60年代的史實證實其設想的可能性結果? (5分)
(3)根據材料三分析20世紀90年代,歐洲一體化向縱深發展的重大事件是什么?分析歐洲一體化向縱深發展帶了怎樣的國際影響?(3分)
(4)縱觀半個多世紀的歐洲一體化,歸納出歐洲聯合呈現的趨勢特點。探討影響世界區域
政治經濟合作的主要因素。(4分)
25.(10分)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黨和國家領導人一直高度重視民生問題。閱讀下列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必須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三個方面,……鑒于蘇聯和我們自己的經驗,今后務必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拿工人講,工人的勞動生產率提高了,他們的勞動條件和集體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進。我們歷提倡艱苦奮斗,反對把個人物質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同時我們也歷提倡關心群眾生活,反對不關心群眾痛瘁的官僚主義。隨著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工資也需要適當調整。關于工資,最近決定增加一些,主要加在下面,加在工人方面,以便縮小上下兩方面的距離。
——毛澤東《論十大關系》
材料二 社會主義財富屬于人民,社會主義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會主義原則,第一是發展生產,第二是共同致富。我們允許一部分人先好起,一部分地區先好起,目的是更快地實現共同富裕 。
——鄧小平《答美國記者邁克•華萊士問》(1986年9月)
材料三 如果富的愈愈富,窮的愈愈窮,兩極分化就會產生,而社會主義制度就應該而且能夠避免兩極分化。解決的辦法之一,就是先富起的地區多交點利稅,支持貧困地區的發展。當然,太早這樣辦也不行,現在不能削弱發達地區的活力,也不能鼓勵吃“大鍋飯”。什么時候突出地提出和解決這個問題,在什么基礎上提出和解決這個問題,要研究?梢栽O想,在本世紀末達到小康水平的時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決這個問題。
——鄧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談話要點》(1992年1月)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概述毛 澤東改善民生的基本主張。(4分)
(2)與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改善民生的主張有何相同和不同 之處?(2分)
(3)據材料三,指出鄧小平防止兩極分化的主要策略。(2分)
(4)綜合上述材料,對現代以解決民生問題的思想發展歷程,我們有何認識?(2分)
2013屆高三學情調研試卷歷史答案
原因:美蘇冷戰開始,美國推行霸權主義;國家利益和社會制度(意識形態)沖突。(2分)
(2)內涵:結束了中美之間長期對立的僵局,中美關系開始走向緩和。(1分)“共同利益”:對付自蘇聯的威脅。(1分)作用:直接推動中日建交,國際上出現與中國建交的高潮,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34438.html
相關閱讀:廣東省“十二校”2013——2014學年度高三第2次聯考文綜歷史試題(
黑龍江省大慶實驗中學2015--2015學年度上學期期中考試高三歷史試
山東師大附中2014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
高三文綜歷史聯考試題(天津市帶答案)
山東省青島市屆高三期末檢測 歷史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