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2屆高考政治第二輪總復習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教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第14時 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
穩定物價抑制通漲
1.通脹是2011年全球經濟的最大風險,而新興經濟體面臨的沖擊將明顯超過發達經濟體?耧j的大宗商品價格是此輪通脹的重要推手之一。專家指出,此輪通脹呈現出明顯輸入性特征。發達經濟體持續實施近零利率及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全球流動性過度充盈,大量“熱錢”為通脹提供了充足血液。
2.抑制通脹的舉措:維持總體物價穩定是當前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的主要任務。2011年3月14日,溫家寶在記者會上指出,今年政府將從三個方面努力管好通脹預期。首先要發展生產,特別是農業生產保障供給;第二加強流通,特別是要加強農產品流通這個薄弱環節;第三,主要用經濟和法律的手段管好市場。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還指出: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增強宏觀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有效性,加快推進結構調整,大力加強自主創新,切實抓好節能減排,不斷深化改革開放,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成果,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知識鏈接
1.從唯物論角度分析如何穩定物價、抑制通脹?
(1)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要全面分析引起物價上漲的國內外因素,制定有效的宏觀調控政策。
(2)人的意識具有能動性。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意識對改造客觀事物具有指導作用。搞好市場價格分析預測,貫徹國家調控政策,加強正確輿論引導,整頓市場秩序,不斷改善價格環境。
(3)發揮主觀能動性要尊重客觀規律。穩定物價要遵循價值規律,保障市場供應,著力于支持糧油、蔬菜、棉花等人民群眾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生產,減少流通環節,切實增加居民收入。
2.從辯證法角度分析如何穩定物價、抑制通脹?
(1)事物的聯系是普遍的、多樣的,這要求我們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為轉移。[:學.科.網Z.X.X.]
(2)世界是永恒發展的,這要求我們必須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通脹問題的解決既要著眼于解決當前問題,又要致力于長遠制度建設。
(3)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因此,我們既要對未充滿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勇敢地接受挫折與考驗。
(4)矛盾就是對立統一,它是普遍的,又是客觀的。這要求我們必須正確對待經濟發展中的各種矛盾,積極尋找正確解決矛盾的辦法。認識論:堅持實踐的觀點,在宏觀調控的實踐活動中,要不斷總結經驗,改進工作。
針對訓練
1.在新興經濟體為抗擊通貨膨脹而努力時,發達經濟體也無法獨善其身。評級機構惠譽近日表示,今年第一季度歐洲投資者對通脹的擔憂情緒明顯增強。而近期美國1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上漲至自去年4月份以的最高水平。有分析人士表示,美國國債收益率回升未能提振美元,這種情況表明投資者開始擔憂美國通脹壓力將加劇。這體現的哲理是( )
A.意識具有主動性和創造性 B.實踐是認識的和動力
C.世界是普遍聯系的統一體 D.矛盾具有普遍性
解析:選C。解答本題關鍵是抓住題干中的關鍵詞“無法獨善其身”。從這一關鍵詞可知,這體現了普遍聯系的觀點,故應選C項。A、B、D三項說法雖明顯正確,但與題意不符,應排除。
2.2011年宏觀經濟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積極穩健、審慎靈活,把穩定價格總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增強經濟發展的協調性、可持續性和內生動力。這說明 ( )
A.人類實踐活動具有主觀能動性
B.實踐是檢驗真理性認識的標準
C.事物內部結構總具有優化趨向
D.人類追求真理的過程是無限的[:學科網]
解析:選A。確定宏觀經濟政策的基本取向,促進經濟發展,說明人的實踐活動是有意識、有目的的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故選A項。B、D兩項與題意無關,C項不正確,內部結構并不都具有優化趨向。
高考展示
例1:(2011•全國新標卷•22)醫學臨床實踐表明,人的思維活動的靈活多變性與其大腦的“扣帶前回”區域相關聯,有人喜歡“鉆牛角尖”往往與該區域的“換擋裝置”出現故障有關,這進一步佐證了
①意識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是由人腦決定的
②意識是人腦加工改造的產物,其本質是大腦的機能
③人腦是意識形成的物質基礎
④人腦是思維活動的生理基礎[:學科網ZXX]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①表述錯誤,意識活動的內容于客觀物質世界,不由人腦決定;②表述也錯誤,意識的本質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不是大腦的機能;③④正確表述了人腦在意識形成與活動中的重要作用。故選D。
例2: (2011•全國新標卷•20)歷史學家通常認為,在審視復雜歷史問題時不能輕率地下結論,這一觀點的合理性在于
①不同的認識主體對復雜歷史問題的認識總是不同的
②真理不會停止前進的步伐,而是在發展中不斷超越自身
③復雜歷史問題本質的暴露和展現必然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
④人們對復雜歷史問題的認識受所處社會實踐水平的限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①表述錯誤,不同的認識主體對復雜歷史問題的認識可能不同,而不是總是不同;②表述也錯誤,真理在發展中不斷完善自身,而不是超越自身;③④分別從客觀、主觀兩個角度說明在審視復雜歷史問題時不能輕率地下結論的原因。故選D。 [:學*科*網Z*X*X*]
例3:(2011•東•28)為進一步推進轉方式調結構,2010年10月,東省委組織專家分赴全省17市進行了實地調研。針對調研中發現的新問題,東省委認真聽取民主黨派和群眾的建議,深化了對轉方式調結構的認識。

結合材料,運用實踐與認識關系的知識,分析東省委開展調研工作的合理性。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運用實踐與認識關系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答好本題,第一,注意題干中的關鍵信息,其關鍵信息就是“開展調研工作的合理性”;第二,注意圍繞關鍵信息調取教材中的相關內容。做好以上兩點就可答好此問。哲理與材料內容的有機結合是做好本題的關鍵。不注意這一點,易造成二者之間的脫節而失分。
答案:①實踐是認識的,東省委通過實地調研獲得了認識;②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東省委通過調研發現新問題,推動了認識的深化;③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東省委通過調研獲得認識的目的是推進轉方式調結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38131.html

相關閱讀:2012屆高考政治第二輪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政治熱點求索真理的歷程探究復習
2012屆高考政治專題復習導學案
2012屆高考政治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第二輪總復習教案
了解國情立足國情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