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名校2013屆高三9月聯考
歷史試題
一、選擇題:(本大題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1. 北京大學張傳璽教授曾以“中國古代國家的歷史特征”為題,從政治明的高度,以翔實的資料為基礎,史論結合,認為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具有明顯“公天下”的因素;同時,還有不少學者認為,從制度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國政治體制體現了“現代行政”的特點。若以此為研究主題,下列最合適的話題是( )
A.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是民主制度 B.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的合理性與生命力
C.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與現代行政制度相似 D.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是封建君主專制的產物
2.柳宗元《封建論》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國,以郡縣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卻成就了“天下之公”。黃宗羲《明夷待訪錄》批評皇帝是“以我之大私為天下之公”,以滿足君主“一己之私”。以下對柳、黃二人的觀點,理解正確的是:
①柳宗元的目的是肯定帝制的合理性 ②黃宗羲對帝制的批判符合當時的社會現實
③二人所處時代不同,批判的內涵不同都有其合理性④兩種觀點恰好相反,其中有一個是錯誤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 ③ D.①②③
3.侍御史高鳴進諫:“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宜繁,取決一省,猶曰有壅,況三省乎!”元世祖采納他的建議
A.在地方設行中書省 B.設中書省為最高行政機構
C.設宣政院管轄西藏 D.設御史臺監察官員
4.“史實”“史論”“史識”是構成史學的“三要素”,史實即歷史事實,史論即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評論,史識即是以科學的史觀作指導,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實,然后得出的科學結論。下列對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敘述屬于“史識”的是
A.“三省”指的是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
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運作程序是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
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權過大威脅皇權而出現的政治危機,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D.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創造,此后歷朝基本沿襲這種制度
5.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曾記述一名希臘人對波斯王薛西斯講:“希臘人雖然是自由的,但他們并不是任何事情上都是自由的,他們受著法律的統治,他們對法律的畏懼甚于你的臣民對你的畏懼!边@段主要表明了
A.古希臘是民主政體的發祥地 B.波斯人非常贊賞希臘的制度
C.波斯當時仍然實行君主專制 D.古希臘的民主建立在法治基礎之上
6. “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鄰地之間筑籬笆的,不得越過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圍墻的應留空地一尺;挖溝的應留和溝深相同的空地;掘井的應留空地六尺”(《十二銅表法》)這表明羅馬法
A.調節個人財產關系的法律已見端倪 B.意在保護貴族階層利益
C.以《十二銅表法》為其成熟的標志 D.利于穩定羅馬帝國秩序
7.在古代雅典,Asion一詞是指那些僅在身體意義上屬于這個城邦,但被排除在公民組織之外的自由民。下列人員可以歸為Asion的有
①法庭陪審員 ②被放逐的執政官 ③首席將軍的妻子 ④家庭奴隸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8.“我但愿你們天天注視著宏偉的雅典,這會使你們心中逐漸充滿對她的熱愛。當你們為她那壯麗的景象傾倒時……你們要明白自己的職責并有履行職責的勇敢精神,直至為她慷慨地獻出生命。”伯利克里這段強調的是
A.權力制約 B.公民意識 C.平民政治 D.法律至上
9. 湯因比曾這樣評價一件史事:“順利地在舊瓶里裝了新酒,還不至于引起舊瓶的爆炸!辈⒄J為:“這可以說是一種憲法方面的勝利,這種勝利應該當作一種驚人的技藝”。湯因比所評價的是
A.美國聯邦共和國的確立 B.法國共和制度戰勝君主制度
C.近代德國憲法和議會裝飾下的皇帝專制D.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10. 錢嵊旦說:大革命后法國“社會持續動蕩……工業化進程緩慢。直到1870年后,法國模式突然發生轉折,由對抗轉為妥協。此后沒再發生大規模的革命,法國人開始用協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边@說明作者
A.否定法國大革命的作用 B.強調興民權的重要性
C.強調政治協商的重要性 D.反對大規模社會變革
11.二戰期間, 英國首相丘吉爾對美國總統羅斯福說:“總統先生, 人們關心的是你在何種程度上不經 ①批準而能采取行動, 而你不必為 ②所困擾。而另一方面, 我從不為③所困擾, 但我事事都得與我的內閣商量并獲得它的支持!鳖}中的①②③對應正確的應當是
A.①國會②內閣③議會B.①最高法院②參議院③下議院
C.①內閣②國會③下議院 D.①國會②最高法院③內閣
12.“瑪麗安”是法國的標志,但在歷史上她的命運卻不盡相同。法國大革命時期,“戰斗的瑪麗安”形象影響法國各地;第二帝國時期,對瑪麗安形象的描繪被迫轉入地下;1880年,瑪麗安的雕塑被置于巴黎市政廳前;20世紀40年代,瑪麗安被誣蔑為“厚顏無恥的妓女”。從上述我們可以判斷瑪麗安是A.法國自由民主 B.法國民族的象征 C.法國貴族的代表 D.法國女性的代表
13.“……當(英)艦突破虎門要塞,沿江北上,開向馬烏涌(炮臺時),(珠)江兩岸數以萬計的當地居民,平靜地觀看自己的朝廷軍隊與我(英)軍的戰事,好像觀看兩個不相干的人爭斗。(《鴉片戰爭——一個帝國的沉迷和另一個帝國的墮落》)這一奇怪現象突出說明
A.清政府己經失去人民支持 B.中國國內社會矛盾尖銳
C.民眾對世界形勢一無所知 D.民族觀念民族意識淡漠
14.“中國人民是富于反抗精神的,然而又是缺乏建設性的!麄儫o法逾越時代的界限和站在更高的歷史高度作回顧和前瞻,因而無法真正完成民族的獨立。”以下運動最符合題意的是
A.維新變法運動 B.義和團運動 C.辛亥革命 D. 太平天國運動
15.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際,梁啟超撰寫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義呢?簡單說……第一,覺得凡不是中國人都沒有權管中國人的事;第二,覺得凡是中國人都有權管中國人的事”。材料中他認為辛亥革命
A.增強了國民的民族民主意識 B.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獨立
C.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D.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
16. “遠東這兩個國家(中國、日本)能將它們同歐洲的聯系限制在嚴格監督下的、僅僅是斷斷續續的貿易之中。但到19世紀中葉,這一形勢發生了突然和劇烈的變化。”材料中提到的兩國“劇烈的變化”具體指
A. 閉關政策最終破產,“天朝”觀念得以改變 B. 自然經濟逐步解體,資本主義經濟獲得發展
C. 被列強打開國門,開始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淵 D. 封建專制統治出現嚴重危機,農民起義不斷
17.在耶穌之下,太平天國的首義諸王一夜之間都成了上帝的眾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別對應天象:洪秀全為日,楊秀清為風,蕭朝貴為雨,馮云為云,韋昌輝為雷,石達開為電。(陳旭麓《近代中國的新陳代謝》)這實質上反映了 太平天國
A.宣揚人人平等思想 B.借助神權重建等級秩序
C.增強核心層凝聚力 D.將基督教教義與儒家大同思想結合
18. 《劍橋中華民國史》說:“如果它(指中共——引者)在1922年和1923年選擇單獨作戰而不與國民黨聯合,它可能干得更糟;如果它較早地為最后的決裂做好準備,它也許會干得更好!睂Υ瞬牧侠斫,正確的是
A.“最后的決裂”責任在中共 B.1922年中共已經決定與國民黨合作
C.中共應該主動與國民黨決裂 D.“與國民黨聯合”有利于革命發展
19.“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边@是毛澤東在1935年2月寫下的《憶秦娥•婁關》中的一句,其中“從頭越”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A.南昌起義,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B.進軍井岡,“農村包圍城市”
C.遵義會議,紅軍獲得新生 D.長征勝利,紅軍開赴抗日前線
20.“好花終須綠葉扶”、“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才是春”,這些說法最能說明新中國實行哪一項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C.中國共產黨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 D.基層民主自治制度
21.從蘇聯到俄羅斯一直存在對華漢語廣播,中國人對其稱呼經歷了“敵人之聲”、“兄弟之聲”、 “伙伴之聲”的變化過程。這三種稱呼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兄弟之聲”、“伙伴之聲”、“敵人之聲” B.“敵人之聲”、“兄弟之聲”、“伙伴之聲”
C.“伙伴之聲”、“兄弟之聲”、“敵人之聲” D.“兄弟之聲”、“敵人之聲”、“伙伴之聲”
22.有評論說,20世紀 70年代,中國結束了“黑云壓城城欲摧”的被動,打贏了一場
“隱形的世界大戰”。這主要是指
A.徹底擺脫了蘇聯的威脅 B.迫使美國調整對華政策,從敵視走向緩和
C.贏得了第三世界的信任與支持 D.抵制了西方和平演變,鞏固了社會主義政權
23. 1999 年9 月,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上海發表時說:“了解中美化觀念上的差異非常重要。美國歷史只有兩百年,而中國有五千年歷史。中國人確信他們的歷史至少有四千八百年不需要美國參與!被粮襁@番的真正意圖是
A.高度贊揚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化 B.認為美國企圖干涉中國內政是不明智的
C.指出中美化觀念上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 D.強調世界格局的多極化不可逆轉
24.我國史學界曾就“二戰后”某一事件的影響出現了截然不同的兩種看法,一種觀點認為該事件是歐洲經濟的“強心劑”和“及時雨”,是促進西歐走向聯合的“粘合劑”;另一種觀點認為該事件是歐洲分裂的“加速器”和“絕緣體”。這一歷史事件是
A.美國推行馬歇爾 B.歐洲經濟共同體的建立
C.美國推行杜魯門主義 D.北約的建立
25.仔細觀察右邊的漫畫(Iraq、Afghanistan、Balkan分別指伊拉克、阿富汗、巴爾干),在冷戰結束后屢屢發生漫畫中的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兩極格局的瓦解 B.美國試圖獨霸世界
C.恐怖主義威脅世界 D.地區霸權主義抬頭
二、材料解析題:(認真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本題共50分)
26. (20分)古今中外,有識之士都在不斷地追求政治進步,尋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歷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閱讀以下材料,回答:
材料一 從獨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權逐漸削弱,這既是我國集權體制下的政治制度發展變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權與相權矛盾運動的必然結果。
——齊濤《資政通鑒•中國歷代政治制度得失》
⑴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從獨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具體表現。(6分)
材料二 在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資產階級頒發了一系列法律件鞏固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1689年英國議會制定的《權利法案》,以明確的法律條限制國王的權力,被視為英國君主立憲制政體確立的標志;1787年美國國會制定的1787年憲法,規定了美國的一整套國家體制,被視為近代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憲法;1875年法國國民議會頒布《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確立了共和政體……
⑵據材料二,指出西方近代資本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確立的特點。(2分)
材料三 毛澤東說:“民國元年的《臨時約法》,在那個時期是一個比較好的東西;當然,是不完全的、有缺點的,是資產階級性的,但它帶有革命性、民主性!
(3)如何理解《臨時約法》“帶有革命性、民主性”?(4分)
材料四 自20世紀70年代末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中國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時,堅定不移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中國的民主制度不斷健全,民主形式日益豐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當家作主的權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正在與時俱進,不斷呈現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
(4)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建國后新中國為避免雅典式的直接民主推行了哪一重要的政治制度?(2分)指出新時期我國民主政治建設的重大創新之處?(2分)
材料五 1997年,中共十五大將“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改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從“法制”到“法治”,雖然僅一字之差,但不僅是法學理論上的重大突破,更是治國理論上的一大飛躍。
(5) 1954年和1999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被譽為中國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的兩個里程碑,你是怎樣理解的?(2分)2009年11月美國總統奧巴馬的中國之行引發了網民們對中美兩國地位和未的熱議。你認為美式民主和中式民主各自的基本特點是什么?(2分)
27. (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鴉片戰爭前,一些具有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人士,如顧炎武、吳敬梓、曹雪芹等人開始對科舉制度進行大膽、辛辣的批判:鴉片戰爭后,受西方民主啟蒙思想影響的人士對科舉制進行了更猛烈更深入的批判。19世紀末,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對科舉制的批判尤為激烈,稱其“箍人心”,“壞人才”,“毀實業”。在社會輿論的巨大壓力下,清政府于1905年正式廢除了科舉制.此后一個世紀,對科舉制的上述評價一直是史學界的主流觀點.
近年,史學界對科舉制重新評價的觀點抬頭,并且得到越越多的支持。新觀點認為科舉制度是古代中國的偉大創舉,它不僅對古代中國的政治、教育、化等多個領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而且對近代以后的中國和世界的明進步產生了推動作用?婆e制實際上是近代歐洲興起的官制度(即公開考試選拔國家制度)的頭,F在我國實行的高考制度某種意義也是古代科舉制的繼承和發展.
評論材料中有關科舉制度的觀點。
(要求:圍繞材料中的一種觀點展開評論;觀點明確,史論結合。)
28.(18分)不同國家因為地理環境、化取向、價值觀念、社會規范、生活時代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異,形成了不同的政治制度。某校學生以“古今中外的政治制度”為題,進行了一次探究活動,請結合大家收集的材料,探究下列問題。
材料二 法國大革命并沒有解決根本問題,此后近百年中,法國一直處于革命與復辟的輪回中,社會持續動蕩,經濟發展速度受到影響,工業化進程緩慢。直到1870年后,法國模式突然發生轉折,由對抗轉為妥協。此后再沒有發生大規模的革命,法國人開始用協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材料三 長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無法作為整體追求國家現代化,因此遠遠落在英、法等國后面。1870年后,舊的容克地主貴族通過對外戰爭實現國家統一,并掌握了現代化領導權,在隨后短短30年間,德國完成了經濟起飛,在工業生產方面甚至超過了英、法。不過,現代化領導力量的“錯位”給德意志民族帶無窮災難。
——錢嵊旦《各國現代化模式的比較》
請問答:
(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分別概括秦朝和雅典的政治制度以及它們對后世政治制度產生的積極影響。(8分)
(2)依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的知識,說明1870年后,法國“用協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標志是什么?法國能夠采取這種方式確立民主制度的根何在?(4分)
(3)依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的知識,明確德國確立了什么樣的政體?材料中的“現代化領導力量的‘錯位’”指什么?這種“錯位”給德國的社會發展帶怎樣的影響?(6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44637.html
相關閱讀:高三文綜歷史聯考試題(天津市帶答案)
黑龍江省大慶實驗中學2015--2015學年度上學期期中考試高三歷史試
山東省青島市屆高三期末檢測 歷史試題
山東師大附中2014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
廣東省“十二!2013——2014學年度高三第2次聯考文綜歷史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