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 化創新
1. 社會實踐是化創新的泉、動力。
(1)社會實踐是化創新的泉。人類在改造自然和社會的實踐中,創造出自己特有的化。離開了社會實踐,化就會成為無之水、無本之木,人們不可能作出有價值的化創造。
(2)社會實踐是化創新的動力。一方面,社會實踐不斷出現新情況,提出新問題,需要化不斷創新,以適應新情況,回答新問題。另一方面,社會實踐的發展,為化創新提供了豐富的資,準備了更加充足的條。
(3)社會實踐是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4)社會實踐是檢驗化創新成果的標準。
(5)推動社會實踐和人的全面發展是化創新的根本目的。
補:化創新的主體
人民群眾從就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也是化創造的主體。
2. 化創新的意義。
(1)化創新的作用,既表現為不斷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又表現為不斷促進民族化的繁榮。
(2)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化于社會實踐,又引導、制約著社會實踐的發展。推進社會實踐的發展,是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化創新的標準。
(3)化創新能夠促進民族化的繁榮。化創新是一個民族的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證。
3. 創新與繼承的關系。
(1)化創新的過程,既是一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改造傳統化的過程, 又是一個“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創造新化、發展先進化過程。
(2)著眼于化的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推陳出新、革故鼎新”這是化創新必然要經歷的過程。
(3)一方面,我們不能離開傳統,空談化創新。另一方面,體現時代精神,是化創新的重要追求;瘎撔拢憩F在為傳統化注入時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
【特別提示】
(1)化創新既要繼承傳統,又要體現時代精神,二者并不矛盾。
化創新必須對傳統化進行批判性繼承,否則就會推動化創新的根基;只有體現時代精神,才能使化創新成為現實,否則化就會停滯不前。
(2)化創新的根基和化創新的基礎是不是一回事?
二者不是一回事。化創新的根基是傳統化;化創新的基礎是社會實踐。對傳統化的繼承和創新必須建立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
【應用指導】
1.嘗試進行藝創作,體會調查研究與體驗生活對藝創作的重要意義。
2.結合教材中學過的優秀,分析它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認識社會實踐對化創新所起的作用。
3.結合北京奧運會徽、主題、宣傳口號等實例,分析化創新的意義。
4.結合我國與其它國家經濟、政治和化方面的交往活動,認識化交流與創新對于經濟、政治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
******************************************************
4. 創新與借鑒、融合的關系。
(1)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不同民族化之間的交流、借鑒與融合,既是人類明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化創新必然要經歷的過程。實現化創新,需要博采眾長。
(2)在化交流、借鑒融合過程中,必須以世界優秀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化的有益成果。
(3)在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優秀化成果時,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4)既要反對“守舊主義” 和“封閉主義”,又要克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錯誤傾向。
總結歸納:如何進行化創新?
(1)立足于社會實踐,是化創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2)著眼于化的繼承,繼承傳統,推陳出新。
(3)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面向世界,博采眾長。
(4)堅持正確方向,克服“守舊主義”、“封閉主義”、“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傾向。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53328.html
相關閱讀:2012屆高考政治專題復習導學案
2012屆高考政治熱點求索真理的歷程探究復習
2012屆高考政治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第二輪總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政治第二輪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復習教案
了解國情立足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