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點解讀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學科王
(1)矛盾的含義: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著既 、又 的兩個方面。矛盾是反映事物內部 關系的哲學范疇,簡言之,矛盾就是 。
注1:①“兩個方面”不是任意的兩個方面,而是構成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②“兩個方面”是具體的、多樣的,不局限于“好”與“不好”兩個方面。
注2:哲學上所講的矛盾和生活中所講的矛盾不同:第一種情形:生活中講的矛盾,如人與人的矛盾、階級矛盾,其實是矛盾雙方斗爭性的具體體現。第二種情形:人們語言表述上的矛盾(如成語故事“自相矛盾”中所寓),這是邏輯矛盾。邏輯矛盾是人們主觀思維上的前后不一致。
矛盾基本屬性的兩大方法論:
①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這種轉化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我們應當促進有利轉化,防止不利轉化。(如“謙受益,滿招損”。)
②矛盾雙方的對立性和同一性不可分割,我們應當在對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對立。(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蛑忻狸P系。)
2、矛盾的普遍性
表現:矛盾存在于 中(事事有矛盾);并且貫穿于每一事物 的始終(時時有矛盾)。
原理及方法論: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 矛盾, 矛盾,勇于 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 矛盾。②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著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要 地看問題(全面的觀點,或兩點論),反對形而上學的片面觀點(一點論)。
注:①矛盾既是普遍的,又是具體的、有條件的,不能說任何兩個事物都構成矛盾的雙方。②矛盾不僅是普遍的,也是客觀的,是事物固有的,人們不能任意地制造和消滅矛盾,但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矛盾,通過改變矛盾的條件來改變矛盾的狀態甚至解決矛盾。③兩點論的“兩點”不能僅僅理解為“優點”和“缺點”、“成就”與“不足”。二者是共性與個性的關系。④解決矛盾不是說消滅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具體矛盾解決了,新的矛盾又產生了。
聯系實際:①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是承認矛盾并勇于解決矛盾的體現。②科學發展觀中的“五個統籌” ??兼顧矛盾雙方③“和而不同”的外交戰略思想 ??兼顧對立和統一。
3、矛盾的特殊性
含義:矛盾的特殊性是指 的事物及其每一個 各有其 。
表現: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發展的不同過程和不同階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兩個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原理及方法論:矛盾具有特殊性,要 。
4、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含義:是指在矛盾 原理的指導下,具體分析矛盾的 ,并找出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
注:①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以承認矛盾的普遍性為前提的。②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既是認識事物的方法,又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2)地位: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 ,是馬克思主義的 。
注:①如何理解“活的靈魂”?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關鍵在于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不能生搬硬套,這樣才能保持其生命力。②注意區別: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
(3)哲學依據: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4)意義:①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我們 事物的基礎。(從認識世界的角度)②是我們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從改造世界的角度)
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因:哲學依據+地位+意義
(5)怎樣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補充)
①前提:要承認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觀性。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只有承認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觀性,才能進一步對矛盾作具體分析。
②關鍵:要注意研究事物的特點、本質以及事物存在的具體條件。只有研究這些特點,才能把不同的事物區分開來,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③重要條件:要在事物的運動中把握事物的矛盾。只有在運動中把握事物,才能做到主客觀的具體歷史的統一,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共性和個性、一般和個別的關系)
辯證關系: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普遍性 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 出來,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特殊性也 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沒有的。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條件下 。(由于事物范圍的極其廣大和發展的無限性)
原理及方法論: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①要求我們善于從特殊性中概括總結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經驗;(如試點;調查研究)②要求我們利用帶有普遍指導意義的經驗去指導具體的實踐。(如經驗推廣;貫徹落實國家政策)
注:①“寓于”、“包含”、“表現”的使用不要混淆。②不能說“沒有普遍性就沒有特殊性”。③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不能理解為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多數與少數的關系。④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體現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與個性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⑤所謂“具體的統一”,就是指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自身的實際相結合;所謂“歷史的統一”,就是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不同階段的實際相結合。
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辯證關系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區別含義是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于 地位、對事物發展起 的矛盾是處于 地位、對事物發展不起決定作用的矛盾
地位處于支配地位處于從屬地位
作用對事物發展起決定性作用對事物發展不起決定性作用
聯系(1)相互影響。主要矛盾由于在事物發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因而它的存在與發展規定或影響著其它矛盾的存在和發展;但次要矛盾雖然對事物的發展不起決定作用,反過來也會影響主要矛盾的發展和解決。
(2)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耙欢l件”主要指兩種情況:①主要矛盾解決了或者基本上解決了;②原來的主要矛盾雖然并沒有解決,但由于出現了新情況,特別是條件發生了變化,其它矛盾可能更為突出,也會發生主次矛盾的相互轉化。
原理及方法論:①主要矛盾是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的發展起決定作用。要求我們善于抓住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要統籌兼顧,恰當處理次要矛盾。
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辯證關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
區別含義在事物內部居于 地位、起 作用的矛盾 處于 地位,不起 作用的矛盾
地位處于支配地位處于被支配地位
作用起主導作用不起主導作用
聯系(1)相互依賴:事物的性質 是由 的 所決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對事物的性質也有一定的影響,是事物發展不可缺少的因素。
(2)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這種轉化是矛盾雙方力量此消彼長,不斷運動變化的結果。矛盾的主次方面變了,事物的性質也就改變了。
原理及方法論:①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決定的。要求我們看問題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②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依賴、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要求不忽視矛盾的次要方面。
注:①事物的性質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規定,但不能因此否定矛盾的次要方面對事物的性質的影響作用。②矛盾的同一性指出,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這個轉化過程,就是矛盾主次雙方此消彼長的過程。當這一轉化尚未改變矛盾雙方原有的主次地位,就是事物量變的過程,當這一轉化實現了矛盾雙方主次地位的變更,則發生事物的質變。③矛盾雙方的轉化還有另外兩種特殊情形:一是雙方“同歸于盡”,產生新的矛盾,如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二是雙方“走向融合”,產生新的矛盾,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城鄉矛盾的解決。
8、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
(1)哲學依據:主次矛盾的辨證關系、矛盾主次方面的辨證關系
(2)基本內容:
①堅持兩點論:在認識 的發展過程時,既要看到 ,又要看到 。在認識某一矛盾時,既要看到矛盾的 ,又要看到矛盾的 。
②堅持重點論:在認識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要著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矛盾時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③兩者的關系:兩點論是有 的兩點論,重點論是看到 中的重點。
注1:①脫離重點的兩點論是形而上學的均衡論。②脫離兩點的重點論是形而上學的一點論。
注2:一分為二的觀點、兩點論、兩分法,都是全面的觀點,本質上是一致的,不矛盾。
9、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分歧
唯物辯證法形而上學
分歧之1聯系的觀點孤立的觀點
分歧之2發展的觀點靜止的觀點
分歧之3全面的觀點片面的觀點
根本分歧是否承認矛盾,是否承認(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根本觀點承認矛盾,主張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否認矛盾,孤立地、靜止地、片面地看問題
二、結構體系
三、疑難解析
1、矛盾分析方法有哪些?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觀性原理要求我們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兩點論、兩分法看問題。
②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③主次矛盾及矛盾的主次方面辯證關系原理要求我們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2、全面理解“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
從唯物論角度:一切從實際出發,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從辯證法角度:聯系的觀點、發展的觀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觀點;
從認識論角度:認識的不斷發展。
3、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與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比較
比較 一切從實際出發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實事求是
區別含義就是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把客觀存在的實際事物作為根本出發點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導下,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決矛盾的方法就是從客觀實際出發,引出其固有的規律性,作為行動的向導,做到按規律辦事
哲學依據物質決定意識原理矛盾特殊性原理規律客觀性原理
哲學范疇唯物論辯證法唯物論
側重點側重于主觀與客觀的相符合,反對主觀主義側重于在認識和解決問題時,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征,反對“一刀切”側重于按客觀規律辦事,反對違背客觀規律
聯
系(1)都突出強調了想問題、辦事情必須堅持主觀與客觀的統一,根據不同的時間、地點和條件,去認識事物的不同性質。
(2)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前提和基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從實際出發的深入體現和必然結果。在現實生活中二者是融為一體的
4、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比較
主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
區別外延不同相對“許多矛盾”而言,一般只有一個“同一矛盾”而言,主次方面都只有一方。
內涵不同主、次矛盾指“矛盾體”,可稱為“一個”或“一種”,內部又含主、次方面。主、次方面指“矛盾側面”,只能叫“一方”或“方面”。
作用不同決定事物的發展進程。常用在辦事情、解決問題上,在事物發展過程中怎么找出問題關鍵決定事物性質。常用在“看問題” 上,用于評價利弊,優劣,功過等。
材料信息如果材料中的文字主要反映的是人們應該如何“辦事情”,即“怎么辦”等具體要求和做法的,這些都與主要矛盾有關,動作詞匯多為“抓”、“堅持”、“做到”等若材料中的文字僅反映人們對某事物或某人物的評價或看法,只是“看問題”而沒有論及“怎么辦”,則意味著矛盾的主次方面。用詞多為“分清、認識、評價”等
關鍵詞多用“重點、中心、關鍵、突出任務、核心問題、放在首要地位、重中之重、第一要務、首要任務”等詞匯多用“主流、主體、性質、實質、方向、本質、多數、總的看、利弊、優劣、大局”等詞匯
側重點主要矛盾側重強調重要,不求比重上的多,而求分量上的精矛盾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是多數與少數的關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57550.html
相關閱讀:2012屆高考政治熱點求索真理的歷程探究復習
2012屆高考政治第二輪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復習教案
了解國情立足國情
2012屆高考政治專題復習導學案
2012屆高考政治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第二輪總復習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