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點
我們的中華文化
(1)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2) 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3) 中華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貢獻 二、考情分析
31. 燦爛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的特點中華文化的包容性江蘇單科,20,2分廣東文基,11,2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廣東單科,18,2分天津文綜,11,4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福建文綜,32,4分
三、知識梳理
一、弘揚中華文化
(一)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1、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從歷史來)
(1)古代輝煌的歷程
古代中華文化發展的歷程大體可分為七個時期,即殷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秦、漢代、隋唐時期、宋元明時期、明清時期,每個時期的文化發展都有自己的特色,春秋戰國形成了古代中華文化思想的雛形,隋唐古代中華文化進入氣度恢弘的全盛時代,明清中華文化走向衰微。
(2)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重要見證:漢字與史書典籍
①文字
文字地位:作為文化的基本載體,記載了文化發展的歷史軌跡和豐富成果。
漢字的作用:漢字為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
②史書典籍,
地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
特點:規模之大,存留之鳳,為世界所僅有。
(3)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①中華文化在近代衰微的原因:
就自身來講,是中國封建統治的日漸沒落,阻礙了中華文化的發展;
就外部原因來說,則是由于西方近代工業文明對中華文化的巨大沖擊。
②再創中華文化的新輝煌: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能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我們要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中華文明的發展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既保持民族性,又體現時代性。
2、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從內容看)
中華文化的內容極為豐富,既包括教育、歷史、哲學、道德方面的內容,也包括文學藝術、科學技術方面的內容。
(1)獨特性
A、文學藝術
文學藝術,不僅僅是指文學,好包括音樂、舞蹈、繪畫、雕塑、戲曲等多種形式。
作用:對于反映人們的精神生活、展示人們的精神世界有獨特的作用
特點:輝煌而悠久的歷史、豐富而絢麗的內涵、鮮明而獨特的風格
地位:在世界文學藝術寶庫中占有重要位置。
B、科學技術
地位:
特點:古代科技注重實際運用,具有實用性和整體性的特點
是中國人民勤勞、智慧和艱苦奮斗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生命力、創造力的生動體現。
(2)區域性
①中華文化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征的原因: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自然條件千差萬別,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不同。受歷史、地理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區的文化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征。
②不同區域文化之間的關系:長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鑒、相互吸收,既漸趨融合,又保持著各自的特色。
③吳越文化是典型的水鄉文化,受自然條件影響較大,滇黔文化具有邊陲山寨文化特征,受自然條件和多民族社會歷史條件影響較大。
(3)民族性
①中華各民族文化與中華文化的關系:
a中華文化呈現多種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
b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創造了中華文化。
c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②民族文化的地位:它們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③意義: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3、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中華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
(1)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包括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兩層含義。
所謂“求同存異”,就是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諧相處;
所謂“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
(2)中華文化的包容性的意義: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系中交流,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對外域文化的理解。
(二)中華文化的作用:
中華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勵中國人民幾千年來克服艱難險阻、戰勝內憂外患、創造豐富生活的強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勵每一個中華兒女共同創造祖國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四、要點透析
1、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源遠流長與博大精深的關系 (1)區別 ①側重點不同:源遠流長側重于從動態上即從中華文化發展的軌跡上說明中華文化的特征,表現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從未中斷過。博大精深側重于從靜態上,從中華文化的內涵上說明中華文化的特征,表明中華文化獨樹一幟、獨領風騷。 ②二者表現不同: 源遠流長表現為古代中華文化輝煌的歷程。漢字和史學典籍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博大精深表現為:中華文學藝術、科學技術在世界上獨樹一幟;區域文化、民族文化異彩紛呈。 (2)聯系 ①都是中華文化區別于其他文化的特征。 ②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的原因。 五、真題再現
1. (2009天津文綜卷)某校開展了以“紀念新中國成立60周年”為主題的讀書活動。開展這項活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強其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有利于引導學生把握人生道理、實踐人生追求。這是因為
①文化能促進社會的全面發展 ②文化對人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③有文化知識才會有崇高的道德 ④文化作為精神力量能轉化為物質力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2009天津文綜卷)《格薩爾王傳》是藏族人民群眾創作的一部偉大的英雄史詩。近千年來,它主要由民間藝人口耳相傳。隨著許多民間說唱藝人步入高齡,這部英雄史詩瀕臨失傳。為使這一優秀文化遺產得以傳承,黨和政府專門組織人力,撥出?,搶救整理并出版了《格薩爾王傳》。上述材料說明
①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②中華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點
③中華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認同 ④中華各民族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
A. 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①④
3.(2009江蘇卷)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將中華文化與奧林匹克精神完美結合,向世界奉獻了一部奧運史上最華美的樂章。這充分說明
①文化創新需要博采眾長 ②中華文化具有包容性
③外來文化是中華文化創新的基礎 ④中華文化正在成為世界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 (2009福建文綜)在《海峽西岸建設》特種郵票中,有倆枚以“閩臺緣博物館”和“湄洲媽祖”為題材,展現了“閩臺關系”地緣近、血緣奈、文緣深、商緣廣和法緣久的特點!拔寰墶憋@示了閩、臺文化之間
①同根同源,一脈相承 ②相互交融,相互借鑒
③獨樹一幟,獨領風騷 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2009年廣東文基)“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边@句話可以用來表達文化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58401.html
相關閱讀:2012屆高考政治熱點求索真理的歷程探究復習
2012屆高考政治第二輪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政治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第二輪總復習教案
了解國情立足國情
2012屆高考政治專題復習導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