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2屆高考政治第四、五課復習導學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2012屆高考政治第四、五課復習導學案
一、考點掃描
2.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  
(1)哲學的物質概念  
自然界的物質性  
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2)哲學的運動概念  
運動和物質的關系  
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  
(3)物質運動的規律  
規律的概念  
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  
(4)物質決定意識  
意識的起源  
意識的生理基礎  
意識的內容與形式  
(5)意識的能動作用  
意識能動性的特點  
意識能動性的表現  
(6)客觀規律與意識的能動作用  
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  
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二、考情分析
意識的能動作用浙江文綜,34,4分
福建文綜,36,4分
山東文綜,25,4分
寧夏/遼寧文綜,20,4分
海南單科,20,2分
廣東單科,39,11分
江蘇單科,28,2分
一切從實際出發江蘇單科,9,2分
意識的能動作用山東文綜,28(4),8分
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江蘇單科,31,2分
廣東單科,24,2分
安徽文綜,37(2),8分
物質決定意識廣東文基,14,2分
廣東單科,15,2分

三、知識梳理(一)
1、理解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質性(原理、方法論)
(1)自然界是物質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規律形成和發展的,都是統一的物質世界的組成部分。反對“神創論”。
重要原理:承認自然界的客觀性是正確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前提。
(2)人類社會具有客觀物質性
①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人類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由古猿進化而來的;在從猿到人的演化過程中,勞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②人類社會本質上是一個客觀的物質體系。
人類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環境、人口因素、生產方式等均是客觀的。
(3)意識的產生、內容和本質是客觀的(下一課的內容)
人的意識一開始就是社會的產物,它是在勞動中伴隨著人和人類社會一起產生的。
(4)理解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概念:
①含義: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
②客觀實在性是從萬事萬物中抽象出來的共性,是物質的唯一特性。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物質除了運動這一屬性以外,還有可知性、永恒性、無限性等許多屬性。這些屬性都是與物質不可分的。運動是物質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屬性。
物質具有“可知性”:物質雖然不依賴于人的意識,但人們能夠認識它。
正確理解物質概念要注意把握以下幾點:
①要明確物質與物質具體形態的關系。兩者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哲學上的物質所概括的是物質具體形態的共同的唯一特性。物質的具體形態除了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觀實在性外,還有自己的個別特性。不能用物質去代替物質的具體形態,否則看不到物質世界的多樣性。不能用物質的具體形態去代替物質,否則看不到世界的物質性。同時,還應看到物質是從物質的具體形態中概括抽象出來的,物質的具體形態是物質的具體表現,物質存在于物質的具體形態中,它們是共性和個性、一般和特殊的關系。②區分物質的“唯一特性”與物質的“根本屬性”。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而物質的根本屬性是運動。③不能把客觀實在等同于客觀存在。客觀實在是對世界萬事萬物和現象共同特征的抽象概括,相對于意識來說,它是第一性的東西,不包括精神、意識現象。客觀存在是相對于主觀而言的,它既可以指具體的物質形態,也可以指具體的思想。對任何人來說,客觀存在的東西除了物質現象之外,還有精神、意識現象。兩者的聯系:客觀實在是一種客觀存在?陀^存在不僅包括具有客觀實在性的物質現象,還包括不具有客觀實在性的精神、意識現象。
(5)世界是真正統一性在于物質性
原理:①自然界是物質的;②人類社會的產生、存在、發展及其構成要素,也具有客觀的物質性;③人的意識也是在物質的基礎上產生的,沒有物質就沒有意識。因而,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質性。
方法論:它要求人們在實際工作中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人類社會的基本構成要素是地理環境、人口因素和生產方式,這三者都是客觀的物質要素,集中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2、理解哲學的運動概念、物質與運動的關系
(1)哲學的運動概念:哲學上所講的運動,是指宇宙間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和過程。
(2)物質和運動的關系:①物質離不開運動。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②運動離不開物質。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著,脫離物質的運動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割的。③離開運動談物質是唯心主義觀點,離開運動談物質是形而上學觀點。
3、理解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
①靜止的含義:一是說事物在它發展的一定階段和一定時期,其根本性質沒有發生變化;二是說物體相對于某一參照系來說沒有發生某種運動,或者說物體在一定條件和范圍內沒有進行某種特殊運動。
②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的和永恒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在運動變化中,沒有不運動的物質;靜止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和暫時的,靜止是運動的一種特殊形態。
③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
④只承認靜止而否認運動是形而上學的不變論,只承認絕對運動而否認相對靜止則導致相對主義和詭辯論。
5、理解規律的含義、規律的客觀性與普遍性
(1)規律的含義: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
(2)規律客觀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論:
原理:①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
②規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在其運動變化和發展過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規律。沒有規律的物質運動是不存在的,沒有規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議的。
方法論:①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要求我們,必須遵循規律,按照客觀規律辦事。②在客觀規律面前,人并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于人類。(發揮主觀能動性)
(3)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系原理
關系原理: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和基礎;按客觀規律辦事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
②方法論:必須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既要尊重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即實事求是;又要注重發揮主觀能動性,為人類造福。
③反對錯誤傾向:片面地強調發揮主觀能動性,無視客觀規律和客觀條件的制約,屬于唯心主義;只強調尊重客觀規律和客觀條件,否認人的主觀能動性,是機械唯物主義。
(5)要注意規律問題上的幾個誤區
①規律與現象的關系: 首先,現象和本質是相互區別、相互對立的。這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現象是個別、層面和表面的東西,是事物的本質的具體表現;本質則是同類現象的共性,是事物內部深藏著的東西。同類現象具有共同的深刻的本質,而作為共同本質的外部表現的現象都是千差萬別、多姿多態的。因此,現象比本質豐富、生動,本質比現象普遍、深刻。
第二,現象是多變的,易逝的,具有較大的流動性;本質則是相對平靜,相對穩定的。
第三,從人的認識來看,現象可以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本質則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只有靠理性思維才能把握。
其次,現象和本質又是相互聯系、辯證統一的。一方面,本質決定著現象,并通過一定的現象表現出來;另一方面,現象又總是一定本質的表現,不可能有不表現為現象的本質,也不可能有無本質的現象。
②規律與規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區別:二者的性質不同。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人們不能創造、消滅或者改造它。而規則是主觀的,它以人們的主觀需要為轉移,人們可以制定、廢除或修改它。
聯系:一個正確的規則總是根據客觀規律制定的,是對客觀規律的反映。定律也不是規律,定律是人們對客觀規律的反映,屬于意識范疇,是主觀的。
③規律無好壞之分。規律是客觀的,其存在和發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因而規律無好壞之分。規律可以給人帶來積極的作用,也可以帶來消極的作用,但人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規律存在和發生作用的條件,從而創造有利于規律發揮積極作用的條件,限制規律發生消極作用的條件,使規律發揮積極作用,造福于人類。
④規律都是永恒存在,萬古不變的。一切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發展的,任何事物都有其產生、發展、滅亡的過程,永恒不變的事物是沒有的。因此,任何事物運動過程中的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都是隨著事物存在的時間、地點、條件的變化而變化,即具體規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是有條件的。所以,認為規律都是永恒的,萬古不變的觀點是錯誤的。
【真題再現】
1、(09江蘇26)“少年安能長少年,海波尚變為桑田!碧拼娙死钯R的這一詩句體現了
A.運動是永恒的、絕對的和有條件的 B.運動是物質的唯一特性
C.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 D.運動是靜止的特殊狀態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物質和運動的關系,考查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運動是永恒的、絕對的、無條件的,故A項錯誤;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唯一屬性,故B項錯誤;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故C項正確;靜止是運動的特殊狀態,故D項錯誤.
2、(09山東22)和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價值取向。下列體現人與自然和諧思想的語句是( )
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
②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莊子》)
③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
④德不優者不能懷遠,才不大者不能博見。(《論衡》)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考查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3、(09浙江31)宋代是我國手工業與商業蓬勃發展的時期,歷史學家研究發現,宋代民間崇拜的神靈被認為除了具備驅災治病、保境安民等傳統農業社會型的神靈外,還開始擁有諸如預告物價、保護商賈等神靈。下列觀點與這一歷史現象所蘊含的哲學原理相同的是( )
①倉廩實而知禮儀,衣食足而知榮辱
②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
③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的社會
④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題干的主旨意思是在宋代時期:正是由于我國手工業和商業蓬勃發展,才開始擁有諸如預告物價、保護商賈等神靈。體現的哲學道理就是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① 倉廩實而知禮儀,衣食足而知榮辱
② 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④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這三項都說明了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而③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的社會體現的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關系。與題意不符。
4、(09海南20)2009年事達爾文誕辰200周年,他發表于1859年的《物種起源》至今深刻影響著人們對生命起源和進化歷程的認識,盡管人們對其進化假說一直存在爭議,但他的基本觀點還是閃爍著真理的光彩,不斷被科學的發展所證實,例如( )
①生物是自然長期發展的產物,不是神的意志的產物
②生物進化的自然選擇說揭示了生物進化的根本內因
③人類的起源是生物進化的結果,否定了上帝造人說
④勞動在從古猿到人的轉化過程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自然界的客觀物質性,考查調動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于人與自然界關系的認識和處理,應該堅持唯物辯證的觀點,既要看到人和人的意識的重要性,更要承認自然界的客觀物質性,尊重自然,并與之和諧相處。
5、(北京文綜卷)“世界給我16天,我給世界5000年”??2008年奧運會的熊熊圣火在北京燃燒16天,北京向世界展現中華民族5000年的燦爛文化,為歷史悠久的奧林匹克精神增添豐富多彩的中華文化內涵。
運用辯證唯物論,說明如何通過北京奧運會充分展現中華文化。
精析:本題是一道材料式問答題。解答此題首先要讀懂材料,其次要特別注意題目對哲學范圍的限定。2008年奧運會是在中國的首都北京舉行,當然要體現中國的國情和特色,要充分展現中華文化,在哲學上就是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同時,要把2008年北京奧運會辦成功,要在短短的16天比賽中充分展現中華5000年的燦爛文化,要求我們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調動一切積極因素。
答案:①物質決定意識,一切從實際出發。要立足國情,了解奧運、了解文化、了解歷史。
②意識具有能動作用。意識能夠正確反映客觀事物,意識能夠反作用于客觀事物。要發揮主觀能動性,一方面,在展現內容上,對傳統文化要進行選擇,挖掘傳統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在展現方式上,大膽創意,精心策劃,形成科學合理的展示方案,并以此為指導,周密組織,科學實施。

37、(28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歷史表明,經濟危機形成的倒逼機制,往往會對經濟結構產生“洗牌效應”,為一些產
業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安徽文化底蘊深厚,文化資源豐富。近年來,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實施了“建設文化強省”的發展戰略,將文化產業作為實現崛起的支柱產業之一,著力培育軟實力。2008年以來,全球性金融危機“寒風勁吹”,安徽文化產業卻憑借“厚積薄發”的底氣,搶抓機遇,逆勢而上,成為江淮大地加速崛起的新引擎。
(2)從生活與哲學角度說明安徽省的做法是如何發揮主觀能動性的。(8分)
(2)能動地認識世界。制定“文化強省戰略”體現了意識活動的目的性、計劃性;辯證地看待金融危機的影響,變挑戰為機遇,化危為機。能動地改造世界。實施文化強省戰略,提升軟實力,實現快速崛起。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立足于文化底蘊深厚、文化資源豐富的省情,遵循文化發展的規律,做到主觀符合客觀。

知識梳理(二)
1、正確把握意識的含義
①意識的起源 :從意識的起源看,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②意識的生理基礎 :從意識的生理基礎看,意識是高度發達的物質器官??人腦的機能。
③意識的內容與形式:從意識的內容看,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反映)。因此,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形式是主觀的。(從意識的本質看,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
④物質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識而存在的,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這一原理要求我們在想問題、辦事情的時候,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實現主觀與客觀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要反對唯心主義從主觀出發的錯誤觀點。
重要提示:①意識是人腦的機能,人以外的任何動物以及智能機器人地不能說有意識。②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不管是正確的意識還是錯誤的意識其內容都是客觀的,都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二者的區別不在于是否對客觀事物做出了反映,而在于對客觀事物做出了不同性質的反映。
2、意識的能動作用
(1)意識能動性的特點:
①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②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
(2)意識能動性的表現:
①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意識對物質具有反映。人的意識不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夠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之物,而沒有不可以認識之物。
②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正確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意識,能夠指導人們有效地開展實踐活動,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歪曲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意識,則會把人的活動引向歧途,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
③意識對于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奮進;萎靡的精神,則會使人悲觀、消沉,喪失斗志。
重要提示:①意識的能動作用 是人類特有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動。意識的能動作用再大,也要受客觀規律和客觀條件的制約。②物質的決定作用與意識的能動作用是兩種不同性質的作用,不能等量齊觀。物質的決定作用是前提、基礎,是第一位的,而意識的能動作用受物質決定作用的制約,是第二位的。③我們在表述意識的能動作用時要注意:只有正確的意識才能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而不可籠統地表述成“意識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
3、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
是什么?做事情要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進行調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不是臆造的規律性,以此作為我們行動的依據。
為什么?①哲學依據:世界是物質的世界,物質決定意識,物質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具有客觀性、普遍性。②是我們做好好各種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無產階級政黨制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前提和依據。
怎么辦?①要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②要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要把高度的革命熱情同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③反對夸大意識能動能動的唯意志主義,又要反對片面強調客觀條件,安于現狀、因循守舊、無所作為的思想。

【真題再現】
1、(09江蘇28).“其實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紙,落筆倏作變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编嵃鍢虻倪@句話蘊含的道理是
A.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B.意識活動具有客觀實在性
C.意識活動具有生動形象性D.意識活動具有主觀隨意性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意識的能動作用,考查學生識記和理解的能力。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計劃性、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BCD三項均不是意識活動的特點,據此可排除BCD三項。
2、(09海南19)20世紀科學技術的發展,使19世紀法國作家埃勒?凡爾納在其小說中描述很多的科學幻想成為現實,如電視機、直升飛機、潛水艇和人類登月等,很多發明家承認他們從凡爾納的科學幻想中受到啟發,甚至有人說:“現代科學只不過是將凡爾納的語言付諸實踐的過程而已”,作為人類意識花朵的科學幻想的付諸實現,表明
①意識不僅反映世界,而且能夠通過實踐改造世界
②意識怎樣幻想世界,世界就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③意識因其創造性,而具有直接現實性
④意識因其能動性,而可以成為實踐的先導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理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與分析問題的能力,屬于中等難度題。題干強調了意識的能動作用,①④的說法正確;②的說法是一種主觀唯心主義的表現;意識的能動作用必須通過實踐轉化為物質力量,故③的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項。
3、(09浙江卷31)宋代是我國手工業與商業蓬勃發展的時期,歷史學家研究發現,宋代民間崇拜的神靈被認為除了具備驅災治病、報境安民等傳統農業社會型的神靈外,還開始擁有諸如預告物價、保護商賈等神靈。下列觀點與這一歷史現象所蘊含的哲學原理相同的是
① 倉廩實而知禮儀,衣食
② 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
③ 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的社會
④ 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 C
【解析】題干的主旨意思是在宋代時期:正是由于我國手工業和商業蓬勃發展,才開始擁有諸如預告物價、保護商賈等神靈。體現的哲學道理就是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① 倉廩實而知禮儀,衣食足而知榮辱
② 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④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這三項都說明了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而③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的社會體現的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關系。與題意不符。
4、(09浙江卷30)以下說法與漫畫《落潮》(作者劉慶濤)的哲學寓意相符的是

A 恐懼歸根到底源自內心的怯懦 B 自信就能超越環境的限制
C 無知則無畏,真正有知則有畏 D 人往往自己把自己打倒
【答案】D【考點】意識的能動作用
【解析】漫畫<落潮>的寓意是:此人在漲潮的時候既然能蹦過去,從理論上講在落潮的時候也就能蹦回去!但是由于他失去了自信,最終還是自己打敗了自己,說明錯誤的意識會使人誤入歧途。
5、(09全國Ⅰ31)1978年安徽小崗村18家農戶決定分田到戶,揭開了中國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序幕。在經濟體制改革的進程中,小崗村不斷探索致富之路。2006年1月,該村決定重新走上合作經濟的道路,規劃了“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紅色旅游、著力辦好工業園”的發展戰略,邁進跨越式發展的新階段。小崗村農戶做出分田到戶和重新走上合作經濟道路的兩次重大決策都促進了當代經濟發展。這說明正確的決策
①有利于創造條件促進社會發展 ②符合客觀條件發展變化的要求
③取決于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揮 ④創造了新的經濟發展模式與規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正確的決策”是意識,本題考查的正確意識能動性理解,③中觀點明顯違背了唯物主義物質決定意識的基本觀點,是錯誤的,④中觀點沒有認清規律的客觀性,規律是客觀的,只能認識和利用規律,而不能創造規律。
39、(11分)休謨說:“除了對知覺而外,我們對任何事物都沒有一個完善的觀念”,他認為“物質實體的存在與否是人們的經驗不能解決”。
辨析:客觀事物在人的意識之外,是人無法認識的。
(1)休謨的觀點是不可知論的觀點。
(2)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物質是獨立于人的意識之外,并能夠為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
(3)意識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人們在反映客觀世界時,總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動機。意識還具有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是主動的、有選擇的。意識活動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是人能夠認識世界的重要條件。
(4)通過人的感官,能夠認識客觀世界變化多端的現象,通過“思維的眼睛”,能夠揭示深藏于事物內部的本質和規律。世上只有尚未認識的事物,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59908.html

相關閱讀:2012屆高考政治第二輪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政治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第二輪總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政治專題復習導學案
2012屆高考政治熱點求索真理的歷程探究復習
了解國情立足國情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