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倫理要求
思維互動啟迪
考點歸納
考點一、經濟和道德的辯證關系
經濟和道德的辯證關系,概括起來就是:經濟決定道德,道德對經濟具有反作用。
1.經濟對道德有決定作用
(1)道德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歸根到底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是一定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
(2)道德的發展和進步,往往取決于經濟的發展和進步。
2.在強調經濟的決定作用時,不能忽視道德的相對獨立性。同時,還要看到道德對經濟的反作用
(1)道德是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
(2)良好的道德環境有助于經濟效益的提高。
(3)道德對經濟發展的方向具有引導作用。
考點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道德建設的關系
(1)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我們能夠從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道德規范和倫理原則。
(2)在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人們的道德觀念發生了深刻變化。因此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體系,是思想道德建設的迫切要求。
考點三、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體系
(1)樹立社會主義義利觀,把國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又充分尊重公民個人合法利益。
(2)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既要充分發揮市場經濟機制的積極作用,不斷增強自立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民主法制意識和開拓創新精神,又要注意克服市場機制的消極影響,正確把握物質利益原則,反對只講金錢不講道德的錯誤傾向。
(3)只有在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實踐基礎上,才能逐步確立與之相適應的道德體系。
考點四、堅持誠信的重大意義
1.誠信對個人乃至國家和社會都具有重大意義
(1)誠信既是個人的美德,也是社會生活和經濟交往中應該遵循的倫理原則。
(2)誠信作為經濟活動中的道德要素,具有保證市場經濟有序運行的重要價值和意義。
(3)從經濟發展的角度看,誠信的最大回報,就是市場經濟的健康運行。
2.誠信對企業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誠信對于參與經濟活動的主體來說,是其立業之基,成功之本。
(1)與人合作,誠信是首要原則。
(2)創業經營,誠信是企業之魂。
(3)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日益發展的今天,要取得事業的成功,必須做到誠實守信。
考點五、構建社會誠信機制
1.構建社會誠信機制的原因
(1)以誠實守信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重點,是人民群眾的呼聲,也是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客觀要求。對于建立良好的社會信用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誠信是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倫理要求,也是我國傳統倫理文化中的精華。弘揚中華民族崇尚誠信的美德,對于構建誠信友愛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突出的現實意義。
(3)誠信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的重要內容,形成以道德為支撐、產權為基礎、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是建設現代市場體系的必要條件,也是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治本之策。
2.構建社會誠信機制的措施
構建以道德為支撐的社會信用制度,是一項復雜艱巨的系統工程。
(1)構建社會誠信機制,首先要增強全社會的信用意識,政府、單位和個人都要將誠實守信作為基本行為準則。
(2)構建社會誠信機制,還要加快建設企業和個人信用服務體系,建立信用監督制度和失信懲戒制度,逐步開放信用服務市場。
(3)構建社會誠信機制,還需弘揚中華民族崇尚誠信的美德。
考點六、競爭與市場經濟的關系
1.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必然,是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是市場經濟有效運行的必要條件和根本保證,是商品交換得以進行的條件。
2.市場機制正是通過競爭,迫使企業降低成本、提高質量、改善管理、積極創新。充分的市場競爭可以保證價格信號的靈敏性,從而實現提高效率、優化資源配置的結果。
3.對國家而言,市場競爭能夠促進與改善國民經濟的結構,推動經濟的發展。
4.對企業而言,它會促使企業保持危機意識,不斷改進產品和進行技術革新、節省原料與資金、降低成本,練好企業的內功,提高開拓能力,增強競爭實力,以便使自己盡可能保持優勢地位。競爭使市場經濟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考點七、倡導競爭倫理的原因
1.倡導競爭倫理,是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序化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
2.確立競爭倫理,對于規范市場主體行為、防止不正當競爭行為、維護市場公平競爭和社會經濟秩序、保護經營者和消費者合法權益等,具有重要意義。
3.正當競爭、合法競爭,是市場經濟向經濟主體提出的倫理要求,遵循這一要求,每個經濟主體將會有更多的發展機會。
考點八、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1.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涵
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2.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原因
(1)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內在要求,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是鞏固黨執政的社會基礎的必然要求,是實現黨執政的歷史任務的必然要求。
(2)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適應了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的客觀要求,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3.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措施
(1)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根本的途徑是努力發展經濟。
(2)面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趨勢和新特點,要特別強調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與正義的原則。
(3)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要堅持注重效率與維護公平相結合的原則。
考點九、正確理解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1.社會公平的內涵
(1)社會公平就是社會的政治利益、經濟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體社會成員之間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它包括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分配公平等。從經濟倫理的意義上說,公平主要表現在平等地使用公共資源,平等地獲得參與競爭的機會,同樣地遵守各項規則,共同享受經濟發展成果等方面。
(2)社會公平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衡量社會全面進步的重要尺度,是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之一,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深厚基礎。
2.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1)公平與效率二者是有機統一的。
(2)提高效率,做大物質財富的“蛋糕”,將有助于在更高層次上維護公平。社會效率的提高意味著經濟的發展和進步,從而為公平的實現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和良好的社會條件。
(3)維護公平,使物質財富的分配更加公正、合理,也有助于提高效率,公平對效率具有促進作用。
(4)效率與公平的統一是一個動態平衡的過程。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
3.要正確處理二者關系
(1)要注重將效率與公平的統一作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要目標,在全社會形成注重效率、維護公平的價值觀念。把效率與公平結合起來,使每個公民既有平等參與機會又能充分發揮自身潛力,促進經濟發展,保持社會穩定。
(2)決不能以效率犧牲公平,也不能以公平犧牲效率,當前應該更加注重社會公平。
時政熱點鏈接
打響“特殊戰役”,關注食品安全
材料一:針對當前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問題,中國政府決定,從2009年5月23日起,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為期4個月的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這一行動被政府高層人士形容為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維護中國產品信譽和國家形象的“特殊戰役”。此次專項整治有3大重點、8項任務、20個量化指標。其中,農產品、加工食品、流通領域食品、餐飲消費、藥品、豬肉、進出口產品和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產品等8個方面被列為整治的重點;各種農副產品生產基地、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及小作坊、餐飲企業以及藥品生產經營企業是整治的重點單位;農村、城鄉結合部,食品生產比較集中的區域是整治的重點區域。
材料二: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加強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我們一定要讓人民群眾吃得放心、用得安心,讓出口產品享有良好信譽。
分析點撥:
(1)誠信既是個人美德,也是社會生活和經濟交往中應遵循的倫理原則,部分產品的質量和安全不合格,說明部分企業違背了這一原則。
(2)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必然,部分企業并沒有采取正當、合法、公平的做法,而是以次充好,弄虛作假,產品質量和安全達不到國家的規定。為此,國家采取措施,以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維護中國產品信譽和國際形象。
(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解決市場經濟的弱點和所帶來的問題,一方面要構建社會誠信機制,倡導正當競爭的倫理原則,政府也要加強宏觀調控,做好相應的管理和服務,整頓市場秩序,堅持經濟發展的正確方向。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63414.html
相關閱讀:2012屆高考政治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第二輪總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政治熱點求索真理的歷程探究復習
2012屆高考政治第二輪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政治專題復習導學案
了解國情立足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