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2屆高考政治第五課把握思維的奧妙考點專項復習教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2012屆高考政治第五課把握思維的奧妙考點專項復習教案
第五課把握思維的奧妙

1.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意識不僅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更重要的還是社會的產物。
2.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人腦是高度發達的物質系統,是意識活動的物質器官,意識就是在第一和第二信號系統基礎上產生的反映。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注意:是人腦,而不是“大腦”或“頭腦”。
3.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
意識的形成,不僅離不開人腦,還必須有被反映的客觀存在。不管是正確的意識還是錯誤的意識,都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觀存在通過生活和實踐的環節進入人腦、并在人腦中加工改造的結果。因此,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像。
注意:(1)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形式是主觀的。
( 2)無論正確的意識還是錯誤的意識,都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都對客觀存在具有反作用,只不過二者性質不同而已。
(3)意識的本質: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4)由于時間、地點、條件等主客觀的因素,人們的意識會存在差異。
(5)意識來源于客觀存在,而不是人腦,人腦僅是意識產生的生理基礎,是“工廠”。
4.物質決定意識原理。
物質決定意識原理:從意識的起源看,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從意識的生理基礎看,它是高度發達的物質系統??人腦的機能;從意識的內容看,它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像。因此物質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識而存在的,物質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物質決定意識。
方法論: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5. 意識的能動作用
(1)意識能動性的特點:
①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人們在反映客觀世界的時候,總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動機,在實施行動之前要預先制定藍圖、目標、行動方式和行動步驟等。
②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是主動的、有選擇的,并不是客觀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只有當人們的實踐活動需要時,人們才會去主動地反映它。
③意識活動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是人能夠認識世界的重要條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之物,而沒有不可認識之物。
(2)意識能動作用的原理:①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人的意識不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夠把握事物的本 質和規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之物,而沒有不可認識之物。②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正確的意識可以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則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意識對于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 上,使人奮進;萎靡的精神,則會使人悲觀、消沉,喪失斗志。
方法論:要求我們重視意識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
【注意】
(1)意識無論是能動地認識世界還是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都不是直接作用于客觀事物的,必須通過實踐來實現。
(2)無論正確的意識還是錯誤的意識對客觀存在都有反作用。意識能動性的發揮有雙重性(二重性):從認識世界來看,意識既可能正確的反映客觀存在,也可能錯誤的反映客觀存在。從改造世界來看,正確的意識對改造世界起積極的促進作用,錯誤的意識對改造世界起消極的阻礙作用。
意識的反作用意識的能動作用主觀能動性
區別內涵在實踐活動中意識總是指揮人們使用一種物質的東西作用于另一種物質的東西引起物質具體形態的變化人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過程中,具有的積極主觀自覺的反映又叫自覺能動性,是人類特有的能力和活動
表現正確的意識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能動的反映和能動的反作用“想”、“做”、“精神狀態”
范圍意識的反作用<意識的能動作用<主觀能動性
聯系意識的反作用包含于意識的能動作用,是能動作用的第二方面。意識的能動作用、意識的反作用包含于主觀能動性,是主觀能動性的表現。
6.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是什么
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經過調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規律性,以此作為我們行動的依據。
【提示】
強調一切從實際出發,就是反對從主觀出發,從主觀出發有三種表現:從理論出發(教條主義、本本主義);從經驗出發(經驗主義);從個人主觀好惡出發。
實事求是:實事??客觀事物;求??認識;是??規律。實事求是一方面強調了從實際出發,尊重規律的客觀性,另一方面強調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發現和認識規律。
為什么
(1)哲學依據(世界觀決定方法論)
第一,世界的本原是物質,意識是物質的反映,物質決定意識,這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
第二,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客觀的,又是可以認識和利用的,這要求我們實事求是。
(2)現實意義
第一、是做好各種事情的基本要求;
第二、是無產階級政黨制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前提和依據;
第三、是人們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點。
怎么辦
(1)要求我們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2)要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
(3)把高度的革命熱情同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
(4)必須反對兩種錯誤傾向:一是夸大意識能動作用的唯意志主義,二是片面強調客觀條件,安于現狀、因循守舊、無所作為的思想。
注意:
(1)從理論(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出發的觀點都是錯誤的,是唯心主義。
(2)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不能從個別的、靜止的實際出發,必須全面地把握變化著的客觀實際。
(3)一切從實際出發與一切從人民群眾的利益出發是不矛盾的。前者是講工作的客觀依據,后者是進工作的最終目的。二者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而已。
(4)“物質與意識的關系問題”和“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問題”不是一回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68772.html

相關閱讀:2012屆高考政治熱點求索真理的歷程探究復習
2012屆高考政治專題復習導學案
2012屆高考政治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第二輪總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政治第二輪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復習教案
了解國情立足國情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