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1984年6月,鄧小平說:“中國有香港、臺灣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出路何在呢?是社會主義吞掉臺灣,還是臺灣宣揚的‘三民主義’吞掉大陸?誰也不好吞掉誰。如果不能和平解決,只有用武力解決,這對各方都是不利的。……怎么解決這個問題,我看只有實行‘一個國家,兩種制度’。”對鄧小平這段話的理解正確的是
A.“一國兩制”是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最佳途徑
B.不放棄使用武力解決臺灣問題
C.傾向于社會主義吞掉臺灣
D.傾向于使用武力解決臺灣問題
2.中國政府于80年代提出“一國兩制”構想,其總體目標是為了
A.解決香港問題 B.解決澳門回歸問題
C.用和平方式解決臺灣問題 D.實現祖國統一大業
3.“一國兩制”構想中的“兩制”指的是
A.兩種管理制度 B.兩種社會制度
C.兩種經濟制度 D.兩種法律制度
4.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提出了“一國兩制”的構想,它適合于解決①少數民族問題②和平解決某些國際爭端③臺灣問題④香港、澳門問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
5.在收復香港的過程中,英國支持港英當局大肆宣揚“主權與治權應分開”,對此的評論是①此舉違反了國際法②此舉符合香港人民的意愿③此舉是企圖維持英國在香港的殖民統治發④此舉也符合中國的 “一國兩制”的主張
A.③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香港、澳門與深圳等特區的的最大區別在于
A.經濟政策不同 B.社會制度不同
C.外交政策不同 D.主權歸屬不同
7.在香港回歸10周年的日子里,《香港商報》發表了題為《十載不凡路,香江書華章》的社評。其中有這樣的評論“如果說十年前無論是國際社會,還是在香港本地,都有不少人對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心存懷疑,今天,所有的疑慮都已經煙消云散了……”,請給該評論加一個適合的標題
A.“一國兩制”的實踐日益豐富
B.“一國兩制”──香港繁榮穩定的制度
C.“一國兩制”能夠解決臺灣問題
D.“一國兩制”──走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8.下圖是為慶祝香港回歸十周年而設計的宣傳畫,宣傳畫突出了鄧小平的形象,你認為作者的設計意圖是
A.突出鄧小平為香港回歸做出的巨大貢獻
B.對鄧小平未能親眼目睹香港的回歸表示遺憾
C.回憶香港回歸的艱難歷程
D.慶祝香港的回歸,祝愿香港繁榮昌盛
12.鄧小平說:“要實現統一,就要有一個適當的方式,所以我們建議舉行兩黨會談,實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與地方談判。雙方達成協議后,可以正式宣布!睂@段話的理解正面的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統一后臺灣與中央地位平等
B.這次談判將會是國共兩黨的平等會談
C.統一后國共兩黨要繼續合作
D.臺灣不以地方性代表的身份會談
13.臺灣問題與香港、澳門問題的本質不同在于
A.屬于歷史遺留問題 B.屬于政黨政治問題
C.屬于外交問題 D.屬于中國內政問題
14.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連戰訪問大陸時說:“兩岸合作,賺世界的錢,有什么不對?”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表達了實現祖國統一的愿望
B.兩岸經濟合作實現共贏
C.希望兩岸實現三通
D.兩岸應該實現全面合作
15.海峽兩岸從敵對隔絕到頻繁交往轉變的原因是①“和平統一”和“一國兩制”方針的提出②黨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進海峽兩岸交流緩和的政策③臺灣當局也被迫逐漸放松對“三通”的限制④海峽兩岸人民的共同要求和努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6.香港、澳門回歸祖國的最主要的國際意義在于
A.“一國兩制”成為國際社會廣泛接受的基本原則
B.用和平方式成功解決了國與國之間的歷史遺留問題
C.中國在完成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建設性的一步
D.向世界宣告中國有解決香港、澳門、臺灣問題的政治能力
17.20世紀七十年代末以來,祖國統一大業取得了重大進展。下列有關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是①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②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③香港、澳門先后回歸祖國④大陸海協會和臺灣;鶗_成“九二共識”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④③①②
18.下列關于臺灣問題的形成與解決敘述正確的是①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戰的遺留問題,完全是中國內政②臺灣問題是由于涉及到美日等國,現已成為一個國際問題③我國政府最初是為解決臺灣問題而提出“一國兩制”原則④目前臺灣島內的臺獨勢力和外國反華勢力是阻礙中國統一的主要障礙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選擇題:
19.閱讀下面一段鄧小平的一段話:
關于主權問題,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講,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F在時機已經成熟了,應該明確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國將收回香港。就是說,中國要收回的不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島、九龍。中國和英國就是在這個前提下來進行談判,商討解決香港問題的方式和方法。
請回答:
(1)“現在時機成熟了”指的是什么?
(2)請列舉出中國近代史上關于香港地區(香港島、新界、九龍)的不平等條約或列強侵略事實。
(3)文中所講的中英商討解決香港問題的前提是什么?后來是否得到實踐?請說出有關時間。
20.江澤民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中強調指出:“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迸_灣“三二O公投”的失敗,再次證明了祖國統一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據此回答下面的問題:
(1)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為了祖國統一和維護國家安全,作出了哪些重大政策決策?
(2)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在實現祖國統一的道路上,中國人民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具有什么重要意義?
(3)當前影響祖國統一的最大問題是什么?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中國共產黨提出了什么基本方針和原則?
21.閱讀下列:
一:50年前的8月23日傍晚,金門島上正在舉行宴會。忽然,海峽對岸數百門大炮萬彈齊發,一時間島上一片火!瓘拇艘院,兩岸炮戰不斷。數月后,大陸宣布:單日打炮,雙日不打炮。再后來,雙方只將炮彈打在無人的灘頭上,成為象征意義上的“炮戰”。到1961年12月改為只打宣傳彈,直至1979年元旦,徐向前發表聲明,停止炮擊,兩岸炮戰正式結束。
(1)據材料一,歸納臺海兩岸關系的變化趨勢。這一變化說明了什么?
材料二:從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臺灣同胞來大陸探親、訪友、觀光或者來做生意和進行學術文化交流活動的已有近800萬人次,其中1995年達133萬人次,占臺灣出境人數的1/3。大陸去臺灣探親和進行學術文化交流人員也有7000多人次。
(2)據材料歸納80年代至90年代兩岸關系進展的主要表現,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2008年3月22日臺灣舉行了入聯、返聯公投,因參與公投的人數,均未達法定成案門檻,遭到否決。關心臺灣與兩岸前途的人都應同意,此番公投未過關的意義。
(3)舉例說明中國人民捍衛臺灣主權的史實。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影響兩岸關系發展的主要障礙。
材料四:在8?23金門炮戰50周年之際,傳來了建設金(門)廈(門)跨海大橋的消息。金門與廈門只有一海之隔,相距17海里,“小三通”客船只要40分鐘航程左右就可抵
參考答案
1.A 2.C 3.B 4.B 5.B 6.B 7.B 8.A 9.A 10.A 11.B 12.A 13.D 14.B 15.D 16.B 17.B 18.B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71257.html
相關閱讀:山東省青島市屆高三期末檢測 歷史試題
黑龍江省大慶實驗中學2015--2015學年度上學期期中考試高三歷史試
山東師大附中2014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
廣東省“十二!2013——2014學年度高三第2次聯考文綜歷史試題(
高三文綜歷史聯考試題(天津市帶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