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2屆高考政治科學發展觀與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第一輪專題復習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2012版政治一輪精品復習學案:
4.10 科學發展觀與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
【高考目標導航】
一、考點集結
1 全國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小康社會;經濟建設的新要求
2 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科學發展觀:經濟持續協調發展
二、考向動態
1經濟建設的新要求,分析生態文明建設。
2科學發展觀,關注我國改善民生、發展低碳經濟。
3經濟持續協調發展,理解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基礎知識梳理】
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
1.總體小康水平的特點 的 的、 的小康。
2.經濟建設的新要求
(1)增強發展協調性,努力實現經濟 發展。
(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3)建設 ,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
二、又好又快 科學發展
1.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1)重要地位: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2)基本內涵
第一要義: ;
核心: ;
基本要求: ;
根本方法: 。
2.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1)提高 ,建設 。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
(2)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堅持走 道路。
(3)統籌城鄉發展,推進 建設。加強農業基礎地位,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
(4)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把建設 、 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
(5)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縮小區域發展差距。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

【要點名師精解】
全面理解科學發展觀
(1)從地位、意義上看,十七大報告把 科學發展觀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只有牢固樹立并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才能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態文明與和諧社會建設全面發展,有效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前進。
(2)對其解讀應注意
①發展是當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但這樣發展,是建立在質量和效益基礎上的又好又快發展,而不是片面追求經濟增長速度和GDP增加的發展。
②把“以人為本”列為“核心”,是因為:一方面,我們男的發展形式上表現在物質、經濟的方面,但其目的歸根結底是為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物質和精神生活的需求。這一目的任何時候都不應忘記;另一方面,在當今時代,具有創新能力的人越來越成為生產力中最具有決定性的力量。因此要大力開發人力資源,加強人力資本投資,注重人力資源能力建設,以充分發揮人的積極性和創新能力的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代替以過度消耗自然資源和物質資源為特征的傳統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同時應明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是一個整體,不能割裂。
③傳統的“五個統籌”只是“統籌兼顧”四大方面的第一方面。統籌中央和地方關系,統籌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三大方面是對“統籌兼顧”的深化和發展。
例題:(2011?福建高考)
39.材料三 福建是海洋大省,大陸海岸線長達3051公里,約占全國的1/6,居全國第二!笆濉逼陂g,我省將堅持陸海統籌,建設海洋經濟強省,促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
福建省海洋經濟一、二、三次產業結構從2000年的31:16.7:52.3轉變為2010年的9.53:41.15:49.32,但與2010年我國海洋經濟三次產業結構5:47:48相比,第一產業的比重仍然偏大。
材料四

(3)請分析材料三、四反映的經濟信息;運用經濟生活有關知識,結合材料談談應該如何促進福建省海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12分)
【解析】本題以福建海洋經濟的發展狀況為背景材料,體現了近幾年來高考持續關注我國的海洋經濟。 主要考查學生理解材料的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兩則材料既有文字又有圖表。文字注意提煉,圖表注意標題、柱形的變化、折線的變化,要充分挖掘曲線所包含的信息,對所包含的信息進行對比分析。細心審題,發現本問實際上兩問。第一問主要是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注意將材料語言轉化成學科語言,有肯定也有不足,語言簡練全面。第二問要注意結合第一問反映出來的問題進行分析。
【答案】
(3)①福建是海洋大省,發展海洋經濟的條件好;海洋生產總值總體呈上升趨勢,發展勢頭良好;海洋經濟的發展對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福建海洋生產總值占全國的比重在2005年和2006年曾急劇下滑,2007年明顯回升、平穩發展,但比重依然偏低;海洋經濟第二產業比重增加明顯,但第二、三產業的比重仍可進一步提升。
②加快海洋科技創新,提高科技對海洋經濟發展的貢獻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海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大力發展海洋二三產業;海洋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相結合,實現可持續發展;統籌海陸發展,深化區域合作。

【高考真題體驗】
1、(2011?北京高考)35.二十多年來,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中三大產業的比重發生了很大變化。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可以推論出我國
農業總產值逐漸減少
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逐漸提高
勞動者對服務業技能培訓的需求上升
勞務消費在居民消費中所占比重逐步增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題以二十多年來,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中三大產業的比重發生的變化為背景材料,體現了高考對經濟建設的關注。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獲取解讀信息、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解答此題要充分理解圖表三大產業,要充分把握第三產業的相關知識點。本題材料反映三大產業的變化。①②兩項從圖表中是推論不出來的;③④兩項觀點正確符合題意,第三產業屬于服務業,也屬于勞務消費
【答案】選D。
2、(2011?廣東高考)36.(27分)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中國社科院人口專家認為,中國正面臨一個勞動力從過剩到短缺的轉折點??“劉易斯拐點”,勞動力的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在2010年至2015年處于峰值,隨后將不斷下降,中國經濟享受人口紅利的時代即將過去。
材料二:作為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目前面臨著生產要素成本攀升、低附加值經濟增長方式難以為繼,原有競爭優勢日趨弱化的挑戰。如果不能實質性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有可能陷入經濟學家所說的“中等收入陷阱”,即當一國或地區收入達到中等水平時,各類生產要素成本上升,勞動密集型生產的比較優勢減少,經濟增長因缺乏新的動力而速度下降或長期停滯。
材料三:“十二五”時期是我國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綜合判斷國際國內形勢,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臨諸多挑戰。
(2)結合材料二,運用《經濟生活》的相關知識,請你為廣東避免陷入 “中等收入陷阱”提出建議。(10分)
【解析】從設問講,解答本題時應把握好所限定的知識范圍(《經濟生活》)、材料限定(材料二)、事件要求(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切入角度(建議)。從材料信息角度講,要明確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從材料上看,廣東面臨著生產要素成本攀升、勞動密集型生產的比較優勢減少、低附加值經濟增長方式難以為繼等困難,這需要實質性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經濟增長尋找新的動力。解決以上問題,應針對材料信息,圍繞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從勞動者、企業、國家等多個主體角度入手。
【答案】
(2)轉變經營戰略,通過自主創新、提高員工素質等提升企業競爭力;(4分)加快產業結構升級,從勞動密集型生產方式向技術密集型生產方式轉變;(2分)政府出臺優惠措施,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2分)實現從粗放型增長向集約型增長的發展方式的轉變。
3、(2011?山東高考)28.(25分)“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山東省委、省政府將進一步推進轉方式調結構,努力實現富民強省新跨越。閱讀資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為進一步推進轉方式調結構,2010年10月,山東省委組織專家分赴全省17市進行了實地調研。針對調研中發現的新問題,山東省委認真聽取民主黨派和群眾的建議,深化了對轉方式調結構的認識。
材料二: 圖9是山東省“十五”末、“十一五”末、“十二五”末(發展目標)的地區生產總值構成圖。

材料三: 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山東省政府將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培育新的消費熱點,為實現“十二五”末的產業發展目標奠定良好的基礎。
(3)材料二反映了哪些經濟信息?據材料二、材料三,分析為實現“十二五”末的產業發展目標,山東省政府的各項措施所蘊含的經濟生活道理。(11分)
【解析】本題以 “十一五”成就、“十二五”規劃作為素材,圍繞“轉方式調結構”這一主題,考查經濟模塊、政治模塊、哲學模塊的相關知識,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體現了政治高考迎著熱點上的特點。材料一、二、三按照“調查與研究 --- 現狀與目標 --- 發展措施”的邏輯思路進行組織;政治、哲學、經濟模塊緊緊圍繞“轉方式調結構”主題進行設問,并且根據材料的內在邏輯和設問的結構需要,改變了傳統的“經濟 --- 政治 --- 哲學”模塊順序的排列方式,而是按照材料的邏輯思路,將經濟題放置在最后。
【精講精析】第( 3 )小題從經濟生活角度考查山東省政府各項措施的經濟學依據,三個小題環環相扣、逐層設問,尊重學生的思維邏輯和社會現象自身的發展邏輯,三個設問的排序從易到難也有利于學生答題,實現了學科內綜合的有機性和整體性。
【答案】
(3)第一、二產業比重逐漸下降,第三產業比重逐步上升,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①財政政策是國家宏觀調控的經濟手段之一,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②勞動者在生產力發展中起主導作用,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有利于提高勞動者素質;
③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有利于推動技術進步和生產力發展;
④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一個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能帶動一個產業的出現和成長。
4、(2011.浙江文綜T41)近年來,東部地區民營企業出現了“用工荒”,一些企業難以找到所需的農民工。“用工荒”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
材料一
我國東部地區民營企業絕大多數屬勞動密集型企業,對農民工的需求很大。我國地區發展水平和資源稟賦差異巨大,中西部地區仍將保持一段時間工資相對低廉的優勢,一些東部企業逐漸向中西部擴張。隨著國家中西部地區開發戰略的實施,中西部地區企業用工明顯增加。
材料二

材料三
就“用工荒”問題,三位同學各抒己見,小張認為,“用工荒”是一個嚴重的社會經濟問題,一定程度上“慌”了企業,企業和政府都應高度重視,小王認為,“用工荒’與勞動力價格太低有關,企業只要大大提高工資,“用工荒”就能迎刃而解,企業也沒有什么可“慌”的。小周則認為,“用工荒”是市場運行過程中的自然現象,不必大驚小怪,只要讓“看不見的手”繼續發揮作用,“用工荒”問題自然會得到解決。
結合上述材料,運用思想政治的有關知識回答以下問題。
(1)分別指出表4、圖14中的經濟信息。(6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在分析時,既要分別分析,又要將二者結合分析,看二者有什么聯系。解答圖表題的基本方法是三看兩比一本質,看標題、看內容、看小注,橫比比不同,縱比比變化,最后找聯系、找本質。運用解答圖表題的基本解法,我們可以分析出表4反映的是農民工收入的地區差異;圖14是農民工的就業地域的變化。
【答案】(1)表4顯示,東部地區農民工工資高于中西部地區,但增幅小于中西部地區。圖14表明,東部地區吸納了全國外出農民工的絕大部分,但2009年的比例下滑。相對于2008年,2009年農民工在東部、長三角、珠三角就業的比例下降,在中西部地區的比例上升,省內就業比例上升,省外就業比例下降。
(2)運用勞動和就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有關知識分別評析三位同學的觀點。(14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在評析觀點時,一定選準教材知識,并堅持辯證分析。
小張認為用工荒是一個嚴重的問題,體現了勞動者的重要性,涉及教材知識是勞動的重要性;小王認為只要企業提高工資,就能解決用工荒,這是片面的,涉及的知識是實現就業的措施;小周認為只要發揮“看不見的手的作用”(即市場調節)就能解決問題,這也是片面的,忽視了宏觀調控,涉及教材知識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資源配置的兩只手。
【答案】(2)勞動者是生產過程的主體,在生產力發展中起主導作用。企業招不到農民工,生產資料與勞動力無法結合,不能創造財富,必然影響企業和地區經濟發展。小張的觀點有道理。企業提高工資一定程度上可緩解“用工荒”,但企業不轉變發展方式,就不可能持續提高農民工工資。何況,企業要招到農民工,還應為農民工提供勞動安全、社會保險等。從根本上講,解決“用工荒”的出路在于東部企業轉變發展方式。小王的觀點不全面。在我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坝霉せ摹笔鞘袌鲞\行過程中自然產生的現象,市場機制對于“用工荒”的解決有重要作用,但市場有局限性,要更好更快地解決“用工荒”,還需要政府的宏觀調控。小周的觀點是片面的。
5、(2010年?天津高考)1、 長期以來,對經濟快速增長的片面追求已威脅到人類的生存環境,進而損害到人類自身的利益。在建的中新天津生態城以修復、保護生態為主旨,探索人類生存發展的新模式。生態城建成后,將實現可再生能源廣泛利用、節水生活化、城區無垃圾等目標。這體現了科學發展觀中的
①以人為本②全面發展③協調發展④可持續發展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題考查科學發展觀的含義。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天津的做法都是使人生活得更好,①入選;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全面,是講總體布局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發展,材料并未涉及此,故排除②;天津的做法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實現可持續發展,故③④入選.
【答案】C
6、(2010?全國新課標高考)14 .在政府大力扶持下,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迅猛。截至2009年底,中國風電裝機容量累計達到2 129萬千瓦,位居世界第三。從經濟角度看,政府扶持新能源產業是因為
①經濟快速發展對能源需求巨大 ②開發新能源有利于可持續發展
③中國能源供給結構單一 ④可開發利用的新能源種類眾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本題考查政府扶持新能源產業的原因,①應該是我國需要能源,否則政府不會大力扶持;②是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③不符合我國當前能源實際狀況;④不構成我國政府大力扶持的原因。
【答案】A
7、(2010高考?全國新課標高考)15 .我國南水北調工程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調水工程,它將建成“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巨大水網。截至2009年4月,國家對東、中線一期工程累計投資538.7億元。這一工程將
①帶動新興產業發展,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②通過加大政府投資,促進區域經濟發展③改善南北水運條件,降低產品運輸成本④改善水資源分布,促進經濟結構調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我國南水北調工程,就是政府改善水資源分布,促進經濟結構調整,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舉措。雖然會帶動一些新興產業發展,改善南北水運條件,但說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降低產品運輸成本也是未必;故①③說法不正確。
【答案】C
8、(2010?福建卷高考)27.現代服務業具有智力型、技術型、知識產權化和高附加值的特征。據統計,服務業每萬元增加值的用電量、占有資本分別約為工業的15%和60%。這表明
①現代服務業成為了具有競爭力的支柱產業②發展現代服務業有利于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 ③發展現代服務業有利于推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④發展現代服務業能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題涉及考點是現代服務業的作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結構調整題干陳述的是現代服務業自身的一些特點,以及由此基礎上產生的附加值貢獻。①在材料中未體現,也未涉及發展服務業對于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作用,故排除①② 。
【答案】C
9、(2010?北京高考) 39、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斷增加。目前,碳排放已成為全球普遍關注的問題。
在市場經濟中,企業在利潤的驅使下,進行大規模的商品生產,導致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二氧化碳排放劇增,引發了一系列環境問題。
一些學者建議政府依據企業生產過程中燃燒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所排放的碳量,對其征收碳稅,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運用《經濟學常識》中的相關知識,分析市場在調節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存在的問題,并說明學者建議政府征收碳稅的經濟學道理。(8分)
【答案】①在市場經濟中,由于價值規律的自發調節,許多企業為了自身利益,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導致環境問題。(或大氣保溫作用增強)
②政府通過征收碳稅,增加碳排放企業的生產成本,激勵企業生產向低碳方向發展,彌補市場調節的不足。
10、(09?廣東文基卷高考)4 .《珠江三角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9-2020)》指出,到2012年,珠三角率先簡稱全面小康社會,初步形成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區域城鄉差距明顯縮小。這表明全面小康社會建設
①要全面追求經濟的增長速度②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③要建立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基本消除絕對貧困現象
④要增強發展協調性,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此題可用排除法,全面小康社會建設,不能只追求經濟效益。排除①,其他選項都包含①,因此選A項。
【答案】 A

【考點精題演練】
一、選擇題
1、(2011?山東煙臺高三一模)5.統計表明,2010年中國GDP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第二大”并不等于“第二強”。從人均GDP看,中國僅為日本的十分之一;從貿易結構看,中國出口產品中,相當部分是“設計和利潤留在歐美日,GDP和能耗留在中國” 。這一現實啟示我們要
①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縮小城鄉發展差距 ②減少進口量,實施“走出去”戰略 ③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經濟結構調整 ④堅持自主創新,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2、漫畫《貧不擇妻》啟示我們,貧困地區發展經濟應當( )

①統籌城鄉發展
②優化資源配置
③與環境保護相協調
④兼顧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④
3、安徽省人民政府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力打好節能減排攻堅戰,積極推進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和483項減排重點項目,關;痣姍C組25萬千瓦,淮河、巢湖等重點流域主要污染物減排達到國家考核要求。打好節能減排攻堅戰( )
①有利于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
②有利于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③有利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④有助于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11?重慶市高三考前沖刺卷)山西省委書記在強調解放思想時提出“實現發展轉型,關鍵是干部要轉型,干部轉型,首先是思想要轉型”。回答4~5題。
4、提出實現發展轉型,就是
A.要從粗放型的生產方式轉變為集約型的生產方式
B.要增加國家經濟發展總量,實現一百多年來的強國夢
C.要提高“GDP”的質量,實現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D.要使三大產業結構排列由一二三轉變為三二一
5、現發展轉型,在政治上最重要的是
A.加強相關立法工作,使轉型納入依法治國軌道
B.加強黨的組織領導,使各級干部能真正貫徹中央的正確決策
C.落實科學發展觀,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導行動
D.加強科技研發力度,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的作用
6、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村絕對貧困人數從2.5億下降到2 148萬,絕對貧困發生率由30%下降到2.3%。中國是目前全球唯一提前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貧困人口減半
目標的國家。材料告訴我們( )
A.全面小康的目標在貧困地區是難以實現的
B.我國應著力確保貧困地區率先進入小康社會
C.小康社會的建設進程是一種不平衡的發展過程
D.解決貧困地區的小康問題,只能靠國家的扶持和幫助
7、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振興和西部大開發,是加快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建設的“東西互動的兩個輪子”。實現“東西互動”有利于 ( )
①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②盡快趕上東部沿海地區發展水平 ③實現經濟發展的戰略性調整 ④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十七大報告把“轉變經擠增長方式”改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把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改為“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從經濟生活的角度來看。要實現這樣的轉變必須
①不斷提高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②更加科學地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③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和技能,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④更加注重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2011?海淀模擬)截至2011年2月22日,人民網推出的“2011年兩會調查:你最關心的十大熱點問題”共有108 420人參與投票,其中養老保險最受網民關注;2010年人民網兩會調查中,養老保險以104 304票排在“十大熱點話題”首位。假如要以該新聞事件為背景寫一篇時政論文,評述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意義,可運用的觀點有( )
①有利于堅持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
②有利于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彰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③應發揮財政的作用,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
④有利于擴大內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實現2020年我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目標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任務。國家出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目標的原因是( )
A.被淘汰產品缺少市場需求
B.增強我國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需要
C.提供更多就業崗位的需要
D.滿足企業獲取利潤的需要
二、非選擇題
11、中央高度重視解決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2010年是全面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關鍵之年。2010年12月23日開幕的“2010年中國新醫改高峰論壇” 以“醫改 醫療 醫保 醫藥”為主題,以關注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醫療衛生產業領域的焦點和熱點問題為宗旨,針對當前醫改的熱點和難點問題進行深入探討,為我國新醫改建言獻策。
“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在2011年年底前,要重點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等五項改革。讓人民群眾享受醫改工作的重大階段性成果,增強他們對醫改的信心和對政府的滿意度。

上述材料是如何體現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的?

12、
(2011?江蘇南京高三二模)34.材料一:

注:CPI即消費者物價指數;PPI即生產者物價指數,是用來衡量生產者在生產過程中所需采購品的物價狀況。
材料二:2011年2月,溫家寶總理在山東考察工作時強調,穩定物價是今年經濟工作的頭等大事。
(1)請你提取材料一中包含的經濟信息。
(2)結合上述材料,從《經濟生活》角度說明國家穩定物價的必要性。

答 案
1-5 BCCCC 6-10 CDBBB
2、漫畫反映的是貧困地區為發展經濟,不惜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只顧眼前利益,忽視長遠利益。①②與題意無關。
3、節能減排與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無關,④不符合題意。
6、中國的貧困現象依然存在,意味著小康社會的建設進程是一種不平衡的發展過程。A、B、D都錯誤。
9、③是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措施,不是意義。①②④符合題意。
10、保護環境是增強我國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需要。A、C、D都錯誤。
11、
【解析】首先從理論上明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什么;其次,結合材料具體說明材料中的措施是如何體現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的。
【答案】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保證人民群眾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從材料可以看出,中央高度重視“看病難、看病貴”等民生問題,政府通過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增加8 500億元醫改投入等措施,對“看病難、看病貴”等民生問題著力加以解決,充分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核心。
12、(1)①圖表1反映2010年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總體呈下降趨勢。(1分)
②圖表2反映2010年消費者物價指數和生產者物價指數總體都呈上升趨勢,(1分)這說明價值決定價格,生產成本增加導致價格上漲;(1分)同時兩個指數變動不完全一致,(1分),說明價格還受其他因素影響。(1分)③圖表1、2表明物價影響消費。(1分)
(2)①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需要。(2分)②是加強宏觀調控,彌補市場調節局限性的需要。(2分)③是堅持以人為本,保障人民生活,提升消費者信心的需要。(2分)④是減輕生產者負擔,促進生產發展的需要。(2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71317.html

相關閱讀:2012屆高考政治第二輪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復習教案
了解國情立足國情
2012屆高考政治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第二輪總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政治專題復習導學案
2012屆高考政治熱點求索真理的歷程探究復習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