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2屆高考政治走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考點復習導學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2012屆高考政治走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考點復習導學案
第九課 走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導學案
一、考點
(一)、市場經濟基本原理
65:市場和計劃    66:市場調節及其弊端 67:市場配置資源     68:市場秩序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69: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    70:宏觀調控 
二、考情預測
10.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宏觀調控浙江文綜,26,4分
安徽文綜,2,4分
山東文綜,17,4分
宏觀調控與經濟全球化的影響江蘇單科,34(1)大題
宏觀調控與公有制為主體天津文綜,12(2),9分
市場調節及其弊端廣東單科,27,3分
三、知識體系
1、市場和計劃  
計劃和市場是資源配置的兩種基本手段  
2、市場配置資源  
⑴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就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 
⑵市場配置資源的三要素:  
①市場配置資源主要通 等來實現的。(聯系價格變動對生產影響這個知識點)
⑶ 市場配置資源的優點:  
①市場能夠及時、準確、靈活地反映出市場供求變化,傳遞市場供求信息,實現資源合理配置! 
②市場利用利益杠桿,市場競爭能夠很好地調動商品生產者、經營者的積極性,推動科學和經營管理的進步,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  
3、市場秩序  
⑴市場秩序與市場規則的關系:  
①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市場才能合理配置資源。良好的市場秩序依賴市場規則來維護! 
②市場規則是市場經濟正常運行的保障,市場沒有規則來維護,會使市場處于無序混亂狀態,使得市場機制無法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  
⑵市場規則的含義及主要內容:  
①市場規則是以法律法規、行業規范、市場道德規范等形式,對市場運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體的規定。  
②市場規則主要包括市場準入規則、市場競爭規則、市場交易規則! 
⑶市場交易原則:  
主要包括:自愿、平等、公平、誠實信用。它們從不同的方面,規范著市場上買賣雙方的交易方式和交易行為。  
⑷加強社會信用建設,健全社會信用制度! 
 ①必要性(意義)  
誠實守信是現代市場經濟正常運行必不可少的條件。誠信缺失導致市場秩序混亂、坑蒙拐騙盛行,進而導致投資不足,交易萎縮、經濟衰退。
 ②信用體系建設的內容:
形成以道德為支撐,產權為基礎,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是規范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
要切實加強信用制度建設,大力建立和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制度!(聯系正確經營觀的第三點)
③信用體系建設的要求:
經濟活動的參與者要學法、懂法、守法、用法;自覺樹立誠信觀念、道德觀念,做到誠實守信。
課堂探究1: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卮鹣铝袉栴}。
三十年來,實踐上的每一次創造,理論上的每一次突破,事業上的每一次進步,無不閃耀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光輝。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發生了偉大的歷史變革,經濟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圖10 圖11
注:基本建設支出是國家經濟建設支出的重要組成部分。
(1)圖10反映了三十年來我國經濟發生了怎樣的深刻變化?
11.(1)圖10表明隨著計劃經濟體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商品零售環節由政策定價占主導地位逐漸演變為市場調節定價占主導地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逐步發揮基礎性作用。

(2)結合圖10,分析圖11中數據發生變化的原因。
(2)隨著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政府經濟職能相應發生轉變,財政支出分配比例發生變化,基本建設支出比重下降并保持適度的比重;市場不能完全解決公平問題,財政用于社會保障支出的比重逐步上升。

(3)運用經濟生活,說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如何配置資源的。
(3)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價值規律通過價格、供求、競爭的變化和相互作用,自發地進行社會資源的配置。市場不是萬能的,需要國家運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有效地調節資源配置。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相結合,使社會主義國家能夠為資源優化配置的實現發揮有力的作用。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1、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征(共性)  
⑴經濟關系市場化  ⑵企業行為自主化  
⑶宏觀調控間接化 、冉洕\行法制化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  
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含義  
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是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 
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本特征:  
①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標志! 
②以共同富裕為根本目標! 
③能夠實行強有力的宏觀調控。  
3、宏觀調控  
(一)、市場調節的弊端  
⑴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  
⑵市場調節存在固有的弊端:  
①自發性:由于市場調節是在價值規律自發作用下進行的,在利益驅動下會產生一些違反市場原則的行為,
②盲目性:由于人們不可能完全掌握生產各方面信息及其變化趨勢,致使決策帶有一定的盲目性。
③滯后性:由于市場價格的形成和傳遞有一個過程,一旦傳遞到生產經營者手中進行生產調整,就有一個時間差,致使市場調節帶有滯后性,成為一種事后調節。
⑶市場調節弊端的后果:  
①資源配置效率低下,資源浪費;  
②社會經濟不穩定,發生經濟波動和混亂;  
③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擴大,甚至導致兩級分化! 
(二)、我國加強宏觀調控
⑴必要性:
加強宏觀調控不僅是因為市場的局限性,而且取決于我國社會主義的性質(指社會主義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標)! 
⑵宏觀調控的含義,主要目標及手段! 
①含義:指國家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對國民經濟進行的調節和控制! 
②主要目標: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③手段:  
A經濟手段  
含義:指國家運用經濟政策和計劃,通過經濟利益的調整來影響和調節經濟活動的措施! 
表現:經濟手段的內容十分廣泛,如最常用的調控政策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意義:有利于實現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B法律手段  
含義:是指國家通過制定和運用經濟法規來調節經濟活動的手段! 
作用:通過立法,調整社會經濟關系,規范生產經營者的活動和市場秩序,保證經濟正常運行。過經濟司法活動,保障經濟秩序協調發展! 
C行政手段:  
是通過行政機構,采取帶強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規定等措施,來調節和管理經濟的手段。  
⑶國家宏觀調控應該以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為主,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發揮宏觀調控手段的總體功能。  
如何區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名稱財政政策貨幣政策
制定者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
手段財政預算(國債、稅收等)利率、存款準備金率、信貸規模等
目標通過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總量的調節來影響總需求,使之與總供給相適應通過利率、法定準備金率等的調節來影響貨幣的供應量,使之與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相符
課堂探究2:
34.材料一:
材料二:2008年下半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江蘇經濟下行的壓力加大。江蘇省政府積極貫徹中央精神,及時實施了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一系列調控措施。(1)結合材料二,分別指出圖1、圖2反映的經濟現象。
(1)圖1反映了2008年江蘇省上半年出口額比上年同期增幅較大;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增幅明顯回落。圖2反映了2008年江蘇省上半年GDP增長勢頭良好;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第三季度出現下降趨勢;省政府及時實施宏觀調控措施,第四季度又呈現增長態勢。

(2)從《經濟生活》的角度說明江蘇省政府實施宏觀調控的必要性。
(2)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迫切需要;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彌補市場調節不足的必要措施;是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的必然要求;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化解經濟全球化帶來的風險的必要手段。

四、易錯點:
易錯點一:在市場競爭中,市場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
名師點評:錯誤。在市場競爭中,政府是市場規則的制定者和執行者是,是裁判員。生產者、經營者是運動員。如果政府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那么市場就會出現不公下競爭,影響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易錯點二:資源配置有兩種基本手段:價格和供求。
名師點評:錯誤。應是市場與計劃。現代市場經濟,無論是何種社會形態,兩種手段都 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易錯點三:有市場經濟存在就可以稱作市場經濟。
名師點評:錯誤。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是市場經濟
五、【真題再現】
1、(09江蘇卷13)2009年2月28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這部法律自2009年6月1目起施行。該法第三十八條規定:“食品、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的生產者,應當依照食品安全標準對所生產的食品、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進行檢驗,檢驗合格后方可出廠或者銷售”這一規定要求食品生產者必須
A.嚴格遵守市場規則 B.轉變企業經營方式 C.明確企業經營戰略 D.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2、(09安徽卷2)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沖擊,我國政府審時度勢,及時提出并實施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2009年我國政府所采取的下列措施中,屬于運用貨幣政策調控經濟運行的是
A.擴大信貸規模和優化信貸結構 B.提高農村低收入人口的扶貧標準
C.提高小麥和稻谷的最低收購價 D.實行結構性減稅和推進稅費改革
3、(09海南卷2)2008年在美國爆發的金融危機已嚴重影響到全球經濟。面對世界經濟危機,我國出臺積極的宏觀經濟政策,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下列宏觀調控措施中能起到擴大內需作用的有
①降低銀行貸款利率 ②降低政府行政管理支出
③加大政府投資力度 ④提高出口商品關稅稅率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09遼寧卷) 2009年1至4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下降0.8%;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下降5.1%,其中,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下降7.7%。在此情況下,政府若要刺激經濟增長,可采取的財政政策有
①加大政府的社會保障支出 ②加大國企上繳財政的利潤比例
③ 擴大國債發行規模 ④擴大財政收支盈余
A 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09廣東卷).村頭路口夜晚常有行人跌倒,村民張三在此安裝路燈。村委會從村財政出資安裝該路燈和承擔電費,照明恢復正常。這表明
A.作為資源配置的手段,計劃調節比市場調節更有效
B.市場是一只“看得見的手”,調節人、財、物的配置
C.路燈時公共物品,在消費上具有非競爭性,非排他性
D.市場難以解決公共物品的供給問題
【考點演練】
(一)單項選擇題
1、專家認為,要有效防止經濟運行大起大落,政府應盡可能減少對企業和市場的干預,但同時又不能“放任自流”。這是因為( )
A、市場經濟既是一種有效的資源配置方式,同時又存在著弱點和缺陷
B、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還剛起步 C、宏觀調控是維護人民利益的重要手段
D、國家的宏觀調控是現代市場經濟的重要特征
2、當下,我國很多地方攤販經營非;钴S,但存在經營不規范現象。有的地方以建立固定經營場所的方式給小販提供經營空間,加強市場管理,規范攤販的經營行為。促進這類個體經濟的發展有利于
①實現按勞分配的收入分配原則 ②擴大政府調控范圍
③解決低收入群體的就業 ④方便群眾的日常生活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市場實現資源優化配置主要是通過 ( )
A、經濟立法和執法來實現的 B、加強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來實現的
C、計劃經濟來實現的 D、市場競爭來實現的
4、(湖南3月)我國房價近年來出現過強勁的長勢,但自今年以來房價出現明顯的下跌趨勢,如今這一趨勢還在繼續。為挽救我國樓市進而保持經濟的持續增長,政府出臺了許多政策措施,如降低房產交易稅,有的還實施購房補貼政策。購房補貼政策屬于宏觀調控的()
A、行政手段 B、法律手段 C、經濟手段 D、道德手段
5、(廣東4月)三鹿嬰幼兒配方奶粉事件再次引發了人們對整個食品行業的關注和思考,近幾年來,市場上屢屢發生假冒偽劣、以次充好的事情,市場秩序混亂、坑蒙拐騙盛行,人們對國產食品的信心再度降低。這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帶來的警示是()
A、要禁止各種形式的地方保護和其他非法競爭 B、要遵循自愿、平等和公平的交易原則
C、必須加快建立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制度 D、要充分發揮市場經濟的長處
6、2008年的國務院機構改革也稱作“大部制”改革。“大部制”改革把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作為重點,強化管宏觀、抓大事的的職責。這是( )
A、健全現代市場體系的要求   B、價值規律發揮作用的要求
C、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   D、市場經濟一般特征的要求
2008年10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從10月9日起,下調一年期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各0.27個百分點;從10月15日起,下調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國務院也決定10月9日起對儲蓄存款利息所得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這是央行充分考量國際、國內經濟金融形勢之后作出的有力“亮劍”!可以看成是全球央行聯手應對動蕩金融形勢行動的一部分。據此回答7??8題
7、(湖南3月)上述材料反映了當前我國實行 ( )
A、穩健的財政政策 B、積極的財政政策 C、從緊的貨幣政策 D、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8、(湖南3月)上述材料主要表明( )
A、國家宏觀調控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 B、市場經濟健康發展需要國家宏觀調控
C、市場和計劃是資源配置的兩種手段 D、國家宏觀調控的目的是為了彌補市場的不足
目前,我國每年訂立的經濟合同大約有40億份左右、但合同的履約率僅有60%左右。全國每年由于產品質量低劣或制假售假追成的各種損失達2000億元、全國16 5萬戶企業的應收賬款占銷售收入的38%、是利潤總額的8 5倍、達到14 827億元,因此增加的財務費用1年有2000億元左右;卮16?18題
9、關于信用缺失對市場經濟的影響,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信用缺失影響市場經濟的運行質量 ②信用缺失降低了市場經濟的運行效率
③信用缺失嚴重影響了市場體系的發育和成長 ④信用缺失使市場交換根本無法進行
A.①②③ B.②⑧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10、關于信用缺失的原因,下列觀點正確的是
A、信用缺失主要是政府沒有承擔起主要管理信用建設的責任
B、沒有健全的信用體系的約束和威懾,是信用缺失行為泛濫的原因所在
C、信用缺失主要是因為"三角債"太多
D、假冒偽劣商品的存在是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兇
(二)非選擇題
12、閱讀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氣候變化與工業生產帶來的污染有密切的聯系。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我國近年不斷加大對工業污染治理的投資力度,政府通過政策引導企業減少污染排放,避免“先污染后治理”。
表 中國工業污染治理投資來源構成
年份投資總額 國家預算內 企業自籌 國內貸款 利用外資 其他(%)
(億元) 資金(%) (%) (%) (%)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174.48 20.83 4.29 38.46 4.14 ___
188.37 22.28 4.25 23.12 3.85 ___
221.79 8.45 64.00 11.32 3.06 ___
308.11 4.50 73.81 9.42 1.49 ___
458.19 1.70 78.93 8.51 1.55 ___
(資料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6》數據計算)
(1)分析表中數據,指出我國工業污染治理投資來源的變化趨勢以及導致這種變化趨勢的成因。(8分)
12、(1)表2顯示,在我國工業污染治理投資中,國家預算內資金所占比重下降,企業自籌資金所占比重大幅度上升,國內貸款和利用外資所占比重下降。這說明企業在污染治理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體現了“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
(2)運用所學經濟知識,提出政府在引導企業減少污染排放方面可采取的調控手段和措施。(16分)
(2)①經濟手段:對污染企業征收排污費、污染稅,對節能環保企業優惠貸款利率,限制為污染環境的企業提供貸款。(若回答出污染排放許可證交易之類的措施,可適當加分)②行政手段:強制關閉污染環境的企業或限產:發放排污許可證。③法律手段:環境立法,追究污染環境企業的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71707.html

相關閱讀:2012屆高考政治專題復習導學案
了解國情立足國情
2012屆高考政治第二輪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政治熱點求索真理的歷程探究復習
2012屆高考政治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第二輪總復習教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