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屆高考政治第一輪考點專項復習
專題三 西方國家現代市場經濟的興起與主要模式
考點聚焦
1. 羅斯福新政
2. 凱恩斯革命
3. 新自由主義
4. 西方國家現代市場經濟主要模式
知識網絡
考點激活
考點一 羅斯福新政
1. 羅斯福新政的背景
1929-1933年爆發了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這次經濟危機持續時間之長、危害程度之深,都是空前的。這次危機的爆發,再一次證明了市場不是萬能的。
2. 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
(1)在經濟危機最為嚴重的時刻,羅斯福成為美國的第32任總統。為了挽救瀕于絕境的美國經濟,他開始實施“新政”。
(2)新政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自1933年3月開始,主要任務是實現調整與復興;第二階段,自1935年5月開始,主要任務是進行改革。
(3)在新政中,羅斯福強調國家對經濟進行調節和干預。新政的內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主要集中在金融業、農業、工業和社會保障等方面。
3. 羅斯福新政的影響
(1)羅斯福新政緩解了美國原本十分尖銳的社會矛盾,使社會生產力得到了恢復和發展,維護了資本主義制度;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國家與壟斷組織相結合的經濟制度得以形成。羅斯福新政對其他西方國家經濟政策的制定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羅斯福新政“以巨額財政赤字刺激經濟發展”的方針,也為美國此后連年不斷上升的通貨膨脹和財政赤字播下了種子。實踐證明,羅斯福新政并沒有找到徹底解決資本主義矛盾的靈丹妙藥。
4. 我們應怎樣借鑒新政
針對我國當前經濟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必須強化金融監管力度,實行正確的貨幣政策,防止金融風險;以工代賑,啟動市場;注重保護和發展民族工業;重視農業,強本固基;充分利用人才資源,大力促進再就業工程;建立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健全法律法規,保證各項改革的順利進行;切實轉變政府職能。
考點二 凱恩斯革命與新自由主義
1. 凱恩斯革命的內容
(1)凱恩斯認為,由于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著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資本邊際效率遞減和流動偏好,所以隨著社會的發展必然會出現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而有效需求不足使企業生產出來的東西賣不出去,企業減產停產乃至倒閉破產,最終導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爆發,造成工人失業。
(2)凱恩斯主張采取赤字財政政策,通過擴大財政支付來增加投資,刺激消費,擴大需求,擺脫危機。
2. “凱恩斯革命”的影響
(1)《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出版以前,西方沒有宏觀經濟學。該書創立了宏觀經濟學的理論體系,它的發表在西方經濟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直到目前為止,《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仍然是最重要的西方經濟學著作之一,凱恩斯仍然是影響最大的西方經濟學者之一。
(2)凱恩斯的政策主張,在一定范圍內、一定程度上對緩和與擺脫危機具有積極作用。因此,凱恩斯提出的各種反危機主張,成為西方國家制定經濟政策的重要理論依據。盡管20世紀70年代以來,凱恩斯的政策主張遇到了懷疑,但其影響依然存在。
3. “凱恩斯革命”的實質
(1)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是20世紀30年代大危機的直接產物,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產物。凱恩斯從人的“心理規律”出發,尋找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并以此為據,提出反危機的措施;這既掩蓋了經濟危機、失業與資本主義制度之間的聯系,又適應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目的在于維護資本主義經濟制度。
(2)他的政策主張,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中出現的一些矛盾和問題,在一定時期、一定范圍內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但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中的各種內在矛盾,因此它的作用是有限的。
4. 凱恩斯主義的困境與新自由主義的興起
在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過程中,“滯脹”現象的出現,使主張國家干預的凱恩斯主義經濟學遇到了極大的挑戰,促進了新自由主義在西方發達國家的興起。
5. 新自由主義的基本主張
(1)新自由主義經濟思想體現在若干經濟學派的經濟理論和政策主張之中。這些學派主要有貨幣學派、理性預期學派、供給學派、弗萊堡學派、哈耶克新自由主義、公共選擇學派、新制度學派,等等。其中,以貨幣學派最為典型。
(2)雖然各學派的理論內容各不相同,政策主張也有差異,但它們一般都堅持經濟人假設、完全市場信息假設和完全競爭市場假設;都反對政府對經濟的過多干預,主張政府作用最小化、市場自由化;都認為私有制是最有效率、最符合人性的永恒制度,是市場經濟的唯一基礎,反對社會主義和公有制,主張私有化。
6. 新自由主義的影響
新自由主義對凱恩斯主義的國家干預政策進行了批判,并從不同的角度各自提出了自己的理論見解和政策主張。在一段時期內,他們的一些政策主張對美、英等資本主義國家的政策制定產生過一定影響。但它們所主張的政策的實施并未解決資本主義國家發展中所遇到的問題,卻帶來了另一些新問題,再加上它們反對國家干預的主張與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相左,進入90年代以后,其影響在西方國家有所削弱。
考點三 西方現代市場經濟主要模式
1. 不同模式的主要特點
(1)以美國為代表的市場經濟模式的主要特點有:私人經濟占絕對主導,國有經濟比重;私人資本集中程度高,壟斷性強;市場自發調節作用很大,國家干預少;勞動力市場的自由開放程度高、流動性大,就業競爭壓力大。英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國也屬于這一模式。
(2)以德國為代表的市場經濟模式的主要特點有:混合經濟體制特征明顯;注重市場機制和國家調節的結合;強調社會保障。歐洲大陸與北歐多數國家都采取這一模式。
(3)以日本為代表的市場經濟模式的主要特點有:在強調自由競爭的同時,特別強化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鼓勵員工參與企業事務,培養員工對企業的責任心和誠實感。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也屬于這一模式。
2. 各種模式的形成原因
(1)各國市場經濟模式的形成受本國歷史文化、經濟政治狀況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2)美國市場經濟模式的形成主要是受其傳統的自由主義和20世紀70年代經濟“滯脹”等因素的影響。
(3)德國市場經濟模式的形成主要受“社會市場經濟”理論和戰后英美占領當局政策等因素的影響。
(4)日本東亞模式的形成主要受日本自然條件、第二次世界大戰及儒家思想等因素的影響。
3. 對西方國家現代市場經濟模式的比較與評價
(1)在市場發揮作用的大小、政府干預程度和社會保障水平的高低三個方面,三種市場經濟模式相對而言,情況如下:
(2)以美國為代表的市場經濟模式強調發揮市場的作用,好處在于束縛少,有利于激發企業活力,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監控和干預,容易加劇兩極分化。
(3)以德國為代表的市場經濟模式,通過發揮市場的作用來提高效率,通過發揮政府的作用來緩解各種社會矛盾。但無處不在的社會保障大大削弱了人們的工作積極性,加重了政府的財政負擔,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本國的國際競爭力。
(4)以日本為代表的市場經濟模式,政府主導特征明顯。這有利于經濟發展,提高本國國際競爭力的一面,但易于形成官商勾結,造成政府決策失誤和加劇社會不公平。
(5)這三種市場經濟模式各具特點,它們的基本點卻是相同的。首先,它們都以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有制為基礎的。其次,在經濟運行中,都以市場競爭作為最基本的調節手段。第三,國家調節經濟的目的都是為了維護壟斷資產階級的整體利益和統治地位。
(6)三種市場經濟模式,既體現了資本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內在要求,也反映了社會化生產和現代商品經濟發展一般要求。對各種模式,我們都應認真研究、認真分析,既要認清它們的階級實質,決不能照搬,又要剝離出反映一般規律的東西,從我國國情出發吸收學習。
典例解析
【例1】(2009?海南)在金融危機不斷加深的背景下,西方主要國家對當前金融危機的認識存在著分歧。在2008年11月二十國集團領導人華盛頓峰會上,歐盟輪值主席——法國總統薩科奇認為當前危機應歸咎于美國放任的資本主義模式。時任美國總統布什強調,監管不能造成對市場的過度干預。德國總理默克爾則對布什的說法不以為然。她認為,當前問題是對市場的過度放縱,必須采取措施防止危機重演,而德國的社會市場機制應該成為世界的基本機制。
概括指出美國市場經濟模式與德國市場經濟模式的主要區別。
解析:本題以二十國集團峰會為背景,考查學生解讀獲取信息以及再認、再現知識的能力。要注意題目設問要求回答“美國和德國市場經濟模式的區別”,不要把二者的共同點也答出。
答案:(1)美國市場經濟模式主要強調發揮市場的作用,依靠市場配置資源,有利于激發企業和勞動者的活力。但缺乏對市場的必要監控和干預,容易加劇貧富兩極分化。
(2)德國市場經濟模式在注重發揮市場作用的同時,還注重通過發揮政府的作用來緩解各種社會矛盾。但過多的社會保障加重了政府的財政負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本國的國際競爭力。
【例2】(2008?廣東)二戰后,英美接管了聯邦德國。為了復興歐洲經濟,馬歇爾提出了“歐洲經濟復興計劃”。在“社會市場經濟”理論的影響下,聯邦德國經英美占領當局同意進行了貨幣和價格改革,并運用法律與政策維護市場經濟運行所必需的正常秩序,同時建立了一整套“從搖籃到墳墓”的社會福利制度。
結合上述材料,回答德國市場經濟模式的特點及其形成原因。
解析:德國市場經濟模式的特點是教材基本而又重要的知識點,分析其形成原因,則需要適當綜合分析教材觀點,要注意本題實際上有兩問,包括特點和形成原因,一般來說要分開作答。
答案:(1)德國市場經濟模式的特點是:①混合經濟體制特征明顯。②注重市場機制和國家調節的結合。③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
(2)德國市場經濟模式的形成原因是: ①主要受“社會市場經濟”理論影響,這一理論強調自由競爭,但反對自由放任,主張實行旨在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的國家干預。 ②受戰后英美占領當局政策影響,英美當局主張實行市場經濟。
考點演練
1. 在美國,郵政是國營的,電力和鐵路是半國營的,其他經濟部門都是私營的。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僅在2%左右。美國每年都有大批企業破產倒閉,勞動者不斷地從原來的工作崗位轉移出來謀求重新就業。
請問:
(1)以美國為代表的市場經濟模式有哪些特點?
(2)你知道還有哪些國家的市場經濟屬于這一模式嗎?
2. 20世紀20年代以來,蘇、美經濟發展的模式不同,對兩國及世界經濟造成巨大的影響。
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20世紀30年代,蘇、美兩國的經濟發展各有何基本特征?
(2)簡要分析出現上述基本特征的原因。
(3)結合二戰后初期的有關史實,說明蘇、美兩國的經濟發展模式在世界上的擴張情況及其影響。
3. (2010?江蘇模擬)1936年,西方經濟學界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凱恩斯發表了他的代表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凱恩斯在剛撰寫通論時給戲劇家蕭伯納的信中頗為自負地說,此書也許會對世界上關于經濟問題的思考方法發生革命,引得世人拭目以待。果然,該書一出,的確引起轟動,西方經濟學界公認經濟學發生了一場“革命”。
(1)簡要闡述凱恩斯革命的影響。
(2)現階段我國應該如何借鑒凱恩斯的邊際消費遞減理論以擴大需求?
4. 根據相關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20世紀70年代,受中東石油危機等影響,美國經濟陷入困境。從1973年12月持續到1975年5月,GDP下降了5.7%,工業生產下降了15.1%……1974年消費物價上漲11.4%,1975年上漲11%。
——摘自韓德強《世界經濟危機史簡述》
材料二面對嚴重的經濟問題,主張國家積極干預經濟的凱恩斯主義失靈。貨幣學派和供給學派是反對凱恩斯主義的重要學派。貨幣學派主張控制貨幣發行量,反對用擴大政府開支、增加預算赤字的手段來對付經濟衰退和擴大就業,反對國家過多干預經濟。供給學派認為經濟發展的重點在于擴大供給,主張通過減稅刺激人們的投資和工作的積極性,減少政府對經濟的管制,加強市場機制的作用。里根政府采用了這兩個學派的觀點,對經濟運行機制進行調整。
——摘編自吉爾德的《財富與貧困》和弗里德曼
《貨幣數量論——重新表述》
材料三里根時期美國經濟增長速度表
(1)依據材料一概括20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出現的問題。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一問題給美國帶來的影響。
(2)里根政府運用貨幣學派和供給學派的理論,為解決上述經濟問題采取了哪些措施?
(3)指出材料三所反映的美國經濟整體發展趨勢。這種趨勢說明了什么?
(4)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運用所學經濟常識,分析貨幣學派、供給學派的觀點為什么能夠解決美國當時的經濟問題。
5. 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經歷了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和有政府干預的市場經濟兩個階段。但由于政府干預不同,不少國家市場經濟呈現不同模式,較為典型的有,以美國為代表的市場經濟模式,以德國為代表的市場經濟模式,以日本為代表的市場經濟模式。
(1)請比較三種模式在市場作用、政府干預程度和社會保障水平方面的差異。
(2)請說明三種市場經濟的共同點。
專題三 西方國家現代市場經濟的興起與主要模式
1. 答案:(1)以美國為代表的市場經濟模式的主要特點有:私人經濟占絕對主導,國有經濟比重;私人資本集中程度高,壟斷性強;市場自發調節作用很大,國家干預少;勞動力市場的自由開放程度高、流動性大,就業競爭壓力大。
(2)英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國也屬于這一模式。
2. 答案:(1)蘇聯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存在嚴重問題;美國遭受經濟危機的沉重打擊,但建立了新的經濟運行機制。
(2)蘇聯:實行有計劃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片面強調優先發展重工業和產值產量,忽視輕工業的發展,從農民身上取走的東西太多。美國: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激化,導致經濟大危機;羅斯福新政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發展的新模式。
(3)蘇聯:歐亞一系列社會主義國家照搬了蘇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一方面迅速恢復和發展了國民經濟,但逐漸束縛了各國經濟的發展,為日后國民經濟的發展埋下了隱患。美國:國家干預經濟的模式擴展到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促進了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高速增長,但不能消除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3. 答案:(1)①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出版以前,西方沒有宏觀經濟學。該書創立了宏觀經濟學的理論體系,它的發表在西方經濟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②凱恩斯的政策主張,在一定范圍內、一定程度上對緩和與擺脫危機具有積極作用。因此,凱恩斯提出的各種反危機的政策主張,都程度不同地為西方國家所執行,成為西方國家制定經濟政策的重要理論依據。盡管20世紀70年代以來,凱恩斯的政策主張遇到了懷疑,但其影響依然存在。
(2)①依據凱恩斯的理論,中低收入者的邊際消費傾向比高收入者的邊際消費傾向高,因此,他們對國民經濟中消費擴大的貢獻比高收入者要大。②現階段,我國社會中農民和城市低收入群體的邊際消費傾向相對比較高,應千方百計增加他們的收入,提高他們的現金購買能力,擴大社會需求。
4. 答案:(1)問題:通貨膨脹與生產下降并存。影響:美國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霸主地位動搖,美蘇爭霸中處于守勢,美國經濟出現衰退;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2)措施:里根政府推行減少財政支出;降低稅率;減少政府干預等措施。
(3)趨勢:美國經濟開始復蘇并持續增長。說明:里根政府對經濟的調節是有效的;貨幣學派和供給學派的理論對當時美國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美國經濟體制仍然具有較強的自我調節能力。
(4)①貨幣學派主張控制貨幣發行量,使之與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相適應,有利于抑制通貨膨脹;②貨幣學派主張縮小政府開支,減少赤字,能降低需求,供給學派主張擴大供給,有助于促進供需平衡;③供給學派主張通過減稅刺激投資,擴大了生產,有助于解決生產停滯問題;④兩個學派都主張減少政府對經濟的過度干預,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有利于資源優化配置,促使經濟復蘇。
5. 答案:(1)市場作用政府干
預程度社會保
障水平美國模式最大最低較低德國模式中等中等較高日本模式最小最高較低(2)三種模式市場經濟的共同點:首先,它們都以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有制為基礎。其次,在經濟運行中,都以市場競爭作為最基本的調節手段。第三,國家調節經濟的目的都是為了維護壟斷資產階級的整體利益和統治地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71971.html
相關閱讀:了解國情立足國情
2012屆高考政治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第二輪總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政治熱點求索真理的歷程探究復習
2012屆高考政治第二輪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政治專題復習導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