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4屆高考歷史復習美蘇爭鋒單元測試題(帶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一、(每小題3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
1.1943年的德黑蘭會議上,英國首相丘吉爾曾說:“我的一邊坐著把一條腿搭在另一條腿上的巨大的俄國熊,另一邊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間坐著的是一頭可憐的英國小毛驢。”丘吉爾這段話所表明的實質性問題是(  )
A.英國在國際上的優勢將會永遠喪失
B.美蘇兩極格局將取代傳統的以歐洲為中心的國際格局
C.英國將成為戰敗國
D.英國應和這兩個國家聯合,共同主宰世界
解析:英國首相丘吉爾的言論說明英國已經喪失了在國際上的優勢,而美蘇兩大國將會在二戰后成為國際格局的主角。
答案:B
2.以下兩圖是歐洲某一城市的街景。圖一攝于1961年8月,圖二攝于1989年11月之后。它們分別反映的是(  )
A.冷戰開始和兩極格局消亡
B.大國對峙加強和國家統一
C.軍事沖突加劇和政權更迭
D.民族矛盾激化和暫時緩解
解析:從圖一“攝于1961年8月”的街景,可分析該圖應為德國的柏林。德國的分裂是美蘇之間的“冷戰”造成的,由此就可以分析出“圖二攝于1989年11月”所顯示的德國統一。
答案:B
3.1945年5月8日,德國簽署無條件投降書,蘇聯人民舉國歡慶。而當時擔任美國駐蘇聯參贊的凱南卻對身邊的記者說:“人們在歡呼跳躍……他們以為戰爭結束了,而戰爭才剛開始!睂P南這句話理解正確的是(  )
A.美蘇即將爆發戰爭
B.美國將采取遏制政策對付蘇聯
C.局部戰爭將不可避免
D.法西斯勢力必將抬頭
解析:二戰勝利后,美蘇因為國家利益和意識形態的沖突,美國對阻礙其稱霸全球的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實行冷戰,所以凱南如是說。
答案:B
4.
“鐵幕”演說
在德國入侵蘇聯之后,丘吉爾曾說“俄國的困難就是英國的困難”,表示將盡全力援助蘇聯;但二戰結束后,他又公開發表“鐵幕”演說,鼓吹對蘇聯的冷戰。這些說明他(  )
A.出爾反爾,典型的政客
B.骨子里一直仇視蘇聯
C.根據自身利益調整政策
D.唯美國馬首是瞻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二戰中及二戰后英國對俄國態度變化的實質。二戰中,德國法西斯是最主要的敵人,援助蘇聯是為了戰勝法西斯,維護自身利益。二戰后,德國投降,與蘇聯等的利益沖突日益明顯,因此鼓吹冷戰。C項符合要求。
答案:C
5.觀察下圖,最能反映這幅漫畫主題的是(  )
A.西歐各國搞聯合對抗美國
B.西歐與美國,利益分歧難回避
C.美國援助的目的最終是為了控制西歐各國
D.美國資本已過剩,誠心幫助歐洲搞建設
解析:從漫畫“援助”和“西歐各國”可以看出,C項是正確的。
答案:C
6.對朝鮮半島狀況的正確表述是(  )
①朝鮮戰爭是熱戰的表現之一、诔r半島分裂是在冷戰背景下出現的、鄢r戰爭標志著熱戰從歐洲擴大到亞洲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解析:依據所學知識①②表述正確,③應是冷戰擴大到亞洲,應排除,故選A項。
答案:A
7.2008年,美國在金融危機發生之初曾建議西歐盟國出手相助,但西歐盟國反應冷淡。美國有人因此指責西歐盟國忘恩負義,他們最主要的依據是(  )
A.二戰中美國幫助西歐盟國打敗法西斯
B.美國推行杜魯門主義以遏制蘇聯
C.美國建立北約以保證西歐安全
D.美國實施馬歇爾計劃以復興歐洲經濟
解析:這里的“恩”指的是二戰后,美國曾實施馬歇爾計劃幫助西歐各國復興經濟。
答案:D
8.1962年10月28日赫魯曉夫致肯尼迪總統的信中這樣說:“除了前已下達的關于停止在設置武器的建筑工地上進一步施工的命令之外,蘇聯政府還下令拆除您稱為進攻性武器的武器,并加以包裝運回蘇聯。……”這說明(  )
A.蘇聯懼怕美國,主動向美國表示友好
B.美蘇關系向友好合作的方向發展,在國際爭端問題上兩國共同協商解決
C.反映了古巴導彈危機事件的結局,也說明了當時的戰略優勢在美國一方
D.赫魯曉夫第一次訪問美國,兩國建立了友好互信的合作關系
解析:解題時要注意材料中的時間限制是“1962年”,同時材料中明確說明:拆除進攻性武器并運回蘇聯。這兩點說明此信主要是為解決“古巴導彈危機”而寫,通過知識的再認和再現,說明這一時期的戰略優勢在美國。
答案:C
9.柏林墻豎起來后,肯尼迪總統說:“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堵不是防范外敵,而是防范自己人民的墻!卑亓謮w根結底應視為(  )
A.“柏林危機”的產物 B.冷戰時代的產物
C.兩德對峙的產物 D.東德封閉邊界的產物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問題的能力。二戰后由于美蘇的爭奪,德國分裂,成立了東德和西德,因此柏林墻修建是冷戰時代的產物。
答案:B
10.有人說:“對美國來說,馬歇爾計劃達到了一箭幾雕的目的。”這里的“幾雕”指的是(  )
①穩定了西歐經濟、诩訌娏嗣绹趪H金融領域的支配地位 ③有助于美國的商品輸出、馨咽茉畤{入了美國全球稱霸的戰略軌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馬歇爾計劃”是美國冷戰政策的組成部分,對歐洲經濟復蘇起了很大作用,同時,有利于美國用經濟手段控制西歐。①③④正確。美國加強在金融領域的支配地位是通過布雷頓森林體系實現的。
答案:B
11.二戰結束后初期,美國《芝加哥太陽報》指出:“緊接著這位偉大而盲目的貴族所高舉的大旗,就會使我們投入這個世界最恐怖的戰爭中去。”同時,斯大林在《真理報》上指出:他的演講是“危險的行動”,是“站在戰爭挑撥的立場上”,是“號召同蘇聯戰爭”。上述材料所指的事件是(  )
A.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
B.馬歇爾計劃
C.丘吉爾“鐵幕”演說
D.杜魯門主義
解析:結合材料中投入“最恐怖的戰爭中去”,演講是“號召同蘇聯戰爭”,可推斷1946年丘吉爾的“鐵幕”演說最符合材料。
答案:C
12.1947年,美國政府提出了“杜魯門主義”,主張對蘇聯采取強硬政策。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①出臺背景為二戰后初期,美蘇加緊在全球的爭奪
②它標志著美蘇兩國昔日戰場盟友關系的破裂 ③它成為美國開始推行冷戰政策的標志、苡纱舜俪闪恕榜R歇爾計劃”的出臺和北約組織的建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二戰后,美蘇加緊在全球的擴張,美國政府為了遏制所謂共產主義擴張提出了“杜魯門主義”,它標志著美蘇關系的破裂和冷戰的開始,促成了“馬歇爾計劃”的出臺和北約組織的建立。故①②③④都正確。
答案:D
13.1949年初,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表聲明:“美國現在正以經濟方式向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滲透,因此,我們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對其回擊,以鞏固我們的社會主義陣營。”為此,蘇聯和東歐國家采取的相應措施是(  )
A.成立共產黨情報局 B.成立經濟互助委員會
C.成立華約組織 D.支持民主德國成立
解析:材料中美國正在以“經濟方式向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滲透”,推斷是馬歇爾計劃。為此,蘇聯和東歐國家成立經濟互助委員會,以建立一個旨在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相對抗的社會主義世界市場。
答案:B
14.人們稱美蘇“冷戰”對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下面是在一堂探究課中,同學們對美蘇“冷戰”對世界造成的消極影響發表的看法,其中正確的有(  )
①浪費了大量資源,不利于經濟發展 ②導致了兩個德國和兩個朝鮮的出現、凼垢鲊嗣褚恢碧幱诤藨馉幍目謶种小、軐е律鐣髁x陣營的瓦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社會主義陣營的瓦解是由于蘇聯推行大國沙文主義和強權政治導致的。
答案:B
二、非
15.“二戰”以來,國際關系格局經歷了由兩極到多極化的演變趨勢。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天希臘的生存,受到數以千計共產黨黨徒領導的武裝人員的恐怖活動威脅。他們在很多地點,特別是沿著希臘國境,反抗政府的命令……希臘如果要成為一個獨立的自尊的民主國家,必須要有支援。而美國必須給予這種支援!蚁嘈,美國的政策必須是支持自由國家人民抵抗少數武裝分子,或外來壓力的征服企圖。
——1947年杜魯門致美國國會的咨文
材料二 美國應該盡力協助世界恢復至經濟健全的常態,沒有它,也就沒有政治的安定,沒有牢固的和平!覀兊娜蝿帐菃酒鸷侠斫洕脑偕偈拐紊鐣慕Y構容納自由制度的存在!魏握\意協助復興工作的,必會得到美國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撓他國復興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們的援助。
——馬歇爾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學的演講
請回答:
(1)材料一中美國的“支援”和“支持”意味著什么?這對當時的國際關系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你認為馬歇爾計劃是一項純粹的經濟援助計劃嗎?為什么?
解析:第(1)問,注意回憶教材中杜魯門主義的含義。第(2)問,要明確經濟援助的目的是為了在政治上進行控制,以達到遏制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的目的。
答案:(1)意味著美國公開聲稱要干涉世界各國的內政。影響:標志著冷戰的正式開始。
(2)觀點:不是。原因:馬歇爾聲稱“我們的任務是……促使政治社會的結構容納自由制度的存在”,表明該計劃實際上是以比較隱蔽的經濟手段來穩定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陣腳,以“復興歐洲”之名行控制西歐之實,以達到遏制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的目的。
16.二戰后,國際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
材料一 美國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種局勢,俾使我們和其他國家都能塑造出一種免于威脅的生活方式。在對德國和日本作戰中,這是一個基本問題。我們的勝利乃是戰勝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強加在別國頭上的國家。
——杜魯門總統1947年3月12日致國會的咨文
材料二
材料三 當我發表就職演說的時候,我提到一個需要談判的時代,而不是對抗的時代,我們一直在進行談判,我們在談判中取得了一些進展,重要的事情上,我們在世界上許多地區正在進行談判而不是正在對抗,在這些地區,對抗可能導致爆炸性的局面……現在,當我們環顧我們所處的世界時,我們發現美國已經不再處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薩斯城的講話》
材料四 俄羅斯總統葉利欽1998年2月8日在訪問意大利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知道,要摒棄舊的思維模式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強的。然而個別國家(指美國)總是試圖把一個單極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獨一無二的領導作用強加給這個世界,這是不現實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險的!
——新華網
請回答:
(1)材料一中,杜魯門所說的“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強加在別國頭上的國家”主要指哪一國家?美國對其采取了什么政策?
(2)材料二圖片再現了兩極格局下的某些具體場景。根據圖片簡述兩極格局對國際關系產生的主要影響。
(3)據材料三,概括尼克松時代美國的對外政策特征。試從國際局勢的角度,分析導致這些特征的主要原因。
(4)據材料四,概括20世紀90年代美國對外政策的主要特征。此時,美國的對外政策對國際局勢產生了什么影響?
(5)據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分階段簡述二戰后國際格局的演變過程。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二戰以后國際格局的演變。第(1)、(2)問考查基礎知識,依據教材知識回答。第(3)問由材料中內容及時間的提示分析美國“談判”或處于守勢的對外政策。其原因要結合教材歸納70年代對美國形成沖擊的主要因素。第(4)、(5)問根據材料知識歸納。
答案:(1)蘇聯。冷戰政策。
(2)德國和朝鮮半島的分裂;朝鮮戰爭;古巴導彈危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72605.html

相關閱讀:廣東省“十二!2013——2014學年度高三第2次聯考文綜歷史試題(
高三文綜歷史聯考試題(天津市帶答案)
山東省青島市屆高三期末檢測 歷史試題
山東師大附中2014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
黑龍江省大慶實驗中學2015--2015學年度上學期期中考試高三歷史試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