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 歷史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試卷說明:

吉林市普通中學高中畢業班上學期期末復習檢測歷 史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50分)和第Ⅱ卷(材料解析題,50分)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第Ⅰ卷(選擇題 ,共 50分)一、選擇題(共25題,每題2分,共50分。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答案填在答題卡內。)1. 史書載:商人尚鬼,周人尚文。甲骨文多為商人占卜活動的記錄,他們認為大凡一切事物之成敗,都有特殊的神靈作祟。這種萬物有靈的信念自周而中斷,代之則為周代的祖先崇拜,周人認為綿延宗嗣是后代的義務。與商周之際宗教觀念變化最密切相關的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王位世襲制 D.禮樂制度2. 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中寫道:“漢朝的組織者以靈活的手腕避免前代的過于極端,他們所采取的政策,基本上是‘進三步退兩步’,以幾十年的經營構成一個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而成為中國整個帝制時期的楷模!毕铝写胧┲,不能成為“帝制時期楷!钡氖茿.頒布推恩令 B.儒法并用 C.郡國并行制 D.形成內朝削弱相權3. 據《明史?食貨志》記載,朱元璋在當時商品經濟最發達的太湖流域“籍諸豪族及富民田以為官田”之后,竟弄到幾乎清一色土地國有化地步,以致“蘇州一府之地土,無慮皆官田,而民田不過十五分之一”。朱元璋的措施A.觸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維護了富人的根本利益C.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D.維護了小農經濟,鞏固了統治4. 明清時期,民營手工業超過官營手工業占主導地位,但此時的官營手工業也在發生變化。乾隆說:“國家興修工作,雇募人夫,原欲使小民實受價值,以為贍養身家之計!边@表明①官營手工業采用雇傭勞動 ②官營手工業的經營政策發生了變化③官營手工業中產生了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④統治者有一定的民本觀念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5. 宋以后的儒學已具有哲學思辨的意味,其中包含深刻的認識論思想。北宋文學家蘇軾在論畫時說:“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煙云,雖無常形,而有常理。”這體現了中國儒學發展史上的何種認識論A.理是宇宙萬物的本原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知行合一6. “明清時期以小說為代表的市民文學達到繁榮頂點,它所呈現給人們的,已不是粗線條勾勒的神人同一、叫人膜拜的古典世界,而是有現實人情味的世俗日常生活了!币韵屡c明清時期市民文學的精神實質最為接近的思想潮流是A.人文主義 B.理性主義 C. 現實主義 D.浪漫主義7. 美國歷史學家威爾?杜蘭特在《希臘的生活》中寫道:“雅典的民主政治是歷史上最狹隘亦是最充實的,最狹隘是指其享受民主權利的人數之少。”那么,與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相比,雅典民主政治“最充實”的特點是A.人民主權 B.法律至上 C.輪番而治 D.議會選舉8. 有學者這樣評論歐洲的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的本質是宗教改革家和俗人的政治野心的結合……這些俗人并不是磨刀霍霍的政治領導人,而是普通的、中等富裕的人。”依據所學知識,對此理解準確的是A.宗教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資本主義發展的要求B.宗教改革的目標之一是確立資產階級民主政治C.宗教改革的領導者是宗教改革家和市民階層D.宗教改革只是政治野心在宗教領域的表現9. 到了18世紀,在亞歐人的飲食中,玉米和馬鈴薯的比重大大提高。從西歐到中國的土地上,美洲的豆類提供了蛋白質,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維生素,并使飲食有滋有味;ㄉ蜆涫碓跂|南亞熱帶的土地上瘋長,以豐厚的產出支撐著眾多的人口。這一現象從根本上反映了A.世界各地經濟聯系的加強 B.世界市場已經形成C.新航路開辟后“商業革命”方興未艾 D.經濟交流改變了亞歐的社會生活10.美國歷史學家丹尼斯?舍爾曼稱英國工業革命期間的企業家為“新人”,認為他們極大地推動了英國工業革命的進程,他們為自己帶來了新的能量,它永無休止也取之不竭。依據所學知識,“新的能量”不包含A.機器生產 B.工廠制度 C.新的交通工具 D.壟斷組織11.1690年,約翰?洛克發表《政府論》,為革命和英國新的政治體制辯護。此時,英國已經A.頒布了一部成文憲法 B.確立了議會的立法權和行政權C.形成了責任內閣制 D.打擊了君主的權力12.“我不相信猶太教會、羅馬教會、希臘教會、土耳其教會、新教教會以及我所知道的任何教會所宣布的信條,我自己的頭腦就是我的教會。”與這句話的理念一致的說法是A.“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B.“人是萬物的尺度”C.“要有勇氣運用自己的理智”D.“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13.《劍橋藝術史》這樣評述一種美術流派:“許多極端的形態只不過是藝術家自己的心態,對其他人來說并沒有太大的意義,也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卻揭示了世人中廣為散布的絕望情緒。”下面屬于這一流派的藝術作品是A.《日出?印象》 B.《格爾尼卡》 C.《伏爾加河上的纖夫》D.《馬拉之死》14.有學者這樣評述一場侵華戰爭時期的中國政局:“上端成了一種專制魔王,既愚昧無 知,又缺乏自信,下端成了無法管制的暴民。很顯然,如此組織結構不能僅憑紙面上的改革即度過新世紀之難關。”這場侵華戰爭是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5.歷史學家蔣廷黻在評價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位歷史人物時說:“一方面他要革新,那就是說,他要接受西洋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他要守舊,那就是說,恢復我國固有美德。革新守舊,同時并舉!边@位歷史人物最有可能是A.魏源 B.曾國藩 C.鄭觀應 D.陳獨秀16.1916年春,陳獨秀發表《吾人最后之覺悟》,他在文章中說:“今之所謂共和、所謂立憲者,乃少數政黨之主張,多數國民不見有若何切身利害之感而有所取舍也。……立憲政治而不出于多數國民之自覺、多數國民之自動,惟曰仰望善良政府、賢人政治,其卑屈陋劣,與奴隸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賢相施行仁政,無以異也。”陳獨秀的本質意圖是A.倡導國民革命建立真正的民主政治B.提倡民主思想啟蒙民眾C.揭露辛亥革命后中國民主政治的困境D.批判國民的愚昧和落后17.1935年12月,國民黨五屆一中全會通過《確定國民經濟建設實施計劃大綱領》,提出“國民經濟建設運動”的主要目的是為“謀國民生活的安定與抵御外侮的國防能力的充實”,即將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結合起來。這反映出A.國民黨需要加強經濟實力“圍剿”不斷發展壯大的紅軍B.九一八事變后,日本步步緊逼,國民黨統治受到威脅C.國民黨在進行有計劃地國民經濟建設D.國民黨實行戰時體制,強化對經濟的全面控制18.20世紀20年代,蘇聯領導人在實施某項政策前進行了一次演講,他說道:“能不能在相當長時期內把蘇維埃政權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建立在兩個不同的基礎上,就是說,建立在最巨大最統一的社會主義工業基礎上和最分散最落后的農民小商品經濟基礎上呢?不,不能,這樣下去,總有一天會使整個國家經濟全部崩潰,出路何在呢?”據此蘇聯所采取的措施是A.推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B.實施新經濟政策C.發展農業集體經濟D.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19.1933年羅斯福實行新政時,社會上批評的聲音很多,在他公布一項政策后,美國的工商界攻擊它是“偷偷摸摸搞社會主義”,是“工商界的法西斯主義”。這項政策是A.興辦公共工程 B.復興工業生產 C.實行社會救濟 D.調整農業結構20.冷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全球政治的主要特征!缎氯蚴贰肥沁@樣論及冷戰的:“盡管冷戰是危險的,但是由超級大國間的意識形態斗爭而引發的冷戰在幾乎五十年的時間里為這個世界做了定義。”關于這個被冷戰“定義”的世界表述不正確的是A.兩極格局下相對穩定的世界B.全面冷戰和局部熱戰交替的世界C.兩種社會制度相互融合的世界D.隨時有爆發新的世界大戰危險的世界21.二戰后,普遍衰落的西歐各國迅速恢復和發展,創造了經濟史上的奇跡,這與當時國際政治經濟環境的變化密切相關。法國歷史學家德尼茲?加亞爾在《歐洲史》中指出:“戰爭一結束,經濟就已經為建設歐洲大廈放上了頭幾塊磚!边@指的是A.布雷頓森林體系致力于戰后歐洲經濟的復興B.馬歇爾計劃為歐洲復興提供資金和技術C.關貿總協定創造了自由的貿易環境D.歐洲共同體形成了統一的西歐市場22.1963——1965年期間,我國對工業的投資比重已由第二個五年計劃時期(1958——1962)的61.7%下降到51.9%,對農業的投資比重則由3.4%上升到7.6%。這種變化說明A.國家已基本實現工業化 B.工農業比例已趨于協調C.國民經濟的調整和恢復 D.三五計劃開始以農業為重心23.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迅速增長。錢穎一教授在《從國際比較看中國經濟》中說:“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如果從國際比較的角度看,并不是獨一無二的,導致它增長的基本因素也并不特殊。這種增長速度所體現的仍然是人類經濟發展的共同規律!睂е轮袊洕鲩L的“基本因素”是A.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B.對外開放不斷擴大 C.走市場經濟之路 D.發展高新技術產業24.20世紀70年代初,毛澤東提出“一條線、一大片”的對外戰略,即按照大致的緯度畫一條線,連接從美國到日本、中國、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歐洲的戰略線,團結這條戰略線以外的國家,共同抗衡蘇聯。在這樣的對外戰略指導下,中國取得的最重要外交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 歷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786232.html

相關閱讀:山東省青島市屆高三期末檢測 歷史試題
黑龍江省大慶實驗中學2015--2015學年度上學期期中考試高三歷史試
高三文綜歷史聯考試題(天津市帶答案)
廣東省“十二!2013——2014學年度高三第2次聯考文綜歷史試題(
山東師大附中2014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