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3年高考文綜歷史考前熱身試題(附答案深圳)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廣東省深圳外國語學校2013屆高三考前熱身文綜歷史試題
12.呂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國劃分為“部落時代”、“封建時代”、“郡縣時代”三個先后相繼的時代。這樣劃分依據的角度是
A.社會經濟形態 B.地方行政組織
C.專制集權的程度 D.生產力的發展階段
13.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發展情況示意圖。下列對a、b、c、d四處出現起伏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A.a處處于低潮是受秦朝“焚書坑儒”的影響
B.b處處于高潮是受西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思想的推動
C.c處處于低潮是受魏晉南北朝時期佛、道的沖擊
D.d處處于高潮是受明清批判思想的推動
14.明朝曾有官員指出:“寇與商同是人,市通則寇轉為商,市禁則商轉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嚴而寇愈盛……”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寇與商都是日本人 B.海禁的積極作用明顯
C.海禁加劇了寇患 D.應當加強海禁政策
15.下表為華資企業增長表(據費正清《劍橋中華民國史》編制)。華資企業增長對當時中國社會產生的最大影響是
時 間廠數(家)創業資本數(元)工人人數(人)
1913年698330,824,000270,717
1920年1759500,620,000557,622
A.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
B.近代企業在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
C.民族資產階級從此登上了政治舞臺
D.為近代民主主義革命轉入新的發展階段奠定了基礎
16.新中國成立后,中國人的擇偶觀經歷了5次重要變化,符合20世紀50年代擇偶條件的是
A.首選工人老大哥 B.家庭人口要單一
C.經濟條件必須好 D.孝敬老人排第一
17.美國經濟學家西奧多•舒爾茨認為:“小農的經濟行為,絕非西方社會一般人心目中那樣懶惰、愚昧,或沒有理性。事實上,他是一個在傳統農業的范疇內,有進取精神并對資源能作最適度運用的人”。按照其觀點,可能對下列哪一歷史事件評價相對較高
A.蘇聯的農業集體化運動 B.中國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C.中國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D.蘇聯赫魯曉夫的農業改革
18.學者楊奎松曾說:“歷史研究有點像刑警破案,通過種種蛛絲馬跡,深入發掘拓展,找到更多的線索,運用邏輯分析和推理,把所有能夠掌握到的歷史碎片串連拼合起來,最后組成一張相對完整的歷史過程圖,弄清什么時間、什么地點、發生了什么、發生的經過情形以及原因何在等等,從而揭示一個過去不為人所知,或者被人誤讀的歷史秘密!边@是說
A.歷史研究是察覺未知的秘密 B.歷史研究是獲得歷史真相
C.歷史研究是拼接歷史與現實 D.歷史研究是追索歷史原因
19.“這一法律適用的對象是羅馬人與外國人及外國人相互之間的訟爭案件,它所調解的社會關系不再是一個共同血緣團體內部的關系,而是不同民族的人之間的關系。”材料中的法律主要是指
A、《十二銅表》 B、《公民法》C、《萬民法》 D、《民法大全》
20.杰里•本特里在《新全球史》說道:“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人類有文字記載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流感發生了,……已經奪去了2000多萬人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戰并不是導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戰時陸路和海上貿易可能導致了這場傳染病的蔓延!瓘谋睒O的小村莊、印度和美國擁擠的城市到歐洲的戰場。”這表明
A.工業革命對社會生活產生負面影響
B.一戰是導致疾病傳染的主要原因
C.高效率的交通運輸使得人口流動頻繁
D.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加速疾病傳播
21.以下海報是荷蘭政府于1949年刊印的,由此可知,荷蘭政府意意在

A.揭露美國利用經濟手段控制荷蘭的陰謀
B.宣傳馬歇爾計劃對荷蘭經濟的重要性
C.成為美國的盟友,共同遏制蘇聯
D.希望民眾與政府齊心協力克服經濟困難
22.右圖是1948年、1962年美國與西歐在資本主義世界的黃金所占份額的柱狀圖,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

A.經濟危機導致美國經濟實力下降 B.“一超多強”局面的形成
C.一體化進程推動了歐洲經濟發展 D.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
23.“XX Style”“hold住”“神馬都是浮云”等網絡熱詞作為一種醒目的文化存在,普遍流行于虛擬世界和現實生活中,真實地折射出大眾的社會心理,同時影響著人們的思維和表達方式。這表明
A.人們面臨著文化消費的多重選擇
B.人們在實踐中創造和發展文化
C.大眾傳媒的商業性影響越來越大
D.大眾文化對社會發展的消極影響

38(28分)
權威一詞源于拉丁文auetorits,含有權力、力量和尊嚴的意思。權威的主體既可以是某一個人或某一個社會集團,也可以是某一種思想理論體系。古今中外都不乏對傳統思想理論權威的挑戰者。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雖孔夫子亦庸眾人類也。” “耕稼陶漁之人即無不可取,則千圣萬賢之善,獨不可取乎?又何必專門學孔子而后為正脈也!
——李 贄(1527-1602)
材料二 “教皇和紅衣主教是無可救藥的惡棍,上帝和人類的敵人,基督教世界的毀壞者;魔鬼的藏身之處……”“教皇是借著捆綁、踐踏、撒謊、殺戮和褻瀆等手段才確立了無限權力的!薄敖袒,我活著是你的災難,我的死期也是你的死期!
——馬丁•路德(1483-1546)
材料三 從前戊戌政變后,反動政治與尊孔運動一時并起;袁世凱要做皇帝,同時尊孔祀天也鬧的很起勁;現在南京的軍民兩長又接到曹錕通電募捐修理孔廟,擬各損五千元。每逢中國政治反動一次,孔圣人便走運一次,可見反動勢力和孔圣人本是一家眷屬。
——陳獨秀(1879-1942)
材料四 1977年4月,“兩個凡是”的方針提出不久,鄧小平(1904-1997)還沒有恢復工作,即致信黨中央,批評“兩個凡是”的錯誤,提出我們要世世代代用完整的準確的毛澤東思想來指導我們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

(1)李贄挑戰孔子權威的時代背景是什么?他的思想是如何體現 “具有鮮明的叛逆色彩”的?(10分)

(2)馬丁•路德為什么會對羅馬天主教皇發起猛烈的挑戰?西方人文主義傳統在其宗教改革思想中是如何體現的?(10分)

(3)陳獨秀與鄧小平對正統思想權威的認識有何不同?請評論陳獨秀的觀點。(8分)
39.(24分)妥協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被解釋為:用讓步的方法避免沖突或爭執。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唯一擺脫困境(人們彼此妨害)的方式則是互相妥協。通過契約的方式建立國家,制定法律,調整人們之間的利益。
一一古希臘思想家伊壁鳩魯
整個現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協的產物。因此也可以說,一個民族不善于妥協,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
——馬克?《世界文明史》
“妥協是政治的靈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話”
-------近代英國政治思想家阿克頓
材料二 近代史上法德兩國成為一對宿敵。然而,1958年,德國總理阿登納卻前往法國總統戴高樂的家中進行了一次私人會談。會談中,戴高樂向阿登納說:德國是法國在歐洲唯一的伙伴。
材料三 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政治斗爭中強勢的一方從來不懂得妥協退讓,即便是對內部的改良力量也壓制打壓,直到那些疥癬之疾發展成為心腹之患,逼得在朝與在野的雙方兵戎相見。以至于有人說我們的歷史上只有成功的改朝換代,卻鮮有成功的改良鼎新,國人可以向暴力屈服,卻拙于制度創新。
一一盧偉《懂得妥協很重要》
(1)近代歐美國家政治生活中繼承妥協傳統,請以英、法、美近代代議制確立為史實,各舉一例加以說明。(6分)。
(2)材料二描述的是什么歷史現象(2分) 這個現象對以后的歐洲和世界格局帶來了什么影響?(4分)


(3)概括材料三的觀點(4分)。你是否贊同他的觀點,結合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史實說明(4分)。
(4)根據上述材料,你能得出哪些啟示?(4分)
歷史參考答案
12-15 BDCD 16-19 ACBC 20-23 CBCB
38(28分)
(1)背景:①經濟上,商品經濟繁榮,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并緩慢發展。②政治上,君主專制強化,吏治腐敗,階級矛盾尖銳。③思想上,程朱理學桎梏人們的思想(或理學教條化,扼殺人性)。④階級關系上,新興市民工業者成為社會上不可忽視的力量 ,他們注重個體的發展和自由。(答中三點,給6分;其他言之成理的,酌情給分)
表現:①挑戰孔子及儒學的正統地位,否定孔子的絕對權威;②批判道學家的“存天理,滅人欲”的虛偽說教,強調人的正常私欲(或認為人不能脫離物質生活空談仁義道德);③ 批判男尊女卑等傳統觀念,強調個性發展,主張男女平等。(答中兩點,給4分;其他言之成理的,酌情給分)
(2)背景:①政治上,羅馬天主教實行獨裁統治,阻礙社會發展,天主教會的神學解釋不能滿足新興資產階級的愿望和要求。②經濟上,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③思想上,天主才會主張“因行稱義”,而文藝復興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天主教會的權威日益被質疑 。④直接原因:羅馬教廷向德意志兜售“贖罪券”,騙人的謊言激起了人們的極大反感。(答中三點,給6分;其他言之成理的,酌情給分)
體現:①主張“因信稱義”,只要虔誠信仰即可得救,賦予了信徒精神和靈魂得救的自主權。②每個基督徒都有直接閱讀和解釋《圣經》的權利,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上帝面前人人平等”。③主張簡化宗教儀式,僧侶可以還俗等,促進了宗教的世俗化。(答中兩點,給4分;其他言之成理的,酌情給分)
(3)陳獨秀:主張徹底地打倒正統權威。鄧小平:認為要完整、準確地去理解正統權威思想——毛澤東思想。(2分)
評論:①以孔子思想為主體的儒家思想是維護封建專制的工具,陳獨秀不滿于袁世凱尊孔復古,復辟帝制,有進步意義。②要讓民主共和能在中國真正實現,需要革除舊的封建思想權威的影響。③認為“每逢中國政治反動一次,孔圣人便走運一次”,這太絕對化。④一概否認孔子或儒家思想,也使有益的傳統文化受到打擊。(共6分;言之成理,酌情給分;請閱卷老師把握尺度)
39(24分)
(1)英國:光榮革命、《權利法案》是貴族與資產階級妥協的結果。
美國:1787年憲法體現了中央和地方,大州和小州,南方和北方的妥協。
法國1875年憲法的通過,是君主派和共和派妥協的結果。
(2)法德和解。
影響:促進了歐洲走上聯合發展,推動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的發展,也沖擊兩極格局,推動世界多極化。

(3)觀點:中國缺乏妥協傳統;政治斗爭中強勢的一方打擊改革力量,導致矛盾激化;中國不善于制度創新。

贊同:國民大革命采用暴力革命形式;國共十年對峙;抗日戰爭中雖然國共合作,但也充滿斗爭;抗日戰爭后,國共內戰爆發。
不贊同:國共兩黨進行了兩次合作;抗戰勝利后,國共兩黨進行了重慶談判;召開了政協會議。(答出2點即得4分;只有觀點沒有原因不給分)

(4)妥協是政治斗爭常用的手段;妥協是走向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徑;在國際事務中妥協也是實現利益的重要手段;要善于進行制度創新。(答出2點即得4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79865.html

相關閱讀:山東師大附中2014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
高三文綜歷史聯考試題(天津市帶答案)
黑龍江省大慶實驗中學2015--2015學年度上學期期中考試高三歷史試
山東省青島市屆高三期末檢測 歷史試題
廣東省“十二校”2013——2014學年度高三第2次聯考文綜歷史試題(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