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科綜合歷史試題24.班固說:“古代天子建國,諸侯立國,從卿大夫到庶人,各有等差。人們遵奉并服事上級,而在下位的人也不會有逾越的念頭。”接著又說:“五霸,三王之罪人也;六國,五霸之罪人也;四豪(信陵君等四公子),又六國之罪人也!睆陌喙踢@兩段敘述我們可以看到怎樣的歷史概念?A.因果概念,夏、商、周與春秋的結束,是由于在下位的人沒有逾越的念頭B.時序概念,從夏、商、周到春秋到六國抗秦再到戰國,時間次序不可變更C.變遷概念,從夏、商、周到戰國后期,呈現逐漸遠離古代理想的趨勢D.證據概念,三王、五霸、六國、四豪,都是古代人們嚴守身份等差的事證《禮記》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匯編,其中多數篇章是孔子弟子的作品,其中寫道:“君天下曰天子!倍偈嬖凇洞呵锓甭?順命》中寫道:“皇天右而子之,號稱天子!币陨蟽煞N對“天子”的說法 A. 都具有濃厚的君主專制主義的色彩 B. 都反映了“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 C. 都體現了“天子受命于天”的思想 D. 都反映了君主是最高統治者的思想處大國攻小國,處大家篡小家,強者劫弱,貴者傲賤,多詐欺愚,此上不利于天,中不利于鬼,下不利于人。27、費正清在《美國與中國》一書中,把一空間命名為“集市社會”,它有如一個蜂窩,每一個蜂窩以一個市鎮為中心,由此向四方伸展出一些小路(有時是水路),通向周邊的一 二十個村子;村落無法構成一個自給自足的生活單元。這種“集市社會”體現了A.自然經濟結構的封閉和緊密 B.城鎮在農村生活中的紐帶作用C.地方自治模式在中國的普及 D.農產品的商品化趨勢日益加強大抵仕宦之家,子弟習于奢侈,繁榮不能延及一二世;經商貿易之家,勤勉儉約,則能延及三四世;而務農讀書之家,淳厚謹飭,則能延及五六世辛亥革命期間,南京臨時政府頒布一系列法令法規A 《大總統令禁煙文》 B 《大總統令內務部曉示人民一律剪辯令》C 《慎重農事令》 D 《大總統令內務部禁止買賣人口令》30.1908年,上!秷D畫日報》上刊載了這樣一則小故事:一位鄉下私塾先生前往城里的新式學校任教,把電燈當作鬼火,嚇得徹夜未眠;講解新教材的課文時牽強附會地把孟德斯鳩當作曹操(字孟德)。從材料中可以看出A.上海已成為國際大都市 B.第二次工業革命成果傳入中國C.啟蒙思想在中國廣泛傳播 D.西式教育取代了中國的私塾教育..毛澤東曾對美國記者斯諾說:“從城市的觀點來看,這個運動似乎是注定要失敗的,因此中央委員會這時就明確的責我我被撤銷政治局常委的職務湖南省委也攻擊我們,說我們是槍桿子運動”。材料中的“這個運動” A.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端B.扭轉了長征以來被動挨打的不利局面 C.探索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D.表明黨開始將馬克思主義與國情結合.1933年4月5日,羅斯福政府發布行政命令,要求所有黃金持有者將其持有的金幣、金塊或金元券移送至聯儲銀行。此后,聯邦政府多次以不斷上漲的價格購買黃金。由于每一盎司黃金所值美元的數量持續上調,流通中的貨幣數量也就不斷增加。該措施的歷史影響是A.有利于增強美國對外貿易的競爭力 B.克服了商品供給與需求的矛盾C.促進國際貿易穩定發展 D.促使商品價格逐步回落從而保障市場穩定.歷史學家尤?葉梅利亞諾夫撰文寫道:“對斯大林作用的評價不應該脫離當時的時代。那時候主要注重實際成就,不太注重為了促進經濟增長付出了多大代價這樣的問題!切┲肛熕勾罅值娜藚s用其雙手毀滅了這個超級大國!”與此有關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當時的時代,蘇聯面臨帝國主義威脅,經濟文化落后 B.付出的代價包括農業、輕工業、重工業比例嚴重失調 C.二戰后,蘇聯面臨冷戰威脅,建立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 D.戈爾巴喬夫主持的民主化改革是蘇聯解體的重要原因.“……人類的這種處境很讓普羅米修斯心憂。于是他就懇求萬神之王宙斯,希望他能賜給人類火種?墒,宙斯認為不能給人類太多的幫助,否則就無法統治人類,而且人類還會征服宇宙,直接威脅神的權威!毕铝腥宋镏袑χ嫠雇{最大的是A.彼特拉克 B.牛頓 C.馬丁?路德 D.達爾文請考生在第4、4、4道題中任選一題做答,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題計分。做答時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題目的題號涂黑。 45.(15分)【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嚴禁在承包土地上蓋房、葬墳、起土。社員承包的土地,不準買賣,不準出租,不準轉讓,不準荒廢,否則,集體有權收回;社員無力經營或轉營他業時應退還集體!1981年底《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紀要》材料二 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按照依法自愿有償服務,允許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發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規模經營主體。——2008年10月《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1)據材料一、二,比較前后兩種土地政策的異同。(分) (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土地流轉政策的作用。(分)46.(15分)【選修二《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1917年,杜亞泉在《戰后東西文明之調和》一文中,認為世界大戰的爆發,在于西方國家的經濟沖突,及與之相應的思想觀念。他對我國人民傳統的愛和平、講中庸、尚仁義、重民本及均貧富等思想是很推崇的,這也是他認為我國傳統文化可以救西方之弊的因素。當然,他也很明白,不學習西方,不足以救中國的貧弱,所以他一再強調對本國的傳統文化必須有“確信”,但又不能“自封自囿”,而要“以彼之長,補我之短”。同年7月,陳獨秀在《新青年》上發表《今日中國之政治問題》一文,明確表示“所謂新者無他,即外來之西洋文化也;所謂舊者無他,即中國固有之文化也……兩者根本相違,絕無折中之余地”。“若是決計革新,一切都應該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國粹、國情等鬼話來搗亂”!抖艁喨c陳獨秀大論爭》材料二 陳獨秀認為,共和立憲制度以獨立、平等、自由為原則,這與綱常階級制絕不相容,二者“存其一必廢其一”。……以法國大革命為契機,西方各國推倒了君主與貴族專制,“建立了民主的社會”, ……強調人類的平等、博愛與自由,因此它是真正區別于古代的“近世文明”;而以印度、中國為代表的東方社會,則仍舊停滯于宗法專制的封建社會階段,其文明未脫古代文明之窠臼!蛾惇毿阒枷搿罚1)根據材料一,概括指出杜亞泉和陳獨秀關于傳統文化和西洋文化的主要觀點。(7分)(2)依據上述材料,分析導致杜亞泉和陳獨秀觀點不同的原因。(8分)47.(15分)二十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材料一:如果有人提出這么一個赤裸裸的問題,“打仗干什么?”對第一次戰爭的回答是“該怎樣安排歐洲”;對第二次戰爭則僅僅是“這個重新安排了的歐洲該不該保持下去”。 ——(英)泰勒《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源》 材料二:泰勒先生在這里縮小了第二次戰爭的嚴重意義,而且必須把這里“重新安排歐洲”換成“重新瓜分世界”才更確切,因為盡管兩次戰爭的決定性戰斗都在歐洲爆發和展開(第一次世界大戰尤其如此),戰爭的目標和內容卻都是世界性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更是完全意義上的全球戰爭)。 ——潘仁杰、李巨廉《兩次世界大戰起源的比較研究》(1)概括指出材料一、二關于兩次世界大戰爆發原因的觀點。(分)(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價泰勒的觀點。(分)48.(15分)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材料一 克倫威爾沒有真心實意地努力滿足當時的社會需要,而只圖填個人欲壑,無所不為,丑態百出,終于導致了封建王朝的復辟。這樣,還能說克倫威爾是真正的革命者嗎?他還能算是一個矛盾人物嗎? ——蔣孟引《論克倫威爾》材料二 陶行知(1891——1946年),安徽歙縣人,曾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教務主任,中華教育改進社總干事。1926年起發表《中華教育改進社改造全國鄉村教育宣言》。1927年創辦曉莊學校。1932年創辦生活教育社及山海工學團。設想以教育為主要手段改善人民的生活。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薄ⅰ敖虒W做合一”三大主張,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論核心。一二?九運動后,在中國共產黨的幫助和影響下,積極宣傳抗日,參加民主運動,進一步認識到教育應為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服務。1938年8月,倡導舉辦了“中華業余學!,推動香港同胞們共赴國難。1939年7月,在四川重慶創辦育才學校,培養有特殊才能的兒童。1945年,陶行知加入中國民主同盟,同年當選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1946年1月,陶行知在重慶創辦社會大學,推行民主教育,培養出不少革命人才。并曾幫助一些進步青年前往革命根據地。被毛澤東和宋慶齡等稱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和“萬世師表”。(1)據材料一,指出作者的核心觀點?結合所學知識,列舉作者評價克倫威爾的史實依據并指出在認識歷史人物活動方面的不足之處。(7分)(2)根據材料二,簡要評價陶行知。(8分)【選修二《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二十世紀的戰爭與和平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江西省贛州市六校2014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聯考歷史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81674.html
相關閱讀:黑龍江省大慶實驗中學2015--2015學年度上學期期中考試高三歷史試
高三文綜歷史聯考試題(天津市帶答案)
廣東省“十二校”2013——2014學年度高三第2次聯考文綜歷史試題(
山東師大附中2014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
山東省青島市屆高三期末檢測 歷史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