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2屆高考政治文化創新考點復習導學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第五課 文化創新導學案

一、考點

文化創新

(1)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

(2)文化創新的意義

(3)文化創新的途徑

(4)堅持文化創新的正確方向

二、考情分析

30. 文化創新

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

廣東單科,21,2分

文化創新

安徽文綜,37(3),12分

三、知識梳理

(一)文化創新
1.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動力和基礎。文化發展的實質,就在于文化創新。
(1)社會實踐是文化創作的源泉。
(2)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一方面,社會實踐不斷出現新情況,提出新問題,需要文化不斷創新,以適應新情況,回答新問題;另一方面,社會實踐的發展,為文化創新提供了更為豐富的資源,準備了更加充足的條件。
2.文化創新的作用
(1)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發展。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根本標準。
(2)文化創新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文化創新,是一個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證。
(3)在時代的高起點上推動文化內容形式、體制機制、傳播手段創新,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是繁榮文化的必由之路
3.文化創新的途徑
(1)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立足于社會實踐,是文化創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2)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
①著眼于文化的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一方面,我們不能離開傳統,空談文化創新;
另一方面,體現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
②實現文化創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不同民族文化之間需要交流、借鑒與融合。
如何正確對待外來文化
A、必須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吸收各民族優秀文化成果,發展本民族文化;
B、在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時,還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C、既要克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又要克服 "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
(3)堅持正確方向,克服兩種錯誤傾向:
文化創新的過程中,把握好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既要克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又要克服 "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
4.文化創新的主體
人民群眾從來就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也是文化創造的主體。誰想成為一個有作為的文化創造者,誰就應該自覺地投身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當中,關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眾對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從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才能創造出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四、要點透析

1.正確理解社會實踐和文化創新的關系(1)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文化創新的源泉是社會實踐,同時,社會實踐也是文化創新的動力。一方面,社會實踐不斷出現新情況,提出新問題,需要文化不斷創新,以適應新情況,回答新問題;另一方面,社會實踐的發展,為文化創新提供了更為豐富的資源,準備了更加充足的條件
(2)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標準所在。
五、真題再現

1.(2009年廣東)北京奧運會場建設取得了多項創新成果。這表明

A.建筑文化有其自身的繼承性 B.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

C.建筑藝術是文化創造的主體 D.先進科技是文化創新的動力

37、(28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歷史表明,經濟危機形成的倒逼機制,往往會對經濟結構產生“洗牌效應”,為一些產業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安徽文化底蘊深厚,文化資源豐富。近年來,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實施了“建設文化強省”的發展戰略,將文化產業作為實現崛起的支柱產業之一,著力培育軟實力。2008年以來,全球性金融危機“寒風勁吹”,安徽文化產業卻憑借“厚積薄發”的底氣,搶抓機遇,逆勢而上,成為江淮大地加速崛起的新引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82323.html

相關閱讀:2012屆高考政治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第二輪總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政治第二輪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復習教案
了解國情立足國情
2012屆高考政治專題復習導學案
2012屆高考政治熱點求索真理的歷程探究復習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