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江蘇省海門市2014屆高三第一次診斷考試歷史試題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試卷說明:

2014屆高三第一次診斷考試 歷史試題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計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1. “春初砍山,眾木盡噘。至當種時,伺有雨候,則前一夕滅之,借其灰以糞。明日雨作,乘 熱下種,即苗盛倍收!鄙鲜龈鞣绞绞 A.刀耕火種 B.鐵犁牛耕 C.耜耕 D.耦犁2. 《文獻通考》記載:開寶(宋太祖年號)三年,置便錢務,令商人入錢者詣務陳牒,即日輦至 左藏庫,給以券,仍敕諸州:凡商人赍(攜帶)券至,當日給付,不得住滯,違者科罰。下列 有關材料中的“券”,表述正確的是 A.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B.標志著飛錢的誕生 C.促進商品經濟的發展 D.表明抑商政策的轉變3.“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遺杯秘色越器”指的是創辦 A. 江南制造總局 B. 上海輪船招商局 C. 安慶內軍械所 D. 天津機器制造局 5. 1895年至1911年,上海新辦民族資本經營的工廠112家,占全國總數的25.1%,開辦資本 2799.2萬元,占全國總額的28.6%。出現上述現象的原因是 A.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頒布獎勵實業的法令 B. 國民經濟建設運動的開展 C. 歐洲列強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 D. 自然經濟的進一步解體6.“火樹千株照水明,終宵如在月中行。地埋鐵管通街市,真個銷魂不夜城!薄渡杲僭仭访枋 的這一發明,最早出現于 A. 19世紀60年代 B. 19世紀70年代 C. 19世紀80年代 D. 19世紀90礦 冶81.8紡織工業9721.7其他工業184 A. 輕重工業比例的失調 B. 戰時需求的刺激 C. 民營工業的較快發展 D. 官僚資本的膨脹 在莫斯科電影展覽會上,評判委員會的評語是以其勇敢的現實主義精神,生動深刻地反映了中國的現實生活。榮譽獎A. 《定軍山》 B. 《風云兒女》 C. 《漁光曲》 D. 《歌女紅牡丹》甲午戰后,鐵路事業發展迅速反映了列強新的侵華有利于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10.右圖反映了我國第一批噴氣式飛機誕生的場景, 小明同學為這幅照片擬了四個標題,你認為符合 史實的是 A.中國航空事業的開始 B.公私合營高潮的到來 C.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 D.國有企業的蓬勃發展11.“要克服很多農民在分散經營中所發生的困難,要使廣大貧困的農民能夠迅速的增加生產而 走上豐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國家得到比現在多得多的商品糧及其他的工業原料,……就必須 提倡‘組織起來’”。為此中共中央 A.土地改革 B.推行農業合作化 C.發起大躍進運動 D.推廣12. 1986年1月6日出版的《時代》周刊說:這一次鄧小平再次當選為年度風云人物是因為他 對中國持續不斷的改革比1985A.設立五個經濟特區B. C.推動的改革 D.開發和開放浦東葡萄牙歷史學家巴若斯寫道:船員們驚異地凝望著這個隱藏了多少世紀的壯美的岬角。他們不僅發現了一個突兀的海角,而且發現了一個新的世界。A.承載著歐洲人去尋金的夢想 B.記錄著航海家前赴后繼的征程 C.見證了世界殖民霸權的興衰 D.控訴約翰尼夫在《戰爭與人類進步》寫到:從1785年到1824年,經歷著一個多么巨大的變化啊有文字記載的兩千年歷史中,恐怕從來未有過這樣巨大的革命”。這場革命給英國帶來的變化有A.自由主義開始盛行 B.君主立憲政體的建立 C.壟斷組織開始出現 D.“日15. 羅斯?偨y在就職典禮上發表演說:“我準備在憲法所賦予我的職責范圍內,提出在一個危 難的世界中,一個危難的民族所需要采取的各種措施。這些措施,……是我在憲法權限之內 力求迅速實施的”!斑@些措施”指的是 ①實行美元貶值,刺激出口 ②調整農業結構,提高農產品產量 ③加強對工業的計劃指 導 ④推行以工代賑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A. B.促進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 C.指導西方國家走出經濟滯漲的局面 D.17. 列寧說:“在一個遭受帝國主義戰爭破壞的國家里,實行實行余糧收集制,禁止自由貿易A.反思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錯誤 B.指出新經濟政策實施的必要性 C.探索出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途徑 D.肯18.1931年蘇聯購買的機器設備約占世界機器設備出口總額的l/3,1932年上升50%左右。 同年,蘇聯向美國購買的機器設備占美國機器設備出口總量的50%,A.幫助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過經濟危機 B.引進西方的先進技術,實施新經濟政策 C.優先發展重工業,迅速增強經濟實力 D.19.布雷頓森林會議各代表團團長合影 A. B. C.活躍著新中國代表團的身影 D.A.關貿總協定的簽署 B.歐經濟一體化加快 C. D.亞太21.(12分)材料一 順治十三年(1656年)六月,敕諭浙江、福建、廣東、江南、山東、天津各省督撫提鎮曰:“嚴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將一切糧食、貨物等項與逆賊貿易者,……不論官民,俱行奏聞正法,貨物入官,本犯家產盡給告發之人! ——《清世祖實錄》卷一百二材料二 “福建、浙江、廣東、南京四省近海處各移內地三十里,令下即日,挈妻負子載道路,處其居室,放火焚燒,片石不留。民死過半,枕藉道涂。即一二能至內地者俱無儋食之糧,餓殍已在眼前。如福清二十八里,只剩八里。長樂二十四都,只剩四都! ——《榕城紀聞》材料三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七月,上曰:“邊疆大臣當以國計民生為念,向雖嚴海禁,其私自貿易者何曾斷絕?”……“先因海寇,故海禁不開為是,今海氛廓清,更何所待。”……“令海洋貿易,實有益于民生”。“向令開海貿易謂于閩粵邊海民生有益,若此二省民用充阜財貨流通,各省俱有裨益。且出海貿易非貧民所能,富商大賈懋遷有無,薄征其稅,不致累民,可充閩粵兵餉,以免腹里省分轉輸協濟之勞!柿铋_海貿易! ——《清圣祖實錄》材料四 “內地賤菲無足輕重之物,載至番境皆同珍貝,是以沿海居民造作小巧技藝……,皆于洋船行銷,歲收諸島銀錢貨物百十萬入我中土!薄鐝V東澄海縣,地僻人眾,其地不足養年!白哉箯停ㄕ菇玳_海)以來,……揚帆捆載而來者,不下千百,高牙錯處,民物滋豐,握算持操,居奇囤積,為海隅一大都會! 又如,作為海上貿易港口城市的寧波,“自海禁既弛,魚鹽蜃蛤之利,遍被他郡,入尤過于力田。所謂刑罰罕用,衣食滋殖,正其時也! ? ?——劉鳳云《清康熙朝的禁海、開海與禁止南洋貿易》請回答:(1)(2)(3)(1分)洋務運動就其主觀動機而言他們未必有真心打破舊軌 但他們的主張卻歷史的包含著逸出舊軌的趨向。(1)產業革命跡象(2)()材料三 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東京創辦《民報》。孫中山后來在《中國之革命》一文中評價說:“《民報》成立,一方為同盟會之喉舌,以宣傳正義;一方則力辟當時;庶h勸告開明專制、要求立憲之謬說,使革命主義,如日中天!? ——陳玉申《晚清報業史》材料四 “武昌革命軍興,清吏張嗚歧、龍濟光、李準等初負隅自固,詎(表示反問)滬電謠傳‘京陷帝崩’四字,港粵各報相率登載,全城人士歡聲雷動,張督知人心已去,無可挽救,始倉皇出走,龍、李遂卑辭乞降。使廣東省城,得以不流血而獲光復者,報紙之力為多焉。” ——摘自馮自由《革命逸史》請回答: (1)據材料一,概括19世紀中后期我國報刊發展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當時國人自辦報紙的原因。(6分)(2)報館所應盡之義務對辛亥革命所起的作用。(3分)24.(11分) 赫魯曉夫上臺后,蘇聯開始對舊的經濟模式進行修正,同時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新方法。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赫魯曉夫面臨著十分復雜的局面和艱巨的任務。正如蘇聯著名政論家費奧多爾?布爾拉茨基指出的,放在當時赫魯曉夫面前的斯大林所留下的蘇聯是:“越來越貧困的、實際上半崩潰的農村、技術上落后的工業、最尖銳的住房短缺、居民生活的低水平、數百萬人被關押在監獄和集中營、國家與外部各界的隔絕——所有這一切都要求有新的政策和徹底的變革。” ——[蘇]尤里?阿法納西耶夫編《別無選擇》 材料二 鑒于許多重要農業部門的情況不佳,蘇共中央全會認為必須刻不容緩地采取一系列重大的措施,把落后的農業部門、集體農莊、國營農場和地區提高到先進的水平,以保證整個社會主義農業的蓬勃發展。我們的任務是在最近兩三年內充分地滿足我國居民對各種食品的日益增長的需要,并保證輕工業和食品工業的原料供應。? ——齊世榮《當代世界史資料選輯》第一分冊材料三 1962年,葉?利別爾曼在《真理報》發表了《計劃?利潤?獎金》一文,史稱“利別爾曼建議”。他認為,“如果只把按品種的產量計劃和交貨期限計劃下達到企業,就可以做到這一點。”“企業根據所接到的產量和品種的任務應當自己編制充分完整的計劃,其中包括勞動生產率、江蘇省海門市2014屆高三第一次診斷考試歷史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89638.html

相關閱讀:高三文綜歷史聯考試題(天津市帶答案)
山東省青島市屆高三期末檢測 歷史試題
黑龍江省大慶實驗中學2015--2015學年度上學期期中考試高三歷史試
廣東省“十二校”2013——2014學年度高三第2次聯考文綜歷史試題(
山東師大附中2014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