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題人:鄭華蘭 審題人:殷海群試卷說明:本場考試100分鐘,滿分12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計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1.據《史記?殷本記》載:自中。ㄉ掏趺┮詠,廢嫡而更立諸弟子,弟子或爭相代立,從而造成比九世亂諸侯莫朝的局面。這段材料可以用來說明商朝時已經出現了宗法制度?商朝時分封制度已經形成宗法制度對統治穩定影響巨大?商朝“亂世”局面與分封制直接相關A.? B.? C.? D..《唐書.百官志》云:“自開元以后,常以〔宰相〕領他職……故時方用兵,則為節度使;時崇?學,則為大學士;時急財用,則為鹽鐵轉運使!逼淠康氖茿. 兼職兼用,提升宰相特權B.架空相權,使之徒有虛名C.按需定權,加強君主專制.D.侵奪相權,直至廢除丞相4.朱熹說:“若是饑而欲食,渴而欲飲,則此欲亦欲能無?”“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視聽言動,人所同也。非禮勿視聽言動便是天理;非禮而視聽言動便是人欲!痹谠摬牧现,朱熹要表達的本意是A.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B.人欲指的是違反了社會規范的欲望 C.人欲與人的正常欲望是同一概念D.人欲與天理是一致的 .有人稱: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風雅”的貴族文化之外,一種新文化形態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業生活、人頭攢動的瓦舍勾欄中的“新文化”。下列各項中,屬于上述“新文化”范疇的是A.王陽明的心學 B.鄭板橋的蘭竹圖C.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D.黃宗羲“工商皆本”的思想A.享受民主的主體范圍逐漸擴大B.逐步重視參政者的能力與品德C.監督保障機制在逐漸進步完?D.對公民權的限制逐漸有了松弛7. 古羅馬的《十二銅表法》中規定,各種民事訴訟,即使是再小的事由,也由法庭處理;債務人如在規定的期限還不出債款,債權人可以將其出賣為奴或殺掉;死者的喪衣以三件為限,出喪時婦女不得無節制地嚎哭。.“世俗的政治活躍分子——(最初)還不是別有用心的政治統治者,而是普通的小康家庭 ——接受了改革者的抗議,把它視為自己的信條,并團結起來給統治者施壓!边@段話A.揭示了宗教改革的本質 B.詮釋了宗教改革的原因C.鼓舞了宗教改革的熱情 D.沖擊了世俗權力的阻礙以俄國大彼得之心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為政法慈禧下詔變法取外國之長、去中國之短實行新政.服飾是時代的鏡子,剛剛結束君主統治的民國初年的北京,看上去像個光怪陸離的服裝博覽會。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A.歐美服飾的廣泛流傳 B.排滿興漢思想的沖擊C.官定服飾制度的變革 D.經濟收入的迅速提高路線圖。下列對各階段的文物遷移表述錯誤的是A.第一次遷移:九一八事變后,日軍進逼華北 B.第二次遷移:日軍全面入侵,國民政府內遷C.第三次遷移:抗戰取得勝利,國民政府遷往南京D.第四次遷移:平津戰役勝利結束,北平和平解放14.“如果把……比作一個戰役的話,那么,1949年9月召開的人民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則是完成了戰役的方針、原則、戰略部署的制定工作;而1954年9月召開的一屆人大一次會議及其以前的選舉代表等,只是組織實施戰役計劃的具體執行工作!辈牧现械摹÷缘膬热輵撌茿.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B.民主協商制度C.多黨合作制度 D.民族區域自治制度A.歷史傳統力量影響至深 B.缺乏政治體制改革的相應配合C.急于加快發展的趕超心理 D.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18.1933年美國國會通過《農業調整法》:通過同生產者簽訂和對參與播種面積控制計劃的農場給以直接補貼方法,使農場主自愿減少農產品播種面積。1938年又通過新的《農業調整法》規定:“由新成立的商品信貸公司以略低于19091914年平價的價格標準向農民貸款;如果農產品價格下跌至低于政府定價,則農民可以在市場上出售剩余農產品以歸還政府貸款!币陨戏畋砻鰽.B.著手調整農業的產業結構C.對農業調整方向發生了新的變化D.認識到穩定農業的重要性20.現實主義文學在19世紀30年代以后逐漸取代浪漫主義而在歐洲文學藝術中占主流地位。 現實主義文學反映的社會情緒是A.拜金主義泛濫B.對資本主義社會現實的失望C.對“理性王國”的失望 D.世界大戰和經濟危機給人們造成心靈創傷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題,滿分60分。(21題12分,22題14分,23題10分,24題12分,25題12分)2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一 聯邦既像一個小國那樣自由和幸福,又像一個大國那樣光榮和強大!酝锌司S爾《論美國的民主》(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指出美國聯邦制有何積極影響?(3分) 材料二 每省對于其內政各有其完全自由,各負其整理統御之責;但于各省之上建設,中央政府專管軍事,外交,財政,則氣息自聯貫矣。此新政府之成立,不必改其歷史上傳來之組織,如現時各省本皆設一督或一撫以治理之,聯邦辦法亦復如是。但昔之督撫為君主任命,后此當由民間選舉。即以本省人民,自為主人。形式仍舊,而精神改變,則效果不同矣.——選自孫中山《與記者的談話》(一九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一至二十三日間)(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當時孫中山為什么主張在中國實行聯邦制?(2分)材料三 ……至于蒙古、西藏、新疆等處則不然:這些地方不獨在歷史上為異種民族久遠聚居的區域,而且在經濟上與中國本部各省根本不同,因為中國本部的經濟生活,已由小農業、手工業漸進于資本主義生產制的幼稚時代,而蒙古、西藏、新疆等處則還處在游牧的原始狀態之中,以這些不同的經濟生活的異種民族,而強其統一于中國本部還不能統一的武人政治之下,結果只有擴大軍閥的地盤,阻礙蒙古等民族自決自治的進步,并且于本部人民沒有絲毫利益!ㄈ┙y一中國本部(東三省在內)為真正民主共和國;(四)蒙古、西藏、回疆三部實行自治,成為民主自治邦;(五)用自由聯邦制,統一中國本部、蒙古、西藏、回疆,建立中華聯邦共和國;——選自《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3)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指出中共主張民族自決自治的原因。材料三中的聯邦制與材料一相比有何不同?(4分)(4)新中國成立后中共的民族政策有何變化?試舉例說明。(3分)22.(16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東周)舊有世俗權威和精神權威的崩潰與當時的變法一同產生了新的問題。過時的傳統必須屏除,而人們也必須找到新的指導原則!覀凅@奇地發現,中國這一思想繁榮的時代(東周)與古希臘的哲人時代是同時產生的!贿^他們得出的答案大相徑庭,從而使地中海文明和東亞文明就此分道揚鑣,各自朝著不同的方向發展下去。 ——費正清《中國:傳統與變革》材料二 明清是中國歷史上社會秩序穩定的一個偉大時期!恍业氖,在此期間歐洲卻經歷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現代化發展……不過這并不表明明清兩代便是歷史的倒退,此間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認。如果能更好地了解這幾百年來的中國歷史,我們應能發現不少的革新和發展。中國社會遠非停滯不前,不過與西方相比其步伐較慢,程度較淺罷了。 ——費正清《中國:傳統與變革》材料三 “大約在1660---1789年,西歐專制主義盛行,歐洲智力和文化的歷史也經歷了中世紀以來最重大的變化! ——《西方文明史》材料四概依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指出推動“歐洲智力和文化的歷史”發生重大變化的科技因素,并分析這種變化對(3分)(4) 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二戰后歐洲的發展為人類文明建設提供了哪些經驗。(分)材料?“縱橫雙向發展說”是國內外史學界解釋世界近代歷史(1500-1900年)進程的一家之言。其主要觀點是世界近代歷史發展過程包括兩個方面:縱向發展和橫向發展,縱向發展是指西方資本主義上升、發展并向整個世界擴張的歷史;橫向發展是指世界歷史由各地區間的相互閉塞到逐步開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取得聯系,終于發展成為整體的世界歷史的過程;縱向發展制約著橫向發展,縱向發展所達到的階段和水平,制約著橫向發展的規模和廣度,橫向發展又對縱向發展具有反作用,它們共同的基礎和推動力量是物質生產的進步,從而把歷史的縱向發展和橫向發展結合成為一個統一的世界歷史進程。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析“縱橫雙向發展說”。(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200字左右)24. (10分)【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19世紀末,李鴻章與伊藤博文,一個是中國的首輔大臣,一個是日本的首任首相,他們地位相當,所處時代和大環境也相同,風云際會,砥柱中流。面對共同的“千年未有之變局”,歷史發令槍猛然打響,在中日近代化大比拼的賽道上,洋務運動與明治維新幾乎同時起跑。懷著富國強兵的同樣夢想,李鴻章和伊藤博文作為領軍人物,帶領各自的國家一路追趕。盡管日本起步比中國還遲,然而最終的結局卻大相徑庭,一悲一喜:大清王朝愈加搖搖欲墜,日本帝國則一飛沖天。(1)兩國“最終的結局卻大相徑庭”,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造成上述不同的原因。(分)(2)明治政府在方面。(分)(1分)【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進步的共和主義者賴德洛指出:“國家本來可能在一個短時期達到人類所向往的幸福境界,然而由于一個人的野心而使所有善良的人的希望破滅了。”材料二 1962年出版的納薩爾尼?克魯奇的《克倫威爾的歷史》一書中指出:“在我們的時代,許多人懷著巨大的敬意回憶起克倫威爾,他是一個虔誠的為了國家的自由而奮斗的戰士!辈牧先 丘吉爾在《英國民族的歷史》一書中認為:“如果說在危急關頭,克倫威爾的寶劍曾拯救了議會事業的話,那么畢竟他在歷江蘇省某重點中學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975282.html
相關閱讀:山東省青島市屆高三期末檢測 歷史試題
黑龍江省大慶實驗中學2015--2015學年度上學期期中考試高三歷史試
高三文綜歷史聯考試題(天津市帶答案)
廣東省“十二校”2013——2014學年度高三第2次聯考文綜歷史試題(
山東師大附中2014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